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双面影评人之《猩球崛起2》
 

  对2014年的暑期档来说,无论北美还是内陆都呈现出难得的寡淡,而《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的适时上映则难免承载诸多希望与失望。这部续集是延续了首部的出色故事与人性冲突,还是荒废了前作的戏剧张力与双边对垒呢? 

  • 1
    红袖添饭(正方):《猩球崛起2》对剧情和表演的重视与尊重,几乎让人忘却它是一部
    暑期商业片,是那种有血有肉、耐咀嚼的扎实。
  • 2
    水中刀(反方):“人猿星球”系列的精髓在于奴役与烦奴役,且更多社会制度上的压
    迫和侮辱,但处理为持枪对战实在是太过简单粗暴。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有着莎士比亚式的戏剧张力,令人震撼且感动

嘉宾:

正方:

红袖添饭:知名影评人

反方:

水中刀:电影吐槽爱好者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人猿版莎士比亚戏剧

文/红袖添饭

如今的好莱坞暑期大片,早已不像祖师爷《大白鲨》那般真材实料,而是变得越来越轻故事,重效果,最后完全变成张国师声称的“只要几分钟惊艳”就行了。最典型的,莫如正在天朝火热上映的某大片,简直将“烧钱不用脑”的作风推到了极致。

在这种情形下,《猩球黎明》的出现,简直是逆潮流而动:该片对剧情和表演的重视与尊重,几乎让人忘却它是一部暑期商业片;在观影的大部分时间里,即使有对技术很关心的观众,会主动去观察、体会顶尖特效展现的结果,他们也不会舍本逐末地单看技术而忽略了剧情。事实上,本片与一般好莱坞暑期大片最大不同,便在于让特效不止是为剧情服务,而是完全融为故事的一部分:唯有从剧情演绎的深度,才能体会特效运用的高妙;同时,也唯有如此级别的特效,才能实现应有的戏剧冲突。

对剧情的重视,并不意味着本片很“烧脑”;影片是在尊重观众的智商,而非挑战。关于《猩球黎明》对剧情的处理,更确切的形容词,是“踏实”与“扎实”,前者表示制作态度,后者指代成片效果。

一般而言,续集电影很容易“自我膨胀”。表现在故事设定上,就是极力复杂化,似乎不如此不足以撑起一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续集。对比之下,《猩球黎明》则要务实得多。整部影片的情节设定,基本上是第一集的自然延续,没有“脑洞大开”地更新世界观,也没有画蛇添足地填塞更多角色与叙事线程,一切都让观众觉得顺理成章。

符合逻辑的设定,并非就平平无奇。如同很多真实事件比电影更精彩一样,本片情节虽是顺接第一集,但在戏剧冲突的层级和规模上,都比前作有过之而无不及。除了人类与猿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外,随着剧情的发展,两个种族内部在处理与对方的关系问题上,也产生了分歧,这种分歧让影片故事更好看。由分歧带来的跨越种族的关系重组,也让自第一集以来的思考进一步深化。第一集中由凯撒个体展现的人性一面,如今全面拓展到整个猿族;确切地说,续集让人思考的,是超出简单人性的、发生在智慧生命体之间的关系与应对策略。

在《东方不败》中,徐克借任我行之口,说过一句如今被很多人引用的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实际上,如同众多动物纪录片所展示的,对自身利益的关注、并以此为基础策略化地处理与他者的关系,是有一定思考能力的动物之共性。《猩球黎明》所做的,是以戏剧化的方式,生动地展现这一点。

从完成效果来看,《猩球黎明》的故事让人看着很舒服,不能说特有惊喜,但无论是整体结构,还是线索细节,都打造得很扎实;而且,是那种有血有肉、耐咀嚼的扎实,是真正可以从“考量”的角度来欣赏,而非仅仅“过得去”。虽说这不过是剧情片应有的效果,但在如今好多剧情片压根讲不好故事——更不用提大部分暑期大片根本不关注故事——的条件下,本片的坚持与用心,就体现出诚意来。个人之前一直很鄙视用“诚意”这个词,因为被滥用到很廉价。但这次可以保证,单纯就故事而言,《猩球黎明》是少有能对得起这个词的。

