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姚雪垠的《李自成》回避了这段历史

近日读《明史纪事本末》,读到“李自成之乱”,书中说崇祯七年李自成被陈奇瑜困在车厢峡,陷入绝境,于是他让人把自己绑了求降。原文如下:“六月,总督陈奇瑜围李自成于汉中车厢峡,会连雨四十日,贼马乏刍,死者过半,弓矢俱脱,贼大窘。自成乃自缚乞降,奇瑜许之,各给免死票回籍,自是复纵横不可制矣。”

这与我当初所读的姚雪垠的《李自成》实在太矛盾了,在那本书里,他是那么一个高大全的英雄形象,他还看不起张献忠罗汝才等人,因为他们都玩过诈降的伎俩,想不到李自成自己也使过这种上不得台面的手段。也许有人会说兵不厌诈嘛,不过是一次纯战术上的诈降而已,甚至还有人为他洗白说,根本就没有车厢峡这么个鬼地方!

受姚小说的影响,我曾经也觉得这毕竟与李自成的形象有污,英雄嘛,那当然是宁肯站着死,也不肯跪着生的,所以希望这不是真的,随后就查阅了一些资料。

《明史 · 李自成传》中如是写:“自成等陷于兴安之车箱峡。会大雨两月,马乏刍多死,弓矢皆脱,自成用君恩计,贿奇瑜左右,诈降。”大意与《明史纪事本末》里一样,不过是多写了一个出这个“馊主意”的人,叫顾君恩而已。

很多人对《明史》不以为然,认为清人编写,极尽篡改之能事,甚至有人认为是“秽史”,但我没想明白的是,清人对李自成也没有什么污蔑的必要吧?但既然有此说,就再找一些资料来看。

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民国时期,李自成的乡党——陕西米脂人李健侯写了一本《永昌演义》,其中第七回是:“陈奇瑜师援南阳郡,李自成中计陷车厢。”第八回是:“顾君恩用计脱险地,李自成兵败走平凉。”

民国文人不存在屁股决定脑袋的问题,他写道:“但见那迎祥、自成甥舅二人,都衔璧自捆,从峡里走了出来,一直由那夹道剑戟之中,低首而行,行至中军,匍匐军门,泥首请死。”李健侯倒没有替他的英雄老乡粉饰,李自成在明军军门跪了。

再找一个更中立的史料,《剑桥中国史》之《明史》,其中也明确写到:“陈奇瑜设计在河南西部靠近陕西边界一个偏僻的峡谷中,诱陷数千名造反军。然后,他在一个引起争论的行动中断送了自己前程。他接受李自成和其他几个造反领袖的投降,派人将他们及其部下遣送回陕北。但是造反者的投降是假的,他们杀掉护送的人,在陕西具有战略意义的渭水流域开始了一连串成功的袭击。”

这里与其他资料有出入的是投降人数,他写是几千人。厦门大学教授傅小凡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崇祯那些年》,其中也专门讲到了一章叫《李自成诈降》,他认为是三万多人。

人数且不论,如此看来,李自成诈降的事应该是八九不离十的,但是为什么姚雪垠回避掉了这段历史呢?

回头再看姚雪垠的《李自成》,他是直接从崇祯十一年1638年开始写的,这个有损李自成形象的段子他不肯涉及,甚至李自成的重要谋士顾君恩在他的小说里也轻描淡写了。特殊的历史年代,也许姚有他的苦衷,而且他写的毕竟是小说,这也无可厚非。

姚雪垠

实际上顾君恩此人倒真是一个谋略家,是他在李自成建立政权后, 主张先取陕西作基地,再略定三边,经山西攻取北京的。后来,李自成给顾君恩当了个吏政府侍郎,文谕院院长,还封了齐侯,也算是相当高的级别了。有关此人的下落,有说1645年他被李自成杀了,还有一说他一直跟随李自成退到了湖广,李自成殉难后,他又跟随李过进入湖南平江县,最后出家,不知所终。

回头再说说诈降,即便有,应该也无损李自成的形象吧?何必遮掩呢?关羽也曾经暂降过曹操,并没有减损其忠勇之概。有时候后人的着意粉饰,倒显得多此一举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上真有五省总督这个职位吗?不但有,还有七省总督呢!
11、李自成诈降——《崇祯那些年》
改抚为剿,崇祯皇帝派去平定农民起义的大将都有谁?
中国历史上权力最大的官员,辖区近半个国土面积大小!
明末五省总督陈奇瑜墓
卢象升为何被明末起义军称为“卢阎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