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多少人嘴上说爱你,眼里却没有你|直戳99%中国家庭的痛点


作者:林橘    编辑:龙方媛

出品:婚姻与家庭杂志(id:hunyinyujiating99)




嘴上说再多的爱,都抵不过一个关注的眼神,一次真正的看见。直勾勾地戳到了我的小心脏,麻麻,这就是我想要的爱啊!


——小婚家

 


 

01


为什么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



最近一篇《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在朋友圈热传。


这个现象传递出两个信息:


一.中国家庭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二.这种重视其实带有一种盲目性。


父母的确重视孩子,每天辛苦工作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报各种辅导班为了提升孩子的全面素养,似乎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孩子进行的。


但是,孩子却并不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与关注。


前段时间,一名陕西少年为了试探父亲爱不爱自己,自编自导了一起跨省绑架案。


父母当然是爱他的,毫无疑问。


那为什么孩子平时感受不到,一定要用“绑架案”来测试一下,才能知道父母是爱自己的?


像那样的父母,并不是少数。


很多父母,总是说自己多爱多爱自己的孩子,但到底是不是真的在关注孩子呢?

父母只看见成绩单,知道孩子学到第几课了吗?


父母只给孩子报培训班,看得见孩子真正的兴趣爱好吗?


父母只命令孩子做符合自己期待的事,看得见孩子心里的想法和感受吗?

如果对后半句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这种关注是真正的关注吗?


孩子会觉得:“父母对我的爱都是有条件的,我只有服从命令他们才爱我。”


父母对孩子自以为是的关注与爱,不能畅通无阻地被孩子接收到,只因为,对于孩子,父母有太多的“看不见”。



02


看不见孩子的兴趣



我有一个高中同学叫张小雨。


她上学的时候,喜欢在日记本上写小说,写完之后全班传看,我们都喜欢看她奇思妙想的情节和精彩的文笔。


有次她写完一篇之后,得意洋洋地拿给父母看,父母说:“写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干嘛!”训斥她不务正业,逼着她去学物理。


高二分科的时候,本来文科很好的她被迫报了理科。但因为她物理成绩太差,复读一年才勉强上了个不太好的本科。


她原本或许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编剧,但在理工院校不喜欢的专业里熬了几年之后,她走出校门连一份可以胜任的工作都找不到。


看不见孩子的兴趣,使孩子今后的人生仿佛都失去了向前向上的动力。




03


看不见孩子的委屈



中国父母有一种传统的教育方法:如果孩子和别人发生了争执,不管是非曲直,统统认定为自己孩子的错,让孩子反省自己。


如今社会新闻揭露了一些校园霸凌案件,在班级或者年级中,突然有一个孩子成为了众矢之的,被另一些孩子欺负、排挤、侮辱、打骂。


在一些受害者最初试图向父母反映自己被欺负的事实时,父母会说:“为什么别人不被排挤,被排挤的人偏偏是你?是不是你自身有问题?是你不合群,不能和别人好好相处,才会被排挤的。”


碰了壁的孩子只得放弃向父母求助。有一句老话可以概括这种思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就是受害者有罪论,事实上,受害者之所以受害只因为他运气不好,碰到了加害者。


看不见孩子的委屈,让孩子认为什么都是自己的错,孩子将会失去自尊,失去心里那根自我保护的弦。



04


看不见孩子的进步



还是张小雨的故事。当初父母逼着她学物理,她很听话很努力,真的是拼尽了全力去学习。


她的物理常常不及格,只能考四十多分。在她的努力之下,终于在一次月考中,上了六十。她特别开心,迫不及待地和父母分享这个消息。


没想到父母却说:“刚刚及格就骄傲?那你以后是不是就不学物理了?你就是这么容易骄傲的吗?再说了,六十分值得骄傲吗?去掉考不及格的那几个,你还是班里倒数!”


我记得很清楚,张小雨返校之后,给我讲着讲着,就哭了。她说她根本没有骄傲也不可能骄傲,就是单纯考及格了高兴而已,但父母就是不理解。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看到张小雨如之前那段时间坚持不懈地做物理习题了。


看不见孩子的进步,等于在孩子取得进步的关键时刻迎头给了一巴掌,孩子将会失去继续努力的意义。


父母自以为爱孩子,却看不见孩子的兴趣、看不见孩子的委屈,也看不见孩子的进步……


这样长大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的兴趣何在,每天的生活如同行尸走肉,不明白自己努力做事的意义,甚至受到不公正对待时,也只能默默忍受,不敢出声。





05


只看见“别人家的孩子”



更奇怪的是,虽然父母经常忽略自己孩子的需要,看不见他们的进步,看不见他们的优点,却常常对别人的孩子格外关注。


“别人家的孩子”,一种生活在很多父母口头上的神奇生物。

他们总是那么的优秀:性格懂事乖巧,见到叔叔阿姨会亲切地问好,在学校大会上发言也总是他们光荣的任务,一点也不怯场;


学习成绩优秀,年级前几名不说,难得的是数学能奥赛得奖,英语能和外国人对话;


兴趣爱好广泛,有的小小年纪钢琴十级,有的一手毛笔字到处参展……

所以,造成很多父母的口头禅就是:“你看看别人家的××,人家做得多好,再看看你……”


还美名其曰:打击式教育。


其实,只有打击,没有教育。


“别人家的孩子”像个魔咒,笼罩了我们的人生。


小时候,爸妈说,你看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多好、性格多懂事。


工作了,爸妈说,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找的工作多好、对象多优秀。


父母自以为是地认为打击可以使人进步,但是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打击只能使人更加退缩。


“既然我不如××,那这件事我就不做了,反正做了也不如别人。”


长此以往,孩子只会越来越没有自信,没有自信也就没有了行动的动力,没有动力造成恶性循环,他和别人的差距只有越拉越大……


没有人愿意跑一场永远跑不到尽头的马拉松,当别人的孩子永远遥遥领先的时候,后面饱受打击的孩子只会选择弃赛,因为觉得自己永远做不好、永远比不上别人,默默接受了“我就是不如别人”的这种不良心理暗示。


现在,难道要继续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在这种心理暗示之下吗?


放下那些无谓的比较吧。孩子的学习需要关注,孩子的成长需要陪伴。父母打击式的语言并不能解决孩子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孩子在生活中不够自信、在学习上缺乏兴趣,这是父母的责任,是因为父母对孩子关爱不够。


是父母对孩子的忽视造成了这一切的问题。孩子的努力、困境与需求,父母都看不见。




06


父母需要“看见”的是……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天都会有点滴的成长。


他的成长,需要父母“看得见”。

当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父母应该为他欢呼鼓舞;


当孩子受到委屈的时候,父母应该为他主持正义;


当孩子发现自己兴趣爱好的时候,父母应该鼓励他释放自己的热情。

在这样的氛围下成长的孩子,会明白努力可以获得认可与尊重,会明白邪恶终究压不倒正义,会明白生活是五光十色、充满乐趣的,而不是只有枯燥的学习与严厉的教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字真言教子法
朋友圈里的大道理
孩子性格受母亲影响大,这四种妈妈最“可怕”!希望你不是
千万不要让“别人家的孩子”误了男孩的成长最佳期,父母一定要读!
为什么现代年轻男女如此浮躁,对婚姻感情挑肥拣瘦毫无责任感可言?
纪实:盲女凤琴的乡村爱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