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岁孩子贪吃白果丧命,奶奶后悔不已!会对孩子说“不”太重要

《孩子管不好,可能是违反了这些惩罚原则》

01

我们为什么要对孩子说“不”?

先讲一个比较惨痛的案例。

2015年,浙江一个2岁的孩子,特别喜欢吃白果(银杏),有一天吃了20多颗之后,全身剧烈抽搐,奶奶赶紧把他送到医院,最后抢救无效死亡。

医学上认为,白果(银杏),大人一天最多吃15颗,而小孩吃了超过10颗,就有可能致死。

当问到奶奶,为什么给孩子吃那么多?奶奶委屈地说,我不知道这个东西会那么有害呀,孩子特别喜欢吃,那吃一个就给他剥一个,然后就越吃越多……

你看,一次平常而简单的纵容,却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小食品,一些小东西,虽然不像白果一样致命,但如果不加限制,危害也不小。

  • 冷饮,会对孩子的胃肠粘膜造成很大影响——容易造成胃部不适,甚至急性肠炎。这些我们都知道,但是当孩子要的时候,又很难不给。

  • 糖果,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跟糖做斗争的童年。我们都知道糖果对牙齿不好,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可是人类又天生对糖有依恋,所以,我们大人会反对孩子吃糖,可孩子一撒娇、发脾气,我们的立场可能又不太坚定了。

  • 还有电视,它对孩子的注意力的危害非常大。有实验研究表明,对3岁以前的孩子,每增加一个小时看电视的时间,他到7岁的时候,出现注意力障碍的风险就增加10%。也就是说,你的孩子3岁前每天看3个小时电视,那在他7岁以后,患注意力障碍的风险就比其他人要高30%。但即便如此,很多孩子每天还是会看很长时间电视。

…… 

这些事情,对孩子有什么心理上的影响呢?

首先,父母过于纵容,孩子往往会很自私。

因为他的所有要求,都会被父母关注到,而他不用去体会,父母完成他的要求,需要付出什么样的努力。渐渐地,他会把父母的付出当成是理所当然,他也会很自然地认为,所有人对自己的服务,都是理所当然的事。这样的孩子,由于过度关注自我,很难达到一个好的社交水平。

其次,经常被纵容的孩子,一旦受限制,很容易情绪失控。

有些纵容孩子的父母,当孩子提出一些比较过分的要求时,还是想要管管孩子的。可孩子呢?往往一被管,情绪就上来了,不是哭就是闹,还可能摔东西,甚至动手打人,或者咬人。而这些行为本身,并不是良好的情绪发泄手段。

所以,我们一定要对孩子进行合理的管理,而不是纵容他。

02

说“不”之前,一定要先满足孩子的需求。

因为如果不满足他,会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罗马尼亚,国家比较贫困,欠了很多债,人口出生率很低。为了能享受人口红利,政府规定:超过25岁的居民,只要没有孩子,就需要交税。

很多人生了孩子没钱养,出现了很多弃婴。为了解决弃婴的问题,罗马尼亚政府修建了很多孤儿院,但是由于这个行业是新兴的,政府也没有那么多钱来请护工,孤儿院就把婴儿集中在一个大厅里面,然后每个孩子嘴里放一个奶瓶,里边装了各种婴儿食品,几天才换一次尿布。

然而问题来了。这些孤儿院非常安静,甚至连哭声都没有,每个孩子都静静地躺在床上,眼睛瞪着天花板,没有任何行动。当孩子除了吃,其它需求都没人来满足,没人给他换床垫,没人逗他玩儿,也没人爱他,没人给他提供刺激时,他就失去了向上生长的动力。

这些孤儿院,后来被人称作“婴儿的集中营”

后来美国、加拿大的一些人道主义家庭,来到罗马尼亚,把这些孩子带到自己家里,对他进行正常的人道的养育。

结果仅有一两成的孩子,等他们长大之后,能够达到正常人的智力水平。其他的很多孩子,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智力衰退,或者行为倒退。而且,这种影响是终生的。

