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医学堂丨道经道书之太平经

太平经是东汉于吉所传《太平青领书》的简称。它是东汉方士们的著作,是早的一部道经。据范晔《后汉书·襄楷传》 说:“桓帝延熹九年(公元 166 年),襄楷上疏曰:‘臣前上琅邪宫崇受于吉神书,不合明听。'复上书曰:‘前者宫崇所献种书,专以奉天地、顺五行为本,亦有兴国广嗣之术,其文易晓,参同 经典。而顺帝不行,故国胤不兴。'”《襄楷传》又说:“初,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于吉在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 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青领书》。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家,而多巫觋杂语。有司奏崇所上妖妄不经,及收藏 之。后张角颇有其书。”同书唐章太子李贤注说:“神书宜口 今道家《太平经》也。其经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部,每部一十七卷也。” 此书早见著录者,晋葛洪《抱朴子·遐览篇》所载道教书目,其中有《太平经》五十卷”,又有《甲乙经》一百七十卷”。 

在西晋时期,《太平青领书》已经叫做《太平经》了;它为什么又 有《甲乙经》之名呢?《太平经》是它的本名,《甲乙经》则因它 分为甲乙丙丁等十部而得名。至于五十卷和一百七十卷的卷数所 以不同,料想当时就有两种传本。现在道藏中的《太平经》就是《太平青领书》所流传下来的 残本和五代时间丘方远《太平经钞》的合编。但这里所说的《太 平青领书》是否全为于吉所传的原本呢?当然其中不免有后人改 写增窜的地方,可是大体上还保存着东汉晚期著作的本来面目。现传《太平经钞》中的第一章,即有人认为是后人窜入的;又如 《太平御览》(据涵芬楼影宋本及清人鲍廷博刊本)卷六百六十六 所引《太平经》中的神仙方士传记竞涉及到魏晋南北朝人,更显 然地看出其中有混乱之处。

《太平经钞》即是《太平青领书》的节本,不过因为《太平 青领书》流传日久,散失不全,在后来编纂道藏的时候,便将两 者合而为一了。据宋贾善翔《犹龙传》卷四说:今于正经外,“又 有《太平(经)钞》十卷,不着撰人名氏。”宋邓牧《洞霄图志》 卷五则说:“先是《太平青领书》自汉于真人传授,卷帙浩繁, 复文隐秘,先生(指闾丘方远)钞为二十卷,文约旨博,学者便之。” 但前者说十卷,后者则说成二十卷,疑卷数有误。据本会陈撄宁会长考证,现传《太平经》中还包括了部分的 《太平洞极经》在里面,全书中曾有二十几处引到《洞极经》的 话。《太平青领书》的作者是谁?陈撄宁会长说:这一部书是脱胎于西汉的《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又是根据 秦汉之际燕齐一带海上方士所传授的资料而编写出来的,此书当 初只有十二卷,因为秘密相传,日久年深,传经者各自运用手笔, 逐渐地使它篇幅扩大,数量增多,遂成为后来一百七十卷的巨着。所以我们在这裹也就不妨说它是东汉方士们的著述

《太平青领书》的卷数,传说不同,但较多的说法,则为一 百七十卷,其书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部,每部为十七卷。现在道藏中的《太平经》共为六十七卷;但其中还包括了《太平 经钞》十卷,所以实存的《太平青领书》残本只有五十七卷。《太平经》的基本内容,前面《襄楷传》襄楷疏中说,是“专 以奉天地,顺五行为本,亦有兴国广嗣之术。”范晔说,是“以 阴阳五行为家,而多巫觋杂语。”《神仙传》说,是“专论阴阳、 否泰、灾眚之事,有天道,有地道,有人道,云治国者用之,可 以长生,此其旨也。”他们的分析,大致是对的,不过这一部书 内容庞杂,思想观点常有一些自相矛盾的说法。总的说来,它是 我国古代道家和阴阳家的余绪,而更多地煊染了当时巫觋方士、 图书忏纬的色彩,因此就驳杂不纯了。《太平经》中关于“道”和“道、德”的思想,继承了老子 的说法。如在《太平经钞·乙部》中说:“夫道何等也?万物之元 首,不可得名者。”又说:“道无所不化。”

