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宗教系列5 世界宗教是创始人的突发奇想吗 为何能全世界传播
userphoto

2024.02.23 北京

关注

世界性宗教的特点()

咱们前面几期内容把氏族部落宗教和民族国家宗教给大家大概解了下,下面开始世界性宗教,顾名思义,世界性,这就表明这是区别于国家民族宗教的,具备一种新特点。我们不详细说,概述一下特点:

  1. 神性和信众的普世性;

  2. 产生的创建性;

  3. 组织的独立性;

第一.神性和信众的普世性

我们想一下过去原始时代的氏族—部落宗教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为纽带而结成氏族公社和部落的社会。信仰者是本族的人,这是建立在地域的局限和种族的狭隘中。和其他部落的信仰与文化是冲突矛盾、互相排斥的;

再看阶级社会的国家—民族宗教的信奉者则是各个国家内管辖的民众,祖先神只在血缘所系的本家族,本宗族的后代子孙范围内才是被信仰和祭祀崇拜的对象,国家保护神则是只对特定的国家君王赐予权威,对其臣民给予福佑,与敌对国家的保护神必然处在神性的互相对立,因此这两类都是不可能超出自己本族和本国疆域之外的。

正如我国古籍中写道:神不受祭祀非类,民不祭祀非族,鬼神非其族类,不受祭祀。这个思想和我之前说的【质野之作,典籍不收】一个道理。

比如我们国内很多信基督、伊斯兰、佛教的人,你感觉没什么,因为这是世界性宗教,而一个外国人信奉炎黄和我们中国人的祖先那就显得尴尬了。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里世界性宗教超越了血缘的谱系和国家关卡,在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和不同国度里都找到了自己的信众,佛教的佛和释迦牟尼,基督教的上帝和耶稣基督,伊斯兰教真主和穆罕默德都已不再是原始创造者所属的特定种族和国家所专有的神圣崇拜对象,他们的神性、功用和权能都是具有超种族、超国家的普适性。

(基督大教堂)

第二.产生的创建性

原始时代的氏族—部落宗教和阶级社会的国家—民族宗教都是固有之世代传承的传统信仰,都是没有特殊的个人作为宗教创建人的。他这个氏族宗教的诞生完全是一个自发的,虽然他必然也发自于那个人,但是那个人绝对不是某个有姓名的个人,而是整个氏族成员全体人员,他们是祖先。

最后推而广之是整个原始人类,或者某个氏族部落,也就是说,它的开端不可能有确定的年代,而是原始社会漫长历史发展的产物,比如一个简单的图腾观念,也是经历了数年历史的沉积下来的结果。

国家宗教虽然在其开始阶段就已经带上了祭司贵族阶级,咱们之前说了氏族部落宗教最后发展有这个祭司成为贵族阶级,变成了阶级社会,国家就是这样来的。

虽然那个政权的首领操纵以及用“人为性”的特点,可它本质上还是传统氏族部落宗教的国家化,它是传统信仰的一个历史延续,而并非某一个人他一下子给你创建出来。

所以这种自发的信仰还是咱们之前说的氏族部落宗教的国家化,民族化的过程,它是伴随着氏族部落联盟国家化进程同步发生的,往往也有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其间没有什么所谓的一个人出来开天辟地怎么怎么样的,国家民族宗教它没有和这个氏族部落宗教有着非此及彼的界限。

它是由氏族部落宗教生发出来的。还有就是这个信仰不是发自个人的信念和独立的选择,是你一旦出生,你在这个宗族内你就要面对祖先传下来的一套传统信仰和宗教体制。任何人你都得接受,这种传统信仰是没有任何例外,因为你在其中做一个单子生活,脱离了无法生存。

而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这方面大不相同,他们产生不是传统宗教的复制,而是对它进行了改革甚至是革命,成为了原始宗教的对立面,基本的教义和宗教仪式上都是具有反对传统信仰及其利益的一个特征的。