所以,满足孩子的需求是父母的必修课,我今天讲的一切拒绝,都是建立在父母已经给到孩子足够满足的基础上——不是因为他要什么,我们都拒绝,而是因为他要的太多,我们才拒绝。

孩子一般都有哪些需求呢?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这五个层次的需求孩子也都有,而且往往在生理需求层面对我们有过度的要求,比如文章一开始讲到的那些冷饮、糖等。

这些东西,我们一定要满足孩子的基础需求,但又不能提供过度——危害孩子安全和健康的东西,危害到孩子社交发展的行为,爸妈们一般能够果断地跟孩子说“不”,可在这点上,那个拒绝的度又要怎么把握呢?

这是个让很多父母的苦恼的问题。

03

对孩子说“不”的4种错误方式。

一个小男孩来到商场,一定要买玩具车,但是这个月他已经买了10辆车了,他每去一次商场就要买一辆车,一天去两次就买两辆车。这时,父母终于决定要制止他了。

这个场景其实比较常见,你很有可能遇到过,请回忆一下自己是怎么处理的,如果你属于这4类家长,一定要警惕!

第一类,专制型的爸妈强行拒绝孩子的要求。

“你不能再买车了,家里这么多车了,不许哭!也不许买!今天绝对不给你买了。走,咱们回家!”然后抱起孩子,孩子在背上哭。

第二类,爸妈喜欢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搞定问题。

“宝贝我们不买车,那边有饼干。你是不是更喜欢吃饼干啊?我们回家吃饼干好不好?我给你打开饼干了。”

第三类,爸妈连哄带骗。

“你说什么买车啊,爸爸先去看看烟啊,我先买点烟,买完烟再说。买完烟之后,指不定带着孩子去哪儿了。

第四类,不一定是哪种,三种方法都用。

我先来软的,我先说明天买,明天买不行,我说咱吃饼干,吃完饼干,还不行,还不行们再去看看别的,带他转转。实在不行了,只能骂他两句,然后扛回家了。这是第四类。

实际上,这四类家长的做法,都有问题。

第一类,完全压抑孩子的要求,很容易得到一个叛逆的孩子。他现在因为小所以没办法,最后只能听你的,但不代表他真的认同了。这样的孩子,一旦到了青春期,你的教育就会非常困难了。因为他没有养成讲道理、沟通的习惯。他习得的是什么呢?强制,谁力量大,谁有能力,谁就说了算。

第二类,转移看上去是一个比较巧妙的,回避冲突的办法,但实际上,每件事情,当它一发生就进行转移对孩子注意力的损害是非常大的。以后,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孩子也会很自然地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很难做到坚自我,做事也容易虎头蛇尾。

第三类,当你完全无视掉孩子的需求的时候,你就慢慢地会切断了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如果孩子跟自己的父母不亲密,没有感情,也没有交流,那是非常可怕的,可能会导致更多的犯罪。

第四类,对于你这种不坚定的心理,孩子能够敏感地感觉到,然后总会有一种期冀,觉得还有可能获得你的同意。这样,他的哭闹、折腾就可能会更过。

04

怎么更好地对孩子的过多需求说“不”?

阻止和拒绝的第一步是要先给予

如果不给,直接限制,是限制不住的。我们在平时要给够孩子,这样,当他们看到一些东西,或者碰到想做的事情的时候,才能克制住自己,管理自己。

譬如,孩子喜欢吃糖,看到一罐子糖,就恨不得都吃完,你只要一拿走,就马上哭了。这样的孩子,往往是因为平时受到了太多的限制,他没有得到满足,如果不把这一罐糖都吃完的话,不知道第二天还能不能吃到,他的内心是非常不安的。

对于这样的孩子,我的建议是:每天你的孩子喜欢做的一些事情,你一定要给他限量的满足。

如果孩子喜欢冷饮,那每天半根冰棍,或者是一根冰棍,固定时间提供。如果孩子喜欢糖果,那么每天一颗糖。孩子就特别喜欢看电视,好,我们就每天固定15分钟,再多了就要等明天——明天这个时间我还会给你。

