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打太极拳,到底伤不伤膝盖?

众所周知,
岁数大点的人膝盖一般都有点不舒服。
因此,坊间“打太极拳会伤膝盖”的声音,
让很多热爱太极的中老年人有了心理负担,
开始犹豫要不要再继续打下去。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只要正确练习太极拳,
特别是正确练习杨式太极
不但不伤膝盖,还能使膝部强健起来。
一起来看看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
路迪民教授对此的研究。

路迪民

太极拳“伤膝”综论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构造最复杂、损伤机会较多的关节,也是太极拳人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几十年前,某权威机构有一个调查,发现练太极拳的不少人有膝关节损伤,甚至作出“练太极拳易于损伤膝关节”的结论。但是,绝大多数太极拳传人(特别是杨式太极拳传人)并无伤膝现象,而且很多人经过太极拳锻炼,使膝部强健了起来。

确实,运动是个“双刃剑”,可以健身,亦可伤身。“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吃饭何尝不是双刃剑!谁也不会因此拒绝吃饭。伤膝的关键,不在太极拳本身,而在要领不正确。笔者多年来对此问题也有一些观察和研究,现略加梳理,供拳友们参考。



膝关节的结构和损伤


人体膝关节,是由股骨、胫骨(jìng gǔ)和髌骨(bìn gǔ)组成。

膝关节股骨与胫骨的连接,股骨的球面在胫骨平台上滚动。形象地说,股骨就像一个圆棒放在桌子(胫骨)上,所以很不稳定。在胫骨平台内侧和外侧的关节面上,有两个月牙形的纤维软骨,称为“半月板”,也是易受损伤的部位。

膝关节的运动损伤分为两大类,一大类叫“非对抗性损伤”,如跑步、登山,长距离快走等单一动作的多次重复。

下图是一个马拉松运动员十年前后的膝部影像(取自中央电视台十频道“健康之路”节目),此人每年要跑五六次马拉松,平时还要锻炼,当年39岁。十年前,关节轮廓很光滑,十年后,轮廓边缘就有很多赘生物,长出骨刺。专家说,这是不会运动的人出现的一种非对抗性关节损伤。

非对抗性损伤的另一情况,就是股骨滑车损伤。日常生活的走路、上下楼梯、运动,日积月累,股骨滑车就会逐渐出现磨损或损伤。

“对抗性损伤”,就是在运动中姿势不正确,使关节失去平衡而造成的损伤。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在急转或急停的瞬间,双脚或单脚已经固定,屈膝内旋,导致前交叉韧带的损伤。

膝关节的运动,与膝关节肌肉的健康关系极大。健康的肌肉,原动肌与拮抗肌的良好协调,不但能获得良好运动效果,而且能避免关节损伤,减轻关节损伤造成的疼痛。



膝关节的作用与保护



膝关节在练拳中的作用,似乎不言而喻。但作为太极拳人,要自觉认识以下三点:

第一,从狭义而言,膝关节只是一个轴承,只有承重、滑动、传递功能,骨结构本身不产生力,而且易于损伤。其作用的关键是结构稳定、运转灵活。绝不能把膝关节作为运动的动力,必须掌握正确的锻炼要领,才能提高锻炼效果,并且避免膝关节的损伤。

第二,从广义而言,膝关节也包括膝关节肌肉在内,运动的动力是肌肉。膝关节的作用,就是整个腿的作用。谚云:“人老先从腿上老”。腿力的减弱,实际是关节结构的变异和关节肌肉的退化。太极拳可以有效地增长腿部功力。腿部功力的增长,延缓了关节肌肉和结构的退化,也就延长了人的生命。所以要特别重视膝关节锻炼要领和腿部功力的增长,才能充分发挥太极拳“延年益寿”的潜在功能。

第三,从全身而言,腿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这也是钟南山先生提倡太极拳抗疫的理性根据。由于太极拳多为屈膝迈步,它比走路的效果好得多,也比四体不动的静态站桩优越。太极拳是活桩,杨家不强调静态站桩。为了掌握某种姿势,短时间站桩是可以的。

根据膝关节的结构和损伤机理,我们即可得出保护膝关节的要领:

