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归侨故事 | 一面五星红旗

前段时间,我把回国后获得的各项荣誉证书都整理出来,让孩子们扫描存档。希望他们有朝一日去印尼时,能替我到父母的坟前,告诉他们,回国的这些年,我尽力了,希望他们以我为傲,不后悔当初送我回来……

林章珍,印尼归侨,现年85岁,退休前任职于厦门市思明区政协。

口述 | 林章珍

撰文 | 许丹



01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那一年,我出生在印尼雅加达。日寇的铁蹄同样踏上了印尼的土地,在战火硝烟和头顶的轰炸机声中,我度过了童年时光。

  我的父亲叫林金钗,他在13岁的时候跟随我奶奶一起前往印尼生活。虽然在印尼成家立业,但他仍然心系祖国。“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参加印尼的华侨救国组织,捐献钱物,支援祖国军民抗战。

林章珍高中毕业照

  在父亲的安排下,我的小学在新华小学度过,高中在巴城中学。巴城中学,我们都叫它“巴中”,由印尼华侨团体创办,目的是让华侨的后代均能接受华文教育。当时,巴中和另外一所华中,都是非常进步的学校。回国后,我偶尔还会遇到巴中校友,大家无论在哪里相遇,都特别亲切。

  1949年,获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父亲十分高兴。有一年正逢国庆节,父亲特意在印尼的家门口挂上了一面红旗,表达喜悦之情。没想到,印尼的宪兵队看到了这面红旗,闯进我们家,说不允许悬挂五星红旗,勒令我们收起来。当时,父亲已出门办事,母亲独自一人带着我们几个孩子在家中,她告诉宪兵们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是我父亲挂的祖国的旗帜,能不能等我父亲回来再收。宪兵们不同意。幼小的我,在惶恐与害怕中,看着母亲一边流泪,一边收起了那面五星红旗。父亲回来得知后,连连叹气。

  那面五星红旗虽然被收起来,却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我的祖国是红色中国。 



02


  1950年,中国和印尼正式建交。周恩来、宋庆龄、王光美等国家领导人先后访问印尼,我都特意约同学一起去欢迎来自中国的代表。

  上世纪50年代的某一个中国国庆节,中国驻印尼大使馆举办国庆晚宴,招待各国驻印尼大使。招待会需要一些工作人员,为此,大使馆专门到我们中学选人,直接选中了我和几个同学。我想,参加这么高规格的接待任务,使馆都没有对我进行审核,是因为大使馆和学校都知道,在父亲的带领下,我们一家都十分爱国。

  到了使馆,我们接受了一些简单培训,比如礼节以及注意事项等。印象最深的是,当时中国驻印尼大使黄镇特意交代我们,希望我们好好学习,等到中学毕业后,能回国参加祖国的建设。

  那一次的国庆晚宴是自助餐会的形式,我第一次看到又大又漂亮的广东潮汕柑橘和又红又圆的山东苹果,还有贵州的茅台酒等,客人们都很高兴。我以前只在书上看到中国的哪个省出产什么东西,那次亲眼看到,就觉得果然名不虚传,祖国的特产能拿得出手。宴席后,使馆请贵宾们一起观看了电影《白毛女》。

  其实,不只是大使先生希望我们学成回国参加祖国建设,我的父亲也是这么想的。他时常告诉我们几个孩子,他会培养我们读完高中,然后希望我们能回中国。



03



1957年,父亲送别林章珍回国。

  1957年,我回国了。我还记得那是6月3日,父亲一早送我去学校,我和几个同学一起乘坐下午的船回国。没想到那天下午,父亲放下忙碌的工作,专程到码头送我。船渐行渐远,父亲的身影越来越小……挥别父亲后,我心中对亲人的不舍很快就因回国的热情、对未来的期盼而消散。后来,我才知道,我母亲不舍得也不放心我独自回国,整整哭了一个星期。

  经过7天7夜的海上航行,6月10日,我终于回到日思夜想的中国。后来,我的弟弟妹妹们也被父亲陆续送回国。一个妹妹是1959年回来,后来学城市设计,毕业后留在厦门参与城市建设;一个弟弟高中还没毕业就被送回来,他去了贵州,在当地也表现很好。只是这几年,他们都陆续离开了人世。

  虽然父亲早就下决心要把我们一个个送回国,但作为父亲,他仍然担心我们的生活。所以,在我回国前,父亲特意为我准备了一台莱卡相机、一架手风琴、一台缝纫机、一辆自行车和一些橡胶半成品。他说,一个人在外,读书要交学费,家里不一定能及时汇钱,就把这些东西卖了换钱。我为了读书、维持生计,先后变卖了相机、橡胶和手风琴,自行车后来被盗了,但至今仍保留着缝纫机。一方面,这寄托着亲人对我的爱和我对他们的思念;另一方面,我可以用来做衣服,贴补家用。

  我变卖了从印尼带回国的东西,但从未向父亲诉过苦。所以,父亲一直以为我们在国内生活得不错。直到他遇到从国内回到印尼的我的同学,才得知我们正在经历困难,赶忙寄了一箱饼干到妹妹就读的学校。只是当时我正在福州,待我回厦门,和妹妹从仓库里找到饼干时,包装虽然完好,里面却已经空了,饼干都被虫吃光了。



04


  刚回国的时候,正好国内在组织高考,毫无准备的我也参加了。当然,没有考好,我就到北京读了一年华侨补习学校。在北京那一年,天气太冷了,长期生活在东南亚地区的我很不习惯。所以,第二年高考,我参加了华南区的考试,我要考回福建。当时高考不是全国统一试卷的,是分华北、华东、华南等区。我不懂要选择什么专业,哪所学校好,就随意填,竟顺利考进了福建农学院(现福建农林大学)。

厦门同安任职期间工作照。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厦门同安农业局。之后在同安县政府工作,区划调整后,又到思明区工作。无论在哪里工作,也无论是本职或社会工作,我都尽心尽力。其中,作为归侨,我也为侨做了一些工作,例如和同事一起推动同安区侨联大厦建成、引进侨资捐建3所学校、为致公党和侨联推荐优秀人才……

  儿时的一面五星红旗,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红色种子。无数像我一样的海外游子,怀揣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为国家建设挥洒热血,奉献青春。时间一晃,我也已经回来65年了,见证了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富强,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无法承欢父母膝下,是我最大的憾事。但是,我已尽力了,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前段时间,我整理出过去获得的各项荣誉证书,让孩子们帮忙扫描存档,希望他们将来能替我带到父母的坟前,以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我也没想到,孩子们看到那些证书,都觉得很新鲜,说他们从来不知道我做的事。

1987年,父母亲回国探亲时照的全家福。

  如今,回忆这些往事,只希望我的子孙们多了解一些我们那个年代的理想和信念。我们常说要弘扬华侨精神,其实,华侨精神并没有多遥远,就是一代代海外侨胞对祖国的爱,这份爱无关物质,简单而纯粹。

来源 | 福建侨报

编辑 | 福建侨报社微信工作小分队

本文刊登于2月25日《福建侨报》11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小侨团办大事 组世界各地59人联合侨友团 赴海南华侨农场参观联谊
英德华侨茶场侨友共庆印尼归侨回国五十周年
老归侨的故事(第241篇篇)祖国,我想对你说
百年侨批福建巡展处处可见华人异乡谋生的不易
以己之身,传播“侨文化”
新中国70年:华侨农场成国家级开发区 归侨叹幸福嬗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