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艺述:黄莎莉|欧洲神话学中的“序幕”(下)

转载原创文章需经作者授权

人造人世纪的亚当与夏娃
引言:
在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人物和荒诞不经的故事人物形象身上,恶有了具体的表现;在心理分析小说和巴洛克时期高贵人物从天堂跌入地狱的故事中,恶的描写有了心灵上的透彻、尖锐的深度;在戏剧中,恶赢得了一种灾难性事件不可避免的巨大动力。然而,从浪漫派开始,文学才脱离了从道德的角度上看,把恶置于人性的阴暗面上的观点的束缚。

恶的起源传说在保罗·利科的文章《恶的象征》中有两种类型学,一种在苏美尔和巴比伦文化中的观念,即创世的开端,恶就在善的旁边,本来就在世界上存在;第二种就是通过旧约的原罪说致使人们把恶看作事后进入历史的因素,只是在时间上延迟了,并非规定人类的发展进程那样成为与人类的发展并存的控制因素。历史必须经过一个积极的开端设计出来,就此可以将其解释为通向善之路。对于西方传统影响极强的关于开端的说话,依据这个说法,恶离开自己先前所属的起源,并且进入历史连续性的原动力之中,如科利所写,这个动力本身代替创世变成了“戏剧”。在黑格尔的哲学中示范性地出现一个阐释模式,与这个模式相联系的是一种推测,即认为恶只有通过历史的进程才被激发出来,塑造成形。恶被一种时间性所决定,这种时间性有优先权控制恶的形成过程,即通过关于竞争、亵渎神明和堕落:关于描绘恶的道路的那些戏剧性因素的神话的中介控制恶的形成过程。

基督教和摩尼教是相互对立的,在这种对立中发展出来的一个能动的结构的设想是矛盾的,在那个结构中恶是背离善的结果。恶虽然作为一种事后的现象出现,却在它出现的那一瞬间已经被差异决定了,它的事后补遗的思想制造了一个冲突,这个冲突又一次强行把世界分为两个原则的二元论起源问题。迟到场的恶遇到了按照差异逻辑排列的情况,恶确实先要求建立这种局势。如果恶提供以它自身存在为前提的阐释样本,这意味着其事后才能来到创世中的思想不能前后一致地贯彻到底。恶的优先存在可以在野心、嫉妒和贪婪中表现出来,其踪迹证实了比较早的创世神话学的持久性。

阐释视角的任务在于,把恶当作通过创世活动进行的时间发展的结果加以说明。这可以定义为上帝创造的形式的圆满实现;这种阐释的结论在于世界被想成一条不可救药的道路,它在实现自我的历史进程中不容拒绝地通向恶的顶峰,一条以世界末日预言为终点的道路。路西法神话阐释了善与恶、美和丑的来源的亲缘关系,恶是与善相应的,从统一体中分裂出来的产物;在早期的世界宗教那里,大约是苏美尔和阿卡德来源的创世史的场景中反映出来的,那些宗教把混沌和黑暗规定为存由阴森恐怖中苏醒过来的根本原因,而众神就是从这个根源中走上来的。关系到恶的身份的全部问题的复杂性来自艰难混合。

恶的本源是缺失,这一命题对西方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普罗提诺的文章中恶只属于非——存在者的领域。这个非存有被进一步定义为匮乏的状态,其最高程度和恶相符,恶是在绝对的匮乏之中。作为后果,匮乏包含不是善的意思,相反完全匮乏就是恶了;而逐渐增强的缺乏是可能向恶堕落,然后就是恶了。圆满性的欠缺证明自己是恶的行为和思想的出发点,它的每一个特殊形式里都有内在的逻辑。恶所揭示的匮乏的特殊性是由于存在的完美无瑕的反转,由对于匮乏的性质及特征的不纯洁性不可把握引起的。和尼采相反,尼采把坏看作社会软弱无能的信号,和基督教伦理学的恶划分界线,普罗提诺超越道德哲学的视角经过逐步区分观察这两个概念。他在一个语气情态理论和一个现象学的层面上理解作为匮乏的状态,恶被长期存放到它的不完美和不纯洁的意义上的非——存有的一般形式中;而在其具体的显现形式中,它又重新作为人的肉体本能的组成部分出现。因为不死的灵魂代表善,于是恶就永远被分配给建立死亡本源的肉体。

