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赛博朋克:理想主义的反叛丨漫长的明天Vol.2

时间丨即日起

地点丨诚品书店3F大堂

朋克(Punk),远可追溯至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文化,现在一般指流行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震动世界的青年运动。最初的起源是硬摇滚音乐团体。在社会学概念里,Punk的含义已经超出了音乐的范畴,是物质与欲望、理想与环境不均衡压缩下的变形产物。

朋克运动与“科幻新浪潮”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赛博朋克的雏形。这些科幻作家们浸泡在技术和大众文化里,浸泡在反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里,试图通过作品来对嬉皮士、性解放、迷幻药文化等各种正在发生的社会运动和变革做出回应。如同文学上的“垮掉的一代”、绘画中的“达达主义”一样,他们代表着文化发展方向的一种可能性,是人类多重矛盾集于一身的直接反映。

诚品书店暑期特别企划了科幻主题书展——漫长的明天:赛博朋克的末世预言。将分别从人与技术的关系、朋克精神与理想主义、城市文明的反思、乌托邦与恶托邦四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推荐百本科幻题材小说、研究著作,延伸社会学、哲学、科学等书籍,全面解读科幻以及“赛博朋克”的深层奥义。本期Vol.2将从朋克精神的解读入手,延展打破边界的女性形象,并推荐相关读物。

Vol.1阅读请点击

漫长的明天——赛博朋克的末世预言Vol.1

伊甸园之门:

理想主义的反

1967年的夏天被称为Summer of Love(爱之夏),成千上万的男孩女孩们,披着印第安的披风,头发上插满鲜花,从世界各地来到旧金山,踩着迷幻摇滚的鼓点,向人们昭示他们反传统、反越战、争和平、争平权的理念。“Make Love Not War”(要爱情、不要战争)成为了最有力的嬉皮士口号。这一时期的文化代表有:披头士乐队、滚石乐队、吉姆·莫里森(Jim Morrison)等。

▲嬉皮之夏

无论是嬉皮士还是朋克,他们的主张都是反对主流文化价值观,追求自由。他们躁动、反叛、迷惘、喷薄,带有深深的乌托邦色彩。美国学者莫里斯·迪克斯坦(Morris Dickstein)在他的著作《伊甸园之门:六十年代的美国文化》中写道,站在伊甸园的门口,这些年轻人投身新文化的创造和个性张扬的狂欢,如此富有感染力,又如此受困于自身局限。他们频受挫折,依然痴情不改。

赛博朋克的精神内核,在“赛博空间”所代表的技术想象之外,和这种深刻的社会运动、观念革新有着极强联系,理解赛博朋克,首先必须理解这背后的文化内涵:在一个控制性的环境中,个体以朋克式的抵抗确认自己,体现着后现代边界的消融和二元对立的坍塌。

/// 阅读推荐 ///

《致命尖端》

作者丨[美]托马斯·品钦

译者丨蒋怡

出版丨译林出版社

黑色侦探、互联网、虚拟空间、赛博朋克,四大元素熔于一炉。当代文学巨擘托马斯·品钦首度以家乡纽约为背景,献给“大苹果城”的礼物。

与《万有引力之虹》把V-2火箭技术放在二战的历史语境下描述一样,《致命尖端》凸显了技术主题,将互联网、虚拟实境置于9·11事件、后现代消费社会等宏大的历史背景中。它以互联网发生转折的2001年为背景,讲述“.com”经济泡沫破灭后的影响、互联网模式的换代。这是品钦崭新的文学尝试,也是他对当代前沿科技的反思。他探索了“深网”和极客的生活,呈现了互联网中的许多前沿科技即将洪水般涌来的趋势。

《曼彻斯特与英伦摇滚:在倾盆大雨中寻找光明》

作者丨[英]凯文·卡明斯

译者丨王硕

出版丨重庆大学出版社

“每一张照片都是存在的证明。”全球知名摇滚主题摄影师凯文·卡明斯在曼彻斯特经历了许多定义摇滚乐队的时刻,并用自己的镜头和文字将时光定格——大卫・鲍伊(David Bowie)性手枪乐队(Sex Pistols)快乐分裂乐队(Joy Division)史密斯乐队(The Smiths)新秩序乐队(New Order)……这些乐队塑造了几代青少年,改变了流行音乐的历史进程。

曼彻斯特,它的乐队,它的时尚,它的态度,定义了过去半个世纪流行文化最好的部分。卡明斯的精美照片捕捉到了曼彻斯特流行音乐充满能量、值得怀念的每个时刻。与记录摇滚音乐人的传记书籍不同,它不是讲述某个摇滚音乐人的故事,而是讲述了一个时代的故事。

《福柯的生死爱欲》

作者丨[美]詹姆斯·E.米勒

译者丨高毅

出版丨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

孤僻怪异的少年,毕生的自杀准备,狂暴的生活偏好,山谷与车祸的神秘启示……福柯的生活同他的思想一样丰富、迷人又充满争议。在米勒的这本书中,福柯的这些经历,都与他的思想——对法国科学史与认识论传统的继承,对现代人道主义的反对,对非理性、异常、区隔的关注与考察,对现代社会中权力关系的揭示,对结构主义的抗拒,对死亡主题的迷恋相互交织在一起,为我们呈现出福柯的生与死、爱与恨、行动与思考、体验与激情。——“从存在中取得最大收获和最大乐趣的秘诀,就是过危险的生活。”

打破边界:

作为叛逆者的女性

同样是在上世纪60年代,伴随着美国登月计划的成功,NASA的科学家们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通过机械、药物等技术手段对人体进行拓展,形成一个“自我调节的人机系统”,以适应外太空严酷的生存环境。他们取了“控制论”(Cybernetics)与“有机体”(Organism)的词首造出了“赛博格”(Cyborg)一词。

赛博朋克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往往将肉体与义体相结合,性感、裸露、有着极强的格斗力,这便是一种“赛博格”的设定。《攻壳机动队》中的主人公草薙素子是一个典型的形象。往前追溯,《弗兰肯斯坦》中由残肢拼凑的怪人已经是“赛博格”的先声。玛丽·雪莱(Mary Shelley)对怪人的肢解代表的是那个时代的女性对权力富集于男性的审慎观察和反抗性建构。

▲草薙素子,《攻壳机动队》主要角色,

一位全身“义体化”的女警

到厄休拉·勒古恩(Ursula K. Le Guin)《黑暗的左手》,则建立了一个“雌雄同体”的世界,在全新的科学幻想下演绎女性梦想。1985年,女性主义哲学家哈拉维(Donna Haraway)发表《赛博格宣言》(The Cyborg Manifesto),在她看来,赛博格对传统的二元论构成挑战,打破西方传统中“自然-文化”、“男性-女性”的固有区分,代表了越界、危险和革命,重新划定和消解了思维与身体、人与非人、自然与人工、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生物与技术之间的界限,第一次从完整的社会学意义上阐述了赛博格在当代社会和对女性主义的重要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怎么回事?很少有电影能正确使用摇滚乐
永久的怀恋【谨以此文向BEYOND乐队及黄家驹致敬】
金牌旋律 |​《雨夜曼彻斯特》赏析
格拉斯哥游览指南
《Blue Monday》创造了舞曲未来
为啥在中国更火的是后朋克,而不是朋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