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艺术能让孩子总成绩高出67到104分?这个研究结果让我惊呆了

《别再让关键期框住孩子的智力发展》

斯坦福大学曾经做过一个调查,跟踪一批小学生十多年,然后发现:

  • 孩子如果长期——特别是在生命早期——参加各种艺术课程(绘画、音乐等)活动,那么他未来在学术上取得成就的几率会高于其他人4倍,在学校当选班干部的几率也会高于其他人3倍。

为什么呢?

因为艺术学习里面包含了很多科目的学习,比如画物品的阴影面积,就跟数学有关,比如调色,就跟物理化学有关;而在讲述自己作品的过程中,公众表达能力也相应地得到了提高……所以,孩子越早接触艺术,就会越早接触到了这些知识。

我们说,人脑聪明需要有丰富的神经连接,而神经连接的前提就是有足够丰富的神经元。神经元越丰富,大脑的连接就越方便,而神经元的建立又是建立在丰富的刺激基础上。

而我们早期的艺术学习就给孩子提供了足够丰富的刺激——刺激得越多,孩子今后的神经网络连接就会越丰富。

同样地,美国大学委员会也有研究发现,在美国大学入学标准考试中,长期参加艺术课程的学生,比起没有参加过的学生,成绩要高出67到104分。

从这两个调查数据,我们就能看出,艺术学习对孩子的成长有多么重要。

让人欣慰的是,这些年,爸妈们对孩子的艺术培养的热情都很高,他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上艺术启蒙课程,如画画,几乎成为我们孩子早期学习的标配了。

然后,上艺术课程并不是艺术启蒙的全部,爸妈的有效参与也很重要。

关于这一点,就有不少爸妈进入了下面的这些误区:


①  以成人的思维去评价孩子的画

我们成人的理念经常是以结果说话,工作当中,说得最多是就是看数据,看结果。这种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导致我们在跟孩子相处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以特别看重结果,不自觉地强迫孩子去做我们自认为正确的事情。

比如,我们让孩子画一幅春天主题的画,并给他一张很大的画纸。可孩子呢,就在大画纸的小角落里画了点儿东西。妈妈就可能觉得这是浪费画纸,或者觉得孩子可能没学到什么东西,就要求孩子,必须给我画满了。

再比如,我们提供了很多种颜色,可孩子就用了一种或者两种颜色,画出来的画色彩不够鲜艳,妈妈就可能觉得不行,这么多颜色你都没有用,你就是没有学习到,没有感受到。

还有孩子涂鸦,如做美丽的浴花,用浴花蘸上水,再蘸上颜料,在画纸上涂鸦出美丽的形状来。有的孩子画一会儿就不愿意画了,妈妈就会一直催促:“别的小朋友都还在画,你也赶紧画完啊,必须画完才能玩。

这些都是不对的。在孩子的创作世界里,我们还是要以引导为主。

在艺术创作上,原本就没有谁对谁错,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孩子涂鸦就是遵循自己的内心,表达自己的一些情感而已。如果一味地要求他画出符合我们大人审美的画,其实会在很大程度上伤害到孩子的内心,也许他以后都不想画画了。

有一叫豆豆的小男孩,特别喜欢画画,有一次,在画纸上画了很多个圈圈,大大小小,最后把画纸都画破了。

这时候,妈妈看得一肚子火,觉得他就是在那里瞎画。我说,等等,我先问问他画的是什么。

然后,豆豆就跟我们边讲边演——他画的那些圈圈其实是一只大鲨鱼和一群小鱼,在大海里,一群小鱼被大鲨鱼追逐,它们拼命地往前游啊游,可是大鲨鱼太大太厉害了,最后还是把小鱼都吃掉了……

你看,在我们大人看来没有意义的形状,在他们眼里却完全不一样。对于他们的画,我们要多去倾听,多去了解,这样才能真正的走进孩子的世界。

②  假性关注

和强迫孩子、过度关注相对的,还有一种假性关注。

看起来,孩子的活动,他都参与了,他也没有对孩子有太过分的要求,可是心并没有跟孩子走到一起。

有一个小朋友,妈妈每天都陪他来上课,出勤率可高了。但实际上她对孩子并不关注,孩子画画,妈妈就拿个手机在那里玩,对于孩子的问题,她就“嗯”,“好”,“不错”回答,

孩子问:妈妈,你知道我画的是什么吗?

