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子与父

文/秋风清 

我今年25岁了。我的父亲55岁。他是哪一年的生日,我不大记得。我只晓得我是在他30岁的时候出生的。我的出生年份减去30,就是父亲的出生年份了。儿子就是这样,没有过多去了解父亲,理解过父亲。
父亲是1964年出生的。那时候大跃进时期过了,但人民公社化运动还在,即“大锅饭”。
自父亲记事以来,是吃着大锅饭长大的。他说,那时候吃大锅饭,干集体活。他还小,大人们干活是计分制,偷奸耍滑没得吃。吃,也是有指标的。玉米糊糊,红苕疙瘩,分到嘴里就三四两。能吃饱吗?生活是很紧张的。半夜里,偷一点粮食回家煮。叫醒孩子的那一刻,是要把孩子的嘴巴捂着的。生怕孩子哭出了声,惊动了别的人。说是偷,一点也不过。要是被抓住了,是要挨批斗的。父亲是在半夜被捂着嘴叫醒,长大的。老人都是这样,生活紧张,也要尽最大努力,不“苦了孩子。  
父亲十五、六岁的时候,1979人民公社化运动还没结束。他说,那时候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去放牛。无论天晴还是下雨都要去。牛是公社的牛,是大家的牛。“放牛”是公社给孩子们的任务,是不能推脱的。父亲只有初中文化。那时候闹文化大革命1966年至1976年,刚好压制着父亲的童年成长。那个时候的思想不一样,是提倡劳动生产的。父亲就是在这种,紧张,压制,小心的环境下成长的。因此父亲那一辈人,勤俭,朴实,谨慎。     
1980年,邓小平对包产到户给予明确肯定。1982年,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即“分田到户”。
1982年,在农村。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田土了。农民开始变得富足,也自主了。父亲说,那时候家里分得的田地 ,他的爸爸妈妈(即我的爷爷奶奶就能够经营好。他闲下来在乡里、田里,抓了一阵子的黄鳝。抓来的黄鳝自家人吃,也拿到集市上卖。他还背过煤炭。鸡刚鸣,村里、邻村,一些年龄相仿的小伙子就吆吆喝喝背着背篓出发了。走过20几里地,翻过几座山。到了煤炭厂,背篓满满装。歇一会,又原路返回到当地的集市上出售。来回40多里路,全是步行。一趟,能赚1块多钱。父亲那时候抓黄鳝、背煤炭,积攒了80多块钱。后来在一次赶集中,被一个扒手摸了去。他因此伤心过一阵子,好几天都没吃饭。现在父亲说起此事,还一脸的懊恼呢。父亲那一辈的人,是吃过苦,也吃得苦的。
人满18不学门手艺是不行的。成天抓黄鳝,背煤炭也不是一个事。于是,秋收后,在爷爷奶奶的大力促成下,父亲到了镇上的一家服装作坊里,学做裁缝。父亲说,那时候学手艺是要交“师父钱”的,缝纫机也要自己买。当时为了凑够这笔钱,家里卖了好几头大肥猪,白花花的大米也担出去了好几斗。一毛钱一斤的大米,一块钱一斤的猪肉,一斤一斤地凑够了一千多块钱。师父给三百,缝纫机七八百。卖猪卖米换来的钱就都花光了。这一千多块钱,在当时的农村,也不算是一笔小数目了。家里人为了让父亲习得一门手艺,是下了血本的。“望子成才”这不也是天下父母一直以来对子女怀有的夙愿吗。
父亲是“成才”的。自从他学会了裁缝,就一天没落下。年轻的时候挑着担子,一头挂架子,一头挂缝纫机。走乡串街上门做衣裤。在结婚前就积攒了七八千块钱。结婚后,一个人在外打工,养活家里七口人。到了1998年,在农村修建了一栋两楼一底的小洋楼。那在当时是了不得的。在村里也是屈指可数的头几家。做裁缝也不是很赚钱,只是我的父亲很节约。父亲去过,重庆、昆明、武汉、广州,都是进厂打工,裁布缝衣。大半辈子安安分分,勤勤恳恳。小时候闹文化大革命,不敢胡思乱想。成家了,一家人的重担压着,不能胡思乱想。父亲的师父说带他做生意,还不要本钱。天上掉馅饼了,是真的掉了。但父亲拒绝了。他说,家里人需要照顾。
我小的时候,仰着父亲的身影,觉得他特别伟岸,像山一样,一直为我挡风遮雨,给我温暖的怀抱。觉得“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父亲不能解决的。就算是他不愿意给我买的玩具,我哭闹一番也能得到。
在我十五、六岁的时候,我辍学了。去了父亲的工厂和他一起做裁缝。白天一起上班,晚上坐在床头抡着啤酒说说话。我给他开玩笑,他也不介意。他抽烟时也派给我一支,多年父子成兄弟。
到了我20岁的时候。看着父亲单薄的背影佝偻着坐在缝纫机前一针一针的。心里一阵酸楚。父亲老了!
20岁那年。父亲开了一间小作坊,我和他一起经营。一个作坊出了两个管事。那可不得了。就像一山出了两虎,是不安宁的。那时候因为工作上的分歧吵了不少。熬,对彼此都是一种消耗。针锋对麦芒,谁也不愿意退让。各自都用着各自认为的“好”来经营。谁也听不进,并排斥着对方的意见。苦不堪言。那时我一度认为,父亲成了我的绊脚石——他用他的思想束缚了我。
和父亲一起共事两年,终于还是分开了。23岁,我独自一人找了一家工厂上班,过着一个人的世界,没有人在你耳边唠叨了日子清净了!但,白天出门家里是什么样子,晚上回到家里还是什么样子。没有人煮好饭菜等你,也没有人帮忙整理屋子。看着同龄的朋友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突然觉得好羡慕,觉得他们好幸福。原来幸福就是生活中这些习以为常的事,你烦它,但你又想要它。我开始慢慢地去回想自己的头两年……和父母在一起。他们唠叨?是呀!他们从我小的时候就开始唠叨了。他们唠叨我要穿厚一些、唠叨我别感冒了、唠叨我吃饱了吗、唠叨我做一个诚实善良的孩子……唠叨了二十几年。突然,你嫌烦了,叫他们改。那改得掉吗?我还觉得父母思想迂腐,落后。想试着改变他们,也曾义愤填膺和他们讲道理。当时讲得他们面面相觑,哑口无言。然而一两天后,又是老样子了。他们不是没听懂,只是改不了了。大半辈子风风雨雨,他们的习性已经根深蒂固了。我还觉得父亲的脾气大,觉得他处事还欠一筹。起初我还为父亲的暴脾气处处陪不是。后来才懂得,父亲用自己的方式,交着自己的朋友。几十年来他和亲戚,朋友还能火热的聚在一起。那我为什么要用自己的思维去判定父亲世界呢?父亲的朋友都理解了他的思维,那我为什么不去学尊重呢? 如果自己是在父亲那个年代出生的,一路走来。我未必能做得比父亲好。理解,包容,尊重。理解不了就包容,包容不了就尊重。情绪来了忍忍。一家人是要在一起的
在街头看见一位捡破烂的老人。我心里一阵酸楚,我想起了我的父亲。为什么会想起我的父亲?他们都老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手艺人之——裁缝
全国首届“爱情杯”文学作品大奖赛入围作品大展:陆惠明
我,安徽人,13岁当裁缝,在上海开服装厂,年入百万,买车买房
【名著选读】西奥多·德莱塞《天才》
偶家仙奇遇记之蛇鳝相缠
关城村民注意:谁家有缝纫机,可别上这种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