对于早期古基督教著作研究来说,恶尽管缺少独立的存在形式,仍可以想成完全是一个完整的结构,没有外来的附加物;正如我们立刻可以看到这种估量说明了对灵魂的另一种解释,排除新柏拉图主义诺斯教派的阐释样本。对于奥古斯丁的阐释来说,恶意味着善的缺失的一个变种,意味着一种在场、权力、身份和权威的缺失。根据黑格尔逻辑学的规定,恶不体现为作为“绝对的、无条件的整体”,而只是体现一个部分。如果上帝同时标志着“基础”的中介,这一点使他具有特殊的身份,那么恶只能在与善的关系中存在。它只有通过拒绝顺从和背离的行动,也就是说在与一个先于它确立的情况的关系中才能赢得自己的现实。

涉及恶的家族史可以用施密特·比格曼的观点强调说,恶的家族史让我们看到一种划分界限的状态,作为人的身份的前提从此以后控制着他。从统一到二元性的问题,这种二元性对于恶的文化意义是谢林说的“隐秘的源头”决定的。恶闯入世界意味着一个“质的飞跃”,克尔凯郭尔用一个从费希特的主体哲学的概念作为“规定”描写它,恶通过原罪直接进入造世,但是神话叙事同时意味着这个开端的一个文化结构。恶的产生也许不能追溯到人性自由的矛盾方面,因为这个自由自身不意味着行动,而是意味着一种选择权。只要自由是被定义为可能的语气就绝不允许和无条件的独立等同。自由的概念自康德和谢林以来在涉及原罪神话时就曾经被主动使用过,今天又被齐泽克重新激活了。

当奥古斯丁试图通过依靠恶作为善的缺失的假设解决矛盾的时候,克尔凯郭尔走上了心理分析的道路,这条路把他引向研究第一个人内心的基本装备。他把亚当的思想描写为媒介物,这种媒介物可以体验天堂的和平与安宁,但同时也制造贪欲和野心。人处于自由和限制两种状况之间的这种紧张关系被其成为“恐惧”,并由此提出了原罪的分析结论。对于谢林来说,恶正好通过上帝创造,经过创造有了概念才变得可能,是上帝的事业和他身后的权力的一部分。谢林的表述引出通过区别从逻辑上确定一个身份的理由,这种区分又重新强迫对绝对的东西进行二元论的规定:所有的存在都要求一个条件,以便它变成真正的,即亲自的存在。善与恶构建的二元论作为特性因此移入造物主的权力中,它不限制造物主的权力,而是变成了神的最高统治权的标志。上帝的态度以这样的方式反映出人类悲剧的普遍模式,这个悲剧是从善与恶的双重印记中产生的。齐泽克评论说,它显示了一种恶的实质与善一样,是同一种事物,因此隐藏着变革和改善的结构。

西方理性的缺陷在于它的二价逻辑只能解释一种对立的结构,而不能说明对立之上的功能。本雅明说起源可以解释为一种与将来和过去相应的东西。它内在的动力在于,它在一个历史的范畴里本身是变化的。于是起源表明的不是绝对开端的神话,而是一个历史准则。阿多诺在在《否定的辩证法》中改写本雅明的规定,他说,起源的概念必须放弃其静态的不存在。开端的构想允许把恶也当作能动的原则来思考。在恶中表现出来的是一个开始的逻辑,这个开始不意味着时间的绝对确立,而是意味着在不同的时间因素连续中的一个点。但是起源的能动性首先出现在它作为文化产物可以看得见的地方。仅仅语言符号或者雕塑艺术允许把再时间连续性之内的起源作为持续不断的过程来利用。

文学以直接的方式输送起源模式的草图,它确实准备了上演的全部节目,借助这些保留剧目,开端的神秘情景可以一再被重新叙述。近代早期的圣经戏剧种类就属于这种情形,要求在一个不特别突出,但是在其不加修饰、质朴而又富有启发意义的例子上表现出来。萨克斯的剧作提供的不是关于恶的静态起源的说明,而是一个原始情景,在这个原始情景中那种差异形成了,为了对的事情做出道德判断,差异建立了一个体系,并且和体系一道奠定了发挥人的自我意识的条件。这种区分的两个效果培养判断力和自我认知的能力是和描述真正的文学典范直接联系的。在文学典范的指引下,在恶的起源神话框架之下虚构有什么功绩以及和虚构在多大程度上让开端的疑难点变得有创造性。恶的美学在可以感知、可以区分、可能等同的意义上都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原罪故事就为了这种功能提供了例证。虽然在原罪之前就已经存在一种恶,但是它与善的关系没有澄清,因为它不是出现在一个差异的内部,而且不存在意识。直到由叙述和戏剧的形式承载的文学虚构才允许把恶当作道德区分的起源和人类自我反思可能的形式加以注意。

