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拉萨,日光之城的慢生活

虔诚而孤独的朝圣者

八点,八廓街才开始有了动静,土布做的窗帘已经抵御不住由弱转强的光线,而还在高原反应状态的我,只能在床上变换了一下姿势,木地板随之嘎吱作响。

来拉萨前,我在网上找到了一家能从露台看到布达拉宫的客栈,等上到露台一看,基本上每家客栈都有能看到布达拉宫的露台,只是方位不同而已。布达拉宫在拉萨是绕不开的中心坐标,不管从哪个方位看去,它都一动不动地被它脚下虔诚的信徒转经叩拜着。布达拉宫是旧时西藏政教合一的中心,从山脚直至山顶有13层,最顶层的“日光殿”里,有一部分屋顶敞开着,站在4000米海拔的高度上,第一次感觉到离太阳很近。

到达拉萨的前一夜刚好是除夕,天空下着薄雪,朝圣者通宵达旦地在大昭寺绕圈排队,或卧或磕着头,有序地入内接受喇嘛的祈福。这源自十五世纪的藏历年传统活动,由除夕持续到正月十五。正月初四的传召法会上,全藏各地会有三万到四万的僧人云集到大昭寺周围,四根巨型旗杆裹饰着五彩经旗和佛幡,巨型燃炉将点燃吉祥的松枝,乳白色的烟雾弥漫全城。大昭寺里,一批批鱼贯而入的信徒,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敬香点灯、诵经祈祷和参加辩经活动。过藏历新年的孩子们也不需要早早上床睡觉,住在玛吉阿米隔壁的我,在大昭寺的诵经声、布达拉宫的烟火中辗转了一夜。

拉萨的正月,阳光灼人,渐渐地我也跟着那些长居拉萨不走的人一样,坐在某个地方一动不动,等待着阳光从药王山移到大昭寺,从色拉寺落到拉萨河……“慢”工艺下的西藏艺术坛城沙画述说的是宗教理念,而唐卡记载着神灵故事,这种精益求精的传统手艺在这里代代传承。

坛城沙画用一掬细沙诠释了整个繁华世界。曾经看过一部纪录片,记录了几个喇嘛用数月时间绘制沙画,却在最后完成的顷刻间扫掉,化为乌有。坛城所用的沙,是将特殊石头手工磨制而成,其中有绿松石、玛瑙等贵重矿石,再经染色后方才成为坛城沙画的基本材料。沙子共有白、黑、蓝、红、黄、绿六色,除白、黑两色外,其余四色又分为深、中、淡三种层次,总共可调配成十四种颜色。绘制坛城沙画是一个艰辛而细致的过程,喇嘛将磨成小颗粒状的沙子装在特制的锥形容器里,通过或轻或重的敲打控制流量,将沙子漏在模板上,细细堆砌、勾勒数月时间方成。

唐卡被称为“藏文化百科全书”,其题材内容以宗教为主,涉及历史文化、民间传说、民俗生活等领域,唐卡采用金银、珊瑚、松石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等植物为颜料,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即便经历几百上千年,唐卡仍保持着艳丽明亮的色泽。绘制唐卡的工序极为复杂,用时短则半年,长则十余年,必须按照经书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包括绘前仪式、制作画布、构图起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铺金描银、开眼、缝裱开光等一整套工艺程序。

藏人似乎把这种匠气带到了生活中。我去的时候刚好是除夕前夜,大昭寺附近的街上,很多人都摆着一排鞋盒,里面放着酥油花,上面刻有各种吉祥的图案。酥油花是用酥油和糌粑为原料,以佛像人物、山水楼阁、飞禽走兽为题材而创作的民间艺术精品,制作分为四道工序:首先是“扎骨架”,即所塑造的基本模型;其次是“做胚胎”,完成粗糙但准确的一个大造型;再次是“敷塑”,将白色酥油中揉进矿物质原料,调成五彩颜料,涂塑在做好的造型上;最后一道工序是“装盘”,将塑好的酥油花用铁丝一一安装到位。这些散发着乳酪香气的酥油花,虽然可以保存很久,但我却带不走,只得看看作罢。

在新年体验当地甜茶

据说在老城的甜茶馆消磨时间排在来拉萨必须体验的前三之内。

当地甜茶的做法和饮用,比较接近印度和尼泊尔的习惯。在甜茶馆,不时有进来布施的僧人,他们在你耳旁诵经。茶客的钱就放在桌子上,说起桌上的钱,也是很有意思的。围坐一桌的茶客一到座位,马上从兜里掏出几元钱放在桌上,倒茶的姑娘倒一次茶,就自行从桌上收一次钱,也有些甜茶馆的倒茶姑娘凭记忆最后从桌上收钱。

甜茶馆在藏历新年的早上还开着,塞了满满当当的当地人,长条凳上完全挤不进一个位置。也有想等位的人,但看见甜茶馆里的茶客一杯杯、一壶壶地续,时不时又叫上一碗藏面、几屉藏包子,估计到正午也吃不上。藏族小妹楼上楼下地跑,无暇顾及在人挤人的茶馆里站着的我,我也不懂这边点单的规矩,是把钱搁在桌子上,直接让店里伙计倒上酥油茶或甜茶,还是自己去店面前点上面条和包子?好不容易等到一个二楼靠窗的位子,旁边的大妈挪了挪身子,让我硬塞进去,待我点单指着面条和包子时,老板竟说没有了。我嘀咕着退出甜茶馆,想着是不是这里的新年只招待“自己人”。终于在一个拐角处找到一家人不算多的甜茶馆,估计是我狼吞虎咽的架势吓到了在座的当地人,他们一直齐刷刷地看着我。

住腻了大昭寺后,我搬到了拉萨河畔“藏熬”“拉漂”的聚集地——仙足岛。仙足岛是拉萨河内的江心岛,被几个小沙洲围绕,从高处向下鸟瞰,仙足岛宛如一只巨脚,传说是莲花生大师降魔时途经拉萨河畔留下的足印。冬季拉萨河的河床干枯,只剩下浅浅的水流,让人不禁想象着夏季的拉萨河里野鸭成群、经幡飘扬的景象。每到周末,成群的拉萨人会沿着河边搭上帐篷,或钓鱼戏水,或沐浴野餐。

望着这条终将汇入雅鲁藏布江的拉萨母亲河,看着窗外的藏式房子和不远处的雪山,伴着日落,我啜了口微凉的拉萨啤酒。(薛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在阳光下发呆
拉萨,永远恋恋不忘的日光之城02
走进西藏【二】 日光之城——拉萨
一路向西,日光之城拉萨
被誉为“日光之城”的拉萨,到底有一种什么样的吸引力?
震惊世界的大美拉萨宣传片,热爱西藏的朋友转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