比如佛教就是挑战印度传统国家民族宗教婆罗门教,虽然释迦牟尼是贵族可却还是刹帝利阶层,上面有婆罗门,在佛陀那个时候的印度,是处于重解脱的宗教风气下,对哲学和思想的追求相当普遍。出现以不同形式出家的沙门,这是婆罗门的对立面。

创世神梵天;保护神毗湿奴;毁灭神湿婆

(印度的三大主神)

因为婆罗门要你祭祀献礼才可以获得救赎。而佛教之前就有很多人则不是这样想的,他们希望深居于森林茂密之处进行沉思,然后解脱人生苦恼,这是印度的传统。

这渊源稍早于《奥义书》的《森林书》时代,自从奥义书出现,这种风气就更加普遍,到佛陀时代的时候早已成为印度上层阶级的一种风气,这不是佛陀独创。直到佛陀悟道初转法轮后,婆罗门的地位受到严峻的挑战。这就是佛教和传统国家民族宗教也就是婆罗门教的对立。

基督教是挑战犹太教的信仰,基督教本身就是从犹太教中产出的,所以你想在犹太教的背景下,该如何对待基督教呢?这一点大家熟悉历史也都知道,耶稣受难记。我就不详细解释了。

伊斯兰创建者,当然这里创建者不准确,穆斯林信仰者不这样说,穆斯林的解释是:“复兴者”意思是:穆罕默德不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而是正道的复兴者,是真主安拉派遣人类的最后一位使者,他只是接受真主的启示而传播伊斯兰教。

先知穆罕默德当初出走麦地那,就是因为麦加的权贵们认为伊斯兰教的一神信仰威胁到了自己的统治和牟利。这是因为当时克尔白天房内有三百六十个偶像,多数阿拉伯人崇拜这些偶像,麦加的贵族可以借此谋取大额财富,而一神信仰不符合他们贵族的利益。所以当时的穆斯林一再受到麦加权贵们的人身攻击和财产掠夺。

所以最开始从正统宗教来看,这些在当时都是异端邪说,所以这类宗教显然不是传统宗教的一个延续,而是对立面,就好比诸子百家是对传统宗教,也就是人文理性主义对宗教信仰主义的挑战和质疑,而上述我们说的是宗教对宗教之间的挑战。

所以你看世界性宗教他们是某个特殊的个人,或者某些人按照自己的宗教信念和宗教体验创建或者复兴的一种新兴宗教,这个新宗教在开始阶段都是通过创建人的传教活动来争取人们的信仰和和皈依的。

当时的人之所以接受这种宗教,基本上是出于个人选择的,你愿意就信,不信他也不会强逼你,这一点是典型区别于传统民族国家宗教的强制性和全民性,当然这是最原始时期的状态。

你在印度你什么种姓就是什么等级的人,在中国古代你是商人和匠人的后代你不允许当官。就此而论就可以把这个原始氏族部落宗教以及阶级国家民族宗教做一个统称:“祖传宗教”“原生宗教”;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叫做“创建宗教”“创生宗教”的世界性宗教。


前者基于集体和国家坚守的传统、后者则出自个人在传统信仰之外另做选择。

比如我们国内很多信基督、伊斯兰、佛教的人,咱们感觉没什么,因为这是世界性宗教,而一个外国人信奉炎黄和我们中国人的祖先 那就显得突兀了,这就是传统国家民族宗教和世界性宗教的一个大区别。

第三,组织的独立性

咱们刚才说的氏族部落宗教国家民族宗教信仰者是他们这个部落全体人员和国家管辖下的全体民众。在这个范围内没有一个人可以说在信仰上作别的选择。这个社会体制直接就是宗教的体制,社会组织直接就是宗教组织。氏族的长老,部落的酋长和国家的君王,往往就是主持宗教仪式活动的祭司长。

