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心拿捏常态课 提高课堂有效性
用心拿捏常态课   提高课堂有效性
----记一次科学常态课教研经历
莲都外国外语学校  陈旭强
[背景与课前思考]
3月26日,学校邀请市区教研员组成专家组对我校的常态课教学有效性调研。学校头一天通知我上一堂科学常态课,如何准备呢?明天就上课了。我想既然是常态课,那就不需要那么花俏,什么音乐,图片之类的都从简,只要把握科学课堂本质,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如何提高科学课堂有效性,下面就结合本课谈谈本人的肤浅认识。
[案例片段1]
1、师与学生握手,问:你感到是陈老师的手热还是你的手热?
生:我们的手热。
2、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
生1:开空调
生2:用热水
生3:搓手
3、那我们都来试试 ,请你用最快的速度搓手。
4、手热起了吗?
生: 热起来了(板书课题:热起来了)
5、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
……
6、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了,那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你们同桌讨论一下,看看你能说出几种方法来。
生:讨论后汇报 。
7、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呢?(分类说明并板书)
8、加穿衣服又是怎样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是不是衣服能生热呢?
[分析与反思]
问题是探究的开始,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活动,确定有效的探究问题,不仅决定一节课的内容,而且决定这节课的基本思路。开始引入环节,我让学生用力搓手,并且用最快的速度搓手,说说有什么感受?自然地,引入了热的感受体验,再到转入还有哪种方式能让我们热起来?知道使身体热起来的一些方法。这些方式怎么使人热起来的呢?说到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量?一个学生不曾思考过的问题,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学生自然产生了想探究的问题,且想寻求答案的热情十分高涨。
[案例片段2]
1、衣服本身能不能发热呢?
学生猜测:
生1: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
生2:我觉得衣服能生热
生3:……
学生各抒己见,出现了两种情况。
2、你能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你自己的观点吗?
生1:假如衣服能发热,那么衣橱里的衣服,服装店的衣服由于衣服太多,上升到一定温度,就会燃烧起来。
生2:那为什么多穿衣服能暖和起来呢?
生3:……
3、晚上,当我们进被窝时,你的感觉是什么? 当我们早上起来时,你感觉又是怎样的呢?
4、那么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你能设计实验来证明吗?同桌轻声讨论。
生1:把温度计包在衣服里,两三分钟后看看温度能否上升。
生2:把手放在衣服上,感觉一下会不会暖起来。如果暖起来就会生热,不暖起来就不会生热。
生3:那样不准确,要用温度计来测量。
……
学生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想法。
5、还有更好的方法吗?(生无语)哪种方法最好操作呢?(师介绍实验方法))
[分析与反思]
1、从学生已有认知的模糊点和错误点开始切入更有效。学生已有认知并不都是正确的和清晰的,当学生对衣服是否生热产生疑问,双方各执异词时,从这切入探究。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2、新的教学理念推崇学生自行设计和开展研究活动,这是科学教学的上层目标。然而,不同的学生,缺乏相关的经历、经验、技能和知识,看似放权,实质却是对学生学习机会的蔑视和伤害。因而,实验活动时,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的模型,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3、抓住课堂生成,在学生出现对立矛盾时,及时抓住这一课堂生成资源,提问:你能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你自己的观点吗?有效的引导学生思考。
[案例片段3]
师生统一实验方法后,一生控制时间,其余四人小组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在《科学作业本》实验记录表1中,教师指导。
衣服能否自身产生热?
室内温度
30秒
1分钟
2分钟
我们发现:
1、好,请小组汇报。
2、实验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们发现温度没有变化,说明衣服是不能自身产生热量的。
生2:我们也是这样认为的。
……
3、既然衣服是不能自身产生热量的,衣服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生1:衣服的作用保温。
生2:阻止热量散发。
生3:……
4、热量来自哪里呢?
生:身体
5、我们知道了衣服并不能自身发出热量。而热量却来源与我们的自身,那我们身体里的热量又是怎样参生的呢?同学们课去思考和查资料。
出示:中国小学科学网http://xxkx.cersp.com
科普园http://www.sxqqzx.com
6、请完成作业本判断题。完成后进行评价。
[分析与反思]
1、有效利用课本资源。修订版科学课本和作业本提供了课程内容所需要实验记录表册,教师无需自己设计,只要充分利用好课本提供的资源。课例中教师利用了作业本上的实验记录表册,既节约了自己设计表册的时间,又完成了作业,提  高了课堂效率。
2、实验操作结束后,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实事求是地分析实验数据,分析误差,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科学总结实验原理的能力。同时提出新的问题。
3、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完成练习,并有课外延伸。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大的调动,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同时提供相关链接,让学生感到具有操作性,并非流于形式。
[专家点评]
市区教研员:本堂课力争体现“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这样的探究过程,突出思维论证的环节,师生思维的主线很明朗,课堂不断有生成性资源出现。同时在课的开始引入环节,我让学生用力搓手,并且用最快的速度搓手,说说有什么感受?自然地,引入了热的感受体验,再到转入还有哪种方式能让我们热起来?知道使身体热起来的一些方法。这些方式怎么使人热起来的呢?说到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量,让学生猜测,并且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衣服到底能不能产生热量?让学生经历思维论证,当学生感受到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后,再转入实验验证环节,整个流程步步推进,环环相扣。还有以下不足:
1、活动要促成人人参与。片段2中学生在作出推测后,教师如果能进行双方人数统计并板书,会更有效的促使每位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解决问题。
2、片段3中实验汇报时,各小组数据应统一呈现在黑板,更有利于学生分析总结。
衣服能否自身产生热?
室内温度
30秒
1分钟
2分钟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
结论
[收获与感悟]
在此次教研活动,使我明白:要使我们的探究活动更加有效,还有很多问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发现。“科学探究”永远是《科学课》中的主题,它不仅是小学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所以,我们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探究必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要安排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有效的开展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在今后的科学课堂教学中我必须坚持一条——用心拿捏常态课,提高课堂有效性。
这次科学常态课教研活动对于我来说是幸运的,让我同两位教研员有了一个交流的机会,在与他们的“对话”中,明白了科学教学中的困惑,让我感受到了鼓励,使自己增加了勇气和自信。让我收获了经验、收获了智慧、收获了激情、收获了成长!更让我深深的爱上了科学教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书
做一个会上常态课的老师
第三单元 热和燃烧 第一课 热起来了
吹响打造高效课堂的集结号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看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