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克润:星洲双语启蒙教育抒记—哀悼张世典校长及校舍之殇

作者简介

张克润(字泽润,号恪瑞),1973年毕业于新加坡南洋大学,获壹等荣誉文学士(政府与行政学系)。现任南洋大学校友学术会(The Nanyang University Alumni Academic Society, NUAAS)副会长兼文新加坡文化遗产组组长 。


 张世典校长

新加坡公教中学由法国神父劳爱华创办于1935年,其校舍原设在奎因街(Queen St.俗称三马路)圣伯多禄圣保禄教堂前的一间小屋。教堂于1869-70年建成,原是莱佛士城市规划的行政/欧洲城区诸多教会教堂的一环。

劳爱华神父创校本着“公教学生理应中英兼通,故秉持中英双语并重的办校理念“,形容“公教中学犹如一列中英并重的双轨火车,它脱然无累,向着自己的目的地勇往直前;那些搭乘它的乘客,必将获得健全的教育,幸福无限!”此立校之本,在战后获得新马教会及社会人士热烈响应,慷慨解囊,由小学至初中,初中至高中,50年代师生人数大增,学校规模扩大,校誉日隆。

张世典校长出生于北京,二战后赴美国深造,52年到星洲公中教英文时是25岁的青年修士。到了新加坡独立建国,公中适逢30周年纪念。张校长自60年主政教务工作,65年恰好是38岁壮年期。

从小我就住在桥南路348号俗称小坡最繁华的戏院/书局地带,越过大马路(桥北路)及二马路(维多利亚街),走后巷就到公教小学后门;对面就是教堂及公教中学。66年中四毕业后,转到“勿拉士峇沙路(Bras Basah 湿米的意思)同样只收留男生的莱佛士书院就读高中。公中与莱书院等成为培养”建国一代“男生的温床。

总之,土生土长居住在小坡的同学都是步行上学,游荡成长于充满浓厚文教气氛与公中近邻的圣约瑟书院(1855,今新加坡美术馆)、红砖国家图书馆(已拆)、圣尼格拉女修院/教堂(今赞美广场)及小坡奥迪安/光华戏院、书店、眼镜店及咖啡饮食店林立的书香之地。

公教中小学禀属天主教学校,学生则由天主教徒和非天主教徒组成。自小学开始每天上课前都要祈祷,跟着不同修士主持的早课祈祷。校友程国梁在《校园生活点滴》描述了“小学一、二、三年纪是三个学期制。十四个科目,分别是国语4科(读说、测验、习字、尺牍),英文3科(读说、英文、习字),科学一科、伦理两科(要理、公民),美术三科(图画、手工,唱游)”;“小四、小五,小六改为两学期制。学习课程有华语、英语、科学、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当年小六华校生已掌握三千字,强过今日的中四高级华文”。

可见,当年公教中英并重的双语教育是以华文为主,配合英文的学习。从公中原名“公教华英中学”(Sino-English Catholic School),就能一窃先辈坚持基础母语教育是培养华英双语人才的初衷及传承。公教附小在没有绿化操场的环境里,音乐/乒乓老师沈光辉及及美术老师林猷瑾成为伴随男生快乐学习成长的益友良师。

当年中学设在天主教堂的右侧。长形的教室建筑物与公教小学遥遥相对。校长及老师办公室就设在靠近在奎因街二楼及三楼处,记得在校舍与教堂之间的排球场及篮球场,就是黄伟光及高棅铨老师带领同学练球及夺冠的场地。乒乓更是从小学打到中学所向无敌的运动!

张校长常居高临下,督察着学生上课及课外活动。他与老师对学生的学业要求是严厉不苟且,而课外活动则让学生自由发挥,学习团队精神。这种严宽有度相对自由的“双语并重”的教育,令他们深受学生爱戴缅怀;也使学生学贯中西、文武双全并自然接受了双语双文化教育。

中三的时候,数理化改用英文课本施教。教师有大陆大学毕业者,也有南大毕业生。“中华文选”为必修科,老师为马宗芗及陈南山先生;李显龙总理经常出口成章的华文经典故事及章句,应该是他们的功劳。印象最深刻的地理老师,是大陆的吕惟琼博士及南大的梅炎添老师。我中四地理得到A1,他们的启蒙教导是关键。英文老师由苏清吉及多位是印度籍的Anthony及Joseph老师负责,他们呈现的英文课与华文老师呈现的是完全不同的文明世界。

