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张卓娅:让我的琴声伴你远行——忆父亲张锐(下)
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冥冥之中命运的安排。
“文革”之后的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小岗村成为热点。1981年,我和来自全国的十几位知名词曲作家一起,应邀去小岗村和徽州等地深入生活,我是其中最年轻的,也只有我和瞿希贤老师两个是女性作曲家,于是在二十多天时间里,我有幸全程和瞿老师同住在一个房间,她是我心中崇拜的偶像,每天一早就有记者堵在门口,到处有记者追着她要采访,她一概拒绝,从不开口。但一到晚上关了房门,她就像亲人一样开始和我谈心,关心我的成长中遇到的一切,也问了我父亲的很多情况,特别是“文革”中受到她连累、父亲遭受迫害的往事。
我告诉瞿老师,中央乐团的“造反派”怎样冲进家里,当着我的面毒打父亲,要他揭发瞿希贤的“叛徒”证据,父亲自始至终只咬定了一句话:“她不是叛徒。”听我说到此处,她忍不住双眼湿润,抓着我的手说:“他为我吃了那么多苦……”
而她自己何曾不是历经了重重劫难。她告诉我,她当时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和国立音专同时读书时,遇见了我父亲,她也是地下党员,与父亲结下了深厚感情。她患了肺结核,在父亲的悉心照料下得以康复。但是她和父亲的这段感情没有结果。她告诉我,父亲比她岁数小,性格也不同,当时活跃在诗人和音乐家的圈子里,很快暴露了身份将要撤离上海。分手后天南地北,何以组成家庭?他太天真了。当时为了回绝张锐,她说已有一个男友在波兰。我父亲顿时陷入伤痛深渊而病倒。而她,后来因为上海这段经历得罪了江青一伙,欲置其于死地。她被投入监狱,判了无期徒刑,并与小偷、杀人犯等刑事犯同监,受尽殴打欺辱,被关押了整整六年零七个月,丈夫也与她离了婚。
X

(“文革”后,张卓娅和瞿希贤老师在安徽采风期间朝夕相处,成为忘年之交)
在二十多天里,我和瞿希贤老师白天一起采风,夜里畅谈人生和艺术。她得知父亲现在有一个和满的家庭,非常欣慰,并且想要知道我母亲是个怎样的人。我告诉她,母亲俞频小父亲八岁,是位胸怀宽大的妻子,她知道、并且理解父亲早年的恋情,在“文革”中帮着父亲抄写“交代材料”的时候,清楚他和瞿希
贤的关系。母亲对我说过:“他俩(指父亲与瞿希贤)那时关系确实很密切,不过,这些都已经过去了。”
然而,在父亲这一边却仍有心结未能解开。何以这么说呢?他去北京开会遇见瞿希贤,总是回避。瞿老师多次向我打听他们分手后的情况,但父亲也从来没有向我吐露过和瞿老师这段曾经的恋情。我知道有些刻骨铭心的爱会留下难以愈合的伤口,男人选择沉默,并不意味着遗忘。我需要耐心地等候一个合适的时机,帮助父亲解开这段心结。
那以后又过了11年。到了我和父亲在上海录音的日子,父亲才终于向我讲述了与瞿希贤这段刻骨铭心的恋情。他告诉我,两个人都年轻,有才华、富于激情,他爱得毫无保留。瞿希贤患了肺结核,别人怕传染躲之不及,他却守在她身边照料,周末还租了自行车带她去郊外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但当他终于表白时却被她所拒绝,真是痛不欲生啊!他大病一场还患了夜盲症。也正在那时,他的身份暴露了,组织上通知他立即撤离上海去根据地。之后的事,我们都知道了。

(张卓娅和父亲张锐同台演出,琴声和心灵总是有独特的默契)
我觉得,岁月应当可以抚平父亲情感的伤痛,只是需要一个契机去彻底化解。我开始不动声色地提到瞿老师对我的关爱……我知道,父亲对生活的那种纯真透明的热爱,真是世间少有。
在上海录唱片期间,和父亲倾心长谈之后,我觉得他的心结已慢慢松解开来。我随后调去北京工作,有了更多的时间去看望和陪伴独自生活的瞿老师,她完全将我当做亲人看待,在她的儿女最后移居国外之前,甚至诚恳请求我搬过去与瞿老师一起住。她是那么孤单啊。
终于,一个重要的日子到了。我们全家——父亲、母亲、我和我丈夫王祖皆,一起去瞿老师家拜访她。那是几十年来的第一次,我看见父亲和瞿希贤老师见面时,他们脸上欢欣、温暖的笑容,完全发自内心,明朗透彻。临行时,瞿老师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父亲送她一个盆景,放在家中观赏。——那是因为盆景中凝聚着父亲日日年年、不间断的爱护和培育,父亲欣然应诺。那一天,我们一起吃了一餐饭,连瞿老师的小保姆都兴奋得跑进跑出,哼唱着《小草》……一切是多么温馨和美!
我在父亲92岁那年,最后一次和他同台演出,是在国家大剧院的小剧场,他的琴声依旧那样富于生命活力。那次他以古稀之年的登台演出,被收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我最后一次为父亲拉琴,是在他临终的病床前。我要让我的琴声从人间到天堂,陪伴着他远行。
(张卓娅拉二胡为父亲送行视频链接——点击链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烟斗里的父亲 (作者: 庙门口的人)
施云翔答记者问
【江苏】瞿子翔​《感恩母亲》 指导老师:张如干
李工真:人生,没有什么槛儿是过不去的
回忆我的父亲——李克绍
文艺批评·三栖评论 | 张新颖:陈思和老师的少年回忆——《1966-1970:暗淡岁月》读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