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疑难奇症灵验精华

奇症怪病多瘀与奇症怪病多痰互相影响,痰瘀相关,临床用药每须兼顾,同时必须脉舌互参,辨证施治。若患者形体肥胖,舌苔浊腻而垢,其甜而粘,脉沉弦细滑,治宜化痰为主。如患者面色黧黑,唇青舌紫,脉沉迟涩或弦紧,当以活血为主。

     情志所伤,气机郁结日久,导致血流不畅、脉络瘀滞或久病入络,气血胶结不解的奇症怪病,须理气化瘀,凡血液流通之处均可以血府论治,故此方运用范围极为广泛。

     风性向上、高巅之上、唯风可到,故凡头面部的奇症怪病多则之于风,宜散风化瘀,以活血化瘀为主,略加散风之品,即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血虚兼瘀的奇症怪病,血虚者常兼血瘀,盖血液盈余则流畅,若病久营血耗损,血脉空虚,无奈以流,则艰涩成瘀,而瘀而下去,则新血不生,互为因果治宜养血化瘀。

     脏腑功能减退,阳气失煦,阴寒内甚,瘀血留滞不解所引起的奇症怪病,其病变部位一般在下焦为多,下焦之瘀多属阴凝,治宜益气化瘀,气为血帅,气旺则血液自能畅行无阻。

阵发性头摇不止

张xx,女,26岁,农民

     患者产后阵发性头部摇动及上肢抽动半年多,经神经科检查无阳性发现,经针灸及养血熄风等药治疗无效。观患者头部摇动不已,两手抽动,摇至倦怠无力方得小休,入夜则乱梦纷纭,吃语喃喃,脉弦滑,舌紫不泽,症属产后血虚,瘀阻经络,至肝失濡养,虚风内动,治当剿抚并施。


方药:

     炙甘草20g、大枣12枚、丹参30克、铁落60克、淮小麦60克、煅龙骨60克、煅牡蛎60克、山羊角60克、全蝎30克、铁落、龙骨、牡蛎、山羊角先煎。

方二:

红花20克、桃仁、赤芍各20g、生地25g、当归15g、甘草、枳壳、柴胡、桔梗、川芎、牛膝各10g。

上两方参差服用,连服10剂,病告痊愈3年未发。

     产后易虚易瘀,虚在百脉空虚,血不养肝,肝风易动;瘀在恶露不尽,留阻经脉,肝失其养,从养血熄风立法医治半年乏效。因患者虽有虚象,但兼有梦多、呓语,舌紫等血瘀之症,故取攻补兼施之法,既用血府逐瘀理气活血以攻其瘀,又取甘麦大枣汤加味补气养血,发平肝熄风,收效倍捷。发作性睡病


杨xx,女,中学生,楚雄人

     该患者因在学校受到老师批评,至情绪低落,当天回家午睡,竞熟睡不醒。久之,家人催唤亦不觉醒,举家惊惶,以各种方法推弄,均未见效,次日抬送到当地医院做有关检查,血压、心跳、呼吸均属正常范围,只好任其自睡。每日除给葡萄糖静脉点滴外,未作其他治疗。如此经过一周后,自行苏醒。醒后问之,一无所知,一无所苦。自此,每隔三、五、七天类似发作一次,每次熟睡3--7天不等。先后服过中西药无效,因来就诊。诊见一般情况良好,智力正常,脉来和缓,舌上白苔稍厚。本病起自老师批评之后,心情抑郁,气郁生痰,痰阻心窍,神志迷惘而然,治宜豁痰清心开窍,方用:

石菖蒲、远志、麦冬、姜半夏、白术、柏子仁、大枣各30g,胆南星、橘红、神曲各20g,百合40g 、甘草12g.

     上方服5剂,发作减少,昏睡时间缩短,一天左右可以自行觉醒。继进5剂,停止发作,以巩固疗效,继服上方,4个月后来函,云:数月以来,未见发作,恢复上学,表示感激。

     本病临床实为罕见,医书亦未见类似记载。此则因郁而致,多次发作,昏睡时间长达7日,醒后亦无所苦,其病起精神受刺激之后,舌苔白厚;断气郁生痰,痰阻心窍,采用导痰汤加清心平镇之品出奇制胜,竞收预期之效果。

奔脉

李xx,女,32岁,楚雄大姚县人,农民

     由亲友介绍来就诊,自诉病已3年之久,初起每次发作仅觉小腹有如虫行,自下而上。上至心下,在胸满气息,约1分钟左右即可消失,数月一发,尚不以为痛苦。但近一年来,日益加剧,竞至一日数发,发则先见小腹跳动一阵,继则上抵胸隔,甚至上冲咽喉。于是气急胸满,呼吸几乎停止,面青目竖,两眼流泪,额上汗出,身体强直,两手握固,有如角弓反张者。如此多则三五分钟,少则一二分钟,必待深深吸气一口,长叹一声,上述症状才逐渐得到缓解,如此反复发作,痛苦万分。关注微信公众号福建草药师看更多名方秘方。曾去地区医院检查治疗,未予特殊治疗,因来要求中医治疗。就诊时间,不过一少时许,亲见其发作2次,一轻一重,发后疲乏少力,必须卧休片刻方可起坐,然病虽奇特,身体外貌尚属如常,无碍大局。查其脉弦而缓,舌微红而白薄。根据上述症情,有类前人所述奔脉气一症,但发作如此典型者,余生平仅见此一例。断为奇经冲脉为病,冲气上逆,痰阻气机而然。予以化痰降逆为法,投以当归、白术、香附、郁金、旋复、赭石、降香、磁石、枳实、竹茹、法夏、陈皮、茯苓、甘草等出入为方。连服10剂,发作减少,症亦减轻。先后服上方30余剂,3个月后来信,告以病虽时有起伏,但总的趋势已近痊愈。嘱按原方续服,巩固疗效。2年后追访,未再复发。

