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本地化翻译研究新进展 ——《应用程序本地化:译员和翻译学者实践指南》述评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积极推进和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发展,在产品设计技术日新月异、国际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各大国际软件公司加强拓展产品国际化市场的力度,这无疑为本地化翻译工程,尤其是软件本地化工程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指导软件本地化的书籍应运而生。那么,我们该如何从琳琅满目的书籍中做出选择?近期出版的书籍是否比早期书籍更有借鉴意义?2015年,Routledge出版了赛门铁克研究所首席高级工程师Johann Roturie的专著Localizing Apps: A Practical Guide for Translators and Translation Students(《应用程序本地化:译员和翻译学者实践指南》)。Johann Roturie曾是一名自由职业译者,做过语言质量保证检测员的工作,也担任过开源项目经理一职,从事本地化行业十载,可谓是本地化行业的权威人物。该书为Translation Practices Explained(《翻译实践指南》)系列丛书之一,旨在向译员和翻译学者系统介绍应用程序本地化工程的基础知识。本文拟介绍该书主要内容,分析该书特点,并简述其不足之处。

 

2. 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Introduction)。作者首先介绍app的概念;其次解释日新月异的软件更新给不同语言版本的软件制作所带来的挑战,并从不同角度分析本地化的必要性;还探讨当今负责本地化工程的企业所面临的新挑战。该书第十页,作者以表格的形式向读者呈现软件全球化的概念框架。从该表格可见,软件全球化(Globalization,简写“G11N”)包含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简写“I18N”)和本地化(Localization,简写“L10N”)两个部分,而本地化又包含翻译、非翻译和本地化调整(adaptation)三个环节。最后,作者详细分析了该书的受众,并简要概述了该书的结构框架。

第二章“编程基础知识”(Programming basics),以Python编程语言为例,向初学者介绍本地化工程中所涉及的编程基础知识。文章首先在简要介绍编程语言的概念及特点之后,还解释编码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如何运用Python编程语言进行编码。其次,作者详述软件字符串、字符串串联、字符串中的特殊字符及其在编程中的作用。此外,作者还介绍本地化工程中常用的.po文件及XML文件。最后,作者设计八项任务,分别为创建Python(即在电脑中安装Python 2.x与在Python网站上注册账号)、使用命令提示符执行Python语句、创建Python程序、在命令行里运行Python程序、在命令行里运行Python命令、完成正则表达式教程、完成正则表达式替换及处理编码。这些任务旨在帮助读者从实际操作中熟悉并运用编程基础知识。

第三章“国际化”,以网页应用程序NBA4ALL为例,阐释国际化、多语言应用程序的制作理念及其所面临的挑战。本章首先简介应用程序国际化过程中所涉及的不同组件,并以NBA4ALL中XML的不同转换格式(PDF与HTML)为例阐明组件复用对应用程序国际化的重要作用。其次主要探讨将未经国际化处理的应用软件进行本地化所带来的挑战,并介绍处理应用程序国际化的策略及技巧。最后主要从结构和格式两方面探索处理应用程序文档国际化的技巧,详细介绍受控语言(controlled language)及语言检测程序。作者还设计六项任务,旨在帮助读者解决语言检测规则在使用中所引发的具体问题。其分别为评估全球网关的有效性、实现Python源码的国际化、提取XML文件中的文本信息、使用语言工具检查文本、评估源文本对机器翻译的影响及创建新的语言检测规则。

第四章“本地化基础知识”(Localization basics),重点介绍应用程序本地化的基本内容。文章第一部分首先详述应用程序本地化的基本步骤,即字符串的提取、翻译及翻译准则,文档内容的合并及编译,质量保证及测试;其次简述二进制文档的本地化;然后指出软件更新对开发商和译员的影响,及其所引发的相应问题的解决办法,并简要介绍本地化工作流程的自动化作业;最后提出应用程序本地化应符合区域语境的观点。第二部分,作者着力介绍用户辅助文档的本地化。此部分,作者首先阐释开发翻译工具的必要性;探索原文本句段规则的制定方法及句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探讨翻译内容和句段重复利用的方法;介绍用户辅助文档的翻译准则及其他内容(例如索引)的本地化。其次,作者分析在线信息内容本地化的特点,探讨机器翻译的不足,并指出提高机器翻译质量的方法。最后,作者设计三项任务,分别为联网进行软件字符串本地化操作、翻译用户辅助文档及评估翻译准则的有效性,旨在指导读者进行实际操作。

