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财务自由与可支配收入


上次《挣钱的逻辑》是我近期打算写的系列文章的开篇,这段日子我会重新对几个非常重要的“金钱逻辑”进行再思考,对过去的思维模式推翻后再整理,我希望自己能够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帮助我在理财道路上走得更加明晰点。


01


在我刚接触理财的时候,“财务自由”在我眼中,仅仅是跟数字挂钩的。数字达到多少才算够呢。当我手头只有几千元存款的时候,我会认为10万元算是不小的积蓄了,那么100万自然就是个巨款。印象非常深的是,我刚毕业那会,有个朋友东借西凑了拿100万在北京买了一套婚房,当时我和其他朋友都觉得他疯了,这笔巨款什么时候才能还清啊。


当我慢慢从几千元积攒到几十万的时候,我会觉得拥有500万才能达到生活富裕的阶段。可很快我就发现,在北上广生活的一些朋友很轻松就能拥有几百万甚至近千万的身价,却没有一个家庭看起来生活在“富裕”的状态。


那么,“财务自由”到底如何衡量才算数?


数字显然是一个很瞎的东西,100万对于偏远乡村的人而言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100万对于一线城市的高收入阶层而言,不过是家庭一年的收入。不同的消费层次决定了不同量级的金钱需求,继而会影响概念的定义。


以我目前的认知来说,财务自由是一个根据现实情况而动态调整的定义,它的“动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当居住环境从小城市过渡到大城市,生活需求发生改变,财务自由的标准会随之改变。


2、当职场发展或者事业追求发生改变,想做的事情变多了,财务自由的标准会随之改变。


3、当消费理念从节约变成适度享乐,继而变成及时行乐,财务自由的标准也会随之改变。


所以,每一个时间段我为自己设定的财务自由的“定值”从来都不成立,在时间面前,根本站不住脚。


02


为什么要追求财务自由?


很早年的时候,我还简单地相信“拥有了财务自由,就拥有了吃喝玩乐的快乐人生”这个理念。当我开始在职场上打拼,在理财这个领域求学的时候,我才明白,快乐不是从金钱中衍生出来的,而是从“体现自身价值”中体会出来的。


我见到好多有钱却不快乐的人,他们对金钱的态度就是“尽可能多地占有”,可是无论他们怎么占有,欲望总是膨胀地更快,然后金钱就无法满足了。


“不断地挣钱”是他们生活的主旋律,但从没有见过他们的生活的质量真的发生改变,更没有见过他们通过挣钱而变成通情达理的人。


焦躁的人依然焦躁,多疑的人依然多疑,愤怒的人依然愤怒,生活的内核从没有发生改变,那么金钱不是让他们变得更好,而会变得更糟。


我们常说“财务自由”中“自由”非常重要,那么进一步想,“自由的人生”到底求的是什么?


在我理解中,“自由”会带来顺意内心的选择,让自己不为他人而活着,去做体现个人价值的事情,然后在取得成绩的时候,油然而生出“自我认同和快乐”。


那么这个推理链条中,金钱存在的价值就是给自己提供做自我的机会,除此之外,它其实带不来更多的附加价值。


试想,如果一个人用“只要实现了财务自由,我就可以全天下吃喝玩乐”作为目标,他们不过以此作为“懒惰人生”的借口罢了,那么懒惰的人又怎么可能实现财务自由呢。


真正渴望实现财务自由的人,往往会在拥有了一定得经济基础后,将自己全部的时间都投入到“实现自我价值”这个更加长久的事业中,因为集中所有的精力反而更加容易取得成效,继而带来更大的经济回报。


这应该是“财务自由”提供的最好的良性循环。


03


现在思考具体数字的问题。


如果对于一个人而言,哪怕一无所有,他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随时随地都能挣到钱,提供满意且快乐的生活,那么财务是否自由并不重要了。


当然这是极端的例子,在我这里,我对财务自由的定义是一个家庭拥有的资金可以长久满足宽裕的生活要求,那么就可以算是“财务自由的入门”。


我会提供一个计算方式,但是申明一点,这个方式不是我原创的,是根据雪球上很多大V推到财务自由数据的帖子,整理出我个人最认可的方式。


首先,这个宽裕的生活质量,包含家庭的的日常开支、医疗费用、教育费用,以及赡养费用。


有一个相对便捷的算法,就是看上一年度当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然后乘以三;如果家庭中有两个孩子,就需要乘以四;如果家庭老一辈没有太多存款或者退休金,那么就要把人均可支配收入乘以五。


我是一个相对保守的人,往往会把数据往大里算,所以我以2016年常州人均可支配收入4.6万作为基准线,然后乘以五,得出一年23万的家庭基本开支。


但这只是城市的基本水准,所以要保证相对宽裕的水准,比如未来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家庭成员享受比较好的医疗条件,以及每年固定的度假娱乐,这就需要把23万翻一倍,达到一年46万。


