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部高分逆袭电影,告诉你:教育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教育最大的难题在于,要用过去的眼光,培养现在的孩子,去应对未来的世界。”

在《驭风男孩》,这部由真人真事改编,观众满意度高达95%的影片里,真切地呈现了这一难题。

故事的主人公威廉,生长在非洲大地上以全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著称的马拉维,这里的人世代以种植为生,耕种技术落后。

他们没有任何农业设施,唯一的灌溉方式就是下雨。

在13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旱灾,让威廉全家及全村人,陷入粮食短缺的生存危机。

最后,威廉以小块金属废料、父亲的旧自行车主架和木材修建了风轮车,为西部地区提供了急需的电力,以电力抽井水灌溉,拯救了家人及贫困的村庄。

为什么威廉能够脱颖而出?成为改变命运的那一人?推进他成长的因素有哪些?

01
高自我效能感

大旱灾来临,饿殍遍野,只要天不下雨,土地就没法种植粮食。

大家除了祈雨,只剩下等死。

但威廉从不向环境妥协,不选择坐以待毙,他努力寻思着“拯救”的办法。

他想起自己曾在垃圾场中,拾过一台尚未损坏的水泵。想到只要有充足的电力驱动水泵,他就可以搭建一个灌溉系统,为全村的农田供水。


可在那个落后的国家里,全村庄都没有通电。要弄到电,谈何容易?

正在威廉陷入计划的死胡同里,他意外发现科学老师有一辆中国产的自行车,车上有一个小型发电机。

只要转动轮子,小型发电机就能发电,让车灯通电发光。


他开始坚信,只要制作一个发电机,让水泵通电,就能启动水泵。

由于被迫辍学,他想尽办法偷溜进学校图书馆,自学一种方法:风力发电。


为了验证方法的可行度,他召集小伙伴们,做了个简易的风车发电机。

一开始有人持怀疑态度,但他依旧坚定信念:随着小扇叶的转动,收音机开始通电播报新闻,伙伴们都一阵欢呼。


测试成功,有希望了!

只要做一个比这更大的风车,就能启动水泵,抽取地下水灌溉。

无论何时何地,当所有人看不到希望、准备放弃的时候,他没有人云亦云,依旧咬牙坚持。

因没钱交学费被学校开除,他想尽办法混进图书馆学习。在没有人相信的时候,他依旧选择相信的一方,并用行动证明自己的想法。

为什么威廉能有如此强大的信念力量?
答案在于这个词:高自我价值感。

自我价值感,是一个人如何看待我自己。
即哲学上所言:我是谁?

世界上,多数科学家成功具备的要素之一,正是拥有高自我价值感。

拥有高自我价值感的孩子,坚信“我想、我行、我可以”。孩子的挫折商更高,内心有稳定的力量,对自我高度肯定与自信。

在困难面前,孩子不易被打倒,反而愈挫愈勇。

看到生活的难题,他们首先的想法是“我可以怎么克服它”,而不是“为什么没有人帮我解决问题”。

困难,在孩子眼中,变成一个有趣的生命体。穿过困难,他可以看到以前所未看到的事物,让自己获得新的成长,变得更强大!

他们敢于冒险、尝试,拥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可以正确评估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善于调动自己的头脑、身体和心志,去完成每一次重大尝试。

每完成一个他认为的重大尝试,都会让孩子感觉到“我自己行”,久而久之便形成强大的自我效能感。


02
成长型家庭模式

测试成功后,威廉意识到,想要制作巨型的风车发电机,需要父亲的自行车。

在田野里,威廉向父亲展示自己的成果,却遭到父亲严厉的责骂。

“把这蠢东西给我拿远点!”
“别管上学了!别管图书馆了!”
“我不想再看见你靠近这蠢东西!”
“我以前是错了,你也该是时候学学怎么耕种了,给我犁田!”

他不相信威廉一个小孩子,能有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在父亲的认知里、世界观里,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他也将自己的认知强加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够回归“正途”。

父亲的坚决否定,让威廉的想法迟迟没能付诸行动。

母亲开始与父亲进行重要的谈话:

“你愿意给他吗?”
“我应该失去多少?柴韦尔(威廉的父亲)”


旱灾越来越严重,大家已经走投无路。父亲开始反思,或许他应该选择相信儿子,贡献出自行车让威廉试一试。

在父亲及村民的力量支持下,大家合力完成村里第一架风力发电机。


借助风力发电,水泵被启动,地下水被抽上来。

干涸的土地,终于迎来了源源不断的灌溉水源。

从母亲的努力,父亲的转变里,可以看出,威廉的家庭模式,是成长型的。

威廉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家庭收入也不多,但却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努力送儿子和女儿进学堂。

