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顶级蟹类吃法赏析



螃蟹自古就是宴席上的珍品佳肴,它与海参,鲍鱼一道,素有“水产三珍”之称。清代文学家李渔自称“蟹奴”,他深谙蟹中滋味:“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至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中国烹饪史上留下了数不清的以螃蟹为原料的菜肴,堪称名菜的也有七八十种之多。烹调方法也非常多,炸、溜、烹、煎、贴、煮、炒等皆宜。




清蒸蟹

清代文学家、戏剧家李渔,嗜食螃蟹,相传一顿能吃掉二三十个螃蟹,人称“蟹仙”,是清蒸蟹的忠实拥趸,他觉得螃蟹清蒸最美味,“世间好味,利在孤行”,强调“蟹宜独味,和以他味,犹如嚼火助日,掬水益河”,除清蒸以外的一切煎炒烹炸的行为都是耍流氓。这是一道既够档次又几乎没有任何烹饪技巧的菜,选用个大、肢体全、活力强的螃蟹,洗刷两次,以绳牢固两螯八足,旺火沸水足气,蒸熟后,佐以姜末香醋,边剥边吃,享本真鲜美之味。剥开那洁白蟹肉或金黄的蟹膏,蘸上一点去腥的香醋和姜丝,既能衬托蟹肉的鲜甜,又能中和螃蟹的寒凉,若是再能配上一壶温热的黄酒,就实在是绝妙的享受了。




姜葱炒蟹

生活中很常见的吃法,如果你的口味偏重,觉得清蒸太过寡淡,那么葱姜炒可能是最好的选择。葱姜爆锅后放入切成块状的螃蟹一起入锅翻炒,加几滴料酒、少许盐即可。雪白的蟹肉带着酱汁,那种咸鲜的口感又是另一种风味了。




醉蟹

醉蟹的制作,最早可以追溯到北魏,《齐民要术》中就记载了当时的腌蟹方法。到了明清时期,醉法已经十分成熟,《调鼎集》中记载:三十团脐不用尖,好糟斤半半斤盐,好醋半斤斤半酒,听君留供到年边。


早些年,吃醉湖蟹是件很家常的事情,主妇们将刚刚褪壳的毛蟹洗干净,扔进用老酒、酱油和糖调制的酱缸里,放在阴凉处腌渍三五天。在时间的作用下,让黄酒的微甜清香与大闸蟹甘香浓郁相得益彰,而黄酒的温润更是中和了蟹的寒凉。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上好的醉蟹,醉完后,形态颜色都要似生蟹一样,蟹壳剥开来,蟹肉呈半透明的浅青色,如玉石一样;蟹黄为橘黄,鲜艳欲滴。食材本身的鲜美被老酒激发得淋漓极致,口感醇香温润又略带鲜甜,令人欲罢不能。


江浙各地的醉蟹口味并不完全相同,都有各自独特的风味。大体而言,苏北地区的会偏咸,杭州一带的口味就平和了很多,而上海及周边地区醉蟹的口味则更加偏甜,除了白糖的作用外,讲究的馆子还会加入陈皮提升醉蟹甘甜的口感。




温州江蟹生

江蟹生就是生的江蟹凉拌的菜。在温州,生食可以报出一大串来,诸如“鱼生”、“虾生”、“虾蛄生”以及“盘菜生”、“豆腐生”等等,当然所有生食中唯这“江蟹生”的味道最令人叫绝。虽然其调料离不开酱醋酒以及味精类,但腌制出来的口感总是比其它生食类要略胜一筹。


因制作成品采用鲜活的江蟹,加工调味后不经加热,直接生吃,故取名江蟹生,现在江蟹生成为温州名小吃。江蟹是一个泛指,一般约定俗成的是瓯江中的梭子蟹,经过精劈分解,用醋、酱油、黄酒浸制或辅以其它密法原料,制浸时间约半小时至一小时,因此江蟹生的表面味道就是酸、甜、酱、鲜,蘸了芥末吃,就变成了鲜猛辛辣。