这个规则,对那些从来没吃过糖的,或者是没有这个想法的孩子来讲,是特别好用的,你用了之后,他就会自己的过渡过来了。

但是如果有些家庭,一开始已经用了错误的方式,再用这个方法就会相对难一些,但是,只要你坚持使用,按照约定去做,孩子仍然会有改变的。

给予之后,我们再来谈限制

  • 立规则是限制的第一步

规则一定要在平时跟孩子的交流当中,由父母和孩子沟通来制定出来的,而不是在孩子的行为你看不下去了,你突然大声喝止:你晚上不能吃糖了!不能玩了!这样的话,孩子是不服气的。

  • 讲道理之前一定要先共情

规则立好了,孩子还是想要尝试破坏规则、发泄情绪呢,那就需要做共情了。

有些父母,在执行规则时,往往忽略了共情这个环节。他们上来就跟孩子讲道理,如“哎呀,为什么不给你买呀,因为你已经买了很多车了……”

这个时候,孩子感受到的是:这个人反对我,情绪跟我一样高涨,这让他产生了冲突的感觉。所以他不会愿意配合,你说的道理他也听不进去。

所以,在孩子想要发泄情感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共情——先做到非语言的安抚比如抱抱、亲亲、搂搂、拍背,让他哭两三分钟,等他哭声慢慢变小,再跟他说话。

当孩子感觉到,你理解他,你愿意跟他一起来想办法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其实很愿意听你的话。

 ③ 温柔而坚定地执行规则

在孩子情绪平稳下来后,我们还可以做语言的安抚,如:

“宝贝,我知道你特别想买那个小车。我也觉得那个小车特别好看,你看那个轮子,跟别的车不一样呢,挺有意思的。我也知道你想买,我觉得挺好的。”

但是,仅仅共情,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在共情之后,还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些解决办法,让孩子能够在遵守规则的情况下满足他的需求。

比如“可是,按照规则,我们一周只买一辆车,这是一开始我们说好的规则。所以这个小车,咱们可以下礼拜再过来买,好不好?”

除了等一等、忍一忍,还可以提出其它办法,比如,如果你能做到什么,爸爸/妈妈可以明天就给你奖励一辆车,或者让他自己想到更好的办法来获得,而不是完全制止他去做这件事情。

TIPS:给孩子立规则要掌握的一些原则

  • 给孩子立的所有规则,父母也要遵守,规则执行过程中的说的话,也要前后一致,不要随意改变。

  • 在和孩子共情前,一定要让自己心态平和。不能因为孩子发泄情绪,捶地、哭喊,我们也跟着管理不好情绪,对孩子嚷嚷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 如果需要用到惩罚,那一定要让孩子明白,惩罚他并不代表他是坏孩子,也不代表爸爸妈妈不喜欢他,只是因为他违反了规则——我们都要听规则的,爸爸妈妈也要听规则的。

  • 发怒或惩罚之后,不要为了讨好孩子,而给他物质补偿。

  • 爸爸妈妈需要达成同样的规则来约束孩子,而不是今天妈妈跟孩子立好了规则,明天爸爸管孩子,又执行了另一套规则。也不要“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在管理孩子的过程中,夫妻应该承担同样的作用。


  • 孩子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或者其他的东西就会大发脾气!

  • 当爸妈的总希望孩子是懂礼貌、讲道理。所以孩子一发脾气、一哭闹,还出现了打人的情况,就会特别焦虑。

  • 那么孩子怎么会出现这种行为呢?如何找寻到孩子坏情绪背后的原因?



12月7日

晚8点

家庭教育指导师

婴幼儿早期教育研究者

徐宁老师

为您答疑解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6种“怪兽家长”害苦孩子
情感问答:刚结婚,老公的奶奶就不断催我生孩子该咋办?
女子身患重病被父母抛弃,生活凄惨令人心酸
优秀的孩子是怎样炼成的
在家庭冷暴力中成长的四岁孩子,是什么样的?真让人心疼
小学生不想补课,被拉到墓前忏悔:要想毁掉一个孩子就使劲管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