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想着巴菲特了,这里有适合95﹪散户的低风险操作指南

JSL网友都有一颗低风险的心,然而何谓低风险?各人看法不一。德隆专家“三知道”标准深入人心,即“知道能涨多少,知道会跌多少,知道投资的期限有多长”。这一标准通俗易懂,但以我十多年的投资感受,这一标准的缺点是过于理想化。

三知道的主要适用场合是固定收益品种(债/理财/信托/定存/分级A)。固收品种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自己“知道”投资期限、和利率周期相关的涨跌、到期收益,也就有了“低风险”的虚假自信。然而,你真的能“知道”最重要的风险--违约风险吗?很显然答案是否。你只能估算和预测。严格来说,世界上没有人能做到“三知道”,甚至可以说没有人能完全做到“一知道”。充其量我们能够尽可能做好“三预测”。。。那么,当我们上杠杆做债时,凭什么敢说自己做的一定就是低风险?

银行定存,你确定自己“三知道”吗?无风险吗?苏联解体告诉你,每年可以贬值90%,年初100元到年底只相当于10元。国民党法币/津巴布韦元….权益类品种(股票/房产…)不像固收,没有一张合同简单的告诉“三知道”,风险因此就一定高于债券?未必。用三知道作为一把刀,简单的砍出是非选择,失之偏颇。

低风险是相对的。虽然,随着自己的研究程度更深入,风险会下降。

学术界金融学理论对风险的定义,是资产或资产组合的价格“波动率”。这猛看起来就是数字游戏,细想之后才发现直指实质。最简单的例子:融资炒股代表高风险。2倍杠杆的波动率是满仓的2倍,风险就是满仓的2倍;半仓的风险那当然就是满仓的50%了。


为什么要杠杆?为了更高收益期望,这又带来金融学资产定价理论中风险和收益的对应关系了。2倍杠杆让风险加倍,也让收益加倍,但收益/风险比不变。也就是说,加杠杆(不考虑融资利率的情况下)虽然能加倍收益,但不改变夏普比率。


假设有2个基金经理,一个年化20%,一个年化40%,后者水平就更高吗?未必。调查发现后者用了3倍杠杆,前者是半仓….前者的夏普比率远高于后者,收益/风险比远高于后者,真实水平也比后者更高。这就是做投资不要光看收益率,一定要看夏普比率的道理。


好的一面,只要真实风险足够低,哪怕收益率不太高,上杠杆就好。坏的一面,就算风险很低,只要你上足够杠杆,风险也会大的可怕。
当然,真实的风险是“未来波动率”,而不是“历史波动率”,虽然前者体现了很多内在规律,能作为重要的预测依据。

在我心中,最核心的低风险投资方法是什么?大巧不工,我认为是“分散”二字。


对于任何投资方案,分散都是确定能大幅降低风险的手段。在我的理念中,就算年化收益为负,只要做好了分散,都可以称得上是“投资理财”(虽然水平有高有低);就算年化收益为1000%,但你是满仓一个品种甚至杠杆,都只能叫做“赌博”。假定某吃青春饭的小鲜肉或者NBA明星年轻时积累了一大笔钱,足够好吃好喝几辈子,但中年以后完全丧失了收入,他如何投资理财确保自己这一辈子?很简单,只需贯彻“分散”二字,即使轻微年化负收益也可以实现目标。


第一级分散,是分散持有不同标的,比如买1只股票vs买5只股票。
第二级分散,是分散持有不同大类,比如只买股票vs买股票也买黄金。
第三级分散,是分散持有“货币”和“资产”两个大类,前者主要指固定收益品种(债/理财/信托/定存/分级A),后者如股票/房产/黄金/大宗商品做多/实体企业……从现代货币制度来看,这两大类之间是偏负相关的,内部是偏正相关的。

最后,提一下被很多本格派价值投资者(例如持有封基老师)不认可的“止损”。不认可止损,确实有很多道理,例如“买卖应该基于你对未来的判断,而不是纠结过去的成本”。


但止损其实也有他自己的道理,那就是“降低风险”。为什么止损能降低风险?因为他不光考虑到了“我对未来的判断”,而且考虑到了“我对未来的判断可能是错的”、“我目前掌握的信息可能是不完备的”。


