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传统石中“拙”的领悟

作者:赵德奇  

 



我以为,能读懂传统石漏、瘦、皱、透的很多,但读懂传统石中有“拙”味道的人则偏少。

拙,不巧也,拙,钝也。多年前,一位传统石的名家曾对我讲:“漏、瘦、皱、透的倒挂、过桥、避雨的传统形态固然不错,但能看懂其中钝头钝脑,拙中藏美的则为高手了,还加重语气地说:拙美不同于抚媚和秀美,她是一种古朴别致、藏美于稚、有厚重感的美。还说,在石头上领悟做人的道理主要学习石头的“拙”。我当然地不解其义,对其所言礼貌地不屑一顾。

我认真查阅了“拙”即笨也,也常作谦辞之用。但此词给我的印象极差,怎么还能从其中领悟做人的道理呢?请看:生性笨拙谓性拙;外行、不在行谓拙行;拙劣浅薄谓拙薄;又如:拙易(粗陋肤浅);拙率(粗率);拙浅(粗浅,浅陋);拙夫(粗俗的男人);拙俗(粗俗),拙智(短见);拙眼(眼光短浅)。至于拙见、拙笔、拙稿则是谦辞而已。但而后想想此老先生既是名家,又博古通今,如此语重心长一定有些道理。

于是,我反复研读了一些石谱,揣摩了一些经典的传统名石,久而久之便有了一些领悟,原来拙中有大智若愚的美!这些美在书法中,如著名书法家赖少其、郑板桥等、篆刻中、绘画中、雕塑中、民间艺术中、古玩杂件中都有体现,那是在大雅之后的顿悟,是拙美,在观赏石中或许便就是丑中之美,但绝不是粗糙。

特别是我近年来看到了并仔细琢磨了老子的“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的名句后开始有了点领悟。原来,美的更高层次的表现手段,往往用其反面的形式来实现。

我开始越来越关注和欣赏起钝头钝脑变化有致,拙中藏巧的传统石,越来越体会到其中的韵味。2009年冬,在沪太石市终于发现一方好象心中早已存在的,拙中见巧的石头,十分耐看,我配了底座并刻下仿古作旧而自拟的拙文:问余何意醉此山,笑而无语心自闲,金樽功名尽散去,石中天地非人间(见附图)品着茶慢慢地欣赏着她,心中惦量着对“拙”的理解,便有了些盲目的得意和自认的收获,尽管很有些名份的徐文强说我刻字破坏了这石头,也顾不得理会那么多了!

   直到最近又读到了韩非子的“巧诈不如拙诚”的名句时。明白了做人也一样,拙诚的重要和巧诈的卑微是不言而喻的道理,更理介了质朴无华之美的厚重,这可能就是那位传统石收藏家老先生所指的要从“拙”中学习石头的大美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石头文化,最美的东方传统艺术
玩石头的都懂得石来运转这个道理
关于传统
俗语:“七不葬父,八不葬母”,有啥讲究,道尽老祖宗的传统思想
鉴赏二|其实动手自己做石头花盆也很简单,最后还明白一个道理
习作||水滴石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