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康伟丨我们是否真的了解太极拳
userphoto

2022.10.22 中国香港

关注

很多朋友看了可能会有所不解啊,我们都练了很多年的太极拳了,又不是初学者怎么还能说是了解不了解太极拳呢?这个问题问的好像有一点可笑啊。

其实这个问题是我自己在练太极拳练到二十多年的时候,我给我自己提了这么个问题。我本人是一个天性比较酷爱武术的人,从小就练,练拳也比较下功夫。所以二十多年练下来,在别人看来,这个拳已经打得很不错了,而且我们在跟别人交流的时候,太极拳的一些拳理拳论,也都是背的滚瓜烂熟的啊。一张嘴可以滔滔不绝的说上很多。

你看既有理论也有实践,应该可以说是个比较内行的人了。那怎么还能提出对太极拳了解不了解这个问题呢?

实际上我们讲对一件事情基本上如果说了解的话,那就应该对这件事情基本上能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能基本上把这件事情的道理讲清楚,而且能把它的基本原理搞明白。也就是说,对这件事情,我们是有个基本的清晰的认知。当别人如果问及我们的时候,问起来这个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么我们应该能够比较清楚的、合理的向别人去表达去传递出来,让别人也能够通过你的这个解读,产生明确的合理的认知。

现在的太极拳有很多事情,我们自己都说不清楚。人家问起我们的时候,我们自己也搞不明白。我们自己其实也是把这个道理说不通,所以现在社会上对太极拳就产生了很多的质疑。

近几年来,对“太极拳是不是武术?”这个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为什么这个问题,针对太极拳就这么强烈,很多人说你现在太极拳不能打了,所以别人说它不是武术。其实我个人认为啊,这跟能不能打没太大的关系,能不能打是一个能力的问题。而真正的是不是武术?这是一个认知逻辑的问题。

说这个打其实是人类包括所有动物界,他自身本能的一个能力,能不能打,这是你能力强弱的问题。但是作为一个武术,他首先是要有一个基本的逻辑认知。

大家知道,作为一门武术,首先他就应该具备武术的基本的要素,你符合了武术这个基本的要素,符合了武术的基本原则,有了它的基本道理和应用的效果,那你就是武术。

我们知道武术的种类很多,各门各派都千差万别,但不管你是哪门的武术,都必须要具备最基本的三个要素。

我们看看太极拳,好像这三条都没沾边,甚至是背道而驰的。

一、武术要练力量,太极拳让我们不用力。吴式太极拳的前辈王培生先生明确的说过:太极拳不能用一点力,用力就不是太极。(和武术的规则)反了。

二、武术要练速度,技击的时候速度当然越快越占先,这个道理这种逻辑谁都懂。但我们太极拳在干嘛,太极拳让我们慢练,别练快啊,要慢,你看这个要素好像又说不通了。

三、武术还讲究变化,变化的技巧,变化越多越巧妙,越能出敌不意,以巧制胜。太极拳又反了,太极拳强调的是什么?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制动。

怎么解释?听起来都完全不符合基本的逻辑。所以我们现在看到了一个完全违背了武术的基本要素和基本逻辑的拳术。那你怎么能让人家承认你是武术哪?

所以我们看到了,就是这两年有人对我们的太极拳这个恶意相向。说太极拳就是几百年来最大的一个骗局的时候,我们各个层面的回应,好像都感觉有点苍白无力,无从解释。其实这不是一个打得过打不过的能力问题,而是一个说的过说不过的认识问题。

我们做不到以技服人,那至少我们应该先做到以理服人才对。起码我们要能说明,我们那个太极拳他的武术属性吧,他为什么是武术啊?他在武术技击当中能发挥什么作用,什么道理呀?我们应该能把它说清楚,但我们现在做不到。

我们经常也听到,我们自己都在说啊,说我们太极拳是“练时慢用时快”。大家经常这么说啊,我们听到很多,但就这句话啊,大家一看,首先我们第一感觉没逻辑,就这一句话我有一个亲身的经历,给大家进行一个分享。

有一次我跟一个朋友在一起聊天儿啊。这个朋友就跟我说:哎,你们练太极拳的都不讲道理。我说从何说起啊。然后他就告诉我啊,他最近看了一档太极拳的一个访谈节目,主持人就在节目上就问了,听说太极拳是“练时慢用时快”,这个是真的吗,那为什么呀?