在社会的政治组织结构之外,不需要有这种独立的教会组织,当然神庙中的僧侣、僧伽组织或者说祭司集团,祭祀贵族阶级除外,在这之外,没有单独的一种教会组织。你不可能在神庙外自己建一个神庙自己当祭司贵族,世俗政权不允许。咱们这边也一样,除了周天子有祭祀的权利,其他诸侯都不允许,更别说个人了,所以这个权利是被垄断的。

三大世界性宗教则不然,因为最初都是个人创建,宗教信仰者都得是一个一个的皈信宗教,他们在开始阶段必然是社会中的少数,所谓在那时候是异端邪说,他就是独立于传统的信仰体制之外的。

所以他为了面对传统宗教信仰的敌视和反对下维持自身的生存,那么新宗教的信仰者,就必须在共同信仰的一个基础上建立自己的教会组织,这样才能表达自己共同的这个信仰,举行自己宗教仪式,同时结成一种社会力量。所以不可能是在国家宗教的体制内去,而是要在体制外建立一个组织。

迦牟尼的皈依者建立的“僧伽”组织,早期的徒教基督建立的教会,穆罕默德的信徒则组织为严密的具有军事、政治性质的穆斯林公社。只有这样才可以固定集团结构,促进信徒们的信念和行为的一体化,加强宗教领袖对全体信仰者的控制力,加强宗教的社会作用等等。直到现在,三大世界性宗教都有自己的国际性宗教组织。

那么后来这三大宗教取代了传统国家宗教成为权力者的“工具”,世俗政权的国家君王和统治阶级皈信之后,就焕发出其强大征服力量,使得创建初期的一些特性趋于消失,甚至走向了反面,这就是所谓的:“政教合一”。

从此之后已经不是自由选择去信仰了,而是变得和之前的国家宗教一样,是强制性的。古代各个国家宗教在信仰和体制上的专断性成了世界性宗教的品性,这叫历史阶段性,三大宗教的最原始状态和初衷大家一定要清楚,这也是我给大家做这系列节目的意义。

世界性宗教之所以突破了原本的地域和种族等限制,是因为宗教和社会两方面。

宗教的方面的因素

世界性宗教区别于传统宗教的最大特点就是:摆脱了种族和地域的狭隘性,具有超世界的神性和形象。佛教尤其是大乘佛教的佛的佛性。基督教的上帝、伊斯兰教的真主安拉具备万能的属性,是全世界的主,比如基督的上帝已经不只是犹太人的“父”和“主”而是全世界人的,伊斯兰的真主安拉也不单单是古莱氏部族和阿拉伯人的“主”。

按照《古兰经》第一章“法蒂海”的说法,是世界的主,上帝和真主的全知、全能、全善,可以满足全世界各族皈信者的要求,并且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神学宣城上帝和真主无形象,无方所,这就是说上帝不是白种人、真主也不是阿拉伯人,这种方式可以免除各民族的人对其信仰的感情障碍,这一点很容易想,我不方便举例子。

早期佛教主要讲个人成佛,达成正觉者即为佛,佛的神格化不太明显,后来佛被神格化,“佛性”泛存在世界上一切人和一切物中,神格化的神被认为是志在“普度众生”,而不是仅限于古代印度人或者某个特定的种族,这种佛性观念使得佛教超出了种族和地域的狭隘性。这是三大宗教走向世界性的宗教方面原因。

社会方面的因素

第一:阶级和阶级的矛盾,比如印度婆罗门阶级和刹帝利阶级的矛盾。也就是祭司贵族和世俗国王贵族的矛盾。如果没有阶级之间的矛盾,宗教也无法产生改革。历史上宗教改革的很大原因都是阶级之间的争夺。

第二:军事征服和强权统治。这个好理解,比如我们讲的氏族部落统一后,你信仰的图腾或者神灵会升格为全部落的最高神,随着集权的产生,神世界出现了唯一神。比如犹太、基督、伊斯兰征服的地方全部都让他们改信、皈依。

