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和学习,貌似最笨的办法,反而是捷径
userphoto

2023.07.29 北京

关注

每次看到别人上课从不记笔记,而且课后侃侃而谈,我都怀疑自己的智商是不是不够用,因为我每次听课的时候不仅录音,记笔记,课后还把录音的内容倒出来,反复听。就这样,我都觉得自己似乎还差点什么。

我问他们,你们怎么不记笔记?我记得,不用记!他们这样回答我。

然而,经历过一系列的事情之后,我知道,我这种笨做法,才是真正的学习捷径。

事情是这样的,我周围有一些特别聪明的朋友,一群成功人士,也跟我一样,上智学老师的课。有那么几回,课后我们讨论智学老师讲的知识,他们blabla讲了一些东西,言之凿凿地说,这是智学老师的原话。我大惊,What?我的记性再不好,不至于智学老师说过什么,我一点都记不得吧!

过去的我是这样一种人,只要别人说我不对,我一定先想想,是不是真的是自己不对,然后深刻反省自己。

看着他们自信的模样,我被打击得不行,回去之后回放录音,好好反省。哎呀!我发现,他们所说的跟智学老师的原话不能说一模一样,简直是毫不相干。

这种情况发生几次之后,我陷入深思。

我是这样思考的,他们为什么错得那么离谱,还那么自信,为啥我总觉得自己蠢得……不把自己说得那么难听,说自己太笨吧!这不公平!

咳咳咳!

直到我看到老子说自己,我愚人之心也哉,这才稍微找回点平衡。敲了几百万字的录音内容,傻就傻点。

对于我自己来说,我也有另外的发现,即使是录音的内容,今天听和明天听,感受都会不一样,时不时会有新的发现。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讲到,99%的书对你的阅读技巧毫无帮助,而且,似乎连这个百分比也似乎高估了。

有些书读一遍,就永远不用再读了。

有更少的书在你分析阅读完之后,你心中会有点疑惑,好像还有什么你没弄清楚的事,当你重读的时候,你会发现书中的内容好像比你记忆中的少了许多。这是因为你的心智成长了许多。

然而,还有更高层次的书,重读的时候,你会在其中看到新事物,那是你以前没看到的东西。其实是什么?这本书的层次远远超过你,现在重读仍然超过你,未来很可能也一直超越你。这是一本真正的好书。

提真正的好书干嘛呢?

这里有一个认知层次差异的问题。

因为我们有可能在认知层次并没有达到真正的好书或者高明的老师高度的时候,在理解书籍和老师讲解的内容时,会依据自己过往的经验,而不是根据客观事实,去加工一些东西。所以,表达出来有很大的偏差。如果过去的认知和书上的内容或者老师传授的知识完全相反,那么,自己表达出来完全相反的内容也是可能的。

其实,这里面有深刻的心理学和情境思维的原理。这是我们不管是上课、读书,与人交往……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能理解到这一点,就不用为认知层次的提升和成长而困惑了。你也就知道,为什么有时候貌似最笨的道路,反而是捷径。

下面可能是比较枯燥的原理部分。

情境思维中讲到,一个孩子出生叫一元既始,万象更新。对于这个刚出生的人来说,这个世界所有的映象都是新的,没见过。

这个孩子必须要发生认知,不断地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映象,来叠加标记,以促使自己对感官所接受到的映象有充分的理解。

第二个叠加标记的那个象就叫做什么?印象。印,就是印章的印,第一个是映现的映,放映机的映,第二个就是印记的印,指的是带有理解标签的象。

为什么我要给这个象赋予意义,贴上标签呢?

这就是我们思维的核心。我对这个东西的是什么样的理解,它是什么东西,它是干什么用的,它跟其他的象之间是怎么连接的,这个就叫关系了。

主观思维当中的印象要怎么样运用在客观世界当中呢?这就产生了第三种象,叫做应象,应用之象。

由此,从映现之象到应用之象,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完整的过程,它变成了一个人思维的过程。

这三种象,简单明了,在情境思维当中非常重要,但是不太好理解。那么,首先我们先下几层楼梯,看一看心理学方面关于记忆的知识。

我们的记忆并不如我们自己所想的那样,就像一个录像机,完整准确记录我们所经历过的任何事情。认知心理学家把记忆看作是一种解释系统,这个系统像艺术家那样把信息拿来,砍掉其中的细枝末节,然后将剩余部分组织成有意义的模式。

所以,在你回忆的时候,真实的情况是什么?你所读取的只是记忆的碎片,就像拼图的碎片一样。然后,你会利用这些碎片重建曾经经历过的事件,包括想法、情感或图像,在重建的过程中,你会根据你认为合理的方式填补碎片之间的空白,而不是以事件真实发生的情况来填补。

所以说,我们的主观世界越扭曲,反映出来的东西也同样不客观,主观世界越接近客观世界,反映出来的东西越客观。

我们人的记忆有三个阶段,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其实这三个阶段大致对应了情境中的三种象。

在感觉记忆阶段,我们的感觉系统,视、听、嗅和其他感觉器官接收客观世界的映象,保留一定的时间。那么,是什么决定哪些信息进入工作记忆阶段呢?就是意义。任何能够存入长期记忆的信息都必须根据其意义进行归档。

工作记忆就相当于是一个工作室,在这个工作室里,我们先对进入的信息进行归类和编码,然后再存入长期记忆当中。我们也会从长期记忆中调取相关的信息。

而长期记忆就像一张巨大的相互关联的网,这个里面意义相似的词语和概念被连接在一起。

有新的信息进来,比如智学老师讲课的内容,真正的好书上的知识,如果你的长期记忆中没有相关的信息,你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赋予意义,有新知识,好啊,我要把它记住,你把它记住,就存入了长期记忆。另一种是认为毫无意义,无法储存进自己的长期记忆。即使长期记忆有相关信息,你的记忆也会受各种因素影响,产生扭曲,编造等等现象。

这样,我们就知道,在接收信息的阶段,即映象阶段,我们要尽可能地客观,这样才能全面接收到信息,在赋予意义阶段,同样需要客观,给映象盖章变成印象的时候,如果赋予的意义是,这个不重要,就会遗忘。

这里就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就像我,录音下来之后,我发现第二天听的内容和第一天不太一样,我就知道,我可能在这方面不客观,或者我的长期记忆也就是应象里中没有这些内容,所以产生遗忘,怎么办?重复记和在实践中去用。

读书也一样,今天读了,在实践中去应用,看看效果,再回过头来,又会有新发现,这样不断重复,丰富了长期记忆中的信息。

不用担心长期记忆的容量,它是无限的。

对于有些你认为值得去做的事情,必须得下功夫。后来,智学老师一上课就出现一个现象,大家齐刷刷地掏出手机,放在桌子上,等老师讲话。

—情境思维理论与应用

大道至简

无限的阿莱夫

原创 | 国学 | 思想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逆向思维:高手赚钱捷径,都是用聪明的方法下笨功夫
死记硬背和会用脑那个更有效率?
那些吃力不讨好的“笨方法”,才是你学习真正的“捷径”
思维导图—10情境故事 |放电影般趣记大量词语
《当代最具收藏价值书画家》胡祝三映象云南情境大花鸟画系列作品
死记硬背是最笨的方法,掌握这种记忆方法,让孩子学习轻松不再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