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睡觉流口水,喝口凉水都长肉?或是脾虚!中医教你辨证施治!

很多人都会有睡觉流口水的毛病,明明小孩子睡觉流口水的居多,为什么有些朋友已经是成年人了,睡觉的时候还是会流口水呢?中医来告诉你这是什么原因。

从中医角度而言,人体内的五脏对应着五种体液,其中脾对应的是口水。当脾脏气血亏虚、功能虚弱时,就无法控制口水,就会出现口水自动流出的情况。如果把口腔溃疡、面部肌肉失控等疾病因素排除掉,那么睡觉总流口水,原因多是中医里说的脾虚。

脾虚的人除了流口水,还可能伴有面色萎黄、精神疲惫、心情抑郁等症状。此外,脾虚的人往往还会有大便溏薄,神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晄白或萎黄,或见浮肿或消瘦,舌淡苔白,脉缓弱等问题,这是因为脾为后天之本,“负责”将我们吃下去的食物转化成营养物质,再输送到全身。一旦脾的功能衰弱了,全身缺乏能量,就会出现上述症状。

那么,脾虚湿怎么引起的呢?

脾虚证是指脾气不足,失其健运所表现的证候。多因饮食不节,劳累过度,久病耗伤脾气所致。

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谷内停,故纳少、脘腹胀满;食后负担加重,故腹胀更甚;水湿不运,流注肠中,故大便溏薄;脾主肌肉四肢,脾虚日久肢体失养,故神倦乏力;中气不足故少气懒言;脾虚失运,水湿浸淫肌表,故面色白、浮肿;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日久可致营血亏虚,或气血两虚之证;肌肤失去血的儒养和温煦,可致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浮弱,是脾气虚弱之象。

脾虚怎么办?中医教你辨证施治!

中医脾虚证其病情较繁杂,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分述如下:

1.脾虚呕吐

证候: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辨证: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治则:健脾和胃止呕。主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方药:人参、茯苓、白术、陈皮、法半夏、木香、砂仁(后下)、吴茱萸、藿香、炙甘草

2.脾虚泄泻

证候: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辨证: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治则:健脾渗湿止泻。主方:参苓白术散化裁。方药:人参、茯苓、白术、砂仁(后下)、炒扁豆、山药、桔梗、薏苡仁、胡黄连、炙甘草。

3.脾虚水肿

证候: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食纳减少,面色不华,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辨证:脾虚水停,泛溢肌肤所致。治则:温脾利水消肿。主方:实脾饮加减。方药:制附片(先煎)、干姜、白术、茯苓、木瓜、槟榔、生姜皮、泽泻、炙黄芪、炙甘草。

4.脾虚出血

证候:便血紫黯,甚则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气短声低,面白无华,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辨证:脾气虚弱,血失统摄。治则:健脾益气摄血。主方:归脾汤加减。方药:人参、炙黄芪、白术、茯苓、当归、龙眼肉、地榆、白芨、阿胶(烊化)、炙甘草

如何预防脾虚?

1.宜食食物

具有补脾益气、醒脾开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籼米、锅巴(焦锅)、薏米、熟藕、粟子、山药、扁豆、豇豆、牛肉、鸡肉、兔肉、牛肚、猪肚、桂鱼、葡萄、红枣、胡萝卜、马铃薯香菇等。

2.忌食食物

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如苦瓜黄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苋莱、茭白、莴笋、金针菜、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绿豆、豆腐、莜麦等。

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如鸭肉、猪肉、甲鱼肉、牡蛎肉、牛奶芝麻等。

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如荞麦;山楂、萝卜、香菜等。

本文医学内容由广州南方医院中西医结合科赵晓山教授和贾钰华教授审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脾胃虚弱消化不好,看中医怎么用药施治
脾胃气虚、阳虚、阴虚、湿盛.....中医5大汤,教你对症调脾!
九补九泻丸,直肠癌吃着吃着就没了
睡觉流口水的人原来是“脾气”小
脾虚的信号
为什么你是又黑又胖的“黄脸婆”?知道这些做回女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