01


一定要在整个练拳过程中,
保持膝盖与脚尖方向一致。

如前所述,屈膝内扣是膝关节损伤的重要原因。虽然静态内扣的风险不大,长期的多次内扣依然会出现损伤。特别是在下势及后坐等承担较重支撑力的情况下,要着意纠正屈膝内扣。专业医师讲,因为女性的骨盆大,运动时易于屈膝内扣。纠正方法,可用一个适当的皮球夹在两膝中间,调整到髋、膝、踝关节上下对齐的位置,反复作下蹲、站起动作,找感觉,养成习惯,就有效果。

02


一定要在撇脚、扣脚、转身的过程中,
以腰带腿,以腰带手,不要用膝部带腰。

如果以膝带腰,不但无力,必然不自觉地膝关节内扣,加剧磨损。

这里,我想把“撇脚”、“扣脚”多说几句。我们把脚尖向外的动作称“撇脚”,脚尖向内叫“扣脚”。有人把撇脚和扣脚统称“碾脚”。在弓步状态下,前腿承重大,所以称“实腿”,后腿为“虚腿”。撇脚(或扣脚,下同)的做法有两种:一是前脚直接外撇,称为“实腿撇脚”;一是身体后坐,把重心移至后脚,把实腿变为虚腿,然后前脚尖外撇,称为“虚腿撇脚”。对此,不但有做法的区别,而且有理论认识的分歧。


大致上,早期的拳架,多为虚腿撇脚,如杨澄甫先师的长子杨振铭、次子杨振基,都是虚腿撇脚。晚期拳架多为实腿撇脚。如杨澄甫先师三子杨振铎、四子杨振国,都是实腿撇脚。杨澄甫先师所著《太极拳体用全书》就是实腿撇脚。赵斌、傅锺文老师,直接继承了杨澄甫先师的晚年拳架,也都是实腿撇脚。

关于认识分歧,虚腿撇脚者认为实腿撇脚易于伤膝,实腿撇脚者认为实腿撇脚便于连续进击,符合实战要求,要领正确,并不伤膝。我亲自聆听傅锺文老师说,“左右搂膝拗步”是连续进击,不容后退。若击一掌,后坐一下,再上步,就耽误时间了。


作为健身,实腿撇脚或虚腿撇脚并无优劣之别,关键是要领要正确。


实腿撇脚的关键要领,就是必须以脚跟为轴,用腰胯及上体的转动带动膝部和脚尖外撇,绝不可用脚膝带动腰胯转身。请读者无妨体验一下,如果你保持弓步姿势,把前脚尖抬起,膝和脚都不要用力,膝盖和脚尖要保持同一方向,只用腰胯左右转动带动上肢和膝、脚左右摆动。这样做,膝部并不会增加任何负担。在转腰的时候,前侧胯根也自然后移了一点,但不是后坐。杨式太极拳的有些动作,要实腿扣脚135°(如揽雀尾转单鞭的右脚、扇通背转撇身捶的左脚),若以腰带膝脚,则相安无事。反之,以膝带腰,膝部就吃力了。练太极拳不能以腰为轴,不注意双腿的虚实转换,叫“要腰没腰,要腿没腿”,谈不上入门。

03


抬腿上步时,一定要膝关节放松,
用大腿肌肉和腰力完成动作。

小腿好像挂在膝关节上,身体不要起伏,抬脚一般不高于20㎝(个别动作例外)。弓步时,要用后腿的蹬力使前腿自然弓起,不要用前腿往后勾,我把它称为“有意蹬,无意弓”。弓步的后腿可以蹬直,但膝脚一定要向前侧,绝不能向后侧,否则很易被人反关节踩坏。虚步的前腿一定不能蹬直,要保持一定弹性,否则也会被人反关节踩坏。


太极拳的“蹬脚”动作,传统拳架是蹬对方膝部,就是要反关节破坏你的膝关节。现代比赛规则要求最少与腰同高,体现功力,亦无不可。但是,“左右分脚”“蹬脚”的高度,是腿部肌力和膝关节结构的综合体现,主要还是肌力。膝关节的结构,与人的遗传基因有关,有人与生俱来一直能劈叉,多数人不能,要苦练拔筋。“筋”是肌腱和韧带的统称,过度拔筋也会损伤肌腱或韧带,杨家太极拳前辈并不强调拔筋(其他拳种,另当别论)。笔者给弟子提出的热身功法之一,就是将一脚外撇,另一脚大腿提起,然后快速向前蹬出。两腿交换进行。这样做,膝关节有一种放松拔长的感觉,所以我把它叫做“松膝功”。

