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样做到科学习练吴式太极拳


    拳架是吴式太极拳的基本功,必须在拳架熟练到一定程度后,再开始训练推手,否则事倍功半。推手是拳架的实践和应用,通过推手,提升对拳架的认识,同时还能提升鉴别拳架正确与否的能力。拳架越练越熟、愈练愈精,推手功夫则愈练愈高。

   一、掌握吴式太极拳架的正确训练方法

    

     第一,学会拳架,掌握要领。无论是定式还是运动过程,身体必须始终保持虚领顶劲、下颚微收、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敛臀松胯、肩胯相合和中正安舒。在运动过程中,无论前进后退左右旋转,需要以两胯的前进后退左右旋转来带动整个身体的前进后退左右旋转,绝不能扭腰扭肩,以致上身扭曲歪斜、肩胯不合,甚至耸肩缩项、肩背僵硬。身体前进和后退时,必须臀部微下沉,水平前进和后退,身体不要升高。迈步时必须身体重心完全落实于一腿,另一腿由胯根轻轻提起,往外迈出后轻轻落地,脚掌踏实,然后身体重心方能往迈出腿方向移动,不允许迈出腿尚未落地而身体已向迈出腿方向移动。这一阶段的练习,除以上这些要点以外,还必须要做到两手愈练愈轻,动作缓慢均匀,两脚漫步稳而轻灵,上下相随,动作协调。

本文作者拳照


     第二,将劲沉至脚底。拳论讲:“其根在脚”。具体的练法是,凡胯的前进后退、左右旋转,均必须用脚底的蹬劲和脚底紧贴地面左右拧转的反作用力来带动。这样由脚底的力带动两胯,由两胯带动全身动作。练习愈久,身体愈放松愈轻灵,所有的力,均由脚底作用于地面的反作用力而出。所谓“劲起于脚”,“主宰于腰”,腰实指两胯。在两手的轻和松以及上下相随、动作协调、劲起于脚,有了相当功夫之后,再进入第三阶段。

     第三,练习发劲。发劲都在定式即将完成之时,所谓“柔行气,刚落点”。每当定式将完成之时,两脚蹬地,头顶百会,尾闾前送,腰脊命门往后鼓劲,肩关节前后拉开,肘往下沉,掌则前送,身体有后坐之势,全身关节韧带似乎都有对拉拔长之意,前视远方,似有将劲放至天边之意。“意远则劲长”,这就是发劲的练习,拳势中所有发劲的定式都应如此。

     第四,试劲。当第三阶段训练相当时日具有一定功夫之后。师兄弟之间对每一动作进行试劲,看运劲是否劲起于脚,周身一家,劲由尾闾腰脊命门而臂而手,能否直达对方双足而使跳起。试劲是练习太极拳架能否真正入门的阶梯,试劲的成功,说明已能正确掌握吴式太极拳内劲的运用和发放。

       第五,求虚静。即实中求虚的练习。以上几个阶段所练习的劲起于脚,发劲运劲等本来是实实在在的用劲,但这阶段均是用意念来完成。拳论讲:“凡此皆是意”。用逐步加强意念的想象来代替真实的蹬脚、拧脚、运劲、发劲。最后则全部用意念。这就是实中求虚。在运动中,要细心体验空气对手、对脚、对全身的阻力,好似空气的气流如水般轻轻从皮肤表面摩擦而过,而且运动中所运行的路线不是一条线而是无数的点连接而成,即动、止、动、止······直到终点。只有这样练习,才能动中求静。

本文作者拳照


    二、吴式太极拳推手训练


     当吴式太极拳架训练至第二阶段以后,此时正确的姿势已经形成,已能做到劲起于脚,坐身松胯,两臂放松,这时就可以开始练习单推手,单推手看似简单,实则同样包含有粘黏连随、不丢不顶、舍己从人、引劲落空等吴式太极推手的主要要求。两人单手手腕处相搭,要求轻轻接触,即要有粘着之力,又不能用力。一方用按劲弓步轻轻随对方之劲前推,另一方则用捋劲虚步坐身轻轻随对方之劲回捋化开,无论前推或回捋,要求接触处之粘着力始终不变,粘黏连随、不丢不顶。劲起于脚,以脚带动两胯,以两胯带动身手,与拳架的姿势和运劲要求完全一致。单推手练至有粘黏连随、不丢不顶的功夫后,就练双推手。双推手熟练以后,就练四正推手。四正推手必须认真,棚、捋、挤、按四劲分明,从单推手至四正推手,主要是练习粘黏连随、不丢不顶的功夫。粘黏连随的功夫永无止境。技艺越高接触处越轻,粘黏不脱,并能使接触处的粘着力保持不变,虚实不露,使对方始终感到深不可测,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境界。

(本文作者系山东省济宁市城区武术文化协会副主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脚底感知每个发力,玄同
太极拳的“无根胜有根”
站桩站到'就剩两脚'后 在站桩练习中,松是强调最多的一个动作要求
陈氏小架太极拳的松沉
吴式太极拳之“松”
(92)[转载]松两胯是修理自己;松两肩是修理别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