     本病前人有载:“奔脉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细患者,前后并无惊恐诱因,但与情绪起伏有一定关系。故以开郁化痰为主要手段,竟获良效。足见个体不同,病有多因,古今治法,不必强求一致。

     病有急慢之分,难易之别,临床所遇患者绝大多数有症可循,有法可依,当以证辩治或对症治疗。但临床偶遇个别患者,身染罕见之症,难定规范之病,即属奇症。所谓奇症,既病症多端,病机颇杂,方书无病名,临床鲜见之,结合仪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综合临床资料,似此病实非此病是也。然治疗奇症和治疗其他疾病一样,坚持从祖国医学整体观念出发,细于观察,详于辨证,善于分析,药以胜病为宜,此谓执活方以治活人也。如此,奇症虽奇,用活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相对而言,奇就不足为奇了。

病在局部、着眼整体

     人体各部份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它们之间正气相助,病变相关。局部病变可影响整体,整体病变也可影响局部。在辨证治疗奇症时,对待局部病变,尤其应注意着眼于整体,把局部与整体统一起来,不能只见一木不见林。防止孤立、片面地处理局部病变。从整体出发,主要以局部与整体各方面的联系上综合分析,反复推敲,从而发现病变的症结所在,制定合理的治疗措施,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治疗效果。如果把辨证的思路仅局限于局部病变上,忽视整体考虑,则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目的。

目摇睑垂

陈xx,女,22岁,职工,楚雄禄丰人

     自觉两目发困,眼珠如有物牵,颤动不适,欲向眶外脱出,随之视物模糊,眼睑亦下垂,欲睁不能,左甚于右。注视某物或阅读书报数分钟后即发作,以致不能坚持工作及学习,西医检查排除“肌无力”病,亦经中西医眼科多方诊治,期间或暂有减轻时,但终未能愈,故来求治。察其脉细无力,舌质淡红,苔薄黄,形体略瘦,面有愁容,上眼睑稍松弛,似垂非垂。此为肝脾两虚矣,肝开窍于目,主藏血、目得血而能视,今肝血亏虚,目睛失濡故不能久视;血虚而生风,风走空窍,故睛珠动摇,睑为肉轮,属脾,脾气亏虚,中气下陷,故眼睑下垂,抬举无力。脉舌亦符合气血不足之诊。治宜补益中风,以补中益气汤加味。

方药:

     黄芪50g、党参26g、当归、白芍、木瓜各25g、白术20g、柴胡、升麻各16g、陈皮、僵蚕、川芎各18g、炙甘草12g、大枣10g.

服上药11剂,前症发作次数以减,视物较前时间长,亦较清楚,眼珠摇动欲出及眼睑垂减轻,左目好转尤为明显,脉虽细但较前有力。药以中病,守法再进。宗前方增党参5克,另加附片15克,补火暖土而益脾,生地25克,以助养血之动;去陈皮,水煎服。服12剂后,眼睑已不下垂,目珠亦无外脱之感,视物清楚,时间持久,续用2方,黄芪增至60克,再加巴戟20克助附片之力,连服两周后,诸恙愈平,已可正常工作和学习。

     本病虽表现在目,实关肝脾,前医不能细察,故虽多次诊治,奈药不中的,故病情不应。今从整体考虑,辩为肝脾两虚,按法施方,药切病机,故收捷效。

     怪病,疑难杂症之谓也。怪病多与痰相关,故中医有“顽痰怪症”之说。本文所列,虽无外见之痰症,但抓住胸闷、肢重、肢麻、苔腻、脉滑等症,来确定疾病的辨证,此为临床辨证之关键。

祛痰是治疗疑难病症的重要原则之一,合理选用化痰药,又是取得疗效的关键。用病症镇心丸及取其祛痰开窍,清心安神之功。方中胆星、牛黄清化痰热;远志、石菖蒲祛痰开窍,以苏醒神志:犀角、黄连、枣仁、麦冬、茯苓清心安神,以定心神;更配合朱砂清肝熄风,以止抽搐。诸药配合,以治痰热蒙蔽心窍引起的癫病,神志不宁,四肢抽搐等症。通过汤药配伍,不仅扩大其适应范围,而且更能增强化痰宁神的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控制不住的点头,这个病咋治?!
疑难怪病 从痰论治——朱曾柏
内科疑难杂病辨治概要3
内科疑难急症如何辨治?国医大师周仲瑛:怪病出奇招,重病出狠招,危病出急招
怪病由痰生,祛痰先熄风,一个中药方帮你熄风祛痰,除一身病
朱良春治疑难怪病从“痰”论治经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