04


上步抬脚、落步,一定要轻,
尽量减少膝关节的冲击力,即所谓“迈步似猫行”。

其关键,一是上步时后脚不要猛蹬,先要把重心全部移到前腿,并且保持百会、丹田、涌泉三点一线,抬脚就会很轻。二是上步过程重心不能前移,后脚向前摸哪里,就把脚跟“搁”到那里。若前面有个坑,踩空了还可及时收回,就像盲人下楼梯一样,既稳又轻,落地无声。


太极刀、剑的有些跳步动作,跳起、落地的瞬间,也要保持膝关节、踝关节良好的弹性,劲力不能过猛。我们要“吞天之气,接地之力”,不要跟地面太过意不去。很多陈式太极拳老师的“金刚捣碓”也很柔和。至于所谓“竞技太极拳”的跳起转身360度甚至520度,那是专业运动员追求观赏价值,将舞蹈、体操与太极拳结合的另类技艺,与太极拳的传统之“技”无关。传统太极拳的价值取向不是更高、更快、更难,我们不能脱离自己的轨道。

05


注意膝关节保暖。

膝关节遇到寒冷,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差,就会使运动受阻,使病痛加重。故而要注意膝关节的保暖,必要时戴上护膝。

06


掌握适当的活动量。

关节损伤的原因,要领不正确是一个方面,即使要领正确,运动量过大也会造成损伤。极端的例子,一位长期伏案工作而身体虚弱的年轻人,要把一周没有锻炼的损失在每个周末补回来,超大的活动量,不久导致双膝严重损伤,坐上了轮椅。


练拳的活动量怎么掌握,要根据各人练拳目的和体质决定。对于年轻人以技击为目的者,要经过一段刻苦磨练,具有相当的功力,才能实现技击运用。傅锺文老师说,每天练三次,每次练三遍,不能停,连续练三年,才能“留住功夫”。杨振基老师说,他们随杨澄甫先师在广州居住时,学习好坏家里不管,每天晚上必须连续练习一定时间的太极拳,练完后,累得上楼梯都要爬着上。对于以健身为目的者,当不必过量。

笔者的体会,最好一次连续练两遍,这比早晚各练一遍的效果好得多。体弱者要根据自身素质掌握,寻找合适自己的“度”。如果膝关节有点痛,架子可以高点,感觉有点累就可以了。日积月累,病痛就会消失。决不能稍有不适,就停止锻炼。要知道,人体有很强的“自愈”功能,而自愈功能只有在自主抗疾的过程中才能充分发挥。有了疾患,治疗是必要的,但不能完全依赖治疗,更要自己给力。

下面我想说一个膝关节损伤并痊愈的事例,供大家参考。

练习太极泉治愈膝关节疾病的典型案例

笔者的弟子王萌,1958年生,2003年因母亲意外摔断了腿,提前退休居家照顾,母逝后又照顾父亲活至百岁,连续十年夜以继日的劳累,导致膝盖几乎不能弯曲,上公交车都很困难。

CT诊断为关节积液、骨质增生,大夫让她脚不沾地,静卧休息。她卧床三天,腰腿更加不适。后来一边治疗,并在姐姐强迫下开始练太极拳。幸亏她没有遇到认为“太极拳伤膝”的大夫不让她练拳,她带着护膝练,贴着暖宝宝练,抹着“扶他林”(缓解疼痛)练,逐渐觉得还有显著效果,就增强了信心,拳也练的越来越好了。

期间,还在一位中医建议下,坚持每天20分钟的“跪膝走路”(网络有介绍),也有效果。她的病痛终于消失了,护膝不带了,药也停了。

2017年元旦,经拳友介绍,王萌拜在笔者门下,我当时还以为她一直身体健康。现在,她已成为本师门的优秀教练之一。这是由强迫练拳获益到自觉练拳,治愈膝关节疾病的典型案例。也是太极拳的功效与个人“自愈”功能相辅相成的理性佐证。

我在早年也有伤膝经历。在黄河滩农场劳动三年,因潮气浸蚀,动辄打软腿。上了三次华山,每次膝关节要痛几天,都是练拳和自愈功能恢复了健康。今已耄耋之年,膝部依然无恙。实践证明,“太极拳伤膝”的论断不能成立。这个结论,我大概还有资格予以断定吧。