《太平经钞·乙部》 又有几处说:“君宜守道,臣宜守德,道之与德,若衣之表 里。”“夫君贵道德,下刑罚;小人反,下道德,上刑罚。”“夫 王者静思道德,行道安身,求长生自养。”这些都是道家的传统 观念,《太平经》并没有打破这个圈子。所以有些近代学者们说, 这一部书是上承老子遗教。除了“道德”而外,《太平经》更着重 于老子所常说的“自然”和老子还未曾说过的“元气”,如《经 钞乙部》中说:“元气自然,共为天地之性也。”又说:“故元 气乐即生大昌,自然乐则物强。”它认为“元气”和“自然”是 天地的根本;万物的昌强,都要以它为转移。所以又说:“元气 行道,以生万物。”“故元气守道,乃行其气,乃生天地。”将 “元气”和“道”说成并行不悖的两种事物;此处所谓“道”似乎专指自然变化的规律而言。它所说的“元气”,实际上不过是老子“道”的意思,也并非奇特。同时它又将“神”和“道”两者联系起来,如在《太平经钞·乙部》中说;“与道合同,录身 正神。”又说:“阳者为道,阴者为刑。阳者为善,阳神助之;阴者为恶,阴神助之。在《太平经》中不少地方表现出宗教唯心 论和有神论。

《太平经》的社会思想认为天人一体,人的一切能够影响天 道;人治不和,天必降以灾祸,小至损伤疾病,大至灭国亡家, 都与此有关。如《太平经钞·乙部》中说:“天人一体,可不慎哉!”又说:“太阴、太阳、中和三气共为理,更相感动,人为 枢机,故当深知。”又说:“作道治正,当如天行;不与人相应, 皆为逆天道。” 此外,《太平经》中还提到不少的道家修养方法,其中主要的 就是“守一”。“守一”的名词早见于《庄子》,不过《太平经》 中的“守一”是更浓厚地炫染了神道设教的色彩,如《太平经圣 君秘旨》中说;“守一既久……羣神将集,故能形化为神。”又 说;“守一之法,凡害不害,……百神千鬼,不得相尤。”《太平经》的流传,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黄巾张角的太 平道兴起以前,这部书一向是秘密相传的。在历史上可考的传经 人有甘忠可、夏贺良、帛和、于吉、宫崇等人,其中主要的当 然还是于吉,我们在前面已经谈到他受经和演经的记载。《三国 志·孙策传》注引《江表传》说;“时有道士琅琊于吉……往来 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 这里所说的道书疑即是《太平经》。自黄巾失败以后,《太平经》 虽成了禁书,但我们相信它一直还流传在民间,因为《抱朴子·遐 览篇》中曾有过著录。

《太平经》的再度出现,是在南北朝时 期,《道学传》卷十五说:“梁初,昆仑山渚平沙中有三古漆笥, 内有黄素写干君(郎于吉)所出《太平经》三部。……(桓)闿因就 村人求分一部,还都供养,先呈陶(弘景)君。陶君云:此真干君 古本。”又,《太平经复文序》中也说:“南朝丧乱,《太平》不 复行;暨梁,陶先生弟子桓法闿……于溪谷间得《太平》本文。”从此《太平经》再传于世。历代以研究《太平经》而著名的,前后有二人:第一个是南 北朝陈宣帝时候的名道士周智响,《太平经复文序》中说:“周智 响善于《太平经》义,常自讲习,时号太平法师。”第二个则是 晚唐时期的闾丘方远,这在前面已经谈到,此处不再多述。这部 书一直流传到宋元时代,还是完整不缺的,《宋史艺文志》和元马 端临《文献通考》中都曾有著录,而且还都是完整的一百七十卷。

它的始残缺,大概是在明代,虽然白云霁《道藏目录详注》著 录仍为一百七十卷,但《正统道藏》中的《太平经》第一至第十 卷则已非《太平经》原文,而为《太平经钞》了,此书的残缺, 应始于此时。清代贺龙骧刊印《钦定道藏全书总目》时,《太平经》 仍存一百一十九卷。他在《国朝功刻道书目录》中还著录了道藏 以外的坊刻本《太平经》一百余卷。可惜今已不见。只有《正统道藏》中的五十七卷本,是现存《太平经》的唯一传本。此外,在道藏中还有《太平经圣君秘旨》,它和《太平经钞》 一样,也是《太平经》的节本,内容着重于《太平经》中修养法 资料的收集,据《太平经合校·前言》中说,疑还是闾丘方远所 选辑。此外,如《云笈七签》、《要修科仪戒律钞》、《道典论》并 其它各道书中也有一些《太平经》的夫文,值得参考。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认识《太平经》1:来龙去脉
29-正统道藏太平部-太平两同书--
太平经太平经作者:佚名
《道藏》
道家至宝《道藏》
郜同麟丨《老子中经》新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