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糖尿病与肥胖症的防治(你好名老中医堂).doc

糖尿病与肥胖症的防治近年来,我国居民糖尿病肥胖症患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和肥胖症已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那么糖尿病和肥胖症又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应该如何有效预防糖尿病和肥胖症? 糖尿病的预防  糖尿病在中医学中属“消渴”范畴,早在2000余年前,《黄帝内经》已有对消渴病病因、病机、治疗的论述。糖尿病是古籍医书有迹可查的古老病种之一,古代医家在长期的诊疗实践当中,总结出了一整套详细而全面的诊断、分型、治疗方法。  一、病因  1、禀赋不足  先天禀赋不足 —— 五脏虚弱 —— 肾阴亏损 —— 阴虚火旺 ——灼伤津液 —— 消渴。  2、饮食失节  过食肥甘醇酒 —— 损伤脾胃-—— 运化失职—— 积热内蕴 ——化燥伤津,消谷耗液 —— 消渴。  3、情志失调  长期精神刺激 —— 气机郁结 —— 郁久化火—— 火热炽盛 ——灼伤肺、胃、肾之阴 —— 消渴。  4、劳欲过度房劳太过—— 损伤肾精 —— 虚火内生 —— 灼伤津液 —— 消渴。  二、病 机  总病机:阴虚燥热  病位:肺、胃、肾  病变:阴损及阳,阴阳俱虚,病久入络,血脉瘀滞。血瘀是消渴病的重要病机之一:消渴病。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与血瘀密切相关。  病机转化(消渴变证或称并发证)   气阴两虚,瘀血内阻——心痛、中风、四肢麻木  阴损及阳、阴阳两虚——水肿  瘀阻络脉,热毒内生或疮毒外袭——疮疡、痈疽  正气亏虚,感染痨虫——肺痨  肝肾阴亏,耳目失养——视朦、耳聋  虚风内动——眩晕  阴液极亏虚阳上浮或阴竭阳亡 — 神昏或昏迷、死亡。  中医治疗糖尿病在中医学中属“消渴”范畴,很早便对消渴一症具有了明确的认识及记载:如《外台秘要·消中消渴肾消》引《古今录验》 :“渴而饮水多,小便数,……甜者皆是消渴病也”,“每发即小便至甜”,“焦枯消瘦”等。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三多一少)。古人所认识的消渴一症与现代糖尿病典型症状基本一致。  古人根据消渴“三多”的主要临床表现将消渴分为上、中、下三消,分别涉及肺、胃、肾三个脏腑,从而逐渐形成了“三消”理论。  上消  肺热津伤  症状: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中消  胃热炽盛  症状: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下消  肾阴亏虚  症状:尿频尿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补肾,润燥止渴。  阴阳两虚  症状: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容憔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怕冷,阳痿或月经不调,舌淡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阳滋阴,补肾固摄。   通过对中草药对血糖的影响的研究,以下几种常见中药具有降血糖作用:  1、人参 2、黄芪 3、生地黄、熟地黄 4、玄参 5、黄精 6、枸杞子 7、地骨皮 8、葛根 9、黄连 肥胖症的防治  中医认为:肥胖病是指因嗜食肥甘, 喜静少动, 脾失健运, 痰湿脂膏积聚, 导致形体发胖, 超乎常人, 并伴困倦乏力等为主要表现的形体疾病。  肥胖病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证, 实者主责之痰, 虚者主责之脾。所谓“肥人多痰”“肥人多湿”“肥人多瘀”是其邪实的一面, 根本原因在于气虚, 阳气不运, 病位在脾。说: “肥人多痰而经阻, 气不运也。” 症的病因病机  《素问·示从容论》指出肥胖病的病机是“肝虚、肾虚、脾虚, 令人体重烦冤”。  病理机制:人体阳气虚弱, 气化失职, 脏腑功能失调,运化疏泄乏力, 气机郁滞, 升降失司, 血行失畅,脂浊痰湿堆积体内。  肥胖病多发于老年人:老年人阳气亏虚, 无法气化而造成脂浊痰湿蓄积。  脏腑功能失调, 尤其是脾胃功能失调, 可导致脂膏水湿无以运化、排泄、转输, 从而停积为脂浊痰湿, 形体发肥而身重; 肝肾阴虚, 阳亢则火热内生, 影响肝之疏泄、肾之开合气化, 使脂浊痰湿之邪停积于体内, 并与火热胶结, 发为肥胖。型   古中医分类:《灵枢·卫气失常》把肥胖病者分为“ 脂人”“ 膏人”“ 肉人”等 3 种类型。  现代肥胖症分类:按临床辨证分为脾虚湿盛、胃湿热阻、肝郁气滞、痰湿内盛、气滞血瘀、脾肾阳虚及阴虚内热 7 种类型。  日本肥胖气血津液理论分类:将肥胖症分为水肥和血肥两型。  水肥型表现为色白、多汗、下肢浮肿等症;   血肥表现为口唇、齿龈、爪甲色紫, 下腹压痛, 女性易伴痛经和经量异常等。   肥胖症中药治疗原则:   1.化湿。用于脾虚湿聚之证, 代表方为二术四苓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湿热看待消渴
糖尿病证治新理论———“脾弱胃强”观
糖尿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 中医糖尿病版 - 复兴中医网 中国优秀中医药网站|中医论坛|中医...
糖尿病的中医认识和辨证论治
中医:糖尿病“主脾”还是“主肾”?(1)
中医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的新进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