宁波呛蟹

红膏呛蟹是宁波菜系里的经典代表,选用生的圆脐红膏蟹一打开,红艳艳的半凝固的膏,淡黄色的流黄,半透明的蟹肉晶莹剔透,闪着玉石般的光泽。用“活色生香”来形容红膏呛蟹是最妥帖不过的了,仅一个词已将这道名菜的特点全部概括:活指活的白蟹,且要挑圆脐母蟹;色指呛好的蟹膏红肉白;生是生的直接吃;香是至咸又透着骨鲜的香。


“呛蟹”,也称“炝蟹”,但其实还是“呛”字来得生动,就是把咸味逼进去的意思。所谓“呛蟹”,是指在盛器中放入冷开水,加盐、白酒、葱、姜,调成浓咸卤,再将洗净后的红膏蟹放入,浸腌8小时后即可。红膏呛蟹作为宁波菜系里的头牌花魁,是宁波味道“透骨鲜”的代表。童谣里唱:“红膏呛蟹咸咪咪,大汤黄鱼放咸齑”,这里面的味道,似乎构成了宁波人伴随一生的印记。


宁波人发明红膏炝蟹的年代,如今已无可稽考,但仍可在卷帙浩繁的史料中,找到关于这种食物的吉光片羽:宋代有一种叫“洗手蟹”的蟹馔,即腌即食,史载连皇帝都很喜欢吃。这个名字的来源,在宋人傅肱所著《蟹谱》中可以找到解释:“盥手毕,即可食,目为‘洗手蟹’。”这边客人入座,刚刚洗过手,那边厢,蟹已经备好上桌了。宁波清代学者全祖望,也有诗赞道:“一瓶蟹架纯黄酱,千箸鱼头细海蜒。”


红膏炝蟹将蟹的活色美味鲜香发挥到极致,夹一撮蟹壳上肥硕的橘黄色红膏,轻轻送入口中,那种又咸又鲜的味道绝对让你回味无穷——红膏入口即化有一股鲜味仍在口中久久回荡:蟹肉如果刚从冰箱里拿出来是嫩白而饱满的,上面还有一层霜,味道更好吃,蟹肉入口极为细腻柔顺,像汤圆一样滑进胃里,那种咸咪咪又透骨鲜的味道,让人满口生津。对于宁波人来说,大鱼大肉都比不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米饭配一勺红膏蟹糊,这种引发宁波人乡愁的美食,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念念不忘故乡的味道。




倒笃蟹

江浙一带名菜,先把蟹洗干净,然后将之斩成两半,沥干水。起油锅,大火,先放生姜片、盐,再把两半蟹都倒立着,脚朝上放到锅里,把“刀口处”油煎一下,这样肉不会漏出来。倒半斤加饭酒进锅,不用水,只用酒。盖上锅盖,改中火煮十几分钟,关火后再稍稍焖一会,出锅就是经典的“倒笃蟹”。这道酒蒸倒笃蟹的特点是:酒香浓醇、蟹鲜滋味。餐桌上的“倒笃蟹”就是把膏满脂肥的蟹倒笃着蒸,鲜味一点都不流失,据说有些吃客连蒸出来的汁水都不放过。




酱炒年糕大闸蟹

年糕、毛豆、大闸蟹……都是江南特产,极具当地风味。蟹身用秘制的甜酱焖过,渗着甜意。然后将切片的年糕和毛豆一起炒,毛豆是江南一带家常菜非常喜欢用的一种原料,食之清鲜、爽甜。香浓的酱汁,提升出蟹的鲜美,而吸足味道的年糕,才是这道菜的重点。柔柔韧韧的年糕片充分吸收了蟹的鲜香,裹着浓郁鲜甜的酱汁,丝毫不比蟹的滋味逊色。




炸海蟹

将海蟹去掉脐、蟹盖和鳃,冲洗干净,剁成两块,加料酒,味精、盐、辣椒粉腌片刻。将海蟹刀口断面处蘸淀粉后,入油中炸呈金黄色时捞起即成。此菜的特点是:螃蟹呈红赤色,味咸香辣,肉质嫩鲜,是威海的特色菜肴之一。




