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东垣眼中的张仲景“一脉千年的传承”
userphoto

2022.06.25 重庆

关注

  一代大医横空出世,往往伴随着一个时代的不幸。

  东汉末年的张仲景,在《伤寒论》的序言中写道:

  余宗族素多,向馀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从公元196年开始算起,直到曹丕建立魏,使用了二十五年。不到建安十年,张仲景的家族就从两百多人锐减至五六十人,死于伤寒占大半。

  一千多年后,公元1232年3月中旬,蒙将速不台围攻金国的首都(今天的南京)。据《金史》记载,这场围城战惨绝人寰“死者以百万计”,达到“人相食”的地步。

  4月8日速不台放弃强攻的打算,纵火焚烧了攻城器械,数万大军撤至南京外围驻扎下来,打起了心理战。

  4月22日金哀帝宣布解除戒严,全城百姓瞬间进入报复性消费模式,各大酒楼、KTV(乐坊)人满为患。

  当时的太学生刘祁亲历末世人间的回光返照,在《归潜志》忠实地记录了下来,“士庶往往纵酒肉歌呼,无久生心。”

  没过几天一场持续五六十天的大疫席卷全城。疫情暴发的原因,不外乎围城期间卫生条件堪忧,无数军民食不果腹,死于战火,不能及时处理尸体,导致病菌快速繁殖,大量传播。

  “九十余万人,贫不能葬者不在是数(《金史·哀宗本纪》)。”

  当时南京有不少熟读《伤寒论》的医生,见到发烧就用解表药,大便不下就用承气汤,医死无数人。

  蜗居城中的李东垣,亲见庸医杀人,和当年的张仲景一样痛心疾首写出《内外伤辨惑论》。

  这本薄薄的小书,不过一篇文章的笔墨,却在全面继承仲景思想的同时,别出心裁开创出内伤外伤的辨证体系,并给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补中益气汤”。

  彼时,中医对于东垣来讲,副业而已。

  一个业余爱好者,怀抱着“免后人横夭”的天真,无心插柳登上历史舞台,一招补中益气汤独步两千年。

  我在一个极其偶然的机缘领悟。蓦然回首,恍惚之间,才发现,历代先贤无不是追随六经的后来人,无不在倾尽年华突破六经的边界,活现自我。

  现在我们顺着李东垣的眼光,借着一千年前这场围城牺牲的百万性命,看看两千年前张仲景的某个侧面。

  ①外感风寒……其病必见于左手,左手主表……

  ②内伤饮食及饮食不节……必见于右手,右手主里……

  这两句话出自《内外伤辨惑论》。为了尽可能简化解读过程,故意省略了不少原文。

  先讲第一句。

  结合临床案例来讲:一个受了寒邪的人,左手脉必浮弦紧。

  第一次读的时候,简直觉得荒唐可笑。

  道理很简单。临床哪一个淋了雨,打喷嚏,流鼻涕的脉只有左手浮弦紧?通常都是双手。

  如果说左手主表,双手主什么呢?第二句说了,右手主里。所以双手浮弦就是又有表证又有里证。说了等于不说。

  此外,我们在临床遇得到几个刚刚受寒,就有意识来找中医的专业病人?要么输液,要么自嗨西药,拖成了东垣说的内伤才来。

  比如这个月治的几例小学生鼻炎,两年起步。左右手浮弦紧,已成内伤。左手浮弦紧不是外伤吗?怎么加一个鼻炎就成了内伤?

  临床上这些司空见惯的问题,时时刻刻困惑着我们。困惑久了也就麻木不仁了。

  人过中年才知道麻木是个好东西。李白最爱讲,与尔同销万古愁。选择抗争,往往终其一生与痛苦形影不离。

  抗争就要独立思考。

  先记住,“主表”就是“外伤”

  经云:百病之生,皆生于风寒署湿燥火,以之化之变。

  所谓“外伤”就是伤于风、寒、暑等六气,也就是伤于春夏秋冬。春天衣服穿少了,感冒。夏天吃火锅,上火。冰淇淋猛吃,相当于把整个冬天一脚踹到肚子里。

  再看第二句。

  先记住,“主里”就是“内伤”

  金庸笔下的高手练内功,常常走火入魔,最后成了内伤。更不乏自告奋勇练内伤的。典型代表岳不群。《葵花宝典》打开第一句:欲练此功,必先自宫。

  当年学伤寒,打死搞不明白背后的原理。如果那时有位大师跟我讲这句话,很难说不动心。

  人到中年对岳不群会多一点理解。至少他勇于进取。可惜走偏了路。抗争的代价。

  这篇文章主要写给曾经有过太监冲动,无数次想要放弃,一路坚持过来的中医人。

  庆幸我们还有李东垣。

  内伤是怎么练成的?《内外伤辨惑论》里写得清清楚楚。

  大抵人在围城中,饮食不节,及劳役所伤,不待言而知。由其朝饥暮饱,起居不时,寒温失所,动经三两月,胃气亏乏久矣,一旦饱食大过,感而伤人,而又调治失宜,其死也无疑矣。

