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贺麟讲座周边系列|群星讲座第二讲延伸阅读:德国古典哲学家论自由

德国古典哲学家论自由



按: 德国古典哲学与其说是一个哲学研究方向,不如说是人类精神史上对自由问题进行集中讨论的一个本质性环节。尽管在体系构造上,后康德唯心论的直接起点是斯宾诺莎,但从康德开始,德国古典哲学家无一不把自由视为体系与科学的中心。因此虽然德国古典哲学的路径不同,几位大师各有千秋,但完全可以说,德国古典哲学是一种自由的哲学,一种自由的科学,哲学两千年来对自由的追求在这里得到了系统性的聚集和论证,只有在这里,人类的理性才勇于宣告,是自由创造了人、世界、历史,乃至神明。

康德

01

无论如何,将探究和审查的理性置于完全的自由之中,以使它能够不受阻碍地照料自己的旨趣,是大有裨益的;无论是通过它为自己的洞识设置限制,还是通过它扩展自己的洞识,这种旨趣都将得到促进;而每当有外来的力量干涉,指挥理性违背自己的自然进程而追求强加的意图时,这种旨趣就会蒙受损失。

法律对我们自由的限制,是为了使它与每个他人的自由、并正因此与所有人的利益共存。

将自己的思想和自己无法解决的疑虑提交公开的讨论,而不会因此而被人骂成不安分的危险公民,这也是一种自由。

——《纯粹理性批判》


02

自由尽管不是意志依照自然法则的一种属性,但却并不因此而是根本无法则的,反而必须是一种依照不变法则的因果性,但这是些不同种类的法则;因为若不然,一种自由意志就是胡说八道。

一个自由意志和一个服从道德法则的意志是一回事。

我们必须也把自由的理念赋予每一个具有意志的理性存在者,它仅仅按照这个理念去行动。

自律的概念与自由的理念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而道德的普遍原则又与自律的概念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

自由的理念使我成为一个理知世界的成员。

自由是这样一个理念,它的客观实在性不能以任何方式按照自然法则来阐明,从而也不能在任何可能的经验中被阐明。

——《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

03

自由的概念,就其实在性通过实践理性的一条无可置疑的法则得到证明而言,构成了纯粹理性的、甚至思辨理性体系整个大厦的拱顶石。

自由的概念对于一切经验论者来说是绊脚石,但对于批判的道德论者来说却也是最崇高的实践原理的钥匙。

自由当然是道德法则的存在根据,但道德法则却是自由的认识根据。

——《实践理性批判》

04

不是产生自人自身和人的自由的东西,也就不能为人缺乏道德性提供补偿。

立法是从下面这个原则出发的:把每一个人的自由限制在这样一个条件下,遵照这个条件,每一个人的自由都同其他每一个人的自由按照一个普遍的法则共存。

我们如果不事先就被置于自由之中,自由就不可能成熟起来。

说自由根本不适宜于那些一度隶属于他们之下的那些人,说人有权利在任何时候都让这些人远离自由,把这当作基本的原则,这就侵犯了把人创造成为自由的那个神明的特权。

——《纯然理性限度内的宗教》

05

只要让公众有自由,公众给自己启蒙就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启蒙所需要的无非是自由;确切地说,是在一切只要能够叫做自由的东西中最无害的自由,亦即在一切事务中公开地运用自己的理性的自由。

——《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

谢林

01

“对人类自由的本质的哲学研究一方面有可能涉及‘自由’的正确概念——尽管每一个人的内心都直接打上了自由感的烙印,但自由的事实却绝不是一种如此浮于表面的东西,以至于哪怕仅仅用一些词语将其表达出来,我们也必须超出感觉,达到一种非同寻常的纯粹性和深刻性——,另一方面有可能涉及这个概念与一种科学世界观的整体的联系。由于任何一个概念都不可能单独被规定,所以它与整体的联系只有通过最终的科学完满才会得到证实;倘若‘自由’概念确实具有实在性,倘若它不是一个单纯居于从属地位或次要地位的概念,而是诸多支配着体系的中心点之一,就尤其应当符合上述情形。”

“‘自由’概念和一种世界观整体的联系仍然永远都是一个必然任务的对象,如果没有解决这个任务,‘自由’概念本身就是飘忽无根的,哲学也将成为一种毫无价值的东西。也就是说,唯有这个伟大的任务是一个无意识的、不可见的发动机,推动着一切对于认识的追求,从最低级的东西一直上升到最高级的东西。”

“无论是唯心主义还是其他任何一个局部性体系,都不可能单独解决那些包含在‘自由’概念里面的最深层次的疑难。也就是说,唯心主义一方面仅仅给出最一般的‘自由’概念,另一方面仅仅给出一个形式上的‘自由’概念。然而那个实在的、活生生的‘自由’概念却是说:自由是一种向善和从恶的能力。”

“关键在于,那个内在必然性本身恰恰就是自由,而人的本质从根本上来说是他自己的行为,因此必然性和自由相互贯穿,作为唯一的一个本质,仅仅从不同方面看来显现为前者或后者,也就是说,自在地看来,它是自由,而从形式上看,它是必然性。”

