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老离奇的墓葬形式——“二次洗骨葬”

“二次洗骨葬”也称“拾骨葬”、“金罂葬”、“洗骨葬”是中华民族的古老葬法之一。关于二次葬习俗,在古文献中多有记载。《墨子·节葬》云:“楚之南有炎人国者,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乃成为孝子。”这是先风化后掩埋的葬俗。战国时期的《列子》及《隋书》等史籍,都记载了古代荆楚地区的一些二次捡骨葬习俗。


居住于东南沿海的百越族中流传着洗骨葬的传统,人殁须葬埋两次,第一次只将尸体简单埋下,叫做“凶葬”,待若干年尸体腐烂,再拣出其骨洗净装入陶瓮内,择地选吉日再次入葬,叫做“吉葬”。有些地区把这些骨头叫做“黄金”。


捡骨前,先准备好盛装骸骨的陶瓮,陶瓮形状高约2尺、径1尺,上下两端略小,呈纺棰状,上有盖。首先,捡骨要请人重新选宝地、择吉日,时间多在农历三月间。再由死者的亲属和好友邀请村民中一位有经验的老人一同去捡骨。考古发现,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中就多有发现二次洗骨葬。


”二次洗骨葬“的产生与古代灵魂不灭的思想观念有关,之所以要进行一次初葬捡骨洗骨的过程,就是因为古人认为,人死后灵魂还会附着在人的肉体上,以此来庇佑后代和向后人传递信息,告诉后人自己在阴间过的好不好。但这些行为都会看作是对后人的一种打扰,所以。为了让过世之人能够安心的投胎转世、入土为安,所以要进行一次掘墓开棺,洗涤遗骨的过程,以促使早日转世,别在人间作祟。


可见,拾骨葬在古代曾普遍流行,待周礼兴起之后,提倡“入土为安”,将重新起葬视为大逆不道的行为,这种葬法在汉族中逐渐消失。但在少数民族中多有保留,广东、广西壮族、瑶族,云南苗族以及福建、浙江畲族,都还依然保留着二次捡骨葬习俗。


此外客家人也盛行此方式,其原因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受少数民族影响,另一种说法是长期迁徙的需要。客家人经常迁居。为了不抛弃祖先的遗骨,因此在逃亡或移民时一定将遗骨带走。于是客家人就产生了洗骨改葬和信风水的遗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风水堪舆:关于捡骨葬的起源你知道多少?
洗骨葬
拾骨葬风俗
​二次拾骨葬习俗
客家俗谚说解:九葬九迁,十葬万年
你这辈子有没有富贵命从你家老坟这四处即可看出,老一辈农民都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