第五章“翻译技术”,为该书重点章节,集中探讨支持软件本地化工程的翻译技术和工具问题。首先,作者详细阐释翻译管理系统的特点,并分别举例介绍现今人们常用的四类翻译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翻译、集成翻译、合作翻译和众包翻译。以此为基础,作者再次举例介绍基于网页和基于桌面的翻译环境。接着,作者对术语翻译做了相关介绍。机译系统可分为基于规则和基于语料库两大类。本章中,作者着力介绍基于分析和转换的机译系统及统计机译系统;其中,作者还以Moses(基于统计机译系统的翻译软件)为例,详述SMT中的基于短语的统计机译系统的具体制作步骤;此外,作者还提出将基于规则的机译方法与统计机译方法结合起来,以提高机器翻译质量的看法。由于机器翻译质量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作者还介绍译后编辑,并提出基于翻译技术的人机交互翻译方式。作者还探讨翻译质量保证的问题。最后,作者设置四项任务,分别涵盖翻译管理系统、翻译环境、机器翻译及其译后编辑和翻译质量保证四个方面,以帮助读者熟练掌握翻译技术。

第六章“本地化改进”,重点探索如何进一步完善本地化工程以满足用户需求。本章首先介绍非文本内容,包括拍屏图、其他图表、音频和视频的本地化。关于视频本地化,作者介绍视频字幕和语音脚本的本地化改进流程。接着,作者主要从译创和人性化两方面阐释文本内容本地化的改进方法。本章还阐述应用程序功能及存储单元的本地化改进。最后,作者设计两项关于译创和功能的本地化改进任务。第七章,作者依次回顾全书内容,并探讨技术变革和企业规划对应用程序本地化工程的影响。

3. 评价与反思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软件国际化设计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程序本地化的实现技术日臻成熟,有关此方面的书籍比比皆是。那么,此书特点何在?

首先,从写作内容看,该书是翻译跨学科研究的典型。跨学科研究是近年来翻译界的热门话题。Schmidt认为,解决超越学科、文化、地域等问题,很有必要训练学生跨越学科研究的能力。为此,翻译学与多个学科结合,如翻译学研究中出现的文化转向、社会学转向、翻译与本地化管理即翻译与工程技术的结合、计算机辅助翻译即计算机技术和编程知识与翻译的结合,旨在培养专业的翻译人才。显然,该书将翻译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向翻译自学者和学生系统介绍应用程序本地化工程基础知识。这有利于培养专业的本地化工程翻译人员,更有利于译者在了解本地化工程知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翻译才能。

此外,该书对应用程序本地化工程的系统性介绍不逊色于其他著作,对指导翻译工作者完成本地化工程的宗旨贯穿全文。例如国内软件本地化工程的权威人士,崔启亮和胡一鸣的著作《翻译与本地化工程技术实践》,详细介绍翻译与本地化工程的基础知识和重要的本地化工程技术,对提高翻译工作者处理翻译和本地化复杂项目的能力做出了重大贡献。而Johann Roturie的著作则更加全面,除了介绍本地化工程的相关内容外,还对应用程序国际化(第三章)进行详细阐述。或许有些读者会对这一内容介绍的必要性提出质疑,认为是多余的。其实不然,因为“产品的国际化技术是提高可本地化能力的基础”。此外,该章还有利于帮助翻译工作者理解本地化工程中部分内容不予翻译的原因,学习翻译内容重复使用的技巧等。