师资经过四代校长的严格筛选,第五代张校长主政期间,校誉日隆;学生入籍也经过筛选,譬如老友林德颐(已故)和叶敏辉就是中二时期,从华义中学转来的高才生;就读公中算是品学兼优的幸运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公教有很多课外活动,无论美术、音乐、体育、铜乐队、管弦乐队、童军、合唱团及各类学会都非常蓬勃。张校长富有音乐造诣,经常亲自钢琴伴奏,引导演奏乐器。校长与老师让学生从活动中建立“亲爱忠诚”的品格和文化自信。

张校长生前经常参与公教中学校友及校友会举办的集会与活动,当他7月4日在睡梦中安详过世,享年93岁,其丧事由校友会和圣母会修院代理。公中校友李显龙总理发贴文悼念老校长时写道:”张校长对我们的影响很大,因为他希望我们从公教毕业的学生除了成绩要好,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做人。他对我们的要求很严格,但也非常关心我们,亲自了解每个学生的生活状况。在我们的心目中,他也是我们的导师和朋友。张校长对我们的教诲和厚爱,我们铭记在心。愿校长安息,一路走好。”师生之情,洋溢文中,倍感亲切。

公中1979 年被遴选为中英双语并重的特选中学及1987年搬迁到碧山校舍,继续成为传承华族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学校;1995年被教育部授予自治资格。然而,公教附小及中学校舍被定位为保留建筑物及2003年圣伯多禄圣保禄教堂宪报公布为中央文化行政历史城区的国家古迹之后,三者有不同的命运发展。

教堂除了继续成为罗马天主教在新加坡华籍及印度籍信徒的一个中心;附小校舍08年改变用途成为新加坡美术馆的新馆:SAM at 8Q;中学校舍则空置到09年由公中校友煌孝集团主席张东孝投标把奎因街222号及滑铁卢街51号两栋中学校舍改建成综合艺术中心,算是在文化艺术上有所归属。

近邻的新加坡美术馆自1996年开幕后,2017年当局宣布将耗资9000万元进行翻新,希望把美术馆打造成东南亚当代艺术的先锋。

张东孝认为美术馆翻新计划为艺术中心谈判续约事宜提供有利的条件。如能续约,他希望在中心内设立一个校友中心和一个公教博物馆,让校友聚会和保留母校的历史文物。据说,当局已经决定今年8月收回艺术中心,看来张先生的计划将落空。

  公教附小(图来源:联合早报)

公教中学校徽“亲爱忠诚 敬业乐群及校歌(沈光辉 曲/梁厚祥 词)很能说明公教从殖民地过渡到自治建国振兴教育所阐释的人文理念:     

公教中学    屹立星洲    黉宇高耸    环境清幽

宣传文化   中西并筹    阐扬学术    文质兼收

振兴教育    惠及同俦    发挥道德     砥柱中流

莘莘学子    勤勉研求    弦歌讽诵     涵泳优游

白云渺渺    绿水悠悠    敦品励学     无间无休

蕉雨淅淅    椰风飕飕    振我邦国     万祀千秋

公中培育出不少奖学金得主以及活跃在社会各界的无数专业人士,如现任总理李显龙、其胞弟显扬、前教育部长兼南洋大学校长李昭铭、前部长欧进福及林瑞生、部长颜金勇、高级政务部长马炎庆、前南洋大学校长徐冠林、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校长张道昌、前法官赵锡燊、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前国立大学副校长庄志达教授、前新加坡工艺学院院长及新加坡管理大学副校长陈振忠、煌孝集团主席张东孝、太平船务主席张松声、星纶控股董事长李国基、前早报总编林任君,前金融管理局副局长高铭胜、前南洋艺术学院及华族文化中心总裁朱添寿、音乐人梁文福副教授、画家吴伟才及已故画家蔡逸溪、作家英培安及姚忠在等等都是建国时代张校长时期的莘莘学子。

回忆与我一起编辑公教中四毕业特刊的同学,近年出版“重聚五十”:1966中四毕业五十周年纪念刊,它让我一边看着纪念刊,一边思考在什么时候及地点能让“公教校友中心和公教博物馆”如愿以偿,以保留弥足珍贵的双文化遗产!

母校及众多转型成功的华校或特选学校的历史与文物都见证“振我邦国,万祀千秋”的双语双文化教育遗产,理应得到国人的重视及传承!

来源:新加坡研究   2021-08-02

https://mp.weixin.qq.com/s/Pi-weY8fViLTG_k1_NbtBA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福州的记忆之陶淑女子学校
人物春秋丨星洲巨匠华夏精英 ——记华人学者邱新民 ○ 陈灿寰 黄诚法
辅仁大学——从贝勒府花园到大学的华丽转身!
沈阳市大东区的26中学
星洲名赏,带你一览正宗新加坡名菜
星洲炒米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