面拖蟹

面拖蟹是江南地区一道传统名菜,选用六月黄为主料,将其拦腰一斩为二,通过蘸粉、油煎,让蟹鲜流出,然后加水并用面粉调糊,再加入酱油、调料,就做成了“面拖蟹”。如果加进一些时令毛豆,那鲜味更浓。由于蟹鲜融合了面糊,所以吃面糊比吃半蟹更有滋味。




雪花蟹斗

雪花蟹斗是苏州地区著名的小吃,是在芙蓉蟹的基础上创作出的一道名菜。这道美食的特点是以蟹壳为容器,内装清炒蟹粉,上覆洁白如雪的蛋泡,稍作点缀,色、香、味、形并俱,造型清丽,软糯香甜,老少皆宜。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利用蟹壳的原形,借雪花之洁白突出此菜色、形、味,使人倍感蟹鲜蟹味之浓郁,成为几可乱真的蟹斗花色菜,是秋季宴会著名花色菜之一。




红蟳米糕

蟳是闽南话,即是蟹。在台湾,雄蟹均称为菜蟳,价格不高;交配多次的雄蟹为骚公,由于肉质松垮,价格也比较低;未交配过的雌蟹叫处女蟳,其肉质扎实且甘甜细嫩;交配后的雌蟹,再经过一个月后,卵巢成熟饱满,呈橘红色,此时才称为红蟳,价格最高。


闽南人将这种膏蟹做成红蟳米糕,是家有喜事和过年时的年菜。泰国糯米浸三小时,沥干,以鲜荷叶垫着干蒸,下爆香的火腿、虾米、姜米、葱粒、菇粒及杞子等。红蟳斩开后铺在炒好的糯米饭上一起蒸熟,蟹黄蟹膏蟹汁随着温度的攀升与糯米交融缠绵,香喷喷热辣辣,糯米饭蘸满蟹膏,并有杞子香及绍酒香,每一口都是鲜味。




潮汕冻蟹

潮汕人吃蟹,又是一绝。美食家蔡澜曾经说过冻蟹时最具代表性的潮州菜之一, 也是潮州“打冷”的代表。前两年在广州某潮菜食府询价,一只冻大红蟹卖到六百至九百元。之所以如此昂贵,一是因为食材难得,目前尚未普及人工饲养,几乎全部野生,而且锈斑蟳较少群聚,一般都是零星捕获;二是因为选材严格,一只两斤以上方称得上是上等食材,再次些也要一斤起码,不过一些大排档倒是半斤左右就拿出来卖,价钱自然要便宜些;三是因为必须用活蟹,从深海到厨房,运输和保养成本较高,稍不留意便会死在路上,而且不能久放;四是保质期短,一般不超过24小时,虽说冷藏,毕竟是海鲜,隔夜就变味,当天卖不出去只好自家吃掉,成本风险高,故而一般酒楼都是每日限量供应,当天卖完即止。


冻红蟹做法比鱼饭更简单,连盐都不需放的。网络上有些食谱写着加食盐、味精,其实多余,甚至画蛇添足,因为蟹身中的海水带有盐分,蟹肉富含鲜味氨基酸,像大红蟹这样自带食盐、味精的,简直是食材中的业界良心。只用清水,或蒸熟,或煮熟,凉却后包上保鲜膜入雪柜冷藏,3小时后便可取出食用。这种追求食材天然原味的简单做法,正应了时下流行的减法烹调理念。吃的时候去鳃除垢,拆件装盘。蟹身肉厚,斩件后依然一口塞不下,蟹腿敲破后,残壳如风干的蜡纸,轻轻一剥便已脱落,因为冷冻过,水分抽离后肉质更为紧实,吃起来鲜甜清爽,蟹黄凝脂透香,凉爽中透露着大海的气息。




宁波蟹糊

蟹糊是浙江沿海一带的特色菜。它采用新鲜的优质蟹,经剪切、加盐及其它调味品腌制后,封瓶而成。蟹糊是当地人餐桌上传统的咸下饭,舟山人侪喊其压饭榔头,“格东西斜气咸,交关下饭,一眼眼可以过一碗泡饭”。 所谓压饭榔头,是浙东宁波、舟山一带的老话,通俗点说,就是下饭神器了。