其次,从写作方法看,该书重难点突出。对翻译工作者而言,本地化工程的翻译环节是重点、亦是难点。然而,国内却少有著作详述本地化中所涉及的翻译技术问题。该书第五章有关“翻译技术”的详细介绍,对翻译工作者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作者指出,翻译管理系统虽可提高翻译效率,但其质量难以保证。例如众包翻译,发包对象通常为翻译业余爱好者。由于其专业知识能力有限,翻译成果大都需要职业译者做出修改。在谈及翻译记忆库(translation memory)时,作者提出,译文的重复使用需要考虑语义的准确性,而不是盲目的重复使用。由于软件更新换代速度快,应用程序本地化市场竞争激烈,机器翻译便成为企业提高应用程序本地化效率的重要途径。然而,机器翻译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只能是辅助翻译而不能成为独立翻译,因此掌握相关译后编辑知识的重要性不须赘述。该书中,作者详细介绍快速译后编辑、最小化译后编辑和完全译后编辑三大类,并推荐相关译后编辑工具。该书对机器翻译的详细介绍,符合时代主流。想必,这也是使该书成为Translation Practices Explained(《翻译实践指南》)系列丛书之一,成为翻译初学者、教师和译员了解应用程序本地化工程指导教材的原因所在。

最后,从写作语料看,该书语料新颖,借鉴意义强于其他著作。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软件版本日新月异,指导软件本地化书籍的时效性尤为重要。若用21世纪初的书籍来指导现今的软件本地化工程,显然是不科学的。例如,Esselink认为,在打印文档时,需把相应的软件安装包也存入CD或DVD中以便打开该文档,而现在我们可直接通过PDF或其他软件打开所要打印的文档,并且软件安装包也无须存储在诸如CD或DVC的介质中,因为我们可直接联网在线下载软件安装包。而该书于2015年出版,其时效性不言而喻。例如,作者在解释符合区域语境本地化时(第四章),以Mozilla基金会发行的Pontoon(本地化工具)为例,说明选取恰当翻译工具对本地化工程的重要作用。而Pontoon于2015年5月22日被开源中国社区(oschina.net)收录。此外,作者以开源机器翻译软件Moses为例,介绍基于短语的统计机译系统的具体制作步骤(第五章)。Moses是Pharaoh系统的升级版本,于2006年开发出的基于短语的统计机器翻译系统。除了这两个系统,作者还以其他诸多最新的系统、软件为例介绍本地化工程。因此,该书具有相当程度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然而,由于该书涵盖的话题过多,篇幅受限,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该书没有分析翻译管理系统和机器翻译软件的选择方法,没有阐释机器翻译译后编辑的具体操作方法。此外,众包翻译是一个褒贬不一的管理系统,例如,有学者认为:“众包翻译不但不会让职业翻译消失,反而会使人们对翻译有新的认识,也对翻译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当然,“众包翻译中译者众多,水平和风格各异,译文的一致性和准确性难以控制”。该书中虽多次提及众包翻译管理系统,但作者却未对此做出评价。

 

4. 结语

《应用程序本地化:译员和翻译学者实践指南》一书,从跨学科角度出发,将翻译与工程技术相结合,以最新语料为基础,向翻译工作者和学生系统介绍应用程序本地化工程,是本地化翻译工程的最新成果。作者还提出不少值得读者深思,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问题。例如:语言工具无法检测错误的原因(第三章);软件更新速度对开发商和译员的影响(第四章);本地化工程中,翻译准则的特性(第四章);翻译管理系统设置的影响因素(第五章);网页翻译管理系统与桌面翻译管理系统的比较(第五章);机器翻译系统的不足及完善途径(第五章)。因此,对翻译工作者和本地化工程研究学者,该书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值得一读。


责编:梦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谷歌神经翻译引擎提高了多少?
人工智能能否在翻译中胜过人类?
工程类专业翻译要抓住那几点?
致人工翻译终将会被取代
机器翻译的前世今生
机器翻译传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