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癌”筛查在广州|大部分癌症是因为运气不好?

本报记者 陶慧 通讯员 余广彪

背景

近年来,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我国居民生命和健康的最重要慢性病之一。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发布的2017中国城市癌症数据最新报告显示,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已经成为最主要的疾病死亡原因。全国每天约有1万人确诊癌症,相当于平均每7分钟就有一个人得癌症。2013年全国新发病例368万例,占世界1/4,发病率为186/10万,死亡率为109/10万。

对此,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提出癌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策略,癌症的筛查和早诊早治被公认为癌症防控最有效的途径。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启动仪式现场。

4月12日上午,由中山大学肿瘤中心、广东省抗癌协会、广东省癌症中心联合举办的第23届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启动。

在启动仪式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院长、广东省癌症中心主任徐瑞华教授表示,目前,癌症已经成为慢性病的一种,癌症的预防也与整体的慢性病的预防一起成为一个整体。随着“五癌”筛查工作的广泛开展,将有越来越多的高危人群和癌前病变被检出,对居民的健康管理和随访工作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广州城市“五癌”筛查:消化道癌高危人群比重大

“五癌”是指肺癌、结直肠癌、上消化道癌、乳腺癌和肝癌。

广东省癌症中心办公室主任曹素梅介绍了目前广州市“五癌”早期筛查项目的开展情况:2017年筛查项目从今年春节后启动至今,广州荔湾、越秀、海珠三区52个社区的7202位居民接受了危险因素调查和癌症风险评估,其中荔湾区完成了初筛最多,达到3025人。

在高危人群中,消化道癌的比重最大,其中上消化道癌占26.7%,结直肠癌为21.7%,肺癌15.5%,乳腺癌18.2%,肝癌17.8%。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对初筛出的高危人群同步完成了609例临床筛查,其中包括145例低剂量螺旋检查,181乳腺B超和钼靶检查,156例肝脏B超检查和75例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及52例结直肠镜检查。共检查出肺部的阳性结节30例,其中可疑早期肺癌2例;可疑乳腺癌10例;上消化道不典型增生病变2例,上皮内瘤变1例;肠腺瘤15例,息肉9例。

筛查结果显示:一成多广州居民有较长时间精神压抑

曹素梅表示,本次筛查对筛查对象的风险评估共包括7个方面的内容,即参加对象的基本信息、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习惯、心理和情绪、疾病既往史、恶性肿瘤家族史、女性生理和生育史等。通过癌症风险评估不仅提示高危人群,而且,可以反映居民的健康生活模式和行为状况。

对这些因素的具体分析显示, 广州居民的生活习惯中同时存在着高比例的对预防肿瘤有利和不利的模式。例如,例如,男性经常食用新鲜蔬菜的占56.4%,经常体育锻炼的占60%;经常食用腌制食物、饮酒的比例则较低,分别为9.2%和32.3%。这些均是对健康和预防肿瘤有利的生活习惯。同时,居民也存在着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比例偏高的情况,如经常食用红肉和吸烟的比例偏高,分别为66.7%、57.2%。

值得重视的是,在此次的调查中发现,有接近15%的居民反映近期遭受较大的精神创伤,并有超过11%的居民有较长时间的精神压抑。总的来说,在行为方式上,女性比男性要健康,但在心理健康方面,女性的不良情绪要高于男性。因此,保持良好的心理平衡和健康在城市居民中也应成为预防癌症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专家解读

  • 肿瘤基因检测靠谱吗?

  • 目前,肿瘤基因检测很火,普通人应怎样去认识?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乳腺癌内科首席专家王树森教授表示,以前肿瘤检查是患者通过自检、医生的体检、检验科检测及影像学检查等来进行。“目前更微观的基因检测能提供进一步的信息,对肿瘤的诊断、预测它的发生及预后都有所帮助,可以说是医学的进步。但基因检测是个新兴的技术,目前很多的标准、方法、技术等都没有一个很好的标准化、一体化的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的乱象。”他认为,如果由专业的医生作专业的推荐,然后对基因检测结果又能作出专业的分析,这样对部分的适应人群才能真正起到帮助。

“但并非人人都应该去做基因检测,”他说,这样做一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二也没必要,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乳腺癌,我个人认为,普通大众最好先到专科门诊做乳腺癌的遗传咨询,我们评估后再给出对方是否要做进一步的检测,包括基因检测等。”


延伸

  • 大部分的癌症都是运气不好?

3月24日,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基梅尔癌症研究中心科学家们最新研究成果:随机产生的致癌可能性远大于遗传或者环境因素的作用。

事实是否如此?我们一直推广的防癌、控癌措施还有必要吗?对此,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专家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能因为基因随机突变会发生肿瘤而否认对肿瘤采取的预防措施。

该中心乳腺癌内科首席专家王树森教授说,即使在一个非常好的环境下,人体内的基因总是在不断突变的,在突变的过程中,突变细胞的表达、抗原等都会发生变化,但其实可以通过体内的免疫机制加以清除,“体内细胞发生癌变的概率是非常高的,但并不意味着,最终一定会导致肿瘤的发生。”

在王树森看来,目前争论的两种学术现象其实并不矛盾,“肿瘤本身会因为驱动基因的突变而发生,另外,外界环境的改变、外界因素的打击也可能会发生肿瘤。不能因为基因随机突变会发生肿瘤,而否认我们对肿瘤的预防。”

王树森指出,目前肿瘤学界其实已经有不少通过人工干预而降低发病率的成功案例,比如肝癌,通过早年乙肝疫苗的注射,乙肝发病率降低了,肝癌的发病率也随之下降。

另外一名乳腺癌外科首席专家王曦教授则表示,肿瘤很复杂,一个基因可以引起不同的恶性肿瘤,一个恶性肿瘤可以由多个基因的突变引起。“以肺癌为例,目前已有明确依据表明,小细胞肺癌和鳞癌是跟吸烟有一定关系,可女性高发的腺癌跟抽烟关系不密切。”他指出目前的争论对研究者也有好处,可启示他们在做研究时考虑的因素更多、思路更广。但他明确指出,改善生活方式,并早诊早治,对于肿瘤治疗效果一定是好的。他说,或许首个被预防的癌症就是宫颈癌,“因为它与病毒密切相关,目前我们已经有了疫苗,尽管它还有一些接种条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普通女性有没必要做癌症基因检测?医生告诉你怎么选
女性三大癌症触目惊心的数据
赛福基因公开课第十一节《乳腺癌的精准医疗与基因检测》
如何解读沟通BRCA基因检测报告
假如有一天,你患上癌症……
再谈肿瘤检测与精准医疗,告诉你远离癌症并不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