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舌尖上的素菜——让植物比动物更像肉食|文史宴






相比较于如实记载历史的史籍,老百姓更喜欢耳熟能详的是小说,尤其是由这些小说流传到民间所衍生出的戏剧,既解决了普通百姓识字困难的问题,还能将书中的情节形象生动得展现出来。


在没有互联网的古代,百姓们正是靠着看戏,打发漫漫长夜的无聊。但是,戏剧不是不讲究,甭管什么戏,必须通俗易懂,否则没那么大的受众人群,阳春白雪没市场,下里巴人有票房。


当然,最好是雅俗共赏,不能雅俗共赏,至少要保证俗,俗到人心里,才会产生化学反应,否则顶多是物理作用,硬把人往“高大上”翘,再好的道理也是假大空。

 

比如三国时,关羽离曹营去投刘备,《三国志》上也就寥寥几笔:曹操封关羽为寿亭侯,“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其实这已说明曹操对关羽不薄,但究竟是怎么个不薄?老百姓不理解;赏赐了什么?老百姓很关心。戏曲就抓住了这一点,开始演绎。


京剧中这段叫《关公辞曹》,直接让曹操对着关羽唱:


在曹营我待你恩高意好,

上马金下马银美女红袍。

保荐你寿亭侯爵禄不小,

难道说你忘却了旧日故交?


比起历史,此处突出了赏赐的内容:金银财宝,美女红袍。俗了点,却俗得真实可信。

 

相对地方戏来说,京剧还是不够“三贴近”。同样这个情节,据学者魏新老师讲,蒋星煜先生的《以戏代药》上,记录一段河南曲子,民间小调,风格就完全不同,曹操是这么唱的:


在曹营我待你哪样不好?

顿顿饭四个碟两个火烧。

绿豆面拌疙瘩你嫌不好,

厨房里忙坏了你曹大嫂!


还有一个版本,细节更生动:


在许都我待你哪点儿不好,

顿顿饭包饺子又炸油条。

你曹大嫂亲自下厨烧锅燎灶,

大冷天只忙得热汗不消。

白面馍夹腊肉你吃腻了,

又给你蒸一锅马齿菜包。

搬蒜臼还把蒜汁捣,

萝卜丝拌香油调了一瓢。

我对你一片心苍天可表,

有半点孬主意我是屌毛!


这就是地方戏的表现力。对老百姓来说,汉寿亭侯和赏赐都是虚的,不吸引人,但曹大嫂亲自下厨,七个碟子八大碗往外端,又是捣蒜泥,又是倒香油,这么多好吃的伺候着,那曹操对关羽多讲究啊,甚至还脸红脖子粗,赌咒发誓,如此这般,关羽还非要回去找他大哥,可见关二爷对刘备的忠心耿耿。

 

普通百姓,是不管这段戏文的真实性的,就拿油条来说,那是在宋朝才出现的东西。在两汉三国,传闻诸葛亮发明了馒头,张仲景发明了饺子,这里便有一个问题,馒头没有陷,饺子却有馅,饺子的发明者无论如何不可能早于馒头的发明者。


地方戏文是对日常生活最贴切的表现,河南人当年爱吃绿豆面拌疙瘩,曹大嫂就按河南人的口味给关羽做饭,山东人爱吃煎饼卷大葱,吕剧《下陈州》中,娘娘们就给包大人准备:


听说那老包要出京,

忙坏了东宫和西宫。

东宫娘娘烙大饼,

西宫娘娘剥大葱。


包大人再忙,也要吃了这口才能上路。从这些戏文中不难看出,吃肉是多么隆重的待遇,是身为汉相的曹操笼络关羽的手段,日常百姓恐怕只能“望肉兴叹”,在最早,吃肉恐怕是很奢侈的事情,所以《曹刿论战》中才有:“肉食者谋”的说法。

 


人类最早是吃肉还是吃素

1

西方的神话中,亚当和夏娃是吃了禁果,才有的人类,这传递出一个信号,人类最早可能是吃素的。当然了,西方人看到蛇,也不会像中国人一样,考虑清蒸还是烧烤。


但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却有记载,《韩非子·五蠹》上记载,“伤害腹胃,民多疾病”的罪魁祸首就是“果蓏蚌蛤”。这其中,素果蓏还好说,荤蚌蛤最容易生事,主要问题是寄生虫多,且容易变质。


这还是河鲜,要是兽肉,就更不让人放心,当时捕猎工具有限,人类与巨型猛兽应该是互为菜谱,我能想到这样一个画面,狼虫虎豹捕食了一个野味,人类敲敲打打,吓跑了它们,甚至是干脆跟在它们后面,吃一些二手的肉。


