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瑶都美文】瑶山里,有个小镇叫水口……

“中国爱情小镇”即将兴建于江华瑶族自治县水口新镇的瑶族水街上。

 水口新镇即将成为潇水上游的瑶族风情旅游集散地地。

 瑶族风情浓郁的千年古镇:水口,却即将在湖南一号水利工程——涔天河水库的移民扩建中历史性地永远没入水中。

1955年,江华瑶族自治县成立,水口是县城所在地。1985年,县城由水口迁至沱江。2016年,水口镇迁至小圩乡临近潇水的一偶,是谓水口新镇。

移民扩建的涔天河水库,将把潇水上游涔天河水库以南、包括位于大瑶山中心地带的千年古镇水口和十几个乡镇所在地的大部分山区变成一个巨大的水库。

无论未来将会有多少光环和荣耀闪亮在水口新镇,但是,对于即将没入水底的水口老镇,有太多的人不舍。


 水口,是无数代江华人生长的地方。

 水口,是无数代江华人梦开始的地方。

 二十九年前,我毕业后分配在江华工作过五年。那五年,我也是在水口度过的。

 那时候还没有高速公路。从我老家到江华,最近的一条路是乘晚上八点多钟的火车经郴州、宜章到坪石,第二天清晨再转乘坪石至江华的汽车,途径广东省境内的乐昌、连南、连山后从码市进入江华境内,约七小时左右的车程可到达县城所在地水口。

 从水口沿河上行约三十公里处的码市镇周边的崇山峻岭中流出来数十股水源,汇成一条没有航标的河流。河水在群山中蜿蜒流淌,经码市、水口、涔天河至沱江,形成了潇水的上游流域。从码市到水口的这段水域,河道不宽,春、夏天里涨潮时水流很是端急。河水流经水口时,一条源于勾挂岭山脉的清澈溪流,穿过县城城区成丁字形汇入河中,河道至此,开始变得宽阔起来,端急的河水至此也变成平缓流淌了。


 也许是因了这清清溪水由此处汇入河流后,河道变宽敞了、河水也变得平缓流畅了的缘故,水口因此而得名。

 据国家级专家考证,这段河流的水源,就是潇水的源头。

 坐落在潇水源头的水口,是一个依山傍水、清秀妩媚的很小的小镇。镇上除了那条贯穿县城的溪流之外,还有一条从沱江方向盘山越过勾挂岭后进入县城、然后再穿过城区通往大瑶山各个林场的泥沙公路。公路穿过城区时有一段水泥路面,这段路面,就是城区唯一的一条主干道。走过这段既是林区交通要道也是城区主干道的水泥路面,只需一根烟的工夫。


 县府大院坐落在小溪的对岸,有一座五一桥连接两岸。大院被树木的林荫掩映着,若不留意,行人路过此地时是不会轻易看到被掩映在众多参天古树树丛中的县府大院的。除了县府大院里的行政机关外,还有一部分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厂矿等,就散落在城区街道的两边。从西往东依次是县民族一中、火柴厂、林业局、汽车站、民族歌舞剧团、文化局、文化馆、体委、银行、邮电局、医院等。

 城区马路的另一端连接着水口老街。老街不长,一条约三百米的、由青石板铺就的街道曲张着延伸到河边,街道两旁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木板房建筑,大多数房子的木板外表都已呈显出了黑竭色,沿河搭建的木板房是以瑶家吊脚楼的建造方式悬吊在河面上,河滩上有打入地心的木桩从下往上支撑住房屋。住在这种屋子里,随手推开窗户,就能看见河水在脚底下奔腾。不过,这些陈旧古扑的木板房,看上去已经很有些年代了。

 据说,当年这里曾是南来北往林区客商们驻足的地方,木板房里曾经的商铺、客栈、茶楼、酒肆等林立在老街街道的两边,街上处处都能吃到极具民族特色的各式瑶家美食,还有瑶家自制的蜡染衣物、银器首饰等各色饰品也是琳琅满目。客商走时若想带回瑶家各色珍馐美馔等干、鲜货物或瑶家的各式银器饰品等,在这条老街上都能买得到。