将一部暑期大片的重点放在剧情上,已属不易;可本片还能真正沉静下来,细心经营那些相对节奏平缓的场景,更是难得。往往在这些场景中,角色的表演成为剧情的中心。影片对角色的刻画,也经得起最严苛的研究。不管是真实的人类、还是虚拟的猿族角色,都有细腻丰富的细节,立起可信而鲜明的形象。编导对用肢体语言与对话来塑造角色、推动剧情,比表现爆炸或打斗更有热情。经过这样的处理,《猩球黎明》可能是近期好莱坞大片中,角色的存在感最强烈的;观众不仅为英雄欢呼,也为反派的迷失而惋惜。至少就我个人的体会而言,这种印象比火爆刺激性画面更为持久,让电影整体摆脱了视觉快餐的俗艳气质,而变得隽永耐品起来。

即使在处理动作场面时,编导也放弃了烂俗的“火爆”化处理,而更注重比眼球效应更深层的氛围营造及相应的心理冲击。最典型的如片中一个和坦克有关的长镜头,本是全片特效制作最复杂的一幕,可导演不仅没有选择大张旗鼓地夸耀,反而对该场景声音做了低调处理;这样可能会让一部分期待简单痛快的观众失望,但就画面传递的氛围、以及视觉信息之外的感悟而言,这比迈克尔-贝式的处理,要高明得多,也令人印象深刻得多。

当然,说《猩球黎明》完全不注重画面刺激也是不对的;在个人看来,片中每当有猿族成员出现时,无一不是奇观。以动作及表情捕捉为基础的特效技术,在本片中被推到了又一个新高度。除了在应用规模及环境上有突破外,就还原每个角色的细腻真实程度而言,完全可以挑战最好的人类演员。有如此强大的技术为基础,影片即使在表现猿族角色大特写镜头时,也毫不怯场;片中猿族飚戏的场景,简直多到豪华的程度;如果说在凸显虚拟表演上第一集还是小试牛刀,这一集已是火力全开。在这些场景中,观众会惊讶地发现,虚拟角色也能表现非常复杂微妙的情绪。比如当凯撒说出真凶时,眼神里既有愤怒,更见悲伤;比如Koba在被凯撒教训一通后,眼睛里的失望、决绝与阴狠,令人不寒而栗;再比如凯撒儿子“蓝眼”,在忏悔时那掩饰不住内心沉痛的面部肌肉微颤,简直令人感动。

在塑造真实的虚拟角色这一点上,《猩球黎明》可以说完全消除了“恐怖谷效应”。只不过,如此特效与剧情完全融为一体的感觉,反而让人觉得不适合单独评说。同理,安迪-赛金斯等幕后演员提供的表情及动作捕捉,与后期数字特效之间,也很难评说谁对最终效果贡献更大。

从电影院出来时,我的感觉,像是看了一部人猿版的莎士比亚戏剧:永恒的主题,经典的结构设定,性格决定角色命运,考量演技的表演,最终融汇成一部惊艳之作。完全不同于近期其他好莱坞大片的喧闹,《猩球黎明》的戏剧性与可看性,是可以静静欣赏、而且应该细细品味的。对某些观众而言,它可能不够火爆;但对崇尚质感的影迷而言,本片绝对不容错过。

1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启获好评:几部欧美系列电影的“前生今世未来”
这到底是一部拍砸的史诗,还是完美终章?
《猩球崛起》将映 当代卓别林演活猩猩凯撒
什么是机械降神?
《猩球黎明》“凯撒”向人类发起冲锋号!
【8.29上映】猩球崛起:黎明之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