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北京、上海生活的人是种什么感受?

谢邀!


学生,北京人,在上海上大学。所以两个城市都生活过,一年往返6、7趟。嗯,前提陈述完毕,大概算是有资格回答这题了吧?

其实我反而觉得自己不太有资格回答这道题。因为要是避免地域歧视、地域攻击,最好的方法就是客观。但是我又怎么可能客观呢?我可以欣赏出彼此的优点,指出彼此的不足。但对于北京-上海这样的关系,实在是不忍过细观察。这种双城记般的构造,越剖析,家就越远。

-------------------客观说一说-----------------2013年一年内跑遍了北上广深,的确乍看起来没什么区别。楼、车、人、地铁。

更追求什么,你便更喜欢什么。有人喜欢北京,有人喜欢上海,这叫各取所需。

对我来说,北京不过是因为”呆惯了“,所以我选择更喜欢北京而已。

北京有7-11,上海有全家,没区别;北京有味多美,上海有85°C,都一样;北京有万事达中心,上海有梅赛德斯中心,演出也都差不多……基本需求都能被满足,没什么不一样。

房价、堵车、现在还有雾霾……连仇恨都拉得这么一致。好吧,就算不一致,基本上也能找出个对应来,北京有沙尘暴,上海还有梅雨呢。

北京有小肠陈,上海有小杨生煎。北京有南锣鼓巷,上海有田子坊。有人爱工体北,有人爱新天地,这萝卜青菜的事儿,各有所爱,就没必要深究了。

要是北京拿香山和上海的佘山比高度,上海就可以拿出环球金融中心碾压北京国贸三期。不服?再拿在建的上海中心的高度碾压北京在建的中国尊。上海乐了,北京怒了,然后北京掏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说咱比比历史古迹吧?咱们不比经济,说政治吧?……我说停,啪啪啪,各打五十大板。为什么?因为这不是比较,这叫耍流氓。然而在涉及北京和上海比较的讨论中,出现最多的就是这样的耍流氓。

所以与其简单陈述感受,我倒更愿意说更多的感悟。我以地铁为例,讲讲所谓的看不惯与看得惯吧。

为什么要以地铁为例?因为北京上海的地铁建设咬得很紧,按地铁总里程来说基本上是把广州深圳甩在很后面。总得来说,就是四通八达、全国领先,又旗鼓相当,还深入人民生活,好比较啊。

我搜地铁总里程的资料的时候,看到了这么个评论:”还没有建的就不要吹了,以建好为准!说不定明年北京大地震,人都死绝了!不用建地铁了!”这绝对不是个例,也绝对不限于上海,我相信北京也有素质渣的人说这种话。这叫低层次的看不惯。

去年刚到上海的时候,我跟我新同学吐槽说上海换乘站怎么那么长啊,我拖着箱子走很远很远,累死我了。他一听不高兴了,说他去北京旅游的时候,北京地铁又旧又脏,还很挤,换乘最不科学了,要走很远很远,哪像上海地铁,换乘几步路就到了。我惊呆了,想着他说的是我刚坐的那个上海地铁和我原来天天坐的北京地铁吗?!后来我才知道,我刚刚体验的是宜山路、虹桥路、徐家汇那种最可怕的换乘站,但他经常去的站点都可以实现同台换乘或者上下层换乘的换乘站,自然会想得不一样。他去北京的时候,北京只有1号线、2号线,八通线和13号线,而我来上海之前天天坐的是还挺新的京港地铁运营的4号线。而且我还猜他是人品差到极点,体验了一把早高峰的西二旗,又从西直门换了2号线。这样的路线,别说挤流产了,挤怀孕不是没可能。这样说来,谁说的似乎就都是对的了。没深入了解,却有个大概印象,这叫盲目的看不惯。

还有一种叫做骨子里的看不惯。换个说法就叫眼中带刺儿,骨头里都能挑出鸡蛋来。这样的例子更多,而且往往我们都是出于礼貌将这种看不惯掩饰了起来不说而已,但不说不代表不存在。最怕的在于这是很自然而然产生的,下意识的。它是一种成见,一种先入为主,甚至是动物维护自己群体的本能。在这种本能的控制下,看不惯简直成了最理所应当的事儿。谁让人生如此艰难,而只有吐槽两字最轻而易举,槽点又唾手可得呢?

能对付看不惯的,唯有了解与包容。呆的久了,我发现真的没有那么遭。刚来时并不喜欢上海,想家时满心想着北京是最好的,可是回去了,有了对比,却突然看到了北京的不少负面,顿时有些不能接受。北京的十号线乱不乱?小广告满地扔。原来我也不觉得有什么,无动于衷,可现在再遇到带红袖章的老头老太太来捡,我会走上去帮忙了。不为别的,这是我家。原来我都习以为常了,可我现在明白了这帮发小广告的会让我深爱的城市被外人如何评价,我怎么可能不在乎。同样的,我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上海地铁中发生的那么多事件,掌掴乘客、撒尿幼童让上海人如此愤慨。总有些东西,走到哪里都一样,比如公德。地铁就是这样一个大运量的公共交通工具,海淀黄庄下车时人手一台iPhone,西客站上的时候两个人拿五个蛇皮袋……你不能说前者代表了北京,也不能说后者代表了北京。放到上海,徐家汇和上海火车站不也是一个道理吗?要是说两地的文化,那真是深了去了。不作比较,也不过是因为他们各有各的渊源。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一直觉得这是讨论地域问题和风土人情时的至高真理,在这真理面前,多说无益,只需要闭嘴。

一线城市之所以叫做一线城市,绝非它的高楼万丈,而是因为它的包罗万象。大都市的本质不是纸醉金迷,而是形形色色。看遍了这形形色色,再来谈偏好。唯有这时候,才能谈所谓的看得惯与看不惯。

--------------主观说一说----------------北京坑爹的高考志愿就不说了,总之落榜到上海的确出乎我意料。虽然不是我选的,但既来之则安之。再说细一点儿,家里也不算老北京。爸爸就出生在上海,奶奶是离开上海下乡的知青。所以我也算基本听得懂上海话,基本吃得惯上海菜,多少能够理解一些海派文化。

烤麸、生煎,现在竟也成了我的至爱。

但抛开美食之外,爱终究只能给一座城。不过对于另一座,我们毕竟还可以选择发自内心地去欣赏。这么多年来,我已经全身全心、从头到脚、从舌到胃爱上了那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亲有友的北京。但我也在争取学会欣赏洋气的、现代的、精明的、国际化的大上海。

我相信会欣赏的人,总是快乐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请不要叫我北漂
80后情侣:卖掉北京房子到云南开旅馆
【京之絮语】迎接每一个充满诗意的清晨和夜晚
扫舍| 地铁生活(13.2.1)
住了一个月以后,成都的真实消费来说让我以后可能彻底告别北京上海了
北京地铁的生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