然后我这个朋友就说了,你知道你们那个被访者说的是什么啊,你不知道吧:我们还有一套快拳呐。然后表演了一套快拳。朋友说,我觉得你们那个快拳是比平时太极拳快多了,但是你跟其他的拳比、跟拳击比,你还是慢了好多呀,是吧?

另外一个,如果是你们说我要练这个快拳才有用的话,那你直接练快拳不就完了吗?

你直接练快拳,你用快这个没问题,那平时你慢练,叫“慢练快用,练时慢用时快”,不合道理啊。然后他就跟我说了:如果我天天在那慢慢的遛弯,然后我告诉你,我在练百米赛跑,你信吗?所以你看人家提的问题非常尖锐啊。人家说的是一个常理,也就说我们学习任何的知识,都是要学以致用。

那对于我们练拳了,那就是练以致用,平时练什么,你到用的时候,战时你就要用什么,这才符合逻辑,才符合常理,我们说出来别人才会认可,才会接受。

一件事情如果要让人们接受,要让人们认可,都必须要把道理讲清楚,要把逻辑讲通。

但我们太极拳,永远都是违反常理不合逻辑的说法,太多了。比如说我们经常说'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不用力,然后能有力,以无力胜有力','用意不用力'等等。连我们自己其实有时候都无法自圆其说。我极柔软软到一定程度我就硬了吗?我们自己没法解释。

我练了二十多年的太极拳以后,我忽然发现很多的问题自己都说不清楚,讲不清道理说不通逻辑,那怎么能叫真正的了解太极拳了。所以我就提出了个问题,你真的了解太极拳吗?你真的知道太极拳咋回事儿吗?如果我们对天天我们在练的、我们在学习的、我们为之付出的太极拳,我们都不能真正的知道它到底是咋回事,那我们在干嘛呢。所以我给自己提了这么个问题啊。很困惑。

这种状态也就造成了我们现在的太极拳基本上就给边缘化了。除了作为老年人养生锻炼的一种手段以外,很难进入社会的主流群体。所以大家看啊,年轻人、白领群体、知识群体不认太极拳。因为大家很难接受一个就连基本的道理都讲不明白的东西。所以基本上都认为太极拳太玄太虚,太不靠谱。

太极拳这些看上去自相矛盾的论述真的没道理、没逻辑吗?如果真是这样,怎么传到今天,大家还这么热爱它哪?

太极拳真的就是让一般人很难理解的玄虚的东西吗?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把我们所热爱的这个太极拳真正搞清楚呢?

就这个问题,我们的前人其实已经把太极拳论述的十分的清楚,只是我们的后人们缺乏一些严谨的治学态度,没有认真的去研究和探讨这样一个学问。

对于治学之道,其实我们的古圣先贤们给我们指明了很明确的宗旨和路径。《中庸》里其实已经说了治学之道: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要弄清一件事情,首先就是要广泛的学习相关知识。而这个我们行啊,我们读了很多拳理拳论很多知识,学了知识以后要干什么,然后就要审问,我学完了以后,我要提出问题,在学的过程当中,我们就会产生很多问题。我们马上要审问,都有什么问题?那么问题出来了。接下来“慎思”,就是针对这些问题,要进行审慎的思考和探究,逐渐找到这个问题的真正的答案,首先解决认识上的问题。也就是说要彻底搞明白道理啊,把问题解决掉。

真正在意识上认识我们解决掉的问题,我们就明辨了,就是有了明确的辨识能力,对错我们就很清楚了,道理我们很明白了,那么最后才是笃行,就是要在正确的认知的指导下,按照真正的、正确的道理去实践,把理论落实在行动上,所以这样才会产生真正的成效。

大家看啊,我们前人的治学之道,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那么反观我以前二十多年的太极拳的学习经历,这五个环节缺了三个,就是审问、慎思和明辨。

大家都学习了很多拳理拳论,学习完了以后,然后我们就照着这个,好像我们能够理解了这样的理论我们就去打拳了,就去实践。但你没有去审问,难道我们看的这些拳理拳论当中,就真的沒有问题吗?他刚才我就问了很多问题,“四两拨千斤”,你信吗?这个问题出来了啊。说“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你的对手比你笨吗?比你迟钝吗?为什么呀?“耄耋能御众”,可能吗?