第三: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这是打破传统国家血缘宗族地域性宗教的最重要的原因。战争只是交流的第一步,也就是说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在过去时代都是通过战争强行实现的。征服欧亚非三大陆的世界性帝国带来文化交流和融合。

我们说的都是古代文明 不是现代文明 现代文明秩序和古代不一样。成吉思汗的西征对沟通东方和西方的商贸、科技、文化往来和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初给欧洲带过去了我们这边的很多技术。比如印刷这方面的技术就使得对方产生了后续的古腾堡活字印刷然后产生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等事件。

尽管这事情有争议但是你却无法否定外来民族入侵使得农耕文明原本固化的社会被打散后焕发新的活力。以及帝国的征战对于中西方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贡献。


比如在唐朝,各方面世界各地的宗教、文化、主流思想纷纷进入中土,不仅仅是佛教,还有从波斯传过来的祆教也叫拜火教。比如伊斯兰教,唐代中期,发生过西域一场著名的战争,史称怛罗斯战役。唐朝将军高仙芝带领两万多人,有说是三到五万的军队,跟刚刚兴起的阿拉伯帝国,古代称为大食帝国,军队在西域相遇,结果高仙芝大败,最终导致伊斯兰教把原来早经佛教濡染的新疆河西走廊,也就是中国西域一带伊斯兰化。

大家看今天的莫高窟全是佛教文化,但今天那个地方那一带全都是伊斯兰教的回民,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且在唐代的中期,基督教也传入中国,当时叫做景教。这是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带来的宗教方面的交流。

人类社会永远不会停留在原始氏族部落时期,人类的宗教也不会只停留在图腾和神灵崇拜这一阶段,因为社会的发展和各种因素加之,必然会使得宗教走向国家民族宗教,当文化的进一步交融和融合,一种全新的普世性宗教就会发展出来。

这个发展的最开始是有赖于第一个点,也就是阶级之间的矛盾,这是产生的原因,因为不同阶级之间的因素,这类宗教一产生就是具备一定的普世性,所以随后的军事征服和强权统治过程中,君主是需要这样的普世性信仰去实现其帝国霸权。而这也是宗教走向世界化的原因,各自需要,最终带来的就是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在这样的情况下三大世界性宗教开始了自己的发展。

你想想对于征服者来说你是信仰你自己国家的传统地域人种限制的宗教呢还是这类普世性的信仰给被统治者呢?并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一神教!这对于君王和统治者集权来说是极其有利的!

基督教、伊斯兰教神性观念的抽象化和人类化,佛教佛性观念的泛在化和普世化,并不完全是宗教创建人灵机一动的发明,它是有其更深刻的社会原因。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产生的西亚地区,曾是各种种族激烈竞争的地方。不同种族和不同国家之间的斗争,决定了各种民族宗教和国家宗教之间的竞争。

在众多的神灵和宗教的角逐中,他们都要抬高自己所奉神灵和宗教的权能,压倒以至否定其他的神灵和宗教。一批批的种族和国家在斗争中的失败和灭亡,最终促使他们的神灵和宗教的灭亡。作为胜利者的民族和国家,其所奉之神灵和宗教自然会从局部地区的神坛跃升到高高的天堂。

跨国度的和世界性的帝国是在民族国家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主宰宇宙的神和世界性的宗教也是在民族宗教或国家宗教走向崩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埃及在五千两百年前出现法老文明,这就是所谓的法老时代,稳定持续两千年左右。因此埃及文化的底层是法老文化但随后古希腊人侵入,古波斯人侵入,古罗马人侵入。接着到七八世纪以后,阿拉伯人侵入。到近代拿破仑、法国文化侵入,到现代英国侵入。

因此你今天到埃及去看,它的整个文化状态层层叠叠,形成紊乱状态,它的文明构型显得支离破碎,这种多民族冲击的地区无论是一神教还是其他的宗教都很难立住脚。

而成功了的宗教都是随着世俗政权以及军事强权的征服而发展下去的。基督教的一神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完全有赖于罗马世界帝国对其他民族国家征服和各民族观念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和融合形成的。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世界帝国虽然不能创造世界性宗教,但是一种宗教之所以能够走向世界,他总是要借助于世界性帝国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权威的。

