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我们从小接受教育,建构起对世界的认知。不断地阅读和思考,就是要将原有的认知解构重组。

文:许骥|摘自《只要你还在坚持等待》 图:网络

转载请保留作者及书名信息


郭德纲有个段子,说红酒好喝,黄灿灿的,炒菜的时候下一点儿最好。于谦在旁边道:你把料酒当红酒啊!这类包袱在郭德纲的相声中占据相当比例,又如:圣诞节要吃火鸡,火鸡在中国叫鹌鹑。大家听了哈哈大笑。我却笑得很尴尬,因为它们勾起了自己有点儿难以启齿的往事记忆。


话说我已经蛮大了的时候,还一直以为小葱有两种吃法,一种是切花撒在菜上,一种是切段爆炒,还可以加鸡蛋。后来我才知道,爆炒的不是葱,它身份证上的名字叫“韭菜”。二者的区别是:一个空心,一个不空心。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人们在食物上的认知是很典型的傲慢与偏见。我们对西方的了解,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非我族类,皆为番者。例如,多少中国人以为麦当劳就等于“西餐”?同样,外国人也未必分得清中、日、韩。又有多少外国人以为“幸运饼干”是传统中餐的一部分?直到我们对所谓“西方”了解得多了,才知道原来“西方”与“西方”非常不同。法国菜、英国菜、德国菜、意大利菜……都不一样。而在上海与香港流行的西餐头汤,所谓“罗宋汤”,不过是俄罗斯风味——这个名字就是Russian soup的音译。


当我们对一件事物的认知多了以后,对它的感情就会变得复杂,你会不知所措,你会不知从何说起。


真理是常识,常识却不一定是真理。


在英文中,常识叫“commonsense”。“sense”有“道理”的意思,但同时也可以指“感觉”。所以,太阳从东方升起固然既是真理又是常识,但豆花应该吃甜还是吃咸,则见仁见智。就我看,绝大多数的常识都是感觉。所谓文明社会,是在常识的基础上,大家进一步建立起共识。


再分享一个经验吧。以前读小学的时候,那种为了考试的制式教育令人窒息。对于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比如我),老师真是变态得不行,动不动就体罚,还要我整堂课蹲马步。我都计划好了,等长大了就好好报复老师。当然,后来我没这么做。奇怪的是,等我成年再见到这位在我“死亡名录”上的老师时,却发现他是个不错的人:和善、健谈,学问也好。而一转眼,他对学生的态度立刻原形毕露,和当年对我一模一样。


我终于知道,原来所谓的态度,只是就特定的关系而言的。等你们不再是师生关系,他没理由再那样对你。所以,世界上没有坏人,只有坏的关系。对你坏的那个人,又何尝不是坏的关系的受害者?


世界散落一地,我们无端端被丢入其中,成为世界的一部分。我们从小接受教育,建构起对世界的认知。不断地阅读和思考,就是要将原有的认知解构重组。而每次把这个世界重组,我心中都会迸出四个字:原来酱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县管校聘即将在全国推广,请问这能否真正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
真理和常识,都不需要反复宣传
吃烂菜逼捐款肆无忌惮欺压学生世界少见!
陈嘉映《哲学?科学?常识》出版
实践、健全常识、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诗人写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