远古时代狩猎不如采集有保障

故而妇女地位高于男性


这一旦感染,就是不治之症。所以,墨子说:“古之氏未知为饮食,时素食而分处”。他认为在人类学会食品再加工之前,只吃素食。


希伯来圣经中记载说,人类自诺亚时期的洪水之后才开始吃肉。这足以证明相对吃素,吃肉是后来的事。因为肉食除了病菌,相比较素食更难以消化,只能等到钻木取火这一科技像微信支付宝一样普及后,人类才敢放心大胆的吃肉,有了火,人类也可以凭借火,更好的与猛兽抢夺野味资源。

 

但是,肉类在伴随着火的使用,人类逐渐掌握了烹饪的技巧后,虽然成了公认的美味,能吃上肉的还是少数人,不是限购,而是特供。《礼记·王制》也说:


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


好在当时生态环境极其好,即便是在北方,到处都是湖泊,百姓们可以结网捕鱼,这才有了“鱼肉百姓”的说法,做为一名鱼肉百姓,想吃别的肉,不太容易,孟子支过招,号召大家“养鸡豚狗彘之畜”,并且要做到“无失其时”,这样的话,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上肉了。


也许正因为,吃肉对于普通百姓太难,以至于中国文化中的奸臣往往是肥头大耳,比如董卓。对于商纣王“酒池肉林”的评价,人们丝毫不去探究这背后的背景以及传统,这几乎成了商纣王的原罪,我们吃不上肉,你吃肉不仅可耻,还可恨!

 


素食里的王牌

2

在有肉吃的情况下,能够意识到素食的重要,最早是《吕氏春秋》:


“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


《黄帝内经》则认为最好的饮食搭配应该是“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补充一点,《黄帝内经》的作者肯定不是黄帝,成书比《吕氏春秋》晚,专家考证时间应该在汉朝,因为汉朝正是一个个素食大发展的时代,关键原因是汉朝有更多的素食可吃。

 

之前的素食,除五谷外,多为野菜。例如《诗经》里的荇菜,就是一种水草,想吃得下水捞,还得选来选去,“左右芼之”,颇费功夫;卷耳是一种菊科植物,只有嫩苗可吃,采大半天也不装不了一筐。


据说,两汉时期,中原百姓吃的是麦饭,是在与匈奴的接触中,才学会把小麦磨成面粉,日后才有了饼,这才得以让诸葛武侯南征的时候,不用活人祭奠亡灵,具备了馒头的食材。


也是在汉代,张骞从西域回来,引进了一大堆蔬菜瓜果,才大量增加了素食的食材品种。说真的,张骞带来的种子,几乎够打一局《植物大战僵尸》,有芹菜香菜,有蚕豆黄瓜,关键还有大蒜,消食健胃杀菌防僵尸,拯救了多少人的食欲和脑子。

 

最伟大的素食,也是产生在汉朝。


有了豆腐

素菜口味才能与肉食匹敌


我的祖父在漳河沿岸小有名气,并不是说老人家多么有文化,做过多大的官,就因为他有一项技艺,在上党地区首屈一指。我祖父除了酿醋做酱,让每年来北京开会的政府官员可以拿着走亲访友外,就是做豆腐了。


每年的新年前后,是老人家最忙碌的时刻,从小年到元宵节,甚至有河南、河北的人专程跑到他的小作坊,拿豆腐。


排队的人络绎不绝,甚至有人走后门,有个客人着急回乡,就塞给我两盒荷花香烟,让我赶紧给他拿两块豆腐,烟我是不抽的,忙我却是要帮的,我只能从自己家留着吃的那一部分给他拿了两块。


每年我祖父的账目上总是亏损的,但他依旧乐此不疲,我猜测,从做豆腐的事情中,他一来享受这种专注做事的快乐,二来也喜欢乡亲们对他的好评,以至于伯父让他搬到城里,他都毫不犹豫拒绝。


跟着祖父忙前忙后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一个细节,每次他做豆腐的时候,也是会拜祭祖师爷的,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原来豆腐行业也有祖师爷,这祖师爷就是汉代的淮南王刘安。


刘安在历史上算是个悲剧人物,本人才华横溢,招贤纳士,学吕不韦广招门客,编了后世流传的《淮南子》。可惜有人去汉武帝那里告他谋反,刘安觉得身家难保,没等汉武帝采取措施,便畏罪自杀了。