比如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虽然不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可如果罗马帝国本身不是一个雄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基督教在欧洲和地中海沿岸的各国的胜利是不可能想象,如果不是欧洲列强对世界各地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那么基督教走向全世界也是不可以想象的。

同样,如果没有穆罕默德对于信奉多神教的麦加古莱氏贵族在军事上的胜利,麦加克尔白神庙的多神殿是不会改而崇奉真主安拉的;伊斯兰教真主的权威也是随着哈里发帝国的军事扩张而走向世界的。

印度河、恒河是塑造印度农业文明的基本地理条件,但是大家要注意,印度的农业文明和中国的农业文明有一个重大区别,就是印度所处的南亚次大陆这块地方,恰好和西方环地中海文化有一个充分沟通的条件。从印度的西边,比如今天的巴基斯坦,向上北行恰好就是现代智人迁徙到欧洲的高加索通道,向西一脉平川,就到达环地中海边缘。

所以当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环地中海周边,打到最东边居然就打到印度。可见印度和环地中海地区的沟通条件何其充分。这就构成印度农业文明是人类在远古时代就和地中海文化乃至古希腊半工商业文明在远古进行交汇的一个独特文化现象和一个独特的文明实体。

也就是说印度文化是远古时代农业文明和半工商业文明、环地中海文明、古希腊文明的一个交融性杂交性产物。考古发现哈拉巴文明最早发生在四千五百年前,比中国有信史要早千年,那时候他们就有火烧砖建筑和完善的城市建设,还有公共浴室和地下排水系统。

可是你要知道中国商代殷墟文化遗址,古建筑是土木结构,火烧砖是很晚才有的,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那里有着特殊的地理交汇条件,这种交汇条件使得他们不像我们这里的封闭地貌可以精雕细琢自己的文化,他们不断地受到外来民族的扰攘和入侵,那么后来的的印度文明面对什么问题呢?就是人种太多了,竞争太激烈,统治不稳定,如果你是上层阶级想要解决这一问题,你该怎么办?明白了种姓制度怎么来的了吗?就是要强烈的压抑下面的人。维护自己的强权统治和贵族权利。

比如我们刚才说的这个哈拉巴文明是被雅利安人给灭掉的,雅利安人就是欧洲人种,这个过程表达着南亚次大陆通过高加索通道和西向黑海——里海通道,跟整个环地中海地区交通条件的方便程度,因此人种扰攘就非常容易发生。

因此今天的印度人早已经不是远古时代的印度土著,包括伊朗人、古波斯人。今天的伊朗早已不是当年的古波斯,伊朗高原和印度完全连在一起,同样人种被雅利安人种置换,这也就是为什么今天伊朗人也信仰的是阿拉伯人的伊斯兰教,可是它却是什叶派跟以阿拉伯人为主宗的逊尼派宗教大相径庭,形成强烈的纷争局面的原因之一。

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国家民族宗教无论是否被世界性宗教所取代,他本身的发展随着世界化的浪潮出现是越来越有局限性,最终消亡是必然的结局,除非它以全新的普世性面貌出现,但一般来说很难,今天倒是也有,比如印度的印度教不是当初的婆罗门教,而是婆罗门教+佛教+各种宗教混合而成的全新宗教印度教,而其他文明古国的地方今天就不是这一面貌了。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来世界化浪潮,全球化或者说陆地霸权跨洲征服带来的思想、文化、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我们还可以发现,除了中国这片封闭地貌直到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候才被踹开国门,真正意义上受到外来文化的入侵和扰攘以及殖民等近代发生的事情,其他地区早就发生了不知道多少遍了,这一点很依赖于地理环境决定的。