通过审问,我们会出来一大堆的问题,但对审问出来的一大堆问题,我们就没有去慎思,更没有去明辨。然后我们就笃行去了。

实际上,我们还不叫笃行啊。刚才说了笃行是什么?是按照明辨以后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道理去行为。这叫笃行,叫理论落实在行动上啊。我们没有“笃”就行了,实际上这种行他就不是笃行。那就是《道德经》上所说的就叫“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你没有明白道理,你就去做了。嗯,没好结果,产生不了我们预期的结果。所以这种'作'叫妄作啊,不叫笃行。

举一个例子,我们来看一看啊。通过审问,慎思、明辨,我们来看一看怎么认识这个太极拳,我们就拿这一句话来说啊,就是“太极拳练时慢用时快”,是不是真的?有没有道理?合不合逻辑?

首先我们审问一下,所有的太极拳都让你慢练。问题就出来了啊,太极拳慢练在干嘛?在练什么啊?我们要练以致用吗?那你练了这个东西在武术及其当中起什么作用啊,才能叫练以致用。

其实我们的前人已经留下了很多的论述,已经把这个问题说的很清楚了啊?只是我们真的没有去明辨。陈鑫的《太极拳图说》中有一段话,“后天者可知之整数,先天者不可知之零数。零数为整数之真根。零数者何?太极也。拳术家以此默行不息。”

他告诉我们拳术家以此默行不息,太极拳的拳术家干这事儿呢,干啥事呢?上边一段我们一听可能头就有点大啊,什么乱七八糟的啊,什么整数零数跟我们打太极拳有什么关系呀?问题来了,看不明白就要干嘛?慎思,我们就要探讨啊。我们前人告诉我们,零数、整数是什么意思啊,那首先呢,这俩数搞清楚。

整数大家好理解。什么叫整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都叫整数。什么叫零数啊,一到二之间还有数吗?零点一、零点二、零点三,你看我一到零点几个数出来了。我再问零点一到零点二之间,有数吗?零点零一,零点零二,十个数又出来了啊。那么零点零一到零点零二有数吗?有多少数啊?所以大家看啊,可知之整数一二二俩,什么叫不可知之零数啊,你把这个数无限的零分下去,让他零点零零几的分下去,没数了,无数个数。你分的越细越灵。这个数据越小,那我们就知道了啊,整数是这么个意思。零数是说零点零一、零点零零一、零点零零零零零,无数个零零零零零啊越来越小,越来越细越来越微,这叫零数。为什么叫后天者可知之整数啊。什么是后天呢,有知有识有人为的状态了。

看我们有知识了,我们认识东西了,我们知道,零点一、零点二、零点三啊,你看我们数数的时候啊,都这么跳着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但是先天者不可知之零数是什么意思啊。

我们大自然啊,天地万物自然界它的变化,真正的变化叫零数变化。所以我们看到的花开花落,你见过那个花啪一下就开了,涮一下就落了吗?花开花落,你就拿眼睛盯着他,你也看不见它开,但他慢慢慢慢一点一点的开。极其慢及其慢一点点零点零零零零几的变化。我们每天二十四小时,我们叫昼夜更迭,也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化。但是他极细微,你没感觉。

我们前人讲了这种特别特别细微、特别细微细小叫零数的变化,这叫微变化,那么这个变化是什么呢?这句话告诉我们啊,“零数为整之真根也”。所以我们看到那些整数,那是零数堆起来的啊。那么“零数者何?太极拳也,拳术家以此默行不息”,太极拳的运动变化是什么变化,它叫零数变化,它练的是零数变化,而不是整数变化,不是从一到二,而是一点一点特别细微,一点点的变化慢慢慢慢的。所以说我们太极拳的拳术家叫以此默行不息。所以他一直在干嘛啊,就是我们太极拳拳术家,用我们的心意在默行不息太极运动,就是用我们的心意在感觉感知这种极其慢极其微小的变化。所以太极拳的慢练,就是在用我们的意识在感知这种非常非常细微的微变化。通过长期的对这种极缓慢的微变化的感知,最后,我们练太极拳,就逐渐形成了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对我们自身微变化极强的感知和控制能力,这种控制能力、感知能力一旦有了,那么形成的最终就是我们的意识和我们肢体极高的灵敏度。