最高端的食材往往以最朴素的方式进行加工。肥厚的新鲜红膏梭子蟹,洗净,剪去蟹壳、蟹爪、蟹脐,取出蟹膏,再将蟹身改刀成小块,剁碎斩压,放进蟹膏拌和,放上适量的食用盐、白酒、姜汁等调料,调拌均匀,封瓶腌制十几个小时之后,“蟹糊”就做成了。


吃的时候,从瓶中取少量,用筷子蘸取,舌尖尝到的味道,似乎还带有海水的气息,每一啖,都能尝到蟹黄的肥美和蟹肉的清甜,绵软密实、入口即化,咸鲜的味道持久不散。若蟹糊蘸上些许米酒或米醋,那美味能更上一层。配粥、拌饭、下酒,实在是极鲜。




盐焗蟹

用盐焗的方式来加工螃蟹,不但有效保存了蟹的鲜美,而且肉质更紧实,香气更浓郁。而且还有一个很少人注意到的妙处,因为盐焗,不仅是蟹肉连蟹壳都是带咸香的,所以在吃蟹过程中,剥下蟹壳的每一步都“口齿留香”,等到最后吃到蟹肉时,就别提有多满足了。




香辣蟹

豪爽的四川人在吃辣这件事上,始终都有一种不可妥协的豪放,螃蟹也别想逃脱这个铁律,香辣蟹就是螃蟹和川辣最好的结合。做香辣蟹一般要用个大肉多的梭子蟹,花椒、辣椒、豆瓣酱、白酒、香料一样都不能少。一大盆端上桌来,螃蟹红润油亮,挂满粘稠的汤汁,让人一见之下,口中就开始不由自主的分泌口水。夹起一块送入口中,又香又辣,超级过瘾。 




厦门煎蟹

闽南吃螃蟹花样五花八门,最出名的莫过于煎蟹。煎蟹的做法并不难,将整只螃蟹对半切开,放入佐料,如盐、酒、再沾上调和了许多姜末的蛋黄,放入油锅中,用文火慢慢煎至蟹壳呈红色后出锅。煎蟹最关键的是掌握火候,火太大容易将蟹肉煎焦,火太小又不入味。火候刚好的煎蟹出锅时蟹壳油光发亮,呈大红色,蟹肉的香气扑鼻而来,令人食指大动。煎之蟹,蟹肉更为紧实,没有太多调味,还原了蟹的原始鲜美,也正体现了闽南菜追求本味的真谛。


那螃蟹煎的油香入味,而且每只螃蟹都十分饱满结实,新鲜的带着一点点甜味,令人一吃难忘。肥硕的蟹钳是不可不尝的美味,蟹钳肉质饱满,而且由于外壳的保护,调料并不直接接触蟹钳肉,使得蟹钳既保持了蟹肉的鲜味,又不失煎蟹独有的味道。有些老食客深知蟹钳之美味,会专门点上一盘蟹钳,边啃边聊,一整晚的时光就这样被消磨。




避风塘炒蟹

避风塘炒蟹,实际上是一道源自于香港渔村的「穷人菜」。避风塘,是台风侵袭时中小型船只用以抵御烈风和大浪的庇护所,也是平日船只的停泊处及卸货处。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1990年代以前,相当庞大的人口在避风塘以水为家,建立了有别于香港主流文化的水上文化。中式餐馆的著名菜式“避风塘炒蟹”,就是源自香港避风塘的水上食肆。