  蒙军围城,老百姓都被拉去搞城防。吃了上顿没下顿(饮食不节),半夜以为敌军攻城了,睡也睡不好(起居不时,寒温失所)。挨不到一个月,脾胃差的,肯定先倒下。

  等到速不台撤军,全城上下以为奇迹发生。哀宗下令解除戒严,大家伙好出城搜点粮食。结果蒙古人只是退到周边,继续围。

  一城人的心情,可想而知。横竖都是死,做个饱死鬼总比饿死要强(饱食太过)。

  老天爷顺便下场雨,加速了大街小巷的尸体腐烂。天灾加人祸,脾胃再好也扛不住。

  我们没有经历过围城。失恋总是有过的,那段时间总是用零食喂饱灵魂。陪客户总是有过的,不得不千杯不醉。外卖发达,半夜两斤小龙虾走起,冰箱里的啤酒来波助攻,暴揍自己的脾胃。

  文明进步总是好的吗?

  所谓的文明配合着人类的欲望,天天围攻我们的脾胃。

  面对脾胃糟糕的状态,用伤寒的方子,不是没有效,太猛。

  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

  张仲景早就发现伤寒的缺陷,只是没讲透。“尺中迟”不单指脉速慢,根本是脉无力

  前面提到的小学生鼻炎,浮起来的一层是弦,往下一按就无力。这样的小孩,注意力不能集中,好动。到我诊室,坐立不安,翻箱倒柜。

  弦紧的脉代表寒啊!冬天的象。冬天人在户外不动,就要被冻死。

  这类小孩的多动症,相当于时时刻刻遭遇冷空气,动一动,生生热,身体的自保行为。

  孩子往往特别瘦,妈妈一讲哇哇无奈,吃再多好东西都不长肉。归根结底脾胃转不动。转不动是因为那层包裹在外面的寒。跟七八十岁老人的脾胃转不动,截然不同。

  张仲景的处理法子,简单直接上干姜。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要不然上附子。

  少阴病……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真武汤。

  既然冷了就灌热药,跟冬天吃羊肉汤一个道理。但跟补中益气汤相比,伤寒的用药就很受时代的局限。这里不展开。

  李东垣的加减非常灵活。所谓四时用药法。

  譬如咳嗽。夏天要加点五味子、麦门冬,冬天来点不去根节的麻黄。

  逐步形成冬不用白虎,夏不用青龙,春夏不服桂枝,秋冬不服麻黄的禁忌。

  有人学死了。打死不用白虎汤,觉得石膏大寒。但凡自己喝过一百克,就知道比钟薛高差远了。

  齐白石讲,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都懂,知行合一的少。

  简单讲,其实不能这样讲,落于文字只好这样讲:李东垣的外伤就是张仲景的三阳病、又不是,内伤就是三阴病、又不是

  文字是思想的边界。不能穷其意。医者意也。中国文化讲悟性,电光火石的柳暗花明。

  不管是理中汤还是真武汤,不过是张仲景的补中益气汤。

  这是两千年来的视野带来的纵深,才有的看法。

  往细了说,张仲景一用人参,这个人必内伤,脉必无力,人参就是补中益气汤

  这样讲,要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跳跃。你不信,可以把用得熟练的小柴胡汤换成补中益气汤,少佐黄芩之类的苦寒药,疗效差不多。

  为什么?

  小柴胡的根本是脾胃出了问题。如果用取类比象来表达,人体处于秋冬状态。

  损伤脾胃,真气下溜,或下泄而久不能升,是有秋冬而无春夏……

  所谓“有秋冬而无春夏”,不过是在讲脾胃寒了,西医叫胃动力不足,李东垣叫内伤。

  举一反三,有春夏无秋冬,《伤寒论》里怎样讲呢?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白虎汤主之。

  白虎汤大不大寒,因人而异,但公认它是凉的。唯有钟薛高才可以让夏天燥起来!

  张仲景说脉有阴阳,滑脉名阳,弦脉名阴。切换到李东垣的说法,滑脉就是夏天,弦脉就是冬天,补中益气汤就是春天

  张若虚有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补中益气汤同样如此,化裁得出一本《伤寒论》。

  几年前我叔曾跟我讲,你爷爷一辈子就会开两张方,桑菊饮和银翘散。说的时候,很有些得意。

  我心想,还好没跟他学,误入歧途。开两张方子算中医?

  现在想来,是我太肤浅。

  擅长手法的人喜欢引用《医宗金鉴》的“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此话用在开方上亦不为过。

  从张仲景的角度看李东垣,《伤寒论》里处处都是补中益气汤的身影。

  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

  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脉浮细,脉微细,脉沉微,共同特点,无力。至于干姜附子汤怎么和补中益气汤相提并论?有一句诗写得很好。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谈李东垣
高建忠老师解读东垣(20)——清暑益气汤(下)
《伤寒论》——枳术汤与枳术丸 张仲景与李东垣(3)
高建忠:读书要读李东垣
重读《脾胃论》之李东垣为什么写《脾胃论》!
补中益气汤,你真的理解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