为什么止损能降低风险?因为它从时间上割裂了一次交易,使其变为多次弱相关交易,形成了另一种概念上的分散持仓,从而降低了波动率预期,从而降低了风险。


低风险投资的实质是什么?如何尽可能降低自己投资的风险?这些确实是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


安全饕

什么是低风险投资?每个低风险投资者都有自己的逻辑,我自己的衡量标准是选择的品种以及仓位控制就算我判断错误也不会让我伤筋动骨,够了,这就是低风险投资,跟品种无关,不管是低收益的品种还是高收益的品种要想成为低风险的品种前题条件就是通过确定性分析再结合仓位控制使投资策略达到就是判断错误也不会让自己伤筋动骨的程度就是低风险投资......


Lbcylgf

我很讨厌低风险这个词,我宁愿用风险管理来代替。很多人把低风险很大程度上当做名义本金安全,感谢这样的典型人群向市场上提供了足够的低成本资金。过去30多年,M2年增速约20%,即使现在也接近10%。要求名义本金绝对安全的投资策略实际是大量毁灭财富。我理解的好投资,不是低风险,而是每一分风险都是值得的。分散化是最重要的风险管理手段。前提是视野足够开阔,找到足够的高长期回报同时彼此弱相关甚至负相关的资产。


目标150

第一,不赞同你对于无风险的定义。诡辩式的定义可以推翻一切理论,理论也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之上的。翻开CFA level1,(请忽略道德,我一般最后看)第一章告诉我们美国国债收益率就是risk-free rate。但是以你的思路,美国政府还会违约,触及债务上限关门也不是没有过,过两天可能又要发生了。如果你的定义正确,那金融学的基础就全部推翻了。DCF模型,B-S模型等等。如果以这样的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除非你一无所有,否则财富放银行担心银行破产。分散到很多银行,每个银行不超过50万,还担心银行集体破产,存款保险也无法兑付不是吗?

第二,纯粹为了证明而证明显得很肤浅。毛子和津巴布韦的例子就是如此。为了论证你对于风险的定义,你举出了两个很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但是,我们考虑问题不能简单的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因为你是用别人的例子来例证我们对现在所处的情况判断存在偏差。那你就应该把自己代入到例证的情况中去。也就是说如果你身处90年代初的俄罗斯或者津巴布韦,对于你的财富,你的最佳处置方式是什么?换大金条藏被窝里?身处动荡的年代那只会增加你家被盗匪临幸的机会。我想应该是离开这个国家吧?

我认为投资这件事,不是时时做出最优决策,最优决策还有很多潜在的成本和限制。投资更像是打牌,我能做的就是打好一把稀烂的牌。

第三,关于分散,咱还是说回书本上吧,分散能降低非系统性风险,但不能降低系统性风险。你前面讲的国家解体、恶性通胀、对市场有较强影响力的金融机构破产都属于系统性风险范畴,分散也无法规避。例子很好举,你在其他帖子里说利弗莫尔是你老师,那你应该知道大萧条。大萧条股票跌幅就不用我说了,股票的分散会有多少效果,应该也不需要研究了。如果同时你持有黄金,不好意思,政府以规定价格强制回收。如果有实业,关于大萧条的书很多,你可以看看那时实业的凋零。这就是系统性风险,分散不能降低系统性风险。
如果你要做到分散投资,意味着你需要覆盖的标的很多。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精力是有限的,很多还是把投资作为副业,那可用的精力会更少。更多的覆盖范围只会带来更差的覆盖效果。你可能会说直接用一些指数类的产品来进行大类资产配置即可。考虑到管理费用、交易费用的因素,这样的操作只会渐渐跑输市场平均收益。来jsl的人目标应该不是为了获得一个市场平均收益吧?