但这些进步思想,却在天灾面前,被击得粉碎。

甚至从不迷信的父亲,也开始有了向列祖列宗祈祷求雨的想法。

或许表面的尊重知识,让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理念,本质上不过是一种有可观回报的投资。

这一切行为的背后前提,仅仅是因为他们内心存有“高学历能带来高经济效益”的认知。

而在大家都彻底没辙的时候,家长又开始反思,选择相信孩子的力量。

威廉母亲的一句“我应该失去多少”,恰恰反映家长思维的转变,意识到:人比规则还要重要,规则是有弹性的。他们开始允许发生改变,实现从关注“物”到关注“人”的跃进。

从前,儿子的渴求改变被忽略、否定;现在,父母开始学会处理孩子的感受,家长也由此成长、成熟起来。

03
真实需求被看到

父亲贡献出自行车,源于看到孩子的真实存在,发现孩子的真实需求,并帮孩子实现他的需求,这也就是真爱

反观威廉的姐姐,她似乎没那么幸运,并没有完全得到这样的爱。

母亲想办法送女儿(威廉的姐姐)上大学,并多次告诉女儿,她不会只呆在家里相夫教子,这里也没有适合她的结婚对象。

然而此时的姐姐,已经和威廉的科学老师谈恋爱,对于母亲的话,她并不完全接受,甚至有反抗情绪。

最终姐姐帮威廉拿到自行车上的发动机后,选择与老师私奔,只留下一封家书。(结婚生子后,有回到家里看望母亲。)

感受被看到,才是最好的治疗。

不要试图向孩子强调你的观点,那几乎是没用的。

你以为你很爱孩子,懂孩子?

事实上,真爱是尊重孩子独立的爱,真爱是父母懂得在孩子不同成长阶段,满足她不同的成长需要。

真爱的父母懂得看见孩子的感受,接受并乐于看到孩子的自我独立和自我成长。

毕竟,每个人只有为自己而活的时候,才是最有力量的,孩子亦如此。

04

如果说,孩子是天使,那么父母不是上帝,而只是天使的守护者。

意大利幼儿教育专家蒙特梭利认为,每个孩子一出生,天然就有一个精神胚胎。

依照这一观点,婴儿不是白纸,不是空瓶子。

父母或成人可以扭曲孩子,让孩子成为一棵歪歪扭扭的树,但不能决定孩子是成为一棵杨树还是柳树。家长最多只是将本是杨树的孩子修剪成柳树,但孩子内心总是渴望成为他自己的样子。

精神胚胎的发育,不是别的,就是孩子的感觉。感觉,是孩子碰触任一事物时,在建立关系那一刹那的产物。这份感觉,会滋养他的胚胎发育。

请注意,不是知识,不是教导,而是感觉。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发表演讲时说:

不要让他人的观点所发出的噪音淹没你内心的声音。最为重要的是,要有遵从你的内心和直觉的勇气,他们可能已知道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这也是蒙特梭利的观点,精神胚胎“已知道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也就是说,每个孩子天然有他们的使命,而若父母想决定孩子的命运,他们就是破坏了孩子的命运。

只为种花,不为看花开的大爱,才是对孩子最合适的爱的滋养。

05

为什么你总觉得养育孩子好难,无论你怎么做,孩子都接收不到你的爱?

因为大多数父母,总是无法做到如其所是地去理解对方。

我们的养育模式,往往根据我们的成长经历造就,但未必适应孩子,况且有些模式根本是不良的。

苏格拉底说:“改变的秘密,是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建造新的东西上,而非与过去抗衡。”

最大的意义是,我们这一代人改变了,成长了,觉醒了,孩子就不会再受轮回之苦,孩子就会更成功、快乐。

而他们的孩子也会更好,从他们身上学习,我们的学习同样是在为子孙后代学习,所以我们的学习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作为父母,请你一定记得:你现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你在重新创造一个文化。

过去不对的事情,不要持续下去;过去好的经验,要把它传承下去。你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家庭幸福。

天使在线特别邀请裔传林老师,从原生家庭方面着手,为你在自我成长路上扫除障碍,助力你看见真正的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并进而支持到孩子的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阅读时光】《驭风男孩》:愿所有的天赋都不会被辜负,愿每个孩子都被善待。
比贫穷更可怕的是“看不到”,别再打着“爱”的旗号这样做了
作为父母,不要刻意地给孩子对孩子进行“挫...
真爱你的父母,从来不舍得让你独自难过
爱情的背后是什么?
朋友(495)表达父爱最感人的句子![1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