炒蟹选用的原料,为越南大肉蟹,出售不问斤求两,而是分大、中、小计价。东家建议非两斤重的不用,否则肉味便不够鲜甜爽口。炒蟹时是用自制的调味料直接炒入蟹中,连蒜茸和豆豉都要用油浸一天,用时才同肉蟹、姜葱、云南野生指天椒一并落锅,炒制时先将蟹斩件炸香,再加辣椒油回镬,令蟹肉格外冶味。上席时,油色红艳,蟹肉金黄澄亮,葱蒜等配料覆盖蟹面,焦香、蟹肉香、蒜香、椒香……混于一体,香味四溢,让人食指大动。其精髓是那蒜蓉的独特风味,这种蒜蓉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甘口焦香,脆而不煳,蒜香味与辣味、豉味结合,达到了一种口味的平衡。与螃蟹共烹,味道和谐,可口极致。




腌山蟹

卫中先生撰文说,浙西南松阳乡间,亦有生食山蟹之风,颇为意外。在松阳玉岩、枫坪山区乡镇的乡村,不少农户有腌制山蟹的传统。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腌山蟹曾是许多农户冬天必备的菜肴。这道美味制作要耗时数月,工艺简单、程序复杂。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大多人也嫌麻烦,因此腌山蟹的人也随之少了起来,只有少数嗜好这一口的人才会坚持每年腌制,物以稀为贵,想尝到此物,变得颇为困难了。


腌山蟹的食材绿色生态,蟹来自于山涧小溪;辣椒、生姜取之村民自家菜地;酒村民自酿的土烧。山蟹腌之于秋,食之于冬。将干红辣椒剁碎加入生姜、食盐、酒搅拌均匀,再倒入清洗干净的螃蟹进行搅拌,然后全部装入坛子封存三个月以上才可食用。


很多品尝过的人,只要说起腌山蟹,就会满口生津。腌山蟹吃的是入口那会儿满口清香的咸辣味卤汁,山蟹经过数月腌制,肉都已化卤汁,尤其是两只大钳里的卤汁是最鲜美的。入口只觉又咸又辣又鲜又香,真是人间美味。




蟹酿橙

《山家清供》食谱中载:“蟹酿橙”一菜,橙用黄熟大者,截顶剜去穰,留少液以蟹膏肉实其肉,仍以蒂枝顶覆之,入小瓶用酒醋水蒸熟,用醋盐佐食,香而鲜”。“蟹酿橙”,它的最大特色是把蟹和橙结合起来而“酿”(杂合,拌和)成的。秋天霜降,稻熟菊开,此时我国东南沿海各地,蟹已壮健,橙也黄熟,人们便造新酒,持螯赏菊。古人以为橙是饮酒食蟹时的最佳伴物,“味尤堪荐酒,香美最宜橙”,“炉红酒绿足闲暇,橙黄蟹紫穷芳鲜”。也许受此启示,才选择用橙配蟹,剥壳出蟹肉,剜瓤留橙囊,以肉实囊,入甑(陶制炊具,底部有透气小孔)而蒸,供饮酒时不必烦劳地畅快食用,给人舌尖上最愉悦的享受。这一“酿”便把橙的芳香和蟹的嫩鲜充分地释放了出来,“香而鲜”加之“用醋盐供食”,可以说达到了五味调和程度。


传至现代,蟹酿橙的基本做法是:选当季成熟的大橙子,把顶部四分之一处切下,留用毋弃,挖掉内瓤(剜橙肉时用剪刀剪断橙瓣筋膜),保留一些橙汁;挑选优质阳澄湖大闸蟹,剔取蟹黄、蟹肉,并肥膘丁、荸荠、蛋液、姜末、料酒、醋、盐等放到挖空的橙子中,用切下的橙子顶部盖好,封口;然后放到蒸锅或笼屉里,约蒸30分钟,即成上席;用小匙伸入橙中舀起进食,其情形,仿若吃一盏焦糖布丁。当餐桌上端出“蟹酿橙”,人们提起褐色的橙枝(或许枝上还有一二片绿色的橙叶),揭开橙顶,用小匙从金黄色的橙囊里舀出锦绣般的蟹肉食用的时候,不免心为之动,眼为之亮,鼻为之敞,口为之爽。这道菜把橙的芳香和蟹的嫩鲜充分释放融合,或许是最优雅的吃蟹方法。




