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梅县大观(中2)


名胜

       全梅之名胜古迹,其数殆难缕述,其著者,为南汉千佛塔,原在东厢修慧寺内,知州王者辅移建于东山下唐、曾两姓之间一小冈顶,建塔距今,有九百余年,因风吹日晒,几经丧乱,无人保存,湮没已久。清末黄公度前辈,罢官家居,偶游塔下,发现铁铸佛像多块,经一番考察,始悉为南汉时物,乃珍藏于人境庐中。民二十四年(1935)孟夏,驻县独一师黄师长任寰,与彭精一、卢秋达等,为保存古迹计,乃捐资在东山岌,重建今塔,虽佛像多已残坏,其目的盖以存古耳。






       城北则有金山,女墙跨其上,孤峰耸立,高矗云宵,城内有山,颇为奇特,夕阳影里,古城山色,互相辉映,点缀风景不少。登山一望,群峰罗列,梅水一带,全城景物,尽在眼帘,每于夏秋之间,游人如蚁,峰顶瞭望,足以游目骋怀,对景盘桓,不忍卒去也。














       其北有铁汉楼,盖宋时刘元城,曾谪居程乡,当时尚为烟瘴地,阴霾昏翳,龙蛇伏藏,然刘公不以险阻动心,苏轼以为铁汉,宋人建以表其节,知州杨应己慕其人,仍建铁庵铭之,废弃已久。又传城东南隅,有元城书院,后人以祠祀刘,取苏文忠器之真铁汉语,名曰铁汉祠,后废。明崇祯十一年(1638),知县陈燕翼塑像祀之北城楼上,名曰铁汉楼,斯楼也,虽巍然宛在,而四周洋房之逼迫,败瓦颓垣,冷气森森,触景追怀,能无今昔之感!其南城老门之凌风楼,新门之文澜门,东南隅之催官亭,均因拆城,相继废去,今皆无有矣。独东北隅之朱衣亭,为硕果仅存耳。






       曾井庙在城西一带,与市塘唇相连,庙内有一井,为南汉时程乡县令曾芳所凿,泉清而甘,人多汲饮。当时民患疠,公给以药,服之而愈,由是远近踵门者,日以千百,公乃以大剂药纳于井,令疠者饮之,嗣后邑之民祠公饮水愈疾如初。又宋皇祐五年(1053),狄武襄公征侬智高,军士患疠,取井水饮之疾愈,奏凯,仁宗赐飞白书“曾氏忠孝泉”五字;明永乐元年(1403),知县郑懋中,复甃井构祠,撰碑文记之。现井尚存,惟人口日繁,又迫近城市,致水含盐质,不复可饮,庙则为消防队驻所。



       他如百花洲之七贤堂,与百花洲畔,画舫莺歌,几遭兵燹,废弃已久,不可复得矣。白土堡之泮乡,则有瀑布胜景,从观瀑亭对望,只见瀑布飞奔,如百丈白练,折成几叠,挂在山崖间,学校旅行团,多到此处游览,近更有兴宁人水电技师刘少彬,拟利用天然瀑布水力,为制造水电之用,据云:“可得一千匹以上马力之电动机”,其裨益民生如此,又不当徒作供人浏览之名胜观也。




       西北则有相公坪,距城三十五里,形势平坦,周围四里许,唐相张九龄微时过此,耽山水之趣,盘桓数日不忍去,由是后人呼其地为相公坪,后有祠祀张公,俗乎为相公亭,可乘梅正公路汽车至此。









       雁洋堡则有阴那山,山麓有灵光寺,为唐释了拳道场,门前手植柏两株尚存,明李二何公,曾读书于寺内;山顶有五指峰,离地约有二千余尺,登顶一望,万山朝拱,百里江河尽在眼底。近因丙蓬公路已通车,可乘车至距阴那七八里之大坪,每当夏秋之交,探胜选幽之士女,络绎于途,欣然游观。




       松口堡则有元魁塔,俗称为松口塔,在松市介溪口,距市八里许,塔前有奎文阁,均为明人李士淳(二何公)合乡人建,李为当时会元,曾出兵勤王,声望素孚,乡人慕其名,因以颜塔,塔建山顶,梅水流其前,高山流水,风景绝佳。







风俗

       吾梅风俗,素称淳厚,民敦朴力田,终岁勤苦自食其力,惟酷嗜风水,迷信神权,疾病动辄求神问卜,近来礼俗,由繁而简,略加改良。在昔婚姻,以鸡酒为礼,祭祀则富家大族,建祠立祀,春秋分及冬至设享,墓祭尤盛,宰牲列俎,祭毕就食塚旁,至今如此,亦尊祖敬宗、和睦族谊之意也。








       婚姻有问名之礼,有行聘之礼,悉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撮合而成,竟有指腹为婚之陋习,今已废除。自婚制改革后,童养媳陋俗,仍盛行乡间,实则环境使然。在昔社会,崇尚节俭,结婚费如行聘请宴,仅需三五百元,俭则两三百元不等,今则非千元莫办,只以年来梅人多外出谋生,或往京沪粤等地求学,日受欧风美雨之薰陶,耳濡目染,相习成风,因而崇尚奢华,一食十金,一衣百金,社会人士,靡然风从,上等人家,尽情挥霍,中下人家,相率效尤,只顾场面,不求实际,极力躐等,不甘让步,淳朴之风,一变而为奢侈之俗。平常结婚费用,动辄一二千元,上等人家,固无问题,中下人家,只得借债破产,以资挹注,遂致负债累累,经年不偿,似此竭尽终身之力,亦难筹结婚费用,纵有力量,为问结婚后之生活费,又将如何?贫乏者将终身无倡随之乐矣,此童养媳之制难于废除之一因,是种陋俗,急待改良,而奢靡之风,尤赖反本还源,导以淳厚也。




       丧礼,较前简便,三年之丧,无此隆重,修斋则有三日两日不等,七日八夜,无复有存,惟前之修斋,悉用僧人,今则多改用斋妇,消费较大,名为礼忏,实则消遣,比比皆然,恬不为怪,此尤习俗之一变而恶者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百粤首邑 千年佗城
漫谈潮阳棉城古井,如今还剩多少个?
【灵璧故事】大庙乡殷村小王庄的来历
过马六甲城[七绝]
叹为观止的“叠景” (报摘)
吴山之上庙宇听风,吴山之下灯火万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