实际上,太极拳是在练灵敏度,为什么零数就是灵敏度。大家自己想一想,那啥叫灵敏,说这个东西特别灵敏,好的,那大家想一想卖菜的那个称,我如果搁一片小树叶,他连动都不动,但如果我用一个特别灵敏的天平,我把这小树叶放在天平上,马上就动了,这就叫灵敏度啊,就是你在感知微变化,那么那个'称'感知微重量,特别特别小它能感知到。

太极拳论里就讲了,能慢尽管慢,慢到十分功夫就灵到十分,这个零就是灵敏的灵,怎么练出来的?慢。所以大家听好啊,你要快了,你就没有零数变化了,没有零数变化,你就没法感觉那个零点零零几的变化,你的灵敏度哪儿来啊?

随着我们的练习,我们自身感知和控制微变化的能力越来越强,灵敏度就越来越高。这种灵敏度,我们的前人其实给它一个比较形象的描述,灵敏到什么程度,“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大家看看就灵敏到这个程度啊。好像我身上落根羽毛我知道了,我都动了啊。但是这个动很微小很细微,一般人你看不到。

当我们这个灵敏度极灵敏的时候,那个速度是被别人碰出来的,所以太极拳叫应物而动,快慢是随别人的。特别灵敏的一个轴,你刚刚碰到,它就动了,你忽然一使劲你一加速,没用,你有多快,他跑多快,对吧。所以这个速度最后是随人随出来的啊。所以最后练出快了,当灵敏度灵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快慢是随别人的,你有多快,我一定有多快。因为他们没有任何阻碍呀,就是你微微一动,他已经动了,所以最后又实现了'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你刚碰上我,我做完了。

但是这个动你看不见。我们说了叫微动,特别小的动,动完了,但是你没看见,你从外面看好像没动。所以我们叫“静中触动动犹静”,然后我们太极拳有一个叫“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你看着我没动,但是我这种微动你发现不了,太极拳这种效果,大家练到了灵敏度一旦出来了以后,我们所有的东西就迎刃而解了,道理是通的。

太极拳为什么叫“练意不练力”。太极拳练的过程当中就是练我们中枢神经系统,意识控制系统对微变化的感知和控制能力。所以太极拳才“练意不练力”。前辈也在讲太极拳是知觉运动,不是肢体运动,太极拳是练意的,是意识对微变化的感知能力。所以才有什么呢,我才要慢练,快了微变化没有,我对微变化的感知也没有,灵敏度出不来。

王宗岳《太极拳论》就有这样的描述叫:“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什么是'机'啊?我们老说动机,动机,说你还没动弹,有动机了。啥意思?动的征兆特别细微的动叫动机,极微小,古人把这个机叫几,几朕。

孔子就有一句话,“知几其神乎”,你知几你神啦,什么是几啊。“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那几就是'机'啊,是极其微小的变化,所以我们才叫动机,那么动机慢慢慢慢大了这就是'势'了。

一个极微小的动,慢慢慢慢体现出来,真正体现出了动,那就叫成势了。势,就是明显的能够看见的动了啊。所以我们看一下慢练是在练什么?是在“知机”这个层面上下功夫啊。我们老讲太极拳叫“知机知势”,你练拳的时候你正在'机'的这个层面上你知了有感知了,是你用知啊。势是明显的,机长大了是势。所以太极拳在练的当中,我们“知机知势”。我们在应用的时候,在推手的时候才叫“得机得势”,一碰我手,基本上我都知道咋回事。

道理讲清了,逻辑讲通了。刚才说的太极拳练时慢用时快,真的了,他这个效果就出来了啊。因为我们练的是灵敏度,灵敏度到一定程度,他真的就是非常快,而且这个快不是我们要快的啊,是对方多快我多快。

讲清了道理,那看似反常的很多问题,这些东西迎刃而解。明明白白的就放在这了,太极拳也就变成了一个明明白白的拳了。

明白了真正的道理,这样我们就可以向任何人进行正确的沟通,正确的交流了啊。因为在大道理上全世界都是通行的。跟大家分享一件事情,几年前我去法国。法国的洛弗尔大学进行了一次太极文化的交流活动,题目就是“太极拳中的中国智慧”。法国人是典型的推理性的逻辑思维啊,他们很直白,人家就问了,你们太极拳慢慢腾腾都在干嘛?这么慢有用吗?