妈妈说:挺好的,妈妈知道。

如果问她,知道孩子具体画的是什么,她却一句也不说出来。

实际上,这样的爸妈还是不够关注。

我们说,夸奖孩子一定要具体,那我们对孩子作品的关注也一定要具体。比如,“哇,你这个用的什么颜色呀?你能跟妈妈讲讲吗?”“你这个画叫什么名字呀?”“你为什么要把这个小朋友画成这个样子呀?”“你的树叶为什么没了呀?是大风来了吗”我们一定要多关注。

当我们真正有效地关注到孩子的画里要表达的意思时,画就会成为亲子沟通的桥梁,而孩子也会把画画当是一件更有意思的事情,更喜欢去创作了。

而如果一直停留在假性关注的状态,那么孩子可能会认为自己画的画没意思,妈妈都不欣赏,这样,他的创作兴趣自然就降低了。

还有些爸妈可能会认为,孩子画画、涂鸦就是玩,而不是什么艺术,所以,孩子玩得开心就行了,什么艺术不艺术的我也不在乎,我也不会以艺术的眼光去了解和关注孩子。

所以,他不会问孩子,你到底用的哪些颜色?这个颜色是怎么混合出来的呀?这个线条是怎么画的呀?你为什么没有给他画上帽子呀?他不会这样跟孩子做沟通关注。

这其实也是假性关注的一种情况。

③  直接要成果,不要成长

即爸爸妈妈不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而是太多地关注于成果。这跟前面讲到的强迫小朋友是相互对应的概念。

比如,孩子画画时,把颜料弄成一团糟,看上去乱、脏、不好看,但是他在颜料混合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些性质的变化、色彩的变化;在用笔的过程当中,他的手臂肌肉也会得到锻炼。

虽然他画出来的画并不美丽,那有什么关系呢?儿童早期艺术教育本身就是没有对与错的,不能简单地以美丑来评价,更不能用画得像不像来评价。

其实,绘画是孩子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孩子经历这个过程比画得怎样更重要。

④  教孩子画画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教孩子画画。

我们上课的时候,有个特别好玩的现象,就是家长特别辛苦,孩子由于被过多管理和帮扶,就在那歇着。

所以,我经常对那些不辞辛苦的爸妈直说:

“今天是您来上课,还是小朋友来上课呀?要是您来上课的话,那我们今天这个课就教得差不多了;要是咱们小朋友上课呀,您就不要再抓住孩子的手啦,孩子可以自己画。您就放心吧。”

对于这些太喜欢操心的爸妈,我的建议是:

  • 我们要鼓励孩子自己去画,放手给孩子充分的,没有对错的独立创作和个性表达的空间。

  • 我们说要积极卷入,不是说要捉住孩子的手教他画,也不是用成人的审美观去评价孩子的画,而是认真倾听,帮孩子按一按纸,递一递笔。

  • 甚至你也拿一张画纸坐在孩子旁边,他画你也画,但互不干扰,这样也挺好,因为孩子可能在无形当中看到妈妈画得也很好,自然而然地去模仿,去学习和运用了。

看来,对于孩子的艺术启蒙我们真的不需要太操心,给孩子提供一个创作的环境,给他纸笔、颜料、甚至是树叶、石子等等,他就能自己创作出不一样的作品来。

其实,不仅是画画,在整个育儿中,最难的就是不打扰。当我们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的时候,就削弱了孩子本身具有的强烈的探索欲。

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也许是最大的得不偿失。


常常听到家长咨询孩子人际交往的问题,看似单纯无邪的小宝贝们,和伙伴掐起来,也经常能掐出一场大戏,让做家长的在一旁左右为难。

孩子在幼儿园打打小架,闹闹脾气还好说,这要是上了小学初中,在班上孤僻自卑,三天两头的为和同学的小摩擦闹情绪,还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我们生活在关系中,各种问题就是关系导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妈妈们的读书心得
名副其实的简笔画,不会绘画的爸妈一看就会,你值得珍藏!
想要孩子未来有真正的竞争力,这件信手拈来的小事娃2岁前一定要开始做咯!
孩子,画画没有“对错”
幼儿园钟摆画,让想象与创意“飞”起来
[玩艺术]充满乐趣的盐画(建议3岁以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