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29】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历史的温度 2》来了

1


就在昨晚,后台还有一位读者在问我:


“大师,第二本什么时候出?我等着春节前多买几本送人啊!”


我回了一句:


“应该是明天吧!”


我估计这位读者看到这句回复,也是有点晕的吧……


其实我自己也是有点晕的:


第一本《历史的温度》出了才半年,第二本又出来了。


2


记得在第一本书出版后不久,参加了一场活动。


主办方在介绍我的时候,在“媒体人”的头衔之后,忽然加了个“作家”。当时在台下的我,一下子没缓过神来——长这么大,第一次有人叫我“作家”。


虽然不习惯,但想想,也没错:因为通过写“馒头说”微信公众号和第一本《历史的温度》,我确实幸运地拥有了一批还算喜欢听我说故事的读者。


自从第一本书出版后,有一类消息,在我的微信公号后台里渐渐多了起来,那就是读者们拍的他们买的《历史的温度》的封面照片。


其中,有不少是原本就是“馒头说”微信公号的读者,他们买到书后,想和我分享。


也有不少,是原本并不知道“馒头说”微信公众号的人,在书店买了《历史的温度》,通过扫描上面的二维码,又成了“馒头说”的读者。


有的读者,还会给我发来他们在公共场合拍到有人在读《历史的温度》的照片。我印象中,有两张是在地铁车厢里看《历史的温度》——有点不好意思,因为书很厚也很重。




这两位照片中的读者,是另外有读者从网上别的“地铁摄影集”类似的帖子中看到发给我的。


因为怕侵犯你们的肖像权,我打了码。如果你恰好也是我“馒头说”的订阅者,请联系我?我会为你送上《历史的温度 2 》的签名本(如果你们想要的话)。


因为有了这本书,我也得有幸去了几座城市,在线下面对面和大家扯了些历史故事。




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一个个美好的回忆!


所以忍不住想感慨:互联网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因为微信公号,因为书,我和那么多天南地北的人产生了实质性的联系。


而在2018年,这种联系应该还会进一步加深。


因为《历史的温度 2》又来了。


3


先介绍一下这本新鲜出炉的书吧。


这次的书名,沿用了第一本,倒不是懒得再想新书名了,而是无论是自己感觉还是听下来的反馈:“温度”这个词,还是挺贴切的。


在收录的文章方面,第二本书一共收录了“馒头说”精选的36篇文章。


这次分为了【人物篇】、【逸闻篇】、【信念篇】和【五环篇】四个部分,下面是目录:




没错,依旧是“馒头说”微信上的文章。


但我始终觉得,经过装帧、设计和排版,拿在手里的纸质书阅读体验是永远不可替代的。说句可能有点不要脸的话:我自己有时在翻《历史的温度》时,也会不知不觉看进去——这可能就是纸质书的魅力吧。


第二本比第一本略薄了一点点,编辑告诉我,是因为每页纸减少了一点空隙,多排了一行。而篇数的话,第二本比第一本少了4篇,也有一个原因是想把更多的空间刊登读者评论。没有大家的支持,“馒头说”也不会有今天,所以希望尽可能地让更多读者评论呈现在书中。


当然,即便如此,《历史的温度》这本书应该也是市面上相同类型中比较厚的一本了,以至我和出版社的编辑开玩笑,说若不是你们在第一本坚持要放40篇,导致后来每本都要做到500页以上,那么现在这些文章数量,其实可以够出三本了(编辑当时说她舍不得删,宁可提高成本)


现在只有一本样书,是北京的出版社编辑拍的,我自己也没拿到。


说到厚度,还有一件事一定要和大家汇报下:


第一本书,出版社采取的是“裸脊锁线”的装订方式,成本其实比一般的胶印还要贵些。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有两个:


第一,因为书太厚,用传统胶印很容易散架;


第二,这样装订,可以保证厚的书也能平摊开阅读,可以改善大家的阅读体验。


照片


所以,《历史的温度 2》还会采用这样的装订方式,并不是“简陋”啊,请大家一定理解。


4


然后,这次出第二本书,确实也搞了一点新花样。


首先自然还是 签名本。


这次特供“当当网”独家销售的签名本,第一批一共签了8000本——嗯,我的右手神功已成,天下无敌。


除了常规的签名,和第一本一样,总归有点“彩蛋”。


这是开签的第一本,写上了这段话。


然后还有些和第一本一样的“彩蛋”:



然后总归要请我老婆来写几张:



曾有读者问:“这么多签名,都是你亲笔签的,不是盖章的吗?”


