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清朝大员集体撒谎、对着道光帝大施阴谋,一个比一个精彩绝伦?


道德的批判最是无情。而批判一旦升至道德的层面,事情的细节便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至于细节之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教训更是成了毫无用处的废物。

——《天朝的崩溃》


道德史观的崩溃

以每天一章的速度,在高度的阅读快感中,我用一周的时间读完了茅海建先生的《天朝的崩溃》一书。本书的副标题是“鸦片战争再研究”,1840年发生的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在阅读本书之前,我对之的认识仅仅局限于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等爱国将领的反抗侵略、琦善的通敌卖国、一系列屈辱的不平等条约之上。我所接触的这段历史,基本是一些爱憎分明的道德评判构成的,而我又天生是一个怀疑主义者,虽然并不相信,但没有人把历史细节指给我看。


拿起厚达600页的“砖头”,不仅心中打鼓,我能不能在假期末的几天悠闲时光读完一本如此厚重,研究对象又如此沉重,充满了密密麻麻蝇头小注的专业历史著作呢?


担心是多余的,翻开书的第一章,我就开始津津有味地跟着作者对“琦善卖国”一案进行拨乱反正去了。事实是,作者不但是个拥有学人之拙的严谨学者,更是一个有着诗人之慧的故事能手。诚如序言中作者好友的两句建言,“曰注重人物命运、曰解释历史现象”。作者在人物命运中阐释历史现象,在历史现实中揭示人物的命运和局限。一切从经年掌握的大量历史材料出发,不囿于成规和既有立场,果断地对曾经的历史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在作者笔下、侵略者的狡黠无赖、见风使舵、道光帝和清朝大员们的蒙昧游移、不知所云都跃然纸上。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作者除了常规材料的分析判断,尤为注重现带军事技术和地理因素、注重以现代观念考量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国外交和各种制度,从而在纷繁的史料中发掘出深具意义的历史细节。就战争而言,作者对双方战争的意图到实现意图的战备、战力、战略、战术,甚至战法和编制、后勤补给和官兵心态无所不及,每次大小战斗均有详细的战术分析。而战争背后,是支持战争的人文地理背景,作者海陆并重、民情吏治兼顾,将帅的背景考量、具体的沟壑水道皆所呈现。正是这些“技术”层面的实证演绎,使本书对历史细节的重视可用“具体而微”四字加以概括。


由细节所呈现的历史,当然比由理论引导的历史可亲可敬的多,因为除了作者的观点和分析,我们获得了认知历史思辨历史的最基本材料,而理论构筑的历史,剥去宣传的外衣,余下的只是稻草。


面对一百多年来对“中英鸦片战争”爱憎分明的道德评价,作者强调指出,“历史学最基本的价值,就在于提供错误,即失败的教训。”而一切出于“愤恨”、“不服输”或其他目的而对历史进行的“神话”或“鬼话”的实践,已经超越了历史研究的范围,只能白白浪费历史的宝贵财富。


基于这样的思想,在事实的基础上,作者对围绕“鸦片战争”进行的道德化历史叙述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分析了“妥协→投降→卖国”的“奸臣模式”是如何成为一百多年来历史学家们的基础命题,历史又是如何在这种命题中转化为宣传的。


全书试图解答一个个今天看来不可思议的命题:


为什么真实的战况到开战一年多以后道光皇帝依然蒙在鼓里,胡乱发出前后矛盾的作战指令?


为什么清朝大员集体撒谎、对着道光帝大施阴谋,一个比一个精彩绝伦?


为什么亲历鸦片战争第一线的清朝大员都先后“由剿而抚”,稍显精明的伊里布、耆英甚至不顾圣旨,跟着英军屁股后面乞和团团乱转?


为什么战争开始、英军和清军不约而同竞相封锁海口?


清军的军力如何,性质又是什么?内卫部队、警察还是国防军?


为什么清支援部队军纪涣散、资用靡费,竟然有部队在整个战争期间长途奔袭数千里、历时大半年却始终没到前线?


神话林则徐的思想境界到底有多高?他一生最大的错误是什么?


翻译因素在鸦片战争的外交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三元里抗英民众如何组织、其民族意识和战斗力如何?


为什么众多主权被轻易出让而侵略者和满清政府却各得其所欢庆成功?


……


历史的阴差阳错不仅造就了“卖国贼”和“民族英雄”,也造就了太多的误会和故事。而这些故事,被茅海建先生细细讲来,犹如抽丝剥茧,层层深入,让人感慨万千的同时,更是欲罢不能。


为什么要读《天潮的崩溃》来重新理解鸦片战争和近代中国?它展开了就被遮蔽的历史的另一面。

在当代中国,对历史的回顾和反思似乎越来越成为一件遥远而意义稀薄的事情。历史被作为一门无关紧要的课程安插传统教育中,在这里,历史不是思辨的对象,史实也不是分析与批判的竞技场。另一方面,阐释历史、构建历史却又显得至关重要,或者说正因为“至关重要”的阐释转而成为认识历史的基础和规范,所以历史才“无关紧要”起来。历史的重要性就在于,谁获得了阐释历史的权力,谁就会天然获得了创造自我的“合法性”。因此,“了解并接受结论”,便成为了当下基础教育中历史学科的目标和常态。


重要的不是人们能否有机会接触纷繁复杂的史料、并“正确”把握它们;重要的是他们能否在充满了符号性质的“宣传”、结论和定义的历史中,拥有考量历史的能力。

我还喜欢书中的一句话,特意记下:“知识给人以力量,愚昧也给人以力量,有时甚至是更大的力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道光皇帝
读书:《另一只眼看鸦片战争》回归战争的起源,反省百年前的历史
中国历史故事|清朝历史故事集锦
江西现在为什么这么穷,古代为什么又那么辉煌(三)
葬在慕陵的皇帝(五):​道光帝晚期朝政保守,去世后葬于清西陵慕陵
【新书推荐】《古代日本的战争与阴谋》读后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