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亲子关系”≠“朋友关系”



一些自媒体、教育书籍和教育专家一段时间以来在极力倡导一个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的观点,即:“父母要与孩子做朋友”,所以就有了许多父母们不是正在和“孩子做朋友”就是在去“和孩子做朋友”的路上。


我觉得,这个观点就像家庭教育里太多诸如“我不需要我的孩子考高分我只想要他快乐”的说辞一样经不起推敲、并且把 “复杂问题简单化”了,今天,我们试着对“父母和孩子是朋友”这个话题做一下深度的思考和检视,看看父母与孩子是不是“朋友”关系。





01

亲子关系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在学术上被称为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父母和孩子之间不能被其他的关系所替代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有以下的特点:


  • 不可选择性:亲子关系意味着父母不能选择孩子、孩子也不能选择父母。所有的父母和所有的孩子只能选择接受、无论你遇到了什么样的父母和什么样的孩子;


  • 永久性:亲子关系一但产生就无法改变、持续终生且受到法律的保护。今生今世你永远是你父母的孩子,你的父母永远只能是你的父母,这种关系不能改变不能脱离;


  • 亲密性:亲子关系是从肉体上的骨肉血脉相连生命延续到精神上的相互支持相互陪伴的混合物,是人世间最奇妙最珍贵的情感体验。子辈在父母的照料抚育下长大成人,父辈在抚养教育子辈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神圣职责、内心得到充实人格得到完善。父母和孩子之间物质上的无私贡献和分享、精神上包容和宽慰正是亲密性的体现。





02

朋友关系


中国古代认为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有五种,即所谓“五伦”,包括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夫妇关系、朋友关系,朋友关系虽然位列“五伦”之末,但仍旧是我们互动最多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


那么,什么是朋友?现代汉语词典里说朋友是指“彼此有交情的人”,百度上说朋友是“在特定条件下由双方都认可的认知模式联系在一起的不分年龄、性别、地域、种族、社会角色和宗教信仰的相互尊重相互分享美好事物、在对方有需要的时候自觉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的人及其关系”。我觉得朋友就是“在大致相同的价值观的基础上,能够在精神上有沟通共鸣、能够在对方需要的时候给予物质上力所能及帮助的一种人际关系”。朋友关系有以下几个特点:


  • 偶然性:朋友关系的发生发展是偶然的。我们上小学就有小学时的朋友、上大学就有大学的闺蜜、喝茶品茶就有茶友、结伴旅行就是“驴友”、“牌友”“球友”“棋友”林林总总......我们结交朋友是受到我们生命轨迹里不同的时间段的影响、并被我们所从事的活动所制约,也就是说,交朋友是一件极具偶然性的事件;


  • 相似性:两个人所以能够做得朋友,其最重要的内核是认识能力和价值观差不多是对等的,就是说朋友们对任何人和事有接近的认识水平和比较接近的判断标准,只有这样朋友相处才能“无话不说”并且“说到一起、做到一起”;


  • 松散性:“君子之交淡如水”是形容朋友关系的最高境界的,这句话说明朋友之间的相处模式是松散的、随意随性的;


  • 没有必须要尽的义务:朋友既可以“两肋插刀”“雪中送炭”甚至是“刎颈之交”,但朋友也可能是“一富贵便相忘”的,朋友不能强求不能“硬做”,朋友之间不存在“谁抚养谁、谁教育谁的关系”,因为朋友关系里没有强制的义务。





03

父母和孩子为何不是朋友关系


对照了亲子关系和朋友关系的特点之后, 我们一定看出来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不是朋友关系:


  •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不能像朋友一样说掰就掰:朋友之间有时候“走着走着就散了”,可是,亲子关系是永恒的、持续一生的,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会刻印在彼此的命运中,成为永久的生命记忆;


  • 父母和孩子没有相似性:父母是心智健全的成年人,孩子在成长的初期懵懂无知、在初中的中期叛逆反抗,这些都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引导;