最后,说说德隆的三知道。我觉得,这是情景分析的一种通俗化表达形式。senario analyze 就是根据自己的判断,对标的给出几种情景可能的情景,比如分析一个公司,预测明年业绩,给出最理想的情况,最差的情况。然后根据几种假设,赋予不同的权重,最后得到一个预测吗?这种思路在金融市场应用是很广泛的,比如B-S model看他推导的思路不就是把可能发生的情形列举出来(比如股票期权就是到期日每一个可能的股价),根据标的物的波动性假设(rate of return服从正态分布),计算每一种情形发生的概率(概率密度方程)。最后用每一种股价对应的期权的到期收益(payoff函数)乘以每一种价格出现的可能性(当情形足够多,就需要用积分来算),得出来的一个期望。

这种投资感悟,理解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也不一样。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不是吗?


李季峰

低风险高收益的实质是通过低息套作,放大超额收益,要么来自约定的条款,要么来自不理解条款而入场的韭菜。


仓位分散与集中,无关风险,分仓降低风险也降低收益,市场大多数时间下充分有效,低风险对应低收益,高风险对应高回报。

因此市场存在不合理的情况是少数的,确定性(肉)也是不多的,如何把握确定性且通过杠杆放大交易成果,我认为是低风险投资的核心。


融资加杠杆并非意味着风险大,否则作为资产负债率最高的银行业风险最大,因为他们的财务杠杆极大,随时随刻要破产倒闭,借贷款买房的人风险最大,因为首付通常只有一半,这显然是个驳论,稍微正常人都知道银行靠拉储生息,贷款买房低息借银行钱吃肉,因此这也是股市忽悠哲学中套人的一环,让你持续不断在巴式骗局的发财美梦中环绕,你的风险只与交易品种息息相关,而与你投入多少毫无关联。


德隆大师的标准是实践性的哲学,并非理想化产物,修为不够,纵是千言万语,绝世神功,一对一教学,也无法参透,功夫到了,纵使相隔千里,平凡一语,也能顿悟真知。组合资产理论公式计算的方差波动率,是基于过去数据,是归纳法。举个例子,运用归纳法历史数据也能计算分级B的杠杆和波动率,但和演绎法推导的杠杆完全不是一回事,即便他们长的很像,但实战过程中完全错误。


nmbzkq

虽然我自己投资是采用大分散的原则。但是不赞同帖子的观点。

低风险投资的实质是“分散”,这个结论明显有问题。因为最简单的反驳就是:巴菲特的投资是集中的,难道有人质疑巴菲特不是低风险投资吗?

同样,低风险投资肯定也不是“精选标的 集中投资”,这个观点也明显有问题。巴菲特反复赞扬的师兄施洛斯,长期满仓持有100只以上股票,基本不买债券,他的私募业绩50年来保持高收益,低回撤。难道施洛斯不是低风险投资吗?

我的看法是,采用“分散”还是“集中”和选股标准有很大关系。

投资不过是个概率的游戏(没有所谓100%的高收益率的投资,三知道也做不到)。既然是概率游戏,那么要想实现概率,必然是样本数越多越好。如果有100只股票的概率(高收益率)是基本一样的,那当然是分散买入100只,而不是集中买入10只,这样才有最大的可能性实现预期的概率。

但是这只是一个理想状态,在市场中,高确定性(“胜率”)和高收益率(“赔率”)往往是互斥的。


一般来说,“胜率”高的,赔率低;“赔率”高的,胜率低;

巴菲特的选择=高胜率 高赔率,两个都要好,因此符合条件的标的就非常稀缺,要么发生在大熊市底部(08年次贷危机)的美国银行,别人不敢买,而巴菲特有钱又敢买;要么发生在优质股票的困境时期,例如1988年买可口可乐,别人都不看好,不屑于买,巴菲特看到了未来的长期潜力敢买;这种机会很少,也许几年才有一次,所以一旦有,就必须大量买,集中买,甚至买入整个公司,因此集中对巴菲特就是最优选择。如果分散买,就会导致长期低仓位,就是很搞笑的事情了。

