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理解林语堂所说的“读书就只须读最上流和最下流的”的思想?

林语堂先生说读书:“只读极上流的,以及极下流的书。中流的书不读,因为那些书没有自家面目,人云亦云”。林语堂先生这么说,和他的读书要知味的理论有关系。他认为读书不能强读,关键在知味,何为知味?“读书的主旨在于排脱俗气。所谓味,是不可捉摸的,一人有一人胃口,各不相同,所好的味亦异,所以必先知其所好,始能读出味来。”

也就是说,读书要知味,首先是知道自己所爱好的,顺着往下读,在思想的滋长中找到乐趣。“所以读书不可勉强,因为学问思想是慢慢胚胎滋长出来。其滋长自有滋长的道理,如草木之荣枯,河流之转向,各有其自然之势,逆势必无成就。”既然知道自己所爱好的,自己的胃口是怎样,那就引申出了另一个问题,就是看谁的书,“由是可知读书有两方面,一是作者,一是读者。”

书是人写的,自然浸润了作者的思想、人格魅力和意趣,有些合自己当下的胃口,可以读,有些自己当下没有兴趣,或者读不懂,就暂且放过,“世上无人人必读之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心境不得不读之书。……”“凡人读书必找一位同调的先贤,一位气质与你相近的作家,作为老师,这是所谓读书必须得力一家。不可昏头昏脑,听人戏弄,庄子亦好,荀子亦好,苏东坡亦好,程伊川亦好。一人同时爱庄、荀,或同时爱苏、程,是不可能的事。”

看懂了林语堂先生所说的读书要知味是何意,也就好理解他为什么说这话了。既然凡人读书要找一个和自己脾性相同的先贤来滋养自己的灵魂和思想,这样才能算知味,当然首选大家,大家的极上流的书中,合自己胃口的,当然滋养作用最大,收益也最多。为什么还要读极下流的呢?因为极下流的无所不包,有思想偏激的、有剑走偏锋的、有方言俚语民间小调、有市井风情人生百态。只读圣贤书,人容易失去生活气息的滋养,成为满脑子大道理但不懂生活的书柜,但只读极下流的书,就好像一个人下了班只是呼朋引伴喝酒吃肉,总在一个圈子里混,怎么知道原来还有人达到了那样的高度,所以两者都要读。至于中流的书,为什么不提倡读,是因为他不上不下,非常拘束,高没高到可以成一家之言,抒发性灵的地步,显得拘束,低又没有市井之言的豪放真实,就很尴尬,换句话说,按照林语堂先生的见解,有益但看不出作者的本来面目的书,都可以算是中流书。

同样的意思不止林语堂先生一个人说过,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也说过,最上流的书必须读,这是读经典;最下流的书也要读,因为它们泥沙混杂,可以淘金。读下流书,而且敢用下流书,甚至在自己的言谈、著作中引用下流书,化俗为雅,是非常可贵的,钱钟书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代表。陈平原所说的下流书包括童谣、小调、弹词、俚语、泼妇骂街等等。读了太多高雅的书,就会显得很清高,于是就有了单薄的意味,雅得有点俗,这是很不好的趣味。

当然也有人不这么看,黄侃就说“八部以外皆狗屁”,刘永济说“读常见书,做本分事”,这是另外两种读书方法。归根到底,读什么书,怎么读,是自己的事,关键是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人的生活艺术
刘晓林:拥抱林语堂 拥抱毛驴
1941年NBC全英文采访林语堂先生:他的思想至今不过时!
林语堂生平略影
书边闲笔(5)
端午节:5本书让你用心品味生活之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