  • 父母和孩子亲密相处20年:父母和孩子不能“君子之交淡如水”、想见就见、不想见就不见的关系;


  •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有强制的义务:孩子的家长会必须参加、今天的晚饭你必须做、这学期的学费必须交。亲子关系里包含了父母必须履行的义务;


  • 父母的角色的复杂性:在家庭生活里,父母是“养育者”、“生活的照料者”、“法定监护者”、“陪伴者”、“生涯规划者”、“引导者”、“教育者”等,“朋友”这个角色承担不了这么多这么复杂的角色及其复杂角色所带来的义务。




04

我们为何要用“朋友”关系来隐喻父母和孩子的关系?


父母和孩子明明就不是“朋友”关系,我们为什么要用“朋友”关系来界说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呢?我以为是:


  • 亲子关系的亲疏远近很难把握:在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中,“亲疏远近”的距离是非常难拿捏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早就把父母和孩子关系中的“亲疏远近”作为了家庭教育中的一个焦点来研究了,《颜氏家训  教子第二》中说“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意思是“以父亲的威严,就不该对孩子过分亲昵;以骨肉的相爱,就不该不拘礼节;如果(亲子之间)不拘礼节,那么慈爱孝敬就都谈不上;如果(亲子之间)过分亲昵,那么放肆之心就会产生”,从上面的文字看,古人认为亲子关系不能“狎”不能“简”,然后才能在合适的距离上产生出“严”“爱”“慈”和“孝”来,我觉得此话说得不无道理,但是道理归道理,其实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最难的就是处理父母和孩子之间“距离”问题,当处理不好“距离”问题时,我们就会“有病乱投医”,以为与孩子做“朋友”就是亲子之间最合适的“距离”了;


  •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动态变化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不是“一劳永逸”的静态关系,而是处于“天天变化”的动态关系。我们与孩子“做朋友”是亲子关系发展到高级阶段之后的表现,而在更多的时间里,父母和孩子是“养育”、“监护”、“规训”、“陪伴”、“引领”、“教育”的关系;所以简单地用“朋友”关系来界说亲子关系全部的内涵属于“挂一漏万”鲁莽行为;


  • 亲子关系的“朋友”状态可能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没大没小”局面的遮羞布:有的家庭教育已经出现了问题,例如,孩子在各种场合没有规矩不懂礼貌时父母就会出来打圆场说“我和我的孩子就像朋友一样平等,我们之间是不需要讲规程礼仪的”、孩子不接受父母的规劝和教导和父母针锋相对反唇相讥时父母替自己解除尴尬时说“看,我的孩子多有主见、从来不惧怕父母长辈的权威,因为我和他一直是朋友关系”;


  • 家庭教育里存在“假教育”:据观察,家庭教育里有时候存在“假的教育”,即“只是用来说说的”、“用来装点门面的”和表示父母已经跟上了“新的教育理念”的“假教育”,像“我的孩子不需要太守规矩,我可不想让他失去个性”、“我不想让我的孩子纠缠在作业和考试的应试教育里,我要让他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等等都和“我和我的孩子就像朋友一样无话不说我不需要他和我讲什么礼貌”的说辞一样就是父母们随便说说的,我们可能并没有做深度的思考并且并不想付诸实践。




我们知道,好的家庭教育里亲子关系和睦融洽教学相长,问题家庭里亲子关系或者没有边界或者剑拔弩张或者形同陌路。父母和孩子关系的状态是评估家庭教育质量和状态的要素之一,也是家庭教育是否处于健康状态的风向标。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当和我们的孩子建立一个怎样的亲子关系呢?我会在以后的文章里做专门的思考和探讨。





责任编辑  ▏東奴

执行编辑  ▏李喵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家庭教育的基础是理顺亲子关系
重视家庭教育,从良好的亲子关系开始!
亲子关系到底能不能够像朋友之间一样对等 —中国教育在线
推荐一本好书
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就能抓住家庭教育的关键
好父母家规新十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