翻译是一个法国的女士,在中国呆了七年。她跟我说,老师,我今天诚惶诚恐,我很紧张。我说你紧张什么,他说你看我平时都是日常的中文我们还可以啊,但是你说的是太极拳,这么多专业的东西我估计我今天翻译不了啊。我说你别紧张啊,我敢保证我说的所有话,你全部都能翻译,我一个专业术语都没有。

开始讲座的时候,我们就在一个PPT上演了一个三根针的一个钟表,我说大家看看这个钟表,我问大家秒针走没走。(下面答)走啦,我说你为什么告诉我走了,(下面答)我们看见了。我说第二个问题。请你告诉我时针走没走。(下面答)走了,我说你为什么告诉我他走了,你看见了?没有人说话了,我说你看见了?(下面答)没看见,看不出来。那你为什么告诉我它走了,大家说这个秒针走,时针一定是在走啊。

你看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实际上这个分针就在走,只不过他走得慢,你看不见而已。

好,那我又问了,那个时针走没走?大家说走啊,我说那你看见了?你更看不见了吧。但是我们很清楚你看不见了,它也再走,你没有看到的运动,它也在运动,你看不见他变化,他也在变化。这种极慢的变化,就叫微变化。

我跟大家说,我也看不见得走啊,我说我的眼睛没有这么高的灵敏度,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就像这个分针、时针这么慢的运动,在我们的身体里头,我们自身的运动当中,我能感觉到。法国人眼睛就瞪起来了啊。这么慢的运动,怎么会在你身体里呢?

我就做了一个动作,我用一只手慢慢的在运动,我说你们看到我哪动啊?他们说,我看到你手动了,我问,我手动的慢么?(答)你动的很慢。好,我说我告诉你,我这个手是秒针,你别看他动作慢啊,他是秒针。我还有分针呢,分针在哪儿,我的肩在动,你看见了吗?我说腰在动,你看到了吗?我腰相当于那个时针。你看到了秒针动,但是分针跟时针你没看见。但是我告诉你我在动,只要手动,这两个地方一定都在动。

我说我们太极拳有句话叫“一动无有不动”。但是你看见的动叫势,你看不见的动叫“机”,但是那个机在动叫微变化。

我说啊,只要我的手有动作,我的肩,我的腰都在动,但要的动是非常非常微小的,所以我们太极拳为什么有一句话叫'刻刻留意在腰间,命意源头在腰隙',你得盯着那,为什么?因为那里动作最慢、是微变化,但是只要我手动,他一定在动。

你看用一个钟,我们就把太极拳为什么要慢练解释清楚了。现在大家知道了吧,通过这么慢的练习,最后我们的神经中枢系统对我们自身微变化的感知和控制能力极强,也就是我们太极拳练的是灵敏度。

然后我就告诉这些法国朋友们,我说随便上来五个人,我们可以体验一下,结果上了五个人,基本上都比我高一头啊。然后我们搭手的时候,我说你随便推,你把我推走就行。最终的结果是五个人自己从想把我推出去的方向自己全出去了。

我告诉他们,当你动我这个秒针的时候,我这个时针、分针全动了,而且他都动完了,他都偏出去了,你根本就不知道啊。在'机'上你没反应,等你成'势'了晚了。最后,这些法国朋友们,通过体验把道理讲清楚了,他们很感慨啊。最后他们给了我一句话,真的没有想到中国人这么有智慧,他们把我们完全想不通的事情,人家都做出来了。他们觉得中国人真的很智慧,很有哲理。所以我说,我这次来沟通的是什么,就是叫太极拳中的中国智慧。

所以呢,我们要练好太极拳,我们要真正的继承和传播太极拳,那就应该用严谨的治学态度,把道理讲清楚,把逻辑讲通顺,这样才能真正的继承和传播中华民族先贤们的智慧,也才能进行国际沟通。

所以我们所学到的东西,其实都应该把它审问一下。只有通过审问,道理才能出来,最后才能明辨。

太极拳有很多东西,你比如我们说了,他练太极拳要立身中正,但我们现在认为的立身中正是什么我们身体不能歪啊,不能有偏,不能有斜。身体直直的立在那儿,你看达到太极拳的要求,立身中正。真是这样吗?