而施洛斯的选择=中胜率 中赔率,二者都不是最好的,确定性也不是最强的,但是可选的标的很多,就可以买入的大量股票,因此分散对于施洛斯也是最优选择。

由此可见,分散是选股策略的结果,而不是一个主动的选择。

应该没有唯一的低风险的本质特征,要降低风险,需要是一套完整的投资策略。

根据我的理解,大胆总结一些几位大师的投资策略
巴菲特 = 高胜率 高赔率 机会少 集中 长期持有(5年以上) 浮存金杠杆 止错不止损 股市(实业) 多头
施洛斯 = 中胜率 中赔率 机会多 分散 中期持有(4年以内) 无杠杆 不止损 股市 多头
索罗斯 = 中胜率 高赔率 机会少 集中 短期持有(2年以内) 高杠杆 止损 外汇期货 多头/空头
塔勒布 = 超低胜率 超高赔率 黑天鹅级别机会 分散 短期持有(1年以内) 超高杠杆 归零 期权 多头/空头


subuyi

其它不说,只针对楼主的“三级分散”说一下自己的观点。
分散,是不得已而为之,而不是为了分散而分散。如果能像老巴那样,能找到足够优秀和值得信任的管理层,或能够控股,自己或委任优秀的经理直接参与经营管理,那么应该尽量集中。
林奇持股十分分散,持股量甚至上千个,与老巴风格截然不同,但是却与老巴互相惺惺相惜。老巴从来不会说林奇买得太分散了,同样林奇也不会说老巴持股太集中。为什么呢?因为在投资理念上,他们是一致的,林奇持股分散,不是为了分散而分散,而是因为他不得不分散,他无法如老巴那样去操作,而老巴也明白这一点。
老巴不是推崇定投指数基金嘛,其实这可以看做是老巴对分散的间接肯定,通过长期定投的方式,在相对高点退出,可以取得高于市场平均的收益。但是老巴绝不会这么去做,他只是建议不懂的人可以这么做。
林奇实际也是拿了一个自己组建的指数基金罢了,由于每一个个体经过了自己的精心挑选,盈利概率更高,所以总体相对于指数平均,收益更高。
光分散,是没有用的,必须讲究如何分散。

你说的第一级分散,1只股票vs5只股票,理论上,假设利润率相同,如果每只股票盈利概率都是50%,那么买1只和买5只,有任何的区别吗?只有每一只的概率都比较大,比如都有80%,那么分散才是有意义的。
第二级的分散,往往不必要,因为有的人在某一方面,比如在股票上很在行,摸出了门道,那么何必分散到不太熟悉的其它方面去呢?如果其它方面也熟悉,也不一定分散,一般是产生机会了,才会挪过去,而不是为了分散而分散。
第三级的分散,你说的黄金、资产等,实际是战略上的分散。自己的资金达到一定程度后,为了防范大的风险,比如经济萧条、动乱等,而做的分散。这种分散与投资的关联性并不大。


低姿态

楼主的两个问题。低风险投资的实质是什么?如何尽可能降低自己投资的风险?低风险投资的实质就是降低本金损失的风险。方法主要是分散化、投资低风险品种如银行存款、货基、银行理财、国债及高等级债券。


德隆的三个知道跟低风险未必有多少关系,三个知道主要是解决投资者心理问题的。心理问题是人类世界一切问题的根源,所以三个知道也是德隆大师自己投资实践中不断反省后归纳总结出来的。


投资实践中有心理问题的投资者多如牛毛,一旦出现心理问题的,往往能从“三个知道”原理中得到启发,从而调整投资组合,恢复正常合理的心态。

低风险没有什么好说的。重要的是如何在降低风险的情况下提高收益率,或者,如何在保持收益率的基础上降低风险。


所谓大神者,人家是无风险高收益率。大师,低风险高收益率。芸芸众生,低风险低收益率,或高风险高收益率。不足为观。


通过集思录在银河证券开户,或者通过集思录参与IB团购佣金打折的用户,自动获得集思录活跃用户资格。(买基金没有最低5元佣金限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巴菲特到索罗斯,原来它才是投资大师的最核心要素!
午读 | 避免一次爆仓就被市场判“死刑”,首先你要……
富贵险中求大错特错,净值低回撤才是王道?
基金投资制胜之道
量化研究新思维(二十八)——20 for Twenty:AQR 20周年经典文献摘要
第28课 洪榕:我为什么建议投资股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