  ——《论人类自由的本质及相关对象》

02

“人类自身注定称为一个新进程的开创者,即一个自行提升于第一个世界之上的第二个世界的开创者,如此一来,人类真正意义上的目的就包含在那个他在这个不同于自然的世界中通过他意志的自由而应当是的东西里;就人类注定在自身中扬弃自然,超出自然,独立开启一个新的事件序列而言,他才是自然的目标。”

——《启示哲学导论或对肯定哲学的奠基》

费希特

01

“我要自由,如已经指明的那样,这就意味着我自己要把自己造就成我将成为的东西。”

“自我,即我称为我的自我、我的人格的那种东西,并不是形成人的自然力量本身,而只是这力量的一种表现。我意识到的,只是作为我的自我的这一表现,而不是我仅仅通过解释我自己的必然性推论出来的那种力量。可是,这一表现就其现实的存在来说,确实是某种从原始的和独立的力量中产生的东西,也必定会在意识中被发现是这样的东西。因此我发现我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者。”

“因此,这就是我的整个崇高使命,我的真正本质。我是两种秩序的成员,一种秩序是纯粹精神的,在那里我以纯粹意志进行统治,另一种秩序是感性的,在那里我以我的行动发挥作用。理性的全部终极目的就是它那绝对通过自身而不需要自身之外的工具的纯粹能动性,即不依赖于一切非理性东西的独立性,绝对的无制约性。意志是理性的活生生的本原,当理性纯粹地、独立地加以把握时,意志本身就是理性;理性是通过自身进行活动地,这就意味着纯粹的意志是单纯作为这样的意志而发挥作用和进行统治的。只有无限的理性才直接地、完全地生活在这纯粹精神的秩序中。”

“自由的系统满足我的心灵,相反的系统则戕害和毁灭我的心灵。”

“自我本身,即我意识到我自己和我个人地那种东西,即在这个学说体系种显得是一种更高存在的单纯表现得那种东西——我愿自己是独立得——并不是依附于另一个东西或通过另一个东西而存在得某种东西,而是为我自己而存在的某种东西;作为这样的东西,我愿自己是我的规定性的终极根据。”

“我对目的概念的思维与制定就其本质来说是绝对自由的,能从无中生有。我必须把我的行动跟这样一种思维联结起来,如果这种思维能被视为自由的和完全从我自身产生的。”

                                                             ——《人的使命》

02

“人类注定要靠每个人对每个人的绝对自由,使它自身称为它应当称为的那样,而在自身绝不留下任何不属于这种自由的产物的东西。人类应当是属于精神的,它应当超出它的全部感性范围,依靠个人的力量,使自己自由地上升到这个精神领域。”

                                                       ——《关于学者使命的演讲》

黑格尔

01

精神的实体是自由,就是说,对于他物的不依赖性,自己与自己本身相联系。精神是自为存在着的、以自己本身为对象的实现了的概念。精神的真理和自由就在于这个在它里面存在着的概念和客观性的统一。真理是精神,如基督已说过的那样,自由;自由使精神真实。但是, 精神的自由不单是一种在他物之外,而且是一种在他物之内争得的对于他物的不依赖性,——精神的自由之成为现实不是由于逃避他物,而是由于克服他物。精神能够从其抽象的自为存在着的普遍性、从其简单的自相联系里走出来,在它自身里建立起一个确定的、现实的区别,建立起一个不同于简单的自我的他物,因而建立起一个否定物;而这种与他物的联系对于精神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因为精神通过他物并通过扬弃他物才做到了证实自己是而且实际上是它按照它的概念应当是的那种东西,即对外在东西的观念性,从其异在向自身回复的理念,或者更抽象地加以表达,区别着自己本身和在其区别中仍在自身内存在着并自为地存在着的普遍东西。他物、否定、矛盾、分裂因而是属于精神的本性的。在这种分裂中包含着痛苦的可能性。因此,痛苦并不是从外面来到精神那里的,就像人们在提出痛苦是怎样来到世界中这个问题时所曾想象的那样。与痛苦一样,恶,自在自为存在着的无限的精神之否定物,同样不是 从外面来到精神那里的;相反地,恶无非是立于其个别性的顶峰的精神。因此,精神甚至在它的这个最高度的分裂中,在跟其自在存在着的伦理本性的根源的这种强行分离中,在这个与自己本身的最全面的矛盾中,精神仍然始终是与自己同一,并因而是自由的。

——《精神哲学》

主办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 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

西安外事学院世界本原文化研究院

学术顾问:倪梁康 韩水法 

特邀题词: 王树人 邓晓芒 赵敦华 

        张庆熊 张志伟 江怡  

总策划:王齐 马寅卯 詹文杰

特邀策划人:王丁

友情支持:张博 李科政 林鲲鹏 吴清原

志愿者:库慧君 付钰淇 陈芊竹 尹露璐 陈亦范

你来此之前,历史已缓缓流动千年;你离开之后,历史仍会继续逶迤延绵。前人用思想描绘出一幅壮丽的星图,群星不减其光芒,点点星光指引的是未来的方向。

文字:马寅卯 黄钰洲 王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法哲学原理》:“哲学的任务在于理解存在的东西”|汉译名著700种(9)
康德哲学的核心概念:自由
论康德道德哲学中的意志概念
论康德的两个伦理学概念
李明辉:牟宗三哲学中的“物自身”概念
康德为何没有写出“纯粹实践理性批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