恶的可见性存在于它流传下来的故事的易懂性之中。恶的开端要求只能理解为它虚构描述的一个故事,这种虚构的叙述如同第二能动的起源一样,凸显在一个区域之上,不管是思维还是语言都不能挤入这个区域的黑暗之中。在宏大的神话故事和戏剧中发展起来的恶的虚构秩序,位于这个永远不能测量之点的彼岸。宏大的神话故事叙事和戏剧比任何一种用概念包围起来的尝试所起的作用都更加持久,也更震撼,其原因在于文学的的力量,在于避开理智,通过故事去领会。(未完,待续。。。)
艾丽西卡·维坎德——人美,饰演机器人穿衣
彼得-安德雷·阿尔特探究了各种类别的作品,诸如悲剧、侦探故事以及幻想小说、恐怖故事和战争报道等,恶的美学通过放纵、逾越、重复和讽刺改写的结构得出了一个大致轮廓。在从歌德经过霍夫曼、雪莱夫人、波德莱尔、于斯曼、王尔德、格奥尔格、卡夫卡直到容格尔和利特尔的欧洲文学广阔的光谱上,人们注意到了有一种恶的现象学,这种恶的现象学直至今天一直意味着一种道德丑闻。最后,作者对奥斯维辛之后恶的美学和伦理学准则进行了思考,这种伦理学准则也规定着后现代条件下文学的价值判断。

一、神话学中的序幕
晨曦之子路西法(Lucifers)坠落的故事(巴多罗买——福音)
原罪的讲述和戏剧 (家族谱系)
缺失——模式(普罗提诺,奥古斯丁)
开端的哲学和美学(克尔凯郭尔和谢林)
二、启蒙和心理学
一种文学祛邪术的纲领
(迈尔,让·保尔,克林格曼)
梅菲斯特,作为自我观察者
(歌德)
撒旦的审美功能倍增 
(刘易斯,霍夫曼)
心理分析中的魔鬼 
(弗洛伊德)
里比多——恶的纲领和培植
(琼斯,莱克,荣格)
三、通过内省的移置
黑色诗学 
(施莱格尔,黑格尔,罗森克兰茨)
恶的灵魂的考古学 
(席勒,让·保尔)
错综复杂的关系,被玷污了的概念 
(克莱斯特)
从想象到取消区分
(克尔凯郭尔,波德莱尔,格奥尔格,曼)
四、重复作为恶在文学中的显现形式
地狱神话和永远惩罚的幻影
(布莱克,巴尔拉赫,萨特,托马斯·曼)
放荡的节奏 
(德·萨德,米尔博,聚斯金德)
撒旦的弥撒 
(于斯曼)
单调和唯美主义 
(萨克-马索克,王尔德)
五、逾越方面的美学兴致
人造人和吸血鬼
 (玛丽·雪莱,斯托克)
“反常精神”中的犯罪行为 
(坡,斯蒂文森)
犯罪学的个案调研 
(隆布罗索,克拉夫特-埃宾,格罗斯)
精神错乱的诗歌 
(普日贝谢夫斯基,海姆,贝恩)
一种臆造的性别 
(魏德金德,魏宁格,埃韦尔斯)
六、荒淫放纵中的瞬间拍摄
杀死上帝作为修辞学的庆典
(尼采)
神圣的色情文学
(巴塔耶,热内,福柯)
遥远的写作空间
(卡夫卡,罗伯特·米勒)
被人们讲述的战争——暴力的大胆尝试
(容格尔,马拉帕尔泰)
七、不道德文学的道德涵义
奥斯威辛之后的恶的艺术?
(阿多诺,凯尔泰茨,利特尔)
后现代的模仿
(鲍德里亚,埃利斯)
受到自身限制的自主美学
(伊泽尔,博雷尔)
文学幻想及价值判断
(康德,卢曼)
彼得-安德雷·阿尔特,柏林自由大学现代德国文学教授,自2010年起任校长。著有《席勒——生平·作品·时代》《理性的睡眠:文学和近代文化史中的梦》《席勒》《弗兰茨·卡夫卡:永恒之子》《古典主义的终场:歌德和席勒的戏剧》《卡夫卡与电影:关于电影制片技巧的叙事》。

电影《机械姬》特效合成VFX花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虚无就是虚无
彝族有一部神奇的创世史诗,包含万物起源、天文地理、诗歌文学……
【学术盘点】2021年文学人类学研究十件大事
中国古代神话考(一)--中国古代神话的起源和发展
自由在哪里?
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