在投资回报率上,我也会算的相对保守,假设自己只有普通的投资水平,以年化8%作为投资回报率,那么推算出本金是575万。


对于需要负担五口之家的小夫妻而言,如果能够拥有575万的资金,可以保障他们投身到自己想做的事业中,而不用过多承担经济的压力。


但是这个500多万的数字并不能保质保量,如果家庭成员的消费欲望不断攀升,孩子从优质的公立教育转到昂贵的私立教育,家庭消费不断往奢侈品消费靠拢,住宅从普通公寓往别墅发展,那么500多万的数字就需要翻好几倍了。


我以常州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计算标准,在不同城市定居的朋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04


在讨论“财务自由需要多少钱”这个话题的时候,永远都会有人拿“北上广随便一套房都可以让一个家庭身价几百万”作为抬杠。但事实上,上班族拿房子这类固定资产(尤其是刚需住房)来证明自己有钱,真的是无意义的事情。


为什么我以“常州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计算的基准点,是因为真正影响我们生活质量的,是“可支配收入”啊。


能够掏得出钱去国外度假,送孩子去私立学校,给家人提供优质医疗条件,这些都需要随时可以变现的钱。房子即便市值再高,并不可能每隔几个月就兑换处一大笔资金,房子的价值也只是纸面上的东西罢了。


我跟一位朋友讨论财务自由话题的时候,他就认为手头有575万的现金,就应该买房子,然后用租金来保障生活质量。于是我就算了一笔账:


1、如果575万现金是投入流动性高的投资工具中,8%的年化收益,一年的利息是46万。


2、如果575万现金在常州买房子,依照目前常州好地段的价格(需要考虑出租),这笔钱可以买3套不错的公寓(算装修),最优化出租,每套5000元/月,三套住宅一年的租金就是18万,相对于575万的本金,年化收益率3.1%。


我朋友辩解说房子会不断增值的,未来房价涨一倍,卖掉大赚一笔。但是这里面有很多因素他却没有考虑到:


1、常州的房子会在未来两三年再涨一倍吗?涨还算好,如果不涨反跌呢?


2、他买的房子是否可以一直长久出租?租房市场是否一直保持景气的局面?


3、在未来,当他想变现的时候,是否可以及时快速地找到买主?


我提了这些疑问后,我朋友想了另一个招数,由于常州不限购,他可以通过贷款这个杠杆,多买几套房子,这样房租的金额就会上涨。


可与此同时,问题依然存在,除了上面三个不确定因素外,他拥有多套住房的同时还会承担更多的负债。


在财务自由这个问题上,我坚持用“家庭可以随时支配的资金”作为衡量的标准,房车或者古董字画这类无法及时变现的东西,对随时随地提高生活品质并没有太多的帮助。反而很多人因为房子的问题而背负大量的债务,不得不为雇主继续打工,离“实现自我价值”这件事越来越远。


房子,就算值很多钱,但捆住自己的手脚,困住自己的理想,剥夺很多本应追求的快乐,放弃提高生活品质的机会,那么纸面上的财富不就是一场“自我安慰”吗?


05


我并不是说刚需房子不应该买,也不是看空房地产市场,认为房产不是好的投资工具,只是在讨论“财务自由”这个话题的时候,我认为我们必须把没有流动性的固定资产剔除在外,从“可支配收入”这个角度来讨论。


以上就是我对“财务自由”这个话题的理解。那么如何赚到三五百万,甚至是1000万的金额呢,那自然是从现在开始去学习理财知识,去熟悉了解各种投资的工具,去阅读各类经典大师的书籍。


记住一点,我们都不可能通过一两节理财课程,就快速成为百万富翁或者千万富翁,也不可能花几个月时间跟随一个股神就身价暴涨。


金钱,会因为一个人的急躁而姗姗来迟,也会因为一个人的执着研究而不期而遇。


PS:关于苹果用户无法赞赏的事情,有一些朋友建议学习和菜头老师的方式,在文末放置赞赏二维码。我接受这些朋友的建议,会把一个二维码放在文末,但赞赏不强求,这都是自愿的事情。


文章如果给大家带来收获,点点文末的微信自带广告区(无需关注内容)都算表达了大家赞赏之意。对于正在读书的学生族,或者刚工作收入不高的朋友而言,我建议用点击广告区这类方式作为感谢吧,足够了。


以下为苹果用户赞赏专用二维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0-05-06 16:25
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你们达标了吗??
一图解读“人均可支配收入”
实际一点,先有财富,再谈自由
实现财务自由的四个策略-博多·舍费尔
终于有人讲清楚资产和负债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