当然了,咱们反着去想,也正是有了民族的入侵和交流才会出现全新宗教,公元前一千五百年雅利安人侵入南亚次大陆与印度当地土著人的文化融合,那么一个新文化在不久后就会产生。大概三百年过后产生了我们之前节目讲的吠陀文化体系,到公元前十世纪,婆罗门教随之诞生。

它以吠陀为经典,以《梵书》《森林书》《奥义书》诠释之,统一整合了多元的旧有宗教,出现了以“梵”最高层次,梵天、湿婆、毗湿奴为具体形态的三大主神。再有专职的祭祀阶层,然后以“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使教义和教团组织体系化。这就是婆罗门教。

咱们之前讲过。婆罗门教的形成,同时使得种姓制度达成。大家知道,印度的种姓制度分四大种姓,这种层层种姓的发生,其实跟印度南亚次大陆对外开放,民族扰攘,人群迁徙,层层覆盖有关。上期我们讲了文化,这期我们说的是地理方面的因素。


由此我们去理解原始佛教,奥义书是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的圣典,是印度唯心论哲学思想和唯物论哲学思想的总源泉。

奥义书认为:「我」是自我、灵魂之意,而生类的一切,从「梵」所生,死了又归还于「梵」,要觉悟真的自己而成为梵——梵我一如,才能解脱。

此宇宙的最初——梵,化为一切,安排维持万象,造成规律。所以,只要遵从此规律而悟得真我,谁都可以成为梵。

奥义书认为有「业」的存在与「轮回」。如说:「人于死时、心脏的尖端会亮,由其光明,「我」乃经由眼睛或脑顶或身中其它部位而脱出。「我」去时,随之生命也去。恰如尺蠖到达一树叶端,然后更捕捉其它叶端。如此,「我」也脱出身体,而造其它新的形态。「我」变成祖先、梵天、诸神或其它有情。....行善而成善人,行恶而成恶人。......故曰:人依欲而成,因欲而有意向,因意而有业,依业而有果」。

奥义书的轮回主体是「我」,而「我」是固定性的灵魂,也是宇宙的「第一原理」或「实体」 奥义书提倡「禅定」「瑜伽」修行方法,即:在寂静处端坐,调整呼吸,心注一境,以达到恍惚的状态,为靠近「梵」的方法。

佛教虽也有禅定法门,但重视「定慧等持」,在定中起慧观,而目的并非往生天界,而是究竟解脱。佛教说的轮回,是由于纯粹的业力或意志,此业力和意志,是「非固定性」、「无实体」的「缘起力」,故非我论。因此,佛教的业力观,是「无实体」的连续观。 

所以你看,《奥义书》对释迦牟尼的佛教学说有多大的奠基性意义。这里我引用王东岳老先生的一段话:婆罗门教由于它有严格的组织体系,阶层体系表达为种姓体系,因此它具有极高的社会建构性,或者叫社会建设性。它是东方农业文明血缘组织传统和西方宗教哲理系统两者的汇合和强化体系,因此构成一种极具压迫力的和稳定性的社会文化结构。任何具有建设性文化压抑结构体系的文化,它一定需要一个对冲文化体系以使之缓和。佛教由此发生”

举个例子中国主流文化是儒家文化,儒教讲尊卑有序,人分等级,然后建立有序的阶级社会。因此儒教极具建设性,因此儒学始终是中国的国学、国教,但对应的就是老庄文化。老庄学说在中国起到的作用,叫“解构作用”

儒家学说叫建设性的结构作用,而老庄学说就具有破解性的解构性作用。所以你会发现道家学说和儒家学说强烈对立,道家学说主张出世,游离到文明社会之外,因此它不具有建设性。它在社会中不断流传,是因为它起到了某种消解儒家尊卑有序社会压制的舒缓作用,这叫解构文化体系的独特社会功能。

大家想想,婆罗门教极具压制性,它以种姓血缘的方式所造成的那种压抑感,远比中国儒家尊卑体系的压抑感要沉重得多。因此它也当然就会出现一个解构文化体系,并且以宗教形式才具有相应的对抗力量。这个结构文化体系的必然发生。

