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必修一
1. 汉字——
出现在商代,“图画字”或“象形字”是最早的形状。汉字字体的演变经历了八个阶段:
①甲骨文→②金文→③大篆→④小篆→⑤隶书→⑥草书→⑦行书→⑧楷书
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所谓“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但前四种才是构字的方法,后两种只是用字的方法。
2. 对联——
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文学样式。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由上联、下联组合而成,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句法相似)、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平声在现代汉语中指阴平、阳平,仄声则指上声、去声。
张贴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3.《论语》——
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思想。春秋战国时代,最著名的五个学派是儒、道、墨、名、法。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写于春秋战国之际。书中提出的“仁”,核心是“仁者爱人”。书中提到的“礼”,就是周代的礼节仪式、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半部《论语》治理天下”相传出自宋代宰相赵普之口,显示它是不朽的著作。
4.其他要点——
(1)古文学常识
★《左传》
★《战国策》
★《史记》
(2)古文化常识
★【晋侯、秦伯】(公侯伯子男)
★【子】
★【轲卿】
★【竖子】
★【为变徵之声】(古时的七音: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
★【郎中】(宫廷侍卫)
★【山东】(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
★【左司马】(官名,掌管军事)
★【诹生】
★【臣战河南】【参乘】(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必修二
5.成语——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短语。它主要来自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寓言故事、文人作品和外来文化等五个方面。用好成语不仅要注意其读音、写法,感情色彩,还要注意其字面意义与引申意义、比喻意义、转化意义等。
6.姓氏——
我国上古时期,姓和氏有别:母系氏族社会,人们可知母,只能用姓区别不同的部族;进入阶级社会后,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氏,妇人称姓。后来,随着分封制的覆灭,周天子也丧失了权威性,姓氏逐渐合一。
7.年节风俗——
【春节】(古人称元日、新春、新正等)
【元宵】(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寒食】(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是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为纪念恩人介子推而设,规定当天严禁烟火,只吃寒食)
【清明】(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端午】(又称端阳、重午、重五,农历五月初五,相传为了纪念屈原殉国)
【乞巧】(相传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了天庭,只许他们每年在农历七月初七晚见上一面。在当天晚,妇女们趁着牛郎织女团圆之际,摆设香案,向织女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
【中秋】又称团圆节。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习俗。
【重阳】(《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除夕】(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
7. 其他要点——
(1)古文学常识
●《诗经》
●《楚辞》
●《玉台新咏》
●《古诗十九首》
●“序”与“赋”两种文体
(2)古文化常识
●【总角之宴】(总角,指少年时代)
●【回朕车以复路兮】朕,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起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初七及下九】(初七即乞巧节)
●【主簿通语言】主簿:太守的属官。
●【六合】指结婚选好日子,年、月、日的干支都要适合(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要掌握天色纪时与地支纪时法)黄昏对应戌时(即19点到21点),人定对应亥时(即21点到23点)。
●【岁在癸丑】古人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组成六十多,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至和】宋仁宗的年号。
必修三
8.古代对人的称谓——
(1)敬称:可以称对方的字、号、谥号、斋号、籍贯、官名、官地。另外,对不同的人则有不同的敬称:①称皇帝为圣上、陛下;②对皇太子、亲王称殿下;③称将军为麾下;④对“三公”等称阁下;⑤称对方的亲属,用“令”“尊”“贤”等;
(2)贱称:如“竖子”“诹生”“小子”。
