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铲史官来啦(连载四十八)

语音版请戳这里

驱虎吞狼

来自喵叔铲史

13:06


铲史官来啦

 

驱虎吞狼

 

晋文公紧急召开作战会议,和他的幕僚们商量对策。如何能在不和楚国发生正面冲突的情况下救宋国于水火之中呢?晋文公的智囊们给出了建议,我们不打,我们可以撺掇别的国家打啊!于是,晋文公和他老丈人兼大舅子秦穆公沟通了一下,很快的,秦国派出了维和部队,去救宋国,同时,晋文公又和齐国取得了联系,齐国现任掌门——齐昭公也宣布,加入秦晋联盟一起救宋!(这里插一句,齐孝公,也就是公子昭,他死了以后,原本应该是传位给他儿子的,可是,曾经参加过五子夺嫡的公子潘和支持他的卫开方杀了齐孝公之子,公子潘最后成功上位,是为齐昭公)。

这就是传说中的驱虎吞狼之计啊!此计一出,楚国立刻陷入了被动,虽然楚国只对宋国宣战,而没有对晋国、秦国以及齐国宣战,而晋国、秦国和齐国也没有对楚国宣战,而只是表态“要救宋国”,但是摆明了楚国现在已经不能再对宋国下手了,齐国和秦国的态度很明确,我不是要打你楚国,我只是要救宋国,你现在停手,我假装什么事都没发生,你如果说要灭了宋国,那对不起,我可要对你宣战了!

楚成王见局势已经不太好,国际舆论彻底倒向了晋国方面,于是立刻也和齐国、秦国取得了沟通,打算给这两个大国一点面子,就此罢手。可是令尹子玉觉得,就此罢手,他岂不是很没面子吗?所以他非要把宋国灭了不可!

已经被打成重度残废的宋国只好继续向晋国、秦国和齐国求救,晋文公说了:“不怕!楚国要是灭了你们宋国,我帮你们复国!现在卫国和曹国我们不是已经拿下了吗?如果楚国肯撤军,那就算了。如果他们不肯撤军,非要灭了你们宋国,你们就把卫国和曹国的地盘拿去!”说着,晋文公把卫国、曹国的地图拿了出来,粗略了划了一下,全都分给了宋国和他的盟友——他晋国什么都不要。于是宋军士气大振,拼了命的死守。




晋文公这条计策也是够毒的,抢了别人的蛋糕分给盟友吃,让盟友定心帮他,给敌人以压力。楚国一看,我擦!我的朋友的蛋糕都被你们抢去都分掉了,不行,我也得要抢一块蛋糕回来,否则以后我还怎么交朋友啊?楚国更是铁了心的要攻克宋国,好拿宋国的蛋糕分给他的盟友曹国和卫国。

但是晋文公又告诉曹国和卫国的国君:“你们现在立刻宣布和楚国断交,那我就答应你们,只要楚国撤军,宋国不灭,我就让你们复国!”于是曹国和卫国相继宣布和楚国断交。

令尹子玉知道以后差点气晕过去,他在心里大骂曹国和卫国,你们两个笨蛋!你们现在和我们断交,什么好处都没有!我们撤了军,晋国也未必会让你们复国啊!

而这时开赴战场的齐国和秦国也很坏,他们知道了这一情况以后,立刻宣布,对楚国宣战,但是他们却在战场边缘屯兵不动,坐等晋国和楚国交战,他们好坐收渔利。

令尹子玉看到这个情况以后,明白了,现在主谋是晋国。而秦国和齐国,暂时都不会对他动手,宋国一时半会儿是很难攻克的,因为那个年代攻城战确实难打,没有火器炸药之类的东西,对城墙的杀伤力很有限,要破城的话,是非常难的。之前晋军攻打一个小小的原地,三天三夜都没能拿下,更何况现在的宋都,墙高城坚,着实啃不动。于是令尹子玉作出了一个伟(zuō)大(sǐ)的决定:放弃攻打宋国,转而去打晋国。他觉得,趁现在秦国和齐国坐山观虎斗,只要能把晋国的主力部队打败,那宋国就不在话下了。攻城战,实在是太难打了,又容易造成死伤,对士气有损。对于野战,令尹子玉还是有点信心的。(看来,子玉比较擅长打野而不擅长拆塔)。

令尹子玉把他的想法和楚成王说了以后,楚成王其实是不想答应的,可是架不住令尹子玉的软磨硬泡,而且,现在骑虎难下,楚成王也想胜一场再撤,免得被人说是打不过人家才撤军的,太没面子了。因为令尹子玉说了:“我倒不是说非要立下多大的功劳,只是想要堵住那些说闲话的人的嘴而已!”所以楚成王最后同意了令尹子玉这个作死的决定,并调派了三十乘近卫军支持他。

其实楚成王也真是的,照我说,你要支持就全力支持,派个兵车三百乘去;你现在多给了令尹子玉三十乘算什么意思呢?给晋军送人头的吗?

钝兵挫锐于宋都之下的楚军,加了三十乘兵马以后,子玉还嫌不够,又把自己家的私人部队——若敖六卒全都拉到了战场上,这回,他总算是有点信心了,于是令尹子玉宣布,撤去宋围,对晋国宣战,随即大军开拔,杀向了屯兵在曹国的晋军。



晋文公知道了楚国对他宣战的消息以后,也宣布应战,不过,他说了,之前楚王有恩于我,我答应过他,万一两国开战,我要退避三舍的,所以,晋军在他的指挥下后撤了九十里,一直退到了位于卫国境内的城濮(山东鄄城西南)。

对此,其实晋国有许多将领是表示不满的,他们认为,楚军主帅是令尹子玉,是个臣子;我们晋军主帅是晋文公,是一方诸侯;哪儿有诸侯向臣子退让的道理啊?对此,狐偃解释说:“出兵要理直,气才会壮。理亏气就会衰。我们国君曾受过楚君的恩惠,也曾许过退避三舍的诺言。若我们忘恩失信,那就是理亏,他们就理直,士气就会高。如果我们退了以后,他们仍不撤兵,那就是他们作死了。”

公元前632年四月,晋国退兵90里,收紧了拳头,屯兵在城濮,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把拳头伸出去暴打楚国。而楚军在令尹子玉的带领下,轻敌冒进,依托丘陵险阻扎营,直扑城濮,两军在城濮对峙。这场战斗,史称“城濮之战”。

两军当时对战的阵容是:晋国方面以先轸为元帅,统率中军,郤溱为辅;狐毛统率上军,狐偃为辅;栾枝统率下军,胥臣为辅。

楚国方面则以令尹子玉为帅,他的私人部队若敖六卒统率中军;斗宜申(芈姓,斗氏,名宜申,字子西)统率左军;斗勃(这个之前介绍过了,再介绍一遍,芈姓,斗氏,名勃,字子上)统率右军。楚的附属国郑、许两国的部队部署在楚军左翼,而陈国和蔡国的部队部署在楚军右翼。

令尹子玉见晋国一昧退让,以为晋军不敢打,他在战前自信满满的夸下海口:“日必无晋矣!”打算一战击垮晋军。

《左传》上对城濮之战的记载是比较简单的,喵叔在这里脑洞大开,给大家描绘一下当时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春秋五霸,原本占尽优势的楚国为何没有继承齐国的霸业
晋国史话·第一辑 晋文霸业(五)晋楚之战的序幕
战国七雄大事件之荆楚800年
中国古代史(先秦)(十)
退避三舍:后发国家如何战胜前任霸主
历史智慧:复盘城濮之战,学习如何做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