清炖蟹粉狮子头

何谓清炖蟹粉狮子头?就是掺入蟹肉蟹黄的肉圆,并采用清炖的烹饪技法制成的菜肴。它用蟹黄熬成汤,蟹粉和猪肉就做成狮子头肉丸。上桌时通常都是一客一盅,一人一份。只见一个小巧的汤盅里,满盛着一只硕大的狮子头,此刻的狮子头像人们把玩已久的玉石,白皙、温润,其间略带些许闪亮的金黄色。狮子头丰腴、雪嫩,顶端还点缀着一撮蚕豆大小又红又亮的蟹黄,有着点睛之妙。随着它的登场,顿时一股肉香、蟹香与时蔬的清香,随着袅袅的热气扑鼻入肺,用奇香绕梁来形容,毫不为过。宋代有诗云:“却将一脔配两蟹,世间真有扬州鹤”,说的就是将鲜猪肉馅儿配上肥腴的蟹膏和鲜甜的蟹肉,做成的肉圆入口,那鲜美的口感,就好比骑鹤下扬州的快活神仙,蟹粉和猪肉在口中缠绵,颊齿留香。 




蟹粉豆腐

蟹粉与豆腐一向是绝配,蟹黄豆腐成菜后,细嫩清淡的豆腐吸收了蟹粉的鲜香,味道变得复合,咸中带鲜,香鲜可口,口感滑嫩。




秃黄油

说到蟹粉菜的极致,不可不提这两年倍受追捧的秃黄油。秃黄油,其实就是蟹黄酱。“秃黄油”是苏州方言,“秃”字,即“只有”或“独有”之意;“黄油”者,高纯度之蟹粉也,不容一丝蟹肉混迹其中,因而不同于夹杂了蟹肉的蟹粉。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这是苏州的一道传统古谱菜,因为历史的缘故,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由疏远而变得淡忘以至陌生。


古代制作秃黄油,其目的只有一个:保存蟹味,以便在无蟹的寒冬仍能继续享用蟹的美味。其做法是出蟹后只取蟹膏蟹黄,加熟肥膘末,以葱、姜爆香,再用黄酒闷透,高汤调味,复淋猪油并洒胡椒粉而成。几十只大闸蟹,才能积攒出的这点精华,在锅里反复翻炒,直至炼成黄橙橙、芬芳馥郁的一口香鲜美物,成就了如此舌尖造化。


秃黄油虽然身价不菲,但却是百搭的食材。它的日常打开方式主要是作为主食的调味,如秃黄油拌饭、秃黄油拌面。它也常被用来入菜,如秃黄油豆腐、秃黄油煎蛋、秃黄油蒸蛋等,或是在包馄饨或饺子时放入一点做馅,甚至连意粉都可以浇上它来增添鲜味。千万别计较它有多肥腴,世间好吃食,难免高热量。只要适量,秃黄油会回以鲜醇浓香:浓缩了数日拆功,敛聚成一口精华。设想,数九寒冬,万物凋零,雪夜闭门读禁书之余,米饭或面条灶上蒸腾之际,掌灯而揭秃黄油之盅,那会是多么“秃”的一种暗爽啊!




蟹黄汤包

蟹黄汤包是江苏名小吃,明、清时期已经享有盛誉。其特色是皮薄如纸,吹弹即破,制作'绝'、形态'美'、吃法'奇'。蟹黄汤包有“两绝”:一是制作绝,二是吃法绝。馅心精选金秋时节大闸蟹、新鲜猪肉皮、正宗老母草鸡特制而成,蒸熟的汤包雪白晶莹,皮薄如纸,汁多味美,几近透明,稍一动弹,便可看见里面的汤汁在轻轻晃动,使人感到一种吹弹即破的柔嫩。别说吃了,光是看,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品尝汤包一定要记住十二字要领:轻轻提、快快移、先开窗、后吮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来人呀,把这只蟹拖出去拆了
清蒸又是清蒸,有想过大闸蟹的感受吗?
大闸蟹食用全攻略
饮食--金秋蟹逅
雪花蟹斗 —— 淮扬名菜
“膏满黄肥”挑进篮“横行霸道”当家菜--张品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