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林芝市概况

林芝地区是青藏高原人类原始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川、滇入藏的必经之地,是中缅、中印边境的陆地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林芝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带,成为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素有“生物基因库”、“动植物王国”、“东方瑞士”、“西藏江南”之称。

林芝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位于北纬26°52′~30°40′,东经92°09′~98°47′之间。东与昌都地区和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毗邻,西与拉萨市和山南地区交界,北与那曲地区相连,南与缅甸、印度接壤。林芝地区东西长646.7千米,南北宽353.2千米,边境线长约1000千米。地区行署所在地八一镇海拔3000米,距离自治区首府拉萨市400余千米。

林芝年平均气温7℃~16℃,年降水总量400~2200毫米,年平均降雨量650毫米左右,年太阳总辐射5460~7530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日照2022小时,无霜期180天。1981年《青藏高原气候区划》将林芝地区东南部划分为热带北缘和亚热带山地湿润气候区,其余地方划分为高原温带半湿润气候区,按照1984年《西藏气候》中划分气候区的标准,东南部属于热带、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地区,西部为高原温带季风半湿润地区,东北部为高原温带季风湿润地区。全地区气候日照偏少,长冬无夏,温度变化小;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降水多;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立体气候明显。

林芝北部是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部属喜马拉雅山脉,西北部是冈底斯山余脉,东部系横断山脉。前三大山脉为东西走向,后者为南北走向。山脉之间是宽窄相间的河流谷地,其中最大的是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之间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及其支流尼洋河、帕隆藏布、察隅河谷地。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最大峡谷,帕隆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三大峡谷。地形总的趋势是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高差悬殊大,最高为喜马拉雅山东端米林与墨脱两县交界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56米,最低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县巴昔卡,海拔155米,相对高差7601米,全地区境内具有典型的高山峡谷与山地河谷地貌。

境内河流、湖泊、溪流广布,河流水面积78.37万亩,占土地面积的0.46%。因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河水均南流出境。河流主要属雅鲁藏布江、怒江两大水系,其余有吉太河、察隅河、丹龙河等河,水能蕴藏量在8200万千瓦以上,可开发利用水能资源达3300万千瓦,占全自治区的56%,已开发利用的有18211.6 千瓦。林芝地区为高山切割地形,大大限制了湖泊的发育,一些湖泊还因湖盆被切穿而消失,湖泊水面积38.23万亩,占土地面积的0.22%,较大湖泊有工布江达县错高湖、波密县易贡湖、帕隆湖、古乡湖及察隅县八嘎湖等。

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巴松湖(错高湖)、高原瑞士风光—鲁朗林海等自然景点,名胜古迹有朗县列山古墓群、太昭清军墓、太昭古城、驿站、烽火台、古城堡、喇嘛岭寺等古迹及将军楼、革命烈士陵园等人文景观,墨脱县17世纪的藤网桥、林芝县工布第穆萨摩崖石刻、朗县列山墓地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点。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特别是林芝地区恢复成立以来,林芝地区经济和社会进入全面快速发展时期。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自治区党委为了加快林芝的发展,于1995年召开林芝地区工作座谈会,要求林芝各项工作走在全区前列,率先进入小康。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口援助下,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齐心谋跨越、奋力奔小康、携手抓稳定、合力促发展”,全地区上下呈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局势稳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GDP均位居全区之首,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回顾过去,成就辉煌;展望未来,信心百倍。辉煌的昨天激起美好的憧憬,新的征途呼唤规划着未来。林芝市将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中央方针政策,坚持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方针,进一步建立以旅游业为龙头,以农林牧特色产品加工业为主,藏药研究开发生产并举的林芝经济格局,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万众一心,奋发图强,把林芝建设成更加团结、更加民主、更加富裕、更加文明、更加和谐的“西藏江南”!

林芝是藏文尼池( nying khri )或‘娘池’(nyang khri)一词音译而来的。解放后,测绘队的同志根据当地的物产特点,把“尼池”写作“林芝”并运用运用至今。

林芝历史古老,可以追溯到西藏的史前时期。20世纪70年代,尼洋河边发现了一批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遗骨和墓葬群,考古表明早在4000-5000年之前,林芝地区已有人类从事刀耕火种的农业,过着相对定居的生活。出土文物中的网坠、箭头,说明这里的人们不仅在古代的尼洋河、雅鲁藏布江水滨从事农业,也兼从事渔业。

林芝历史的最早的文字记录见于工布第穆摩崖石刻上。该石刻位于林芝县门日区广久雍仲增村附近,面向西南,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字迹仍然清楚。

此后许多年工布地区都由工布王统治。

到了萨迦时期和帕竹时期(13-16世纪),林芝地区成了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的势力范围。17世纪甘丹颇章政权成立,林芝地区被分封为阿沛、江中、甲拉等几家地方首领的领地,不久又划分成立了则拉、觉木、雪卡、江达等宗。而波密地方,长期为土酋噶朗德巴统治,处于割据状况。

民国二十年(1931年),西藏地方政府将林芝波密地方划为波堆、波密两宗,墨脱地区改为墨脱宗。

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

1959年中央人民政府平定西藏叛乱后对西藏实施全面直接管辖,开始实行民主改革。

1960年1月成立塔工专员公署,同年2月改设林芝专区,专署驻林芝县。将拉绥溪、古如朗木杰溪、加查宗、朗宗、金东溪划归山南专区。原属昌都地区的嘉黎宗、倾多宗、易贡宗、曲宗划入林芝专区。以德木宗西部与觉木宗东部、则拉岗宗东北部合并设林芝县(驻尼池村);以白玛桂(包括金珠、珞堆卡)设墨脱县;以则拉岗的西南部设米林县;以江达宗设工布达县(驻江达村,即太昭);以雪喀宗和觉木宗西部设雪巴县(驻雪巴村);以嘉黎宗设嘉黎县;将倾多宗、易贡宗、曲宗合并设波密县(驻扎木)。林芝专员公署辖林芝、墨脱、工布江达、雪巴、波密、米林、嘉黎等7县。

1963年10月林芝专署撤消,波密县划归昌都地区,林芝、工布江达、米林、墨脱4个县划归为拉萨市管辖。

1986年2月1日,林芝地区行政公署正式恢复,下辖林芝县、米林县、工布江达县、墨脱县、波密县、察隅县、朗县7个县,55个乡镇,614个行政村。

2015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林芝地区和林芝县,设立地级林芝市;林芝市设立巴宜区,以原林芝县的行政区域为巴宜区的行政区域;林芝市辖原林芝地区的工布江达县、米林县、墨脱县、波密县、察隅县、朗县和新设立的巴宜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芝地区
林芝自助游旅行攻略
西藏林芝市17个著名旅游景点:高原也能风景如画,也能美如江南
西藏人口23.1万的大县 即已早早撤县立市
人间至美--林芝
林芝旅游攻略 - 西藏旅游资讯-自助游攻略 - 藏游人论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