我可以流着眼泪负责任地告诉你们:“真的!真的都是我一个个手签的。”


第二,这次出版社结合“馒头说”的内容,搞了个新花样:手账——“温度”


这本手账,是长这个样子的:



这本手账一共320页,分12个月。和一般手账不同的是,这本手账每个月的开头,会把当月历史上发生的大事,简单地说一下——内容取自“馒头说”。



此外,手账主体的每一页上还这样划分:


“当日事,当日毕”“当日是,择日毕”“重要事,随手记”三个模块,努力解决“健忘症”和“拖延症”。



那么,这本手账怎么卖?


问了下出版社,这本手账目前不单卖,而是包含在了“新春礼盒套装”里——



所谓“新春礼盒套装”,里面包含了三样东西:


第一样东西,自然是《历史的温度 1》《历史的温度 2》两本书;



第二样东西,就是这本手账




第三样东西,是我个人很喜欢的一张布艺的书衣:



怎么说呢,这个礼盒,我觉得在新春佳节用来送朋友,送长辈,送孩子是件不错的礼物。而原先自己已经有第一本《历史的温度》的读者,可以单独购买《历史的温度 2》——如果确实喜欢那本手账,我和出版社方面沟通,争取春节后,将手账单独售卖。


5


广告做完,还是回到书的本身吧。


在大量的读者留言中,最让我欣慰的,是很多人对我说一句话:“受到了启发”。


众所周知,写历史,我不是“专业选手”,相对于科班出身的学者、作家,我只是一个历史的业余爱好者,在用上班的业余时间写作,所以虽然尽我所能对所引用的材料做了考证和筛选,但谬误之处肯定在所难免。


大家一直给了我很多包容和体谅,我很感激。


但我还算有点信心的是,我的出发点应该是没错的,那就是我一直希望表达的一个观点:


历史不是冷冰冰的年份和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和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就有正反面,就有优缺点。我们应该尽可能地用辩证的眼光,结合当时客观的环境,设身处地地去看待那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而不是先入为主地带入立场,或者用“上帝视角”来评判一件事或一个人。


如果看完《历史的温度》后,读者能有这样的一点点启发,那就是最让我欣慰的一件事了。


我绝不敢说为读者打开一道门,甚至是一扇窗,如果能稍微给大家拨动一下历史的窗帘,透出一道光,那就是一件很荣幸的事了。


最后,还是想和大家道一声感谢。


在出版第一本书之后的半年多时间里,我的生活也发生了不少改变,接下来应该还会发生更大的改变。


相信你们中不少人,也是如此。


这是一个“只有变化是不变”的时代。


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谢谢你们对我的赞赏和鼓励,这是我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还是想引用海莲·汉芙写的《查令十字街84 号》里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人类发明了文字,懂得写成并印刷成书籍,我们便不再徒然无策地只受时间的摆弄宰制,我们甚至可以局部地、甚富意义地击败时间。”


愿我们一起,保持对阅读的渴望和热情。


了解历史,适应变化,战胜时间。











【购买信息】


1、我的新书《历史的温度 2》,第一批签名本首发在“当当网”(只有8000本,再签手断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章太炎:读史与文化复兴之关系
纯干货|学会这几点,做既nice又耐撕的女神
开号一个月出百万阅读爆文,一年出书,馒头大师的新媒体故事 | 新榜会客厅
温和而坚定|历史的温度
专访“馒头大师”张玮:历史并不冰冷
风直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