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子昂|最孤独的诗人 却奏响了时代最强音

- 1 -

公元684年,长安最繁华的街头,有人手捧一架古琴,叫价千两白银。

京城的吃瓜群众,向来见多识广,一番围观之后,迅速得出结论:这不是骗局,就是行为艺术,正侧目伸颈,静候下文,突然传来一个声音:“我买了!”

回头一看,原来是位白衣书生,正轻摇折扇,踱步向前。

旁边的大婶,好心提醒:“世风日下,假货太多。你觉得在淘宝,或许正中圈套,先生还是小心为妙!”

书生朗声一笑:“在下自有分寸,诸位若是有心,请于明日巳时三刻,移步芙蓉客栈,我将以此琴,奏出天籁之音。”

说罢,便丟下纹银,抱走古琴,跃上白马,一骑绝尘。

第二天,芙蓉客栈,红旗招展,锣鼓喧天,现场人满为患,一片混乱。眼看就要发生踩踏事件,白衣书生走出客栈,先躬身,后抱拳:“小可陈子昂,携诗百篇,千里进京,竟无人问津。琴乃乐工之器,根本不值一提。”随即举起古琴,砸成一堆碎粉。

不待众人反应,他又拿出原创诗文,分发给在场之人。本来少年书生,一掷千金,大家就甚为关心。再读其诗,文采斐然,意境深远,更是大为赞叹。

一夜之间,陈子昂便刷爆了朋友圈。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成了他的铁粉。甚至有些女文青,每天都守在阁楼上,左手关窗,右手撑窗,总希望手里的那根竹棒,能凑巧砸到陈子昂。

不久,朝廷开考,陈子昂果然高中皇榜。

- 2 -

公元659年,陈子昂生于梓州射洪(四川射洪)。

父亲陈元敬,是当地有名的乡绅,为人颇有善心,饥荒之年,曾出粮万斤,赈济乡亲。

身为富家子弟,陈子昂的少年时期,过得任性恣意,不是骑马打猎,便是遛鸟斗鸡,连父亲配给他的书童,都让他训练成了高级技工。

陈子昂爱吃蔗糖,做法却与众不同,先将糖烧溶,然后倒在铁板上,铸成各种小动物的模样,再插入一根竹签,冷却后拿在手中,既可当食物,又能做玩具。

他将这门手艺,传给了身边的书童,然后主仆一起,批量生产,赚了不少零花钱。

儿子不务正业,陈元敬也奈何不得。直到有一天,出现了神转折。

梓州大街上,人潮拥挤,川流不息。陈子昂腰系长剑,手摇折扇,正带着几个书童,到处乱转。

前方的店铺里,摆有一把新款折扇,很是耀眼,陈子昂瞥见后,便穿过人群,快速前行,匆忙中,撞倒了一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

他向来横行霸道,又见书生无甚大碍,便一句道歉都不留,径直往前走。书生连忙起身,抓住陈子昂,开始理论。

陈子昂自然不是善茬,一声令下,噼里啪啦,几个书童,打得书生满地找牙。

书生双拳难敌四手,气急败坏之余,怼了陈子昂一句:“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纳尼,说我长得像老鼠?

身形瘦小、颜值不高的陈子昂,瞬间被戳到痛处:“你才长得像老鼠,你全家都像老鼠”。

书生听了此话,竟哈哈大笑:“人丑就该多读书啊,你个傻货”。

一些围观群众,也跟着大笑起来,街道两旁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突如其来的蔑视,让陈子昂一下子愣在原地,呆若木鸡。

书童赶紧上前解释:“公子,他说的是《相鼠》,《诗经》中的名篇, 指责你不讲礼义,不知廉耻呢”。

原来如此。陈子昂顿觉受了奇耻大辱,立即掉头转身,回到家中,从此闭门谢客,深居简出,一心只读圣贤书。

几年后,陈子昂学有小成,便离开川蜀,备考科举。

进京后,他开始投书行卷,天天更新朋友圈:

微月生西海,幽阳始代升。

圆光正东满,阴魄已朝凝。

太极生天地,三元更废兴。

至精谅斯在,三五谁能征。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 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 芳意竟何成!

——《感遇》二首

但苦于没有大V推荐,浏览量和粉丝数都少得可怜。唯独京兆司功王适,留下了一句赞美之言:“此子必为天下文宗矣!”