每年我祖父在农历九月十五,刘安的生辰,不论有多忙,还会专门供奉一下刘安。不过,也别迷恋刘安这个豆腐哥,哥也许只是一个传说。


就算是真的,豆腐在汉朝其实远没有普及,技术也不成熟,凝固性和口感和后来的豆腐没法比,因此还进不了烹饪主流。直到唐宋,才成了重要的素食。唐朝时还随鉴真东渡传到日本,让日本人也学会了吃豆腐。

 

豆腐在素食之中的重要性不必多说。在此引用孙中山先生的话:“夫豆腐者,实植物中之肉料也,此物有肉料之功,而无肉料之毒。”

 

素斋离不了豆腐,荤菜也欢迎豆腐;家常便饭离不了豆腐,满汉全席也不能没豆腐。在那些简朴而又正式的宴席,豆腐更是不可或缺。


旧时丧俗中,丧家准备的饭菜以豆腐为主,因为白色是丧事之主色,所以去丧家吊唁吃饭称作“吃豆腐”。有些去帮忙的老乡,忌说去丧家帮忙,就说是去吃豆腐饭的。


那些年,平顺县城有几个邋遢的乞丐,说是乞丐,并不是没有家人,只不过因为神志不清楚,天天在街上晃悠,有一个额头长着瘤子的人,我们喊他“白蛋”,白蛋每次红白事的时候,必然会出现,热心的平顺父老,也不嫌弃他,总会让他吃点好的。


那时候我正在读高三,最后一次见白蛋,我问他:“白蛋,你今天去哪儿?”白蛋很脏很臭,唯独笑的特别灿烂,他说道:“听说崇岩(平顺县城关镇的一个小村)有家人老人不在了,我去吃点豆腐饭,”我心里想,白蛋果然蠢,他走的路线和去的目的地完全相反,我可能是因为课程太繁重,无聊之中想逗逗他,就说:“地球是圆的,你没走错路吧?”白蛋依旧笑着说:“我是去叫上刘平(另外一个乞丐)一起去。”这倒让我感慨万千,原来他们的快乐我们也体会不到。后来,我上大学,再也没见过白蛋,据说白蛋被人拉到外地,器官被人摘除了。


说到红白事,总有那种除了类似白蛋外,神志清楚,四肢健全不干活而去蹭饭吃的,也说他是吃豆腐的。这样流传下来,“吃豆腐”又多了一层占便宜的意思。

 


吃素的文化理念

3


有人说,真正意义上的素食,依赖佛教的兴盛。其实并不尽然。

 

佛教在汉朝传入中国时,教规并未明确规定禁止荤食。僧徒托钵求食,遇荤吃荤,奉素食素,所谓“斋”,最初指佛门弟子中午以前所进的食物。“小乘”戒律中,禁过午进食,并不禁止吃肉。


后来随着教义传播,“戒杀生”的思想衍化出了忌荤观念。到了南北朝,有梁武帝这种帝王的推动,佛教盛行,素食迅速普及,不光和尚吃素食,施主、香客、朝拜者也都以素食为时尚。


素食的制作也越来越精美,如建业寺的一个僧厨,能以一种瓜烹制出几十种菜肴,每一种菜肴又可做出几十种口味。


新都宝光寺素菜

脆皮鱼


我在京城,闲暇时间,经常去的观音禅寺,素斋就特别美味。禅寺的斋饭,自然不像饭店那么讲究,往往是土豆豆角一锅炖,在秋季的时候,还会加一点刚刚采摘的南瓜,香甜可口,特别下饭,还会加上一个萝卜腌制的咸菜,白菜木耳一起的拌菜,除此之外的标配,是一锅西红柿、青菜、金针菇煲的汤,吃完喝点汤,再好不过。


禅寺的饮食也是讲究的,每次饭后,总会有水果,一来有助于消化,二来不至于让水果腐烂,造成浪费。

 

佛教对素食影响巨大,但还有一种文化,比佛教更早,就已经以身作则的践行素食理念。


那就是道教。


老庄清静淡泊的思想和素食是一脉相承的。《庄子》上说“蔬食以遨游,泛若不采之舟。”道教出现之后,讲究修身养性,最高境界是长生不老、化羽成仙。


传说中,那些神仙的楷模基本上都是素食,比方说活了七百岁的彭祖,“常食桂芝”。还有个叫赤将子轝的,专吃百花,每天嘴里百花齐放,嚼完了怕噎着,就着点露水喝。《列仙传》中有记载:“子轝拔俗,餐葩饮露。”终于吃成了花仙子。