(3)谦称:①用“愚”“鄙”“敝”“窃”“仆”表示自谦;用“家”称家人,用“舍”称单幼亲属(舍侄);②君王、皇帝称呼自己常用“寡人”“孤”等;③古代官吏的自谦:下官、末官、小吏;④一组年龄的称谓:垂髫(三四岁到八九岁)、豆蔻、束发(男子十五)、弱冠(男子二十岁)、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八九十岁)、期颐(一百岁)
9. 其他要点——
(1)古文学常识(见笔记本)
《孟子》
《荀子》
贾谊  
韩愈 
李商隐 
“说”的文体
“行”  
近体诗的分类
(2)古文化尝试
■司马(州刺史的副职)
■《霓裳》
■【河东】
■【崤函】
■【合从】
■【离横】
■【黔首】
■【六艺经传】
必修四
10.中华文化的特点:
(1)包含着强烈的人文精神(《孝经》记载孔子的话:“天地之性,人为贵”);
(2)是尚群的文化(《礼记》说:“天下为公”);
(3)是尚和的文化,追求“天人合一”(《中庸》以“致中和”为修养的最高境界。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
(4)注重整体思维(《周易》提出“三材之道”,视天地人为一整体);
(5)自强不息而开放兼容的文化(《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海纳百川”也是中华文化的品格)
11. 其他要点——
(1)古文学常识
《汉书》
《后汉书》
词的常识(词牌、词的产生与分类)
(3)古文化常识
★【寡人】
★【布衣】
★【臣所以去亲戚】(臣:秦汉前表谦卑的自称)
★【兄弟并为郎】(郎:官名,汉代专指皇帝的侍从官)
★【单于】
★【北海】(贝加尔湖)
★【爵通侯】(通侯:爵位名,秦代置爵位二十级,最高一级叫彻侯。汉继承秦制,因汉武帝名彻,避讳改为通侯)
★【以始元六年】始元:汉昭帝的年号。
★【游于三辅】【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原为官名,汉代也做政区名)、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这三地在西安附近】
★【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五经】(指《诗》《书》《礼》《易经》《春秋》五部经书)
★【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连辟公府】(公府:三公的公署。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举孝廉】(孝廉:汉代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任官,被举者叫“孝廉”)
★【阉竖】(对宦官的蔑称)
★【下车】官吏初到任。
★【视事】官员到职工作。【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请求辞职。
必修五
12.附录部分介绍的“古代文化常识”——
“包含①天文地理、②历法乐律、③典章制度、④职官沿革、⑤文化典籍、⑥行政区划、⑦宫室建筑、⑧礼仪习俗、⑨姓氏称谓、⑩衣食住行等方面。”(十个方面均要复习)
本文要点:
(1)天文地理(“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洪州属于二十八宿中的翼、轸二星对应着的地面区域)
(2)纪年纪时
古代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与帝王纪年(用帝王年号纪年)两种(“赵惠文王十六年”,使用的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如“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南北朝后,干支纪时与五更报夜成为主要方法。还要掌握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现代纪时的关系(如“黄昏”属于“戌时”,对应于19点到21点)
还有一些特殊称谓:如把每个季节的三个月分别叫做“孟”“仲”“季”;再如“朔”(农历每月初一)“胐”(农历每月初三)“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3)姓名字号
名是出生后一般由父亲命名。字是20岁举行加冠礼后才起的,是对名的解释补充。名和字之间有相同、相反等关系(如白居易,字乐天)。
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如陶渊明号“五柳先生”。帝王将相死后还有谥号,谥号是根据生前品德行来定的,有专门的《谥法》为依据。外号,又叫绰号,多是人物特征的名号。
(4)礼仪制度
《周礼》把礼仪分五类:即吉礼(有关祭祀的)、凶礼(有关丧葬的)、军礼(有关军事活动的)、宾礼(含朝、聘、会、盟等国事活动)和嘉礼(有关个人成长、交往与王位承袭)。
如《鸿门宴》中的座次:以坐西向东为尊,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向北,最卑的是坐东向西。
13.其他
(1)古代文学常识
“辞”的文体(押韵的文体)
《庄子》
“表”的文体(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体)
(2)古代文化常识
◆【太常卿】(掌管国家祭祀礼乐医药的官)
◆【襟三江而带五湖】(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
◆【十旬休假】(当时官员十天休息一天,叫“旬休”)
◆【太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刺史】(州的最高长官)
◆【孝廉】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3高考二轮复习文化常识竞赛题组2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
文言文阅读之课内文化常识(下)
挑战一下你的知识储备,来参加端午节活动:文化常识知识竞赛
2023二轮复习:文化常识易错题汇编
2016届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