只是王适人微言轻,改变不了陈子昂的命运。失落的陈子昂东游西走,借酒消愁,突然灵光一闪,计上心头,这才有了那场古琴之秀。

- 3 -

陈子昂进士及第后,朝廷尚未授予官职,却逢高宗离世。

武则天让睿宗下诏,欲将高宗灵柩,运至东都。东西二都,路阻且远,迁葬高宗,必然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大臣们虽有想法,却无人敢说真话。

唯独陈子昂以“草莽”之身,上书朝廷,力陈迁葬之弊:

况我巍巍大圣,轹帝登皇,日月所临,莫不率俾,何独秦、丰之地,可置山陵;河、洛之都,不堪园寝?陛下岂可不察之?愚臣窃为陛下惜也。

——《谏灵驾入京书》

这封谏书下笔千言,洋洋洒洒,借古论今,言语犀利却坦诚中肯,深得武后好评。

她马上召见陈子昂,见其文弱瘦小,貌不惊人,谈及家国大事,却慷慨激昂,神采飞扬,一时甚为欣赏,遂任其为麟台正字,并给出这样的评语:

梓州人陈子昂,地籍英灵,文称伟晔。

陈子昂又一次爆红,除了京城的读书人,争相传阅他的谏书和诗文,还有许多书商,到处贩卖他的文章,让其文传天下,名动四方:

时洛中传写其书,市肆闾巷,吟讽相属,乃至转相货鬻,飞驰远迩。

- 4 -

成了朝廷命官,陈子昂遇事更加敢言。

这天,洛阳百里之外的驿站。

入夜,四周一片漆黑。驿站仆役余二广,蹑手蹑脚,溜进了上房。

此刻,御史赵师韫正蒙头大睡,鼾声如雷。余二广来到床前,抽出了身后的尖刀。

寒光刺眼,赵师韫瞬间被惊醒,大吃一惊:“来者何人?”

余二广一声冷哼:“狗官,你还记得下邽的徐爽吗?”

听到这个名字,赵师韫浑身发冷:“难道你是……”

“没错,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我徐元庆整整等了十年。父亲大人,您可以安息于九泉了”,语毕,化名余二广的徐元庆,一声猛喝,连刺数刀,赵师韫当场毙命。

这番动静,自然招来了隔壁的卫兵,他们一拥而上,将徐元庆五花大绑,连夜关进了牢房。

朝廷要员,遇刺驿站,消息一出,举国哗然。

有司一审,发现案情极为简单。十年前,赵师韫担任下邽县尉,因私愤杀死了徐爽。徐元庆身为一介草民,只能隐姓埋名,藏身于驿站,伺机接近赵师韫,报仇雪恨。

在判决的时候,问题却来了。于礼制而言,徐元庆手刃仇人,无可厚非。但于刑法而言,杀人者死,天经地义。

到底是罪无可恕,情有可原,还是情有可原,罪无可恕?

左右为难的大臣们,只得上奏朝廷,听从武后处置。

接到折子的武则天,也犯了难,便召来群臣商议。

大部分人都表示:徐元庆至孝至烈,应当免去其罪。这个答案,很符合儒家的处世观。

野心极大的武则天,也想着要“省刑罚”“修其孝悌忠信”,借此笼络人心,便同意了大家的看法,准备赦免徐元庆。

陈子昂却向武后提议:

国法专杀者死,元庆宜正国法,然后旌其闾墓,以褒其孝义可也。

意思是应当严格执行律法,处死徐元庆,然后在他的墓前立碑表彰,褒扬他的孝义之举。

武则天当场就采纳了这个建议,并将此案作为范例,载入国家法律,还提拔陈子昂为右拾遗。

此后,武则天便经常召见陈子昂,问其政事,读其文章。

刚开始的时候,陈子昂还兴奋异常,以为满身才气,终有用武之地。但后来发现,武后欣赏的,仅仅是他的文章,至于那些治国之言、经世之策,却置若罔闻、束之高阁。

尽管如此,陈子昂依旧不改谏臣本色,针对武后重用酷吏、大肆清除异己的行径,多次直言批评。

这样一来,武则天就很不高兴,“故奏闻辄罢”,将陈子昂降职处理。

- 5 -

受了打击的陈子昂,开始考虑转型,先后两度参军,希望换个方式报效朝廷,赢取功名。

在北疆,他目睹战场之惨状,既感动于将士的奋不顾身,更悲愤于军官的昏庸无能: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

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凶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朝入云中郡,北上单于台。

胡秦何密迩,沙朔气雄哉!

籍籍天骄子,猖狂已复来。

塞垣无名将,亭埃空崔嵬。

咄嗟吾何叹?边人涂草莱。

——《感遇》二首

在蓟州,契丹叛乱,建安王武攸宜临危受命,陈子昂以参谋身份随军出征。

至渔阳,五万先头部队全军覆没,名将王孝杰被敌军所俘,不幸捐躯。消息传来,养尊处优、毫无谋略的武攸宜,吓得六神无主,麾下众将,也是浑身发颤,不敢应战。

此时,满腔热血的陈子昂,挺身而出:“王爷,请拨一万精兵,我愿冲锋陷阵,契丹小丑,指日可擒”。

武攸宜一听,鼻孔里轻哼一声:“伯玉啊,你只是个读书人,哪里会做这些打打杀杀的事情呢。”

几日后,武攸宜仍未拿出破敌之计,大军固守原地,寸步未移,陈子昂又一次慷慨激昂:“陛下将天下的部队都交给了您,安危存败,在此一举,王爷为何还是按兵不动?难道把战争当成儿戏吗?”

