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侨批里的“客套话”,其实是满满的家国情怀!这样美的文字,你也能写出来~

最近这段时间

日报君跟大家分享的侨批故事

感动了不少小伙伴

大家都说

令人动容的除了真挚情感

更有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文字之美

“尊敬的双亲大人敬启”

“外祖母大人万福”

“大人玉体请自宜珍重为要”

“余言后禀”

……

无论书信格式还是行文

都可以看到其中的文字之美

这样充满美感的行文

当今社会的我们

其实也很需要get起来

“客套话”里满含家国情怀

厦门文博研究员何丙仲表示,中国的书信往来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书信在古时称为尺牍。虽然有些侨批可能是华侨请人代书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华侨大多受过传统文化的熏陶。所以侨批家书中也流露着浓浓的传统气息。

何丙仲翻看自己收藏的尺牍

多年来研究鼓浪屿历史的何丙仲以鼓浪屿为例:“鼓浪屿上以前有许多教会学校,但许多华侨子弟仍会到私塾中去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当时他们非常尊崇的一本书,就是《幼学琼林》。这是非常经典的儿童启蒙读物。而侨批家书中所体现的,对长辈亲友如何称呼、如何问安等,在此书中大多都能找到。”侨批家书中保留和继承了较好的传统,恰恰体现了华侨离开家乡后,对中国文化的眷恋。虽是简单几句约定俗成的“客套话”,却处处流露出了他们浓郁的家国情怀。

旧时书信格式规范不少

素有写信习惯的何丙仲,也分享了他小时候给海外父母写信的一段经历。

例如

给父亲写信,当时是从右往左竖着书写,文中只要写到“父亲大人”,无论那一行字是否已经写满,都需要另起一行,且升高一格。这种传统,称为“抬头”;

而提到自己,“儿”或“男”,字体都要比正文略小,且居右。

何丙仲说。再回看此次报道的侨批家书中,陈而印写给岳母大人的信,也是如此。文中一旦提到“婿”字,字体都偏小,且居右。(如上图)

他还列举了一些

以前的人写信时

约定俗成的一些格式和规范

信的开头

●对自己双亲要尊称“双亲大人”,称谓后面,往往要跟着敬语(或称为“提称语”),对父母要用“膝下”,对长辈用“尊前”,致书师长,曰函丈;

●致书女子,称曰妆次、芳鉴等。

●此外,为表示对他人的尊敬,还经常在名字后面用“大鉴”“尊鉴”“澄览”等敬语。

信的末尾

●写信之人一般还会写“顿首”“拜禀”等启禀语。

●落款则在自己名字前用“专启者”等谦卑的字眼,最后附上祝福的话,例如“文祺、时祺(祺,吉祥的意思)、金安等。”

别以为这样“文绉绉”的书信体

也就是以前的人才会用

其实↓↓

许多字眼现今仍适用

“现代人写信,也大致会依照‘称呼、问候语、正文、祝颂语、署名和日期’等格式来书写。和古代的书信体很相近,只是稍作简化。”何丙仲表示,虽然古今书信在行文习惯中会有许多不同,但其实也有许多被沿用了下来。即便没有出现在书信中,也在其他场合中常见。

例如

古人称自己父亲为“父亲大人”,母亲为“母亲大人”,称对方双亲为“令尊”“令堂”,称自己子女为“吾儿”“吾女”“小犬”,称他人妻为“尊夫人”,称他人女儿为“令嫒”,这些用词在一些比较正式、隆重的场合,人们相互介绍、寒暄的时候也偶会用到。

此外,信件开头称谓后的提称语,在邀请函中也常能见到。例如台鉴、台启等。信末问安的话,也古今通用。例如“金安”“万福”等,人们在祝福、贺寿的时候也时常会用。

你知道吗?

见证了无数家庭悲欢离合的

除了这一封封侨批

更有书写下它们的人

李海滩就是其中一位

在翔安区马巷镇后滨村,七十多岁的李海滩是大家心里的“文化标志”。时光回溯至半个世纪前,在那个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时代,身为小学教师的李海滩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光里,为乡亲们代写了两百多封侨批。

日报君的的侨批系列报道

将李海滩的记忆带到了50多年前

……

他义务写信也见证历史

几张侨批,几份汇款凭证,写满了一个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史。长期帮乡邻读信、写信,让李海滩看到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情感故事。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

故事的主人翁早已陆续作古

但在李海滩记忆深处

那些往事仍历历在目

1

后滨村村民陈思建二十多岁时独自下南洋讨生活。但远走他乡的日子并非尽是坦途,六十年过去了,陈思建没有积蓄,没有依靠,孑然一身飘零在马来西亚。得知他的情况,陈思建留在故乡的弟弟委托李海滩帮忙写了一封信。信里写道:“如果外面的日子不好过,就赶紧回来吧!”收到信后,陈思建动身回国。1978年,当他再一次踏上故土时,已是八十多岁的耄耋老者。落叶归根后,陈思建的弟弟为这位远方游子举办了隆重的欢迎宴。聊起这件往事时,李海滩记忆犹新,因为他作为最尊贵的嘉宾受到了邀请。

2

村民李修复侨居加拿大的堂兄心系故乡,一直想回厦门看看。但远渡重洋几十年后,这位游子早已对家乡的面貌一无所知。他写信回来,向留在后滨村的亲人说明顾虑。就在李修复拿着堂兄的家书找到李海滩商讨意见时,这位熟谙时事的文化人洋洋洒洒写就长篇,向远在加拿大的思乡游子介绍了故乡的现状及变化。1983年,李修复的堂兄举家归国,在后滨村住了三四个月后才返回加拿大。那些日子里,李海滩家里也迎来了一位时常造访的客人,那就是李修复的堂兄。

越是热心找上门来的村民就越多

就这样 延续二十多年时光

李海滩陆陆续续为二十多位乡邻

写了两百多封家信

网络图

先根据对方口述整理出手稿,接着抄录在信纸上。尽管代人写信是件耗工夫的事,但热心的李海滩义务帮忙,从未向任何人收取过报酬。村里的侨属也把感激放在心底,闲下来时,总爱找李海滩拉家常。放在门口的一把菜蔬,桌上多出的几包茶叶,乡亲们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心意。

眷恋乡土让他甘于奉献

出生于1941年的李海滩已步入古稀之年,仍笔耕不辍。身为后滨村主事之一的李海滩,目前主要负责撰写后滨村历史名人录、节庆日对联,主持整理村庙碑文石刻等工作,因此他又被乡亲们誉为后滨村的文史专家。在村里担任了五十多年雨量站观测员的他,还整理收集了40多条与农业相关的闽南地方谚语。

从1958年直到2002年退休,李海滩陆续在翔安区马巷镇后滨村教了三十五年书,最让他自豪的是,村里上至古稀老人,下至朝气青年,都是他的学生。“其实我也只是小学毕业,靠着勤奋自学,加上读过私塾的堂兄悉心指点后,才日益进步。”

之所以愿意做这么多事

李海滩坦言 走过几十年风雨

他对生养自己的这片土地

生出了眷眷深情

记者:陈露露 邓宁 通讯员:朱毅力 摄影:陈露露、邓宁、罗子泓、廖闽玮、邬秀君 编辑:罗小州 值班主任:蔡萍萍

厦门日报 xiamenribao xiamenzhaokao
xmwb597 lifeweekly0592
haixichenbao taihaizazhi
yujianw520

配资平台seo服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时候的“称呼”大全
征稿启事 || 一封家书
中国文学知识(人篇)
书信敬语大全
侨港海滩
今日福利——月考作文展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