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忆中的老成都之桥与水—锦江河畔寻梦
云水禅心
府南河系列: 成都有二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曾有“长似江南好风景,画船往来碧波中”的水乡风貌。那时河流横贯,沟渠众多,桥和水构成了老成都的一大景观。当年李冰修都江堰,把内江两大支流郫江、检江导于成都,郫江流入成都北门,至东与合江亭汇合为府河,检江流入成都向南门流入合江亭汇合为南河,二河流入九眼桥为锦江。成都的锦江曾经船来船往,是通啇的黄金要道,而桥有石桥、木桥、索轿、廊桥,应有尽有,曾带有很浓的诗情画意横卧于水上,为成都这座流溢着书卷气的古城平添了几许风雅~
府河听爷爷的爷爷说,以前的府河、南河水都好清亮,可以当井水直接烧开了泡茶喝的~
成都因水而生,府河和府南河在合江亭汇合为锦冮,流经黄龙溪和眉山江口称为成都的母亲河。它曾经灌溉农田、昌盛商业,以及作为人们的饮用水源,它因水而荣、因水而兴、因水而盛,因此世人将这两条河比作流金泻银河。
合江亭
毗邻府河的天仙桥后街
九眼桥~~~ 九眼桥古名宏济桥,又名镇江桥,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上世纪五十年代前,九眼桥一带是热闹的水码头,要从水路出成都下重庆,都得从这里搭船启程。而从外地水路运来的货物,也得在这里上岸。九眼桥水码头在锦江南岸,每天天刚亮,密密麻麻的船就停泊在那里,一派繁忙景象。
成都的老南门大桥,曾经船来船往。但现在,已经看不到这些乌蓬船的影子了。想像得到,百年前的成都,也有江南水乡一般的景致。
95年因改造而炸掉的万里桥,后来修了现在的南门大桥,俗称老南门大桥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万里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南门大桥
上世纪八十年代南门大桥
南门大桥河畔
望江楼公园附近,以前叫成都市第一郊外公园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锦江大桥
上世纪八十年代锦江大桥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安顺桥
后来在1981年的洪水中被冲垮
送仙桥
三洞桥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猛追湾,戏称为母猪湾,左侧是长长的一片沙滩,沙滩上方长满了巴茅草(芦苇),民间传说明朝未年,张献忠追杀一道士到此,就在要追到之际,不料道士转了一个弯之后突然不见,故名猛追湾
五十年代的百花潭
六十年代的浣花溪
柳荫街的府河上牧童戏水
上世纪水碾河,现如今已无水碾了街名还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下河坝
西北桥,此桥是岷江输运木材到成都木综厂,由该厂打捞加工木材的交通要道,六七十年代还在利用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北门大桥,又称清远桥
下河坝
五十年代的猛追湾
猛追湾一号桥
四十年代的老东门码头
当时的东门大桥码头
当年东门大桥老码头的繁华景象
以前的新东门大桥至东风大桥河段
均隆河边街
五十年代木结构的东门大桥
六七十年代的东门大桥
水津街的水码头
毗邻府河的天仙桥后街
万福桥
五丁桥
这些名字是不是都很熟啊?不管是不是成都人,了解一下都是很有趣的,多亏了帮我们还原历史的杨友源老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抗日战争时期成都南河上跑警报的疏散桥
1985年成都锦江河畔的民房,远处就是九眼桥。
陈志民:沬水河畔随手拍(四)
刘时和 ▏走,去锦江河头洗澡
1981年成都大洪水的记忆 (组图)
【阅读悦读丨散文】黄东速《府南河》(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