我们审问一下,我们看一下啊,如果在技击当中,你一定要立身中正,那我们不成靶子了吗?那谁打你不容易啊。再有这个练吴式太极拳的老师们,吴式要求什么啊,身子都是斜的,吴式太极拳没有立身中正了吗?所以吴式太极拳叫斜中寓正。

到底'正'是啥呀?这就不是身体的这个形状了。所以我们的前人留下这个拳论上其实也明确的说了,“打拳原是备身法,身法有正、有斜、有直、有曲、有偏前、有偏后、有偏左、有偏右,有在空中飞,有在地上坐,种种身法,不胜枚举。”。这段话基本上就告诉我们了啊。今天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不再做过多的解读了。通过这句话至少我们会知道,太极拳说的立身中正不是身体外形,所以真正的这个中正,中是中,正是正,这是两个独立的概念,所以至少通过我们今天这种审问,我们会知道,我们过去的很多认识可能就产生了错误,产生了问题。

我们经常说啊,练太极拳要分虚实。现在我们又认为什么叫虚实啊,说我们这个重心到两腿中间两个腿一样的重,这就叫双重,这就叫没分虚实,我们把这个重心一挪,一边重一边轻,甚至把这个重量搁到一条腿啊,这叫分虚实了。

其实就这个问题,我们崇敬的王培生老师,有一个视频可能都看过,讲的非常明白。王老师在那个视频上怎么讲的?王老师说,这“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为人治,双重之病未悟尔”,就是练了很多年太极拳,一比手就被别人治了,什么毛病啊?双重之病未悟尔。

大家想一想啊,练这么多年太极拳了,双重之病没悟出来。如果说我们这个重量一偏就不是双重了的话,那么练那么多年,太极拳的人连这事儿都干不了吗?那还用悟吗?

那么最后王培生老师在演示的时候特别明确的告诉,我的这个重量在右腿,这个时候注意啊,我的重量在右脚右踵虚,踵是什么,脚跟。我重量在右脚,我告诉你,我右脚跟是虚的,所以我们太极拳一句话叫左重则左虚。

看到这个视频,其实我们又要审问一下了啊,我们之前的理解是不是又出问题了啊。其实现在我们是把身体的轻重当虚实了,其实轻重是轻重,虚实是虚实,又是完全的两个概念。所以至少通过王培生老师我们会知道啊,轻重不是虚实,轻的地方可以是实,重的地方也可以是虚。

所以太极拳有一句话叫“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太极拳不断在换虚实,就是在这种接触点上虚实就换了。所以虚实,他不是轻重的概念,也不是说你站在中间,你就一定是双重。那我们通过审问,问题又出来的啊。

这么多的问题,实际上我们都应该通过不断的慎思,不断的明辨,一点一点的把真正的道理搞清楚,这样我们练太极拳才有了目标才有了方向,才有了明确的思想认识。太极拳就不难练了。

我们感觉太极拳有很多的理论和概念,都是需要我们用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把道理搞明白,把前人的智慧留下来。也就是基于这样一个愿望和这样一个初衷吧,所以我个人创立了叫'太极观真'的太极理论研究体系。

这一个体系的宗旨,就是通过探究太极拳,以观中国传统文化和智慧的真谛和内涵,已复太极拳真正的本原的面貌。

'太极观真'在'全民太极'的app上我们已经讲了三百多节课了。那就是要把我们前人的这些智慧,用现代的语言正确合理的把它解读出来,让我们现代的人能听得懂,搞得清。所以太极拳没有那么玄虚,也就没那么复杂了,他就是一个实实在在,人人都触手可及的东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太极拳与阴阳究竟有多大的关系
[转载]太极拳之“虚实”(QQ聊拳随录15  马年最后一篇))
太极拳盘架子和太极推手的关系
打太极要掌握节奏?名家这样说
太极拳古代经典拳谱《十三势歌》探释(4)“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少滞”(下)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