享受135度



这是笔者一种自我感受,也是一个不大成熟的理性思考。事情出自我已故的太极拳学生胡菊英大夫讲的一句话:“郑怀贤老师(中国著名武术家、中医骨伤科专家)说,膝部135度的滑液最多。”

所谓“膝部135度的滑液最多”,是指大腿与小腿之间的夹角为135°时,膝关节关节腔的空隙较大,所以填充的“滑液”较多。膝关节滑膜分泌的滑液,是为关节软骨提供营养、保持关节滑润的重要因素。关节腔滑液多,对于膝关节的养护当然很有好处。

大腿与小腿之间的夹角为135°

笔者一直想验证这一结论,据专家说,测试关节腔容积非常复杂,故而未能实现。但我在长期练拳过程中体会到,屈膝135度(或者说小腿屈曲45度),是一个非常适中,即能防止关节损伤、又能有效增长功力的姿势。架子过高,不利增长功力,架子过低,则膝部负担加重。笔者在上步过程以及虚步、弓步状态下,一直注意屈膝約135度,每日晨练打第一遍拳,只觉得“活动开了”,第二遍打完,就觉得腿上“充满了电”,全身也舒服了,所以我把它称为“享受135度”,也是享受太极拳赐予我的无价福祉。

有位老师说,练拳过程腿部反复屈伸,肌肉活跃了,气血畅通了,这时候,微循环系统的毛细血管才能打开,给肌肉提供能量,给骨骼补充钙质。在静止状态下,毛细血管打不开,吃再多的钙片也吸收不了。这是有道理的。

当然,这只是一个自我感受和理性思考,仅供读者参考。不过,选择一个既能防止伤害,又能增长功力的练功途径,应该是每个人必须追求的目标。



《猫步歌》



笔者把太极拳“迈步似猫行”的关键要领,编成了八句话,称为《猫步歌》,以便弟子们记忆。这些话,看似直白琐碎,却是猫步细节的重点,也是防止伤膝的关键,有些是看不见的要领,初学者往往不太在意。这八句话是:

上步撇脚用腰功,
膝对脚尖贯始终。
重心全移抬脚轻,
只用大腿膝放松。
三点一线不起伏,
盲人下楼落无声。
腰带手臂上下随,
有意蹬来无意弓。

每句话的含义,前面已有说明,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下面再做简要解释:

第一联:上步之前的撇脚,一定要用腰力带动膝盖和脚尖,在整个拳架演练过程中,膝盖与脚尖始终要方向一致,这是防止伤膝的关键一环。

第二联:抬脚之前,必须把重心全部移到前腿,后脚不要猛蹬。提腿时,要用大腿肌肉带小腿,膝部一定要放松,小腿好像挂在膝盖上。

第三联:单腿支撑时,要保持百会、丹田、涌泉穴三点上下一线,身体高度不变。落步时,上体不要前探,好像盲人下楼一样,踩空了还能收回来。这是增长功力的重要时刻。

第四联:弓步过程,要用腰带手臂,上下相随。用后腿的蹬力促前腿弓起,不要用前腿往后勾。

总之,要立身中正,上下相随,腰为主宰,沉稳轻灵。《猫步歌》适用于杨式太极拳“中架”的所有步法,对其他架子也有参考价值。

德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1646 ~1716)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相异律),又说:“世界上没有完全不同的树叶”(同一律)。用现代的话说,就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矛盾的“普遍性”。太极拳的各个流派,有其共性,也有其个性。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也有其共性和个性。学习太极拳,就是要把太极拳的共性、个性与自身的共性、个性联系起来,在“学”“练”中“悟”,在“学”“悟”中提高“练”的水平,去伪存真,趋利避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作者介绍:路迪民

路迪民,男,1940年生于陕西咸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著名太极拳学者。师承赵斌、贾治祥老师,为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现任陕西省武术协会科研委员会副主任,西安永年杨氏太极拳学会创会副会长等职。


劳宫能量壮阳法

气功养生家园


监制:柯超

编辑制作:长月

电话:0719—5223531

主办: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

出品:武当杂志社

地址:湖北省丹江口市均州老街五号楼

                 总第879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打太极拳膝盖痛还能练吗 练习的人千万注意了
打太极拳膝盖疼的原因?
练太极拳伤膝是怎么回事;练太极拳膝关节疼痛的问题
浅谈练习太极拳如何保护膝关节
太极拳对“膝”有什么要求 扎西口述
拳姿势与膝盖关节损伤的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