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圆之间,与远在心里的知己对话



我在聊城上大学那会儿,一直想去趟海源阁。照理,我也是读书人,它是藏书名楼。


“早该频频往访的了,然而却一直不得其门而入。”


太平军席卷南中国的年月,捻军兵马沿着运河北上,杨氏四代人潜心搜集的藏书遭大肆劫掠,焚失近半。


后匪劫兵燹不断,楼舍毁,珍藏散,只幸存一小部分。


这场农民起义在教科书上,得到的评价多是肯定和赞扬。然而兵火过处,孔庙、岳王庙、关帝庙、佛寺一扫无余;为营建各天王府,几乎将六朝以来的古建筑拆光。




民国高僧印光大师曾言:“字为至宝,远胜金珠,人由字智,否则愚痴。世若无字,一事莫成,人与禽兽,所异唯名。”


文脉的延续,非历尽千辛万苦。多少文人学士,艰难求索,锱铢积累,抄写注疏,只为保存这火种,传承这希望,凝聚这民族。


在他们眼里,这世上分量最重的,不是尖刀利斧,不是严刑酷律,不是粉身碎骨,唯“敬惜字纸”四字。


海源阁大门上有楹联:“一人致力万人受惠,四代藏书百代流芳”。


后来我到此寻访,秋日午后,天气阴晦,园中三两游客,寂静又萧瑟。怀着近乎膜拜的心情前来,却不免感到失落。


遥想昔年,斯楼插架万轴,书盈四壁,高朋满座,墨香袭人。数字时代的我们,早已无法想象充箱盈架、汗牛充栋是怎样一番盛况,摊书傲百城是怎样一种气魄。




万卷藏书楼,其实都起于方寸书房。


我的父亲嗜书如命,几乎每本书都包上油纸书皮。家中清贫,他自己用木板裁制的书架总被压断。小时候有次看完书,随手一折书角,便见父亲皱起眉头,拿尺子仔细刮平,又用硬纸给我剪了一张书签。


这么多书里,他又尤其痴迷《红楼梦》。那本八十年代,售价五元多的老书,父亲极珍重。


后来父亲自费出版了他研究《红楼梦》的专著,他一人关在书房里,除了上班,大部分时间都扑在写作上。


之后成书印了几千本,大半堆积在家。偶尔只能拿出几本,聊以馈赠。书店不愿意卖,象征性地展示了几天,便全部下架。


母亲忍不住埋怨,几万块钱打水漂了。父亲还是笑,却有点苦涩。




小时候父亲给我买书,推荐的理由多是“这本有意思”。等我看完,便问“你觉得怎么样?”我却只能回答“确实有意思”。


父亲便跟我讲他的看法,我也用心听着。我很喜欢父亲这样做,现在想起来,那时父亲脸上的兴奋也总能感染我,让我明白读书确是一件幸事。


爱书人以书为命,以书明志,以书寄情,以书自勉。


书中藏着的,或是书摊上讨价还价的稚气少年,或是秉烛苦读的懵懂青年,或是拍案叫绝会心一笑的不惑中年,或是摩挲书脊追忆往昔的耄耋老年。


万个长松覆短墙,碧流深处读书房。


偶尔夜半梦回,恍尔走在故乡的街道上,抬眼是遮天梧桐,穿行在胡同小巷,翻过院外矮墙,站在窗外看见午后斜阳的书房中,父亲捧书半倚在软座上。我望着书影斑斓,忍不住心向往之。




《中国书房》的征稿函中写:“往时数千年,或修齐治平的儒士,或幽居林泉的高隐,或跳出凡尘的大德,都是以一间书房为立锥之地的。”


书房里,可闻芳草缛苔,可论古今之变。


“斯是陋室”,有狂风豪雨,有飞天吟啸,有沉郁骄矜,它是内在冲动和感悟的统一,是经历思考与挣扎的融合,是一种涌动着激情和灵性的锋芒毕露与深沉收敛。


信手翻阅《中国书房》,仿似千年不绝之书香,正悠然飘来。




自古以来,书房既是中国文人雅士追求仕途的起点,更是他们寻找自我的归途。


对中国书房的研究,不仅是中国文化研究的一个极好的切入点,而且对于中国文化艺术的研究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和具有典型意义的组成部分。


而定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研究,中国书房至今阙如,因此《中国书房》的出版具有重要的填补空白的意义。


点??或下图即可购买




《中国书房》(第二辑)是一部关注学术引领,选题立意深远的文化艺术丛刊。


栏目设置考究,选题精准。既有专题探讨,兼及人物梳理,也有史论研究。六个栏目分别为:


【一】文心相印

每期选一位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大家,作为研究对象。


【二】旷世之怀

本栏目主要围绕该历史人物,从其文学、思想、学术等各方面深入研究。


【三】天工开物

书房器物是古代文人意趣与审美的最高典范。从家具到空间,从布局到设计,笔墨纸砚、琴棋书画、石瓶几剑等等,近百种之多。


每期以文房的一个品类为主线,相关联的文房器物为辅。


【四】书房内外

书籍经典是书房的核心,也是古代思想文化的结晶。主要介绍藏书家、藏书楼、书院、名家书房、文献目录、版本刊刻等。


【五】筑室溪山

本栏目主要收集闲散、趣味性强的一些文章。文笔优美、生动、有趣,和读书、书籍、交游、僧道、逸趣等等的文字。


【六】案头斋壁

本栏目以文人空间与案头把玩器物为主。用大量的图片记录文人书房的空间、布置、环境、文房器物,以及名人书房的趣味状态等。


“中国文化的东方之美”,是这本书籍的重要关键词。严肃的学理支撑,专业、敬业的治学精神,使这部书籍达到了文化上、思想上的新颖和深刻。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中国书房》诚为值得一读的好书,既具有丰富的学术价值,又有现实的阅读意义。


可以益心智,悦性灵,陶冶情操,为我们提供了一扇开启中国文化艺术的缝隙,让我们从中窥探出其中的些许奥妙与光亮。


买书读书不仅是对自身修养的“投资”,买对了书也是一种很好的价值投资。收藏图书的升值潜力其实不比邮票、钱币低,特别是受历史局限,更是具有较大的升值空间。




《中国书房》收藏了诸多古本、名家字迹、古籍版本,开本较大,版式铺陈,印纸莹洁,装潢讲究,数量有限,因此可谓是珍藏佳品。




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或许是你收藏的一把“金钥匙”。刊物愿以柯叶之弱,而助烟火频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书房——中国人的精神栖息地!
纪录片《书房里的中国》合集(共5集)
《书房里的中国》:心声泪影书香梦,文化何处觅魅力
书房行走,其乐无穷
书房不止藏书,更是心灵的优雅天地
文人的讲究:明代书房这样布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