 

小说《水浒传》里,宣扬“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梁山好汉们,就有点粗鄙了。跟荤食一样,不够雅致,不够文明。比如船火儿张横,在江上打劫宋江的时候,就问道:“想吃馄饨还是板刀面?”孙二娘甚至卖人肉馒头。梁山好汉中,能够寿终正寝的也多是吃素的人,比如公孙一清,比如戴宗这些修道之人。

 

《西游记》里延年益寿的补品都是素食,比如王母娘娘的蟠桃和镇元大仙的人参果,妖精们惦记的唐僧肉,要真追溯其源头,也不是全荤。由于唐僧本人是素食,又是如来的弟子金蝉子,就算是炸金蝉,和猪牛狗羊比起来,也顶多算半荤半素吧。

 

其实,《西游记》中有不少讲究的素食,因为作者生活在明代中叶,当时素食的做法已经花样百出。看看五庄观两位道童给唐僧师徒上来的饭菜:“都是些酱瓜、酱茄、糟萝卜、醋豆角、脆莴苣、淖荠菜,共排了七八碟儿。”有专家分析这正是“全真派”道家的素食,正宗的淮扬风味。


 

素食风味压倒荤菜

4


素食是从宋朝开始专业化的。《东京梦华录》和《梦梁录》上多有记载。


北宋首都汴梁已经有了专做素食的菜馆,南宋首都临安流行的素食有上百种,能当相声《报菜名》说。尤其是南宋,虽然半壁江山,引来“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感叹,却也不能否认南宋在文化上的繁荣。


文化的繁荣必然会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表现出来,本来,南方饮食就比较考究,再加上宋室南渡,一些北方人的到来,他们的饮食习惯又从另一方面丰富了南方的菜肴。

 

诸多素食菜名中,带“假”字的最多。例如“假炙鸭”、“假蛤蜊”、“假羊时件”、“假驴时件”、“假煎白肠”,说明老百姓对素食的最追求是能够取代肉食,通过对视觉和味觉的瞒骗,以假乱真。


你像“夺真鸡”,从名字上就透着一种咬牙切齿要把真鸡取而代之的气魄。据说这道菜完全用蔬菜和豆制品加工,形象和质地都非常逼真,切开整鸡时,鸡丝俨然可见。

 

如此多的“假”字出现在素食里,总让人感觉素食素得仿佛有些被动。还好,这里的“假”对人的健康并无伤害,不像后来的假鸡蛋。

 

素食登峰造极,还是在清代,形成了流派和理论。《随园食单》专门有“杂素菜单”一节。纯素的菜有“庆元豆腐”、“素烧鹅”、“茄二法”、“煨木耳”、“芋煨白菜”、“香珠豆”、“杨花菜”等。袁牧还借家厨王小余之口说:“一芹菹一皆珍怪”,将素食的美味提到极高的地位。薛宝辰于同治年间撰写的《素食说略》,记述了二百多种素食,堪称一部素食百科全书。


素烧鹅

 

如果把中国历史看成一部吃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素食是其中一直涌动的潜流。从主动吃到被动吃,再到主动吃,沧海已变桑田。


中国人“宁为盛世犬”的心态,被一直批判,而我觉得,这恰恰是中国人人性最光辉之所在。无论干什么,好身板才是最基本的保障。


“民以食为天”,这是中国人最踏实、最朴素的世界观,而素食的变迁,花样之多,也不难看出吾国吾民精益求精,乐观豁达的心态。与其说吃是一种本能,还不如从形而上的高度来解读,是中国人优秀品质的体现。


几年前在热播的电视剧《暗算》里面,柳云龙面对戴笠的拉拢,说出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中国人喜食五谷,辅以蔬菜,兼有肉类。以长江为界,南人好米,北人吃面。广东客家人好煲汤,山西佬爱吃醋,你我吃不到一起,谈何走得到一起。”


仔细寻思,也不是没有道理,在饮食上,具有相同情趣的人,可能脾性也不会差很多,与其说煮酒论英雄,与其说以文会友,都不如以吃相交来得实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饮食历史上压倒肉食的王牌——豆腐
中国素食的起源
换个方式吃豆腐
2分钟教你做浇汁豆腐,清爽开胃,比肉还好吃,爱吃豆腐的快收藏
爱吃豆腐做不好?大妈教你一招,豆腐不碎又入味,没肉也能吃得香
爱吃豆腐做不好?大厨教您一招,豆腐不碎又入味,比吃肉过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