这就是佛教得以诞生的因由。因此佛教最初的发生,你不可视为是释迦牟尼的突发奇想,它是印度社会结构文化体系的必然导出。

佛陀用个人悟道成佛的解脱之道来否定吠陀诸神和婆罗门教的权威,打破了传统的部落宗教和国家宗教的狭隘性,在佛教之前是有很多的思想与婆罗门教对立,但都不成气候。

而我们对比看佛教处处对抗婆罗门教,比如它用缘起学说打破梵的第一因论,它用“诸法皆空”来冰释“吠陀天启”,它用“八正道”消解“祭祀万能”,它用“众生平等”破除“婆罗门至上”你会发现它在每一个点上都是婆罗门教的反动。他将反婆罗门教的全部思想体系化了,在那个时候实属异端邪说。

佛陀他在世的时候,佛教的传播虽已在恒河流域的若干部落小国中取得了一些胜利,佛教曾经也在印度大行过一段时间,这是一个特殊原因造成的,我们这里就不解释了。

可是大家要知道佛教最初发生的时候,佛陀是非常寂寞的,他的僧伽组织也就是他的僧团组织人数极少,处处遭到排挤。佛陀当年在世的时候一点都不荣耀,非常狼狈。因为那个时候婆罗门教为主体,想想它是婆罗门教的对抗体系,它在当年的印度要存在有多么困难,所以它只限于印度局北部,今天尼泊尔附近,也就是释迦牟尼家乡附近,在那个地方流传,受到极大的压抑。

所以这里出现一个麻烦,既然佛教是这样一种与婆罗门教对立特质,那么它一定不具有建设性,它本身存在的原因或者说发生的原因是咱们前面说的解构婆罗门教压抑人性和社会的作用,佛教为了让个人达成正觉或者说解脱,而非通过婆罗门所说献祭贡品才可以解脱,因此佛教在印度的背景下最终不能也不可能成为主流文化。

从公元前六世纪佛教兴起,到公元后四世纪,佛教在印度逐步衰落。公元后四世纪,笈多王朝,婆罗门教再次复兴,佛教逐步衰退。至公元八世纪到十二世纪,佛教在印度完全消失。大家要注意,今天的印度的宗教是以婆罗门教为主体,以耆那教、佛教为边缘补充,以其他各种杂化的多神教做为边缘性的填补,构成今天的所谓的印度教。这早已经不是最原始的婆罗门教了。

那么为什么我们今天能看到佛教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中的一个呢?佛陀圆寂二三百年以后,印度进入孔雀王朝,孔雀王朝第三任君主阿育大王,他本人是首陀罗出身,注意他是第四种姓,因此他天然对婆罗门教反感,他自然需要一个队里的思想,刚到遇到佛教,所以大感兴趣。

我举个例子大家一下子就明白了,儒家学说讲究“尊王攘夷、华夷之辩”所以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他一旦入主中原了,他会尊奉儒家学说吗?肯定不会,所以他会推崇其他宗教来压抑儒家学说和传统宗法性国家民族宗教对自己统治合法性的对抗,典型的比如唐朝李世民,他四分之三鲜卑人血统。你看他对佛教的推崇。

还有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也是鲜卑族,你现在去看山西云冈石窟为啥那么奇怪,感觉就像是各类宗教大融合。这就是孝文帝搞出来的。你会奇怪怎么看到的是罗马的廊柱呢?印度的佛像。为什么里面的雕塑都是高鼻梁深眼窝的呢?这是希腊雕刻家的余留。还有波斯文化,还有巴比伦文化,都在那里,包括很多面孔是皇帝自己的脸,云岗石窟就成了世界文明的大聚会。