 听街上老一辈的人说,在晚清、民国甚至更早的那些年代里,这些木板房中除了客栈、商铺、茶楼、酒肆外,还有烟管、赌场、怡春院等供客商们玩耍的娱乐场所。

 水口当年的繁华与否,由此可见一斑。

一条老街,一段穿城而过的马路,外加散落在小溪两岸和城区周边的零星房舍,构成了古镇水口的全部风貌。

 我当年曾经工作过的江华民族歌舞剧团,就位于城区新街的当头,与连接在新街尾部另一端的老街,可谓是遥相呼应。那时候,大部分商业百货等店铺,都已从老街移到了新街,经营吃食及瑶山特产的各种店铺则仍留在老街上。江华五年,我每天都要去老街吃早餐。一支烟的功夫就到老街了,一碗米粉,再加一两个葱油粑粑,就能吃得很好很饱。

 水口的米粉很好吃。米是山上梯田中的稻米,用山泉水浸润后磨成浆、再施以瑶家秘方配制而成。早餐米粉一般是水煮,熟后配以骨头汤,再在粉面盖上或三鲜或牛肉或鸡蛋或山珍野味等粉码,闻着香喷喷,看着油亮亮,好看好吃,不厌不烦。

    瑶山里最有特色的美食则要数十八酿。水豆腐酿、辣椒酿、茄子酿、苦瓜酿、大蒜酿等等。只要可能,什么都可以做成酿菜。酿菜中最常见的是酿水豆腐。江华瑶山的水豆腐那是闻名四乡的,其细嫩的程度如同乳水一般。其中尤以黄颜色的豆腐最为著名。

 看似一碰就碎的水豆腐,被切成约一点五寸宽、两点五寸长后,再把豆腐中间部分挖空,填入荤、素、佐料都调配好了的馅,用柴火清蒸或水煮一刻钟就好。豆腐不碎,肉馅不散,入口香甜细嫩,味道极好,是瑶家菜系中最美食品之一。

 最是难做又是最好吃的则要数酿大蒜了。酿大蒜则必须用春分时节初长成的大蒜,去掉头尾后取出其中细嫩的、长约三寸的一节,用细小的器皿掏空蒜杆中间的部分,且还不能让蒜杆断裂,然后再小心翼翼地、一点点地填入荤素相间的馅清蒸约十五分钟即可。还未开盖,就芳香四溢了。蒜入馅味,馅蒜荷香,那味道,想说不好吃都难!

 因其季节性的取材和制作工艺都很难,所以,就连瑶山里的人家平常都很少做。江华五年,我也仅仅是随省电视台去瑶家山村里拍摄采风时才吃过一次。这酿大蒜的味道,堪称佳馐美馔,令我至今记忆犹新,没齿难忘。

 除了酿大蒜,这些甚至比这更多的瑶家美食在水口老街都能吃得到。

 老街上清一色的木板房里杂居着瑤、汉两族人,其中还有少量的外地人也在这里居住。例如原歌舞团的舞蹈演员、在我来之前就已调到中央民族歌舞剧院去了的、著名瑶族舞蹈家赵香的爸爸,就是来这里做木材生意的外乡人。老赵娶了个聪慧能干的瑶家妹子做老婆,又生了个乖巧的女儿,就留在大瑶山里不回去了。


    听团里的长辈们说,赵香的爸爸是湖南耒阳人。嘿嘿,是吗?那他和我还是老乡呢。不过,我虽然没有老赵那么好的运气,能娶上个可爱的瑶家姑娘做夫娘,却也在当年见证了我的好友与一个瑶家姑娘之间颇具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关于这个还很有点凄美的爱情故事,连同江华文学艺术界文人骚客们当年的那点事,我将记录在另一篇文章里。)

  至于曾在江华工作过又走出去的人就多了去了。单从歌舞团里走出去后成了名人大家的就有好几个。如歌唱家李谷一、(下放在江歌工作过两年)长篇小说《没有航标的河流》(后被拍成了同名电影)、和短篇小说集《姑母山传奇》的作者、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原省文联主席、著名作家叶尉林、(下放在江歌工作过四年)中国树根雕创始人之一、省博物馆首席根雕艺术家席立森、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湘江歌声》总编、著名作曲家邹启炎,以及前面提到的瑶族青年舞蹈家赵香等,在他们声名鹊起之前因工作或下放的缘故都先后在水口呆过些年头。