武攸宜大怒:“陈伯玉,你个小小的参谋,竟敢对本王指手画脚,是活腻了吗?”

语毕,便下了一道军令,改任陈子昂为军曹。

陈子昂知道,软弱且独断的武攸宜,听不进去任何建议,索性不再言语,任由他去。只是自己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愿望,又成一枕黄粱。

蓟州属燕国故地,有不少名胜古迹。军务之余,心灰意冷的陈子昂,便走出军营,吊古抒情,追昔抚今。

站在黄金台前,想到燕昭王礼贤下士,吸纳贤才,终让燕国跻身七雄,自己却怀才不遇,报国无门,陈子昂难掩心头苦闷,便提起如椽之笔,一口气写下七首古诗:

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

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

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

——《轩辕台》

南登碣石阪,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

——《燕昭王》

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

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

——《郭隗》

……

诗中既有对盛世的向往、对先贤的仰慕,也有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的痛苦,此诗一出,尽显陈子昂的“汉魏风骨”。

别着急,传奇还在继续。

七首怀古诗之后,陈子昂意犹未尽。他再次登临幽州台,极目远眺中,一首光耀千年的古诗,横空出世: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

或许此刻的陈子昂,心里挥之不去的,是无尽的孤独、难言的悲愤和刺骨的失望,但他一定不会想到,武氏堵住了这扇门,却将他推向了另一扇窗。

一首悲愤并不悲观、失望却不绝望的《登幽州台歌》,便可洗净六朝脂粉,唱响盛唐序音,并能穿越古今,唤起无数共鸣,足以让其千古留名:

你登上了古老的幽州台,

你的四句诗囊括了宇宙,

置身于无穷无尽的时空,

流下的眼泪也永垂不朽。

——冯至《咏陈子昂》

公元700年,回京后的陈子昂,以父亲年迈为由,向朝廷提出辞呈。女皇为了彰显爱才惜才之心,特意给予优待,同意陈子昂带职回乡,“以官供养”。

回到梓州,陈子昂在山边建起茅屋数间,养花锄草,种树采药,然后侍奉至亲,作诗写文,过上了田园牧歌般的生活。

但是好景不长,陈元敬病故,至性至孝的陈子昂,悲痛欲绝,“哀号柴毁,气息不逮”,远亲近邻,对其都颇为同情。

但随后发生的一件事,却直接要了他的命。

当地县令段简,贪婪残暴,听说陈子昂曾在京城为官,带有不少钱财,竟随便找个借口,说陈子昂触犯了律法,要治他的罪。陈子昂让家人纳钱二十万,县令仍不满意,还是将其关进了牢房。

父亲刚刚离世,又历牢狱之灾,本就体弱多病的陈子昂,身体愈加虚弱,甚至拄着拐杖都无法站立,几个月后,竟冤死狱中,时年四十二岁。

- 6 -

陈子昂是初唐著名的诗人,也是唐诗革新的先驱者,其“洗濯浮华、刚健质朴”的诗风,以及“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文学主张,影响了整个盛唐。

其《感遇》三十八首,是齐梁艳靡之风,向盛唐遒劲之风转变的关键之作,一首《登幽州台歌》,更是奏响了“悲壮慷慨、激昂豪放”的时代最强音,杜甫、韩愈、元好问等后世文人,均对其推崇万分:

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

——杜甫

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韩愈

沈宋驰骋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元好问

陈子昂曾任右拾遗,身为谏官,虽知“为国谏臣者必死,然而至忠之臣不避死以谏主”,“每上疏言政事,词旨切直”,且较少书生之言,从不意气用事,眼光长远,思虑周全,既有文学家的卓识,又有政治家的远见,这在同时期的文人当中,实属少见。

只可惜,陈子昂敢做魏征,武则天却不是李世民。陈子昂可以是郭隗(wěi),武则天却成不了燕昭王。

如此,“道可以济天下,才可以致尧舜”的陈子昂,除了能长叹一声“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夫复何言?

叶楚桥,简书签约作者、版权认证作者,一点资讯专栏作者,美篇特邀作者,以更轻松的语言,更幽默的笔调,读诗词,写人物,讲故事,让你动动手指,便可穿越千年,品味唐诗宋词,聆听风流趣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总104】最悲怆的是生命
【跟着公号学诗词】《登幽州台歌》
古诗词赏读三十五 登幽州台歌
诗人与诗——“诗骨”陈子昂著名诗歌
中国唐诗传世名篇之8:唐代“诗骨”陈子昂
名篇名诵 | 童自荣诵咏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