所以大家知道阿育王这样子的人为什么要抵抗婆罗门教了吧。他后来以铁血方式第一次统一印度,然后他以非常强势方式在印度普行佛教,这叫政治的宗教性,这就是我们上面说到的军事政治力量对宗教的发展起到的作用,在这个时候佛教才短暂兴盛,曾经在印度一时占主导地位,把佛教推广到印度全境,确实却有赖于阿育王的孔雀王朝在印度全境的统治而并非宗教自我发展。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特指的就是这位阿育大王。可是后来到公元四世纪以后又衰落。而贵霜王朝则把佛教从印度带到中亚细亚,进而影响中国。现在印度你去找佛教你找不到了,你得来中国和日本找,至于泰国嘛,佛已经成了另外一种文化了,所以你会找乱的。

正是由于唐王朝的隆盛和强大,以及历代少数民族政权的皇帝对佛教的宽容与支持,以及佛教本身的很多思想是与中国本土文化产生互补,并且与本土文化不发生太大冲突,有强烈冲突的部分后来也修改了。

就好比道教的发展和流传就是儒家的宗法血缘社会结构对人的强烈压抑的一种缓冲,佛教里面的你比如中国人喜欢的禅宗,佛教进入中国,由于中国农业文化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极其追求实用,功利化特点明显,所谓学以致用。

因此佛教进入中国被功利主义、使用主义操作所带动,使得佛教在中国的弥散完全在浅层上运行,丢失了其原始时期的堂奥、精妙的哲思,在有的朝代竟落俗到近乎荒诞的程度。另外佛教讲的是关于业报轮回的教义,本来是不讲这个忠君孝亲的,但在中国面临这种宗法社会的国家它必须得改变。

国家宗教和儒学以及道教批判说佛教“无君无父”,佛教为了求自身的生存发展,也不得不把儒学三纲五常的伦理解释为佛教的“五戒,十善”作为众生的业报轮回的善恶根据。所以这是走向了“变质化”,不过我的这个变质化不是贬义词。

要知道所有宗教都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极度拔高以至神圣,一个是极度降低以至庸俗。拔高,才显得它的神圣。在佛教上有一句话叫“天上地下,唯我独尊。”降位,庸俗化有一个效果极广泛的弥散。因此佛教在中国世俗化的弥散,导致佛教高端思想常常不被理解,甚至总是被误解。当然这个世俗化的过程是任何宗教得以扩散的有力手段和方式。

还是比如禅宗,禅宗引发的其他比如净土宗等在民间极为受欢迎,净土宗直接是只要你信你就能得到好的轮回,净土宗就是后来白莲教那些人的民间宗教信仰。在民间传开了的东西,轻易是不可能被颠覆的,即使你是强权统治者,乾隆好几次想要扑灭民间宗教无果,最后自己晚年居然在念咒语希望宗教农民起义的领袖暴毙。

历代起义用的都是这种方式,比如太平天国用的是基督教对民间信仰的支配。洪秀全自称是耶稣的弟弟。上帝的次子。然后许愿给老百姓只要你信,死后必定上天堂,不需要像他们那样的苦修,你看这能不深受老百姓喜欢么?

有一系列复杂原因才使佛教不仅在中国大地上扎下自己的根,而且通过中华大帝国在东方世界的强大影响,又使佛教传播到朝鲜、日本、越南,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性宗教,我们后面再详细说。

这就是印度文化和佛教文化得以发生的社会学原因。在探讨世界性宗教形成和发展问题时,如果仅仅着眼于宗教本身的神圣权威,忽略社会的、政治的、军事的原因,那也是不符合历史的真实。

以上内容只是极其简略的分析了世界宗教的特点及其世界化的原因,下面我们在对三大世界性宗教各自进行概括性说明。主要是解蔽一些对宗教的误解,如果感兴趣可以了解相关宗教史,我们重点不是在细节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阿育王
古印度文明 古印度历史资料简介 古印度历史大事典
雅利安人
《佛教十五题》-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
10年过去了,上海超越孟买了吗?
起源于印度的四大宗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