  在水口的那几年里,我是经常去老街玩的。歌舞团里的办公室主任赖老师、当年我们常在一起学下围棋的、在邮局工作的好友全宏杰,还有我曾经的汉族女友等都住在老街上。

  走进老街,你即刻就能感受到街上热闹的氛围、淳朴的民风和浓浓的人情味。走在街上,不管彼此熟与不熟,认识不认识,老街人都会笑眯眯地向你招呼一声。若是熟人,老街人就会热情地说:你到哪嘅?进屋里来坐哈,喝杯茶唻什么的。若不熟你,而你有需求又是人能办得到的事,老街人都会不含糊地帮着你去办。若是口渴了,家家户户堂屋的桌子上都有茶水,你尽管进去放开了的喝,若是饿了,满街的吃食你只需花几毛钱就能吃个饱。

  平日里,不管主人在不在家,门都是开着的,过往行人渴了累了进屋去坐会、喝口水歇口气什么的都无妨。到了晚上主人睡下了,房门也只是虚掩着,若是有从山里山外深夜赶路晚到了的来访亲友,推开门就能进到主人的家里,饿了困了、吃啥睡哪都可自己看着办。

  日不关门,夜不闭户等瑶山里纯良朴实的民风、以及人与人之间互尊互爱、可亲可敬的情景,都会在老街上表现出她的浓浓情意来。而在新街,除了现代文明的那些事之外,是很难见到瑤、汉人们随心演绎在老街上的、传统民族文化中的精髓要义的。

    至于春天里去瑶山采青、夏天里去小溪堰口下的水潭中游泳、春、夏天里涨水时站在老街木板房里的窗前去看东河放排、秋天里和瑶寨山民们去围猎野猪野獐、冬天里围坐火塘边喝着米酒、边吃着美食、边猜拳行令的那些情景,到时隔三十余年后的今天,也都只能是依稀记起了。


  后来,听说在我离开江华去了海南近十年、又回到省城长沙后的N多年里,家住老街的赖主任的儿子赖凡生,早已成了江华商界的精英人士;当年的好友全宏杰,也从普通的乡镇干部做到了商业局长、县委统战部副部长;至于我终与之无缘的前女友,后来也去了省城求学并留在了省城安家立业,现如今还做到了省城某区文化局的局长了。

 在文章快要结尾时,我得说一说我在江华歌舞团的五年中里所做的一件事了。那时适逢民族歌舞处于被流行音乐猛烈冲击的年代。当时很多地方歌舞团被撤销或是被改编成了流行音乐演出团。江华歌舞团之所以能够保存下来,是因为该团属省民委建制,又是在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才得以幸存的。

  所幸的是,我在那一段终年无所事事的日子里,索性就跑到大瑶山的村村寨寨里去采风,因此收集并整理到了大量的瑶家民族民间音乐。其中《盘王歌》在八五年时被定为江华瑶族自治县三十年大庆的主题歌,并一直沿用到今天。在我离开江华后的九十年代末,《盘王歌》又被江歌的瑶族音乐家们集体改编成用瑶语演唱的无伴奏合唱,更名为《盘王大歌》。

  《盘王大歌》现已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我在江华五年中所做的唯一一件值得炫耀的事。当然,我只是抛砖引玉,大功要归于后来为之改编并使之名扬天下的瑶族音乐家们。

  在人们纷纷怀念着就要沉入水底的水口老镇时,也一定会瞩目正在规划建设中的水口新镇。即将要蔚立于瑶族水街上的“中国爱情小镇”,会是个什么样子呢?传承千年的瑶家传统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和风土人情,又将会如何呈现在水口新镇的瑶族水街上呢?

  就让我这个外乡人与曾经生活在水口老镇的人们一道,拭目以待吧!

这是当年我在水口写的、发表在《湘江歌声》1984年第四期的一首歌。

作者:刘小贤,原江华民族歌舞团作曲,现自由音乐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潇湘原创之家‖ 刘花莹 水街艳遇
湘粤桂交界处的这座小城,集齐了很多令人向往的美景
瑶族为何向往永州
瑶族风情之瑶族节日
我美丽的家乡
《瑶茶大观之茶道篇》第三篇:浅论江华苦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