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养鲤“老三样”,一不小心就被玩坏了!

我们养鲤人都知道,平时说的“老三样”:升温、下盐、换水。说起简单,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很难把握,尤其对于一些实践经验匮乏的养鱼新手,运用不当往往加重爱鲤病情。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尴尬的局面呢?


关 于 换 水


我们以换水为例,我们日常维护换水,主要是为了降低水体中氨氮浓度,降低有机物含量,控制异营菌,同时增加水体溶氧量,最终达到控制水质的目的。而在治疗鱼病期间,则又多出两个作用,一是稀释病菌,二是刺激鱼体代谢增强免疫,可以说换水的作用不可谓不强大。

然而,换水在解决水质问题的同时,也带来风险,而且这种隐形的风险,是我们无法直观看到的。一旦新水与老水水质差异过大,那么新水对病鱼的冲击,往往会成为压垮病鱼的最后一根稻草,尤其是长时间不换水的鱼缸,鱼儿生病后再大量换新水,往往会引起很严重的后果。所以,鱼病期间更要遵循换水的几个原则,侥幸心理不能有,如果因小失大就太不划算了。



而且需要特别说一下的是,很多人喜欢每天换水十分之一,其实这是个很严重的误区,因为这点水量根本起不到控制水质的作用,建议大家一次换水在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间,并有规律的换水,如在治病期间可适量增加,但最好别超过二分之一。

个人经验的话,一天换20%-25%是差不多的,当然,对于不同的人,也要看实际情况。


关 于 下 盐


很多鱼友一旦发现鱼儿生病,就喜欢下盐,不能说不对,但也要看鱼儿的病症,一般以下几种情况可下盐:

1、鱼体因捞取或刮蹭引起的外伤或掉鳞;

2、轻微肠炎拖便;

3、鱼蒙眼或体表轻微水霉或溃烂;

4、由于鱼体发情期引起的暴躁或新鱼适应新环境缓慢 ;

鱼缸下盐的主要作用,是调节鱼体渗透压。正常情况下,鱼体内盐浓度高于水体环境,由于渗透压作用,每天会有大量水分进入鱼体,鱼就会需要花费大量能量,将水排出体外,下盐以后,水体环境盐浓度浓度升高,渗透压作用减弱,进入鱼体的水分就会减少,鱼从而会节省更多的能量去对付病菌。



同样,由于细菌并没有调节自身渗透压的能力,所以,当水环境下的盐浓度高于细菌内盐浓度时,细菌就会失水死亡。但正常用量0.5g/ml盐浓度的水体,并不足以杀灭细菌,只会影响其活性。所以此时配合换水、升温,能有效地治疗鱼儿的部分疾病。值得注意的是,当鱼体下盐恢复后,要保持两天水体的盐分后再换水稀释,这样才能起到一个巩固的作用。

有一部分玩家喜欢长时间下盐预防疾病,但长期下盐也是有危害的,一是影响过滤系统,因为盐对光合菌的影响较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菌群活性;二是长期下盐会提高鱼对下盐作用的抗性,等鱼儿真的生病就不太好掌握了。


个人看法,盐对细菌是有选择作用的,如果长期下盐,耐盐的细菌活性更高更容易生长繁殖,久而久之,鱼缸的细菌种群会发生进化。这也是为什么我经常说鱼没病不要下盐的原因。


关 于 升 温


升温的目的就比较简单,就是增加鱼的新陈代谢,就好比人感冒发烧要发汗一样。一定的温度,会让鱼的身体机能快速运作,从而加速鱼体的新陈代谢,增强抗病能力。当然,升温治疗白点病只是个例。有些朋友喜欢高温养鱼,鱼病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可是这与长期下盐有何区别。



总的来说,老三样的运用并不是死的,比如鱼消化不良的时候,采取升温即可,至于下盐和换水其实意义不大。比如发现鱼儿呆滞,懒惰,不活跃,食量减少,这时候就该考虑水质败坏的问题了,换水就是势在必行的。我们中医讲究对症下药,治鱼病也是如此。

对于新手朋友,治疗鱼病时,很多操作是急迫的也是盲目的,就拿治疗白点病来说,听很多人将升温下盐就能治愈,可是到自己手里就不是那么回事儿,刚开始还能坚持别人的建议,然而发现鱼病三天没好就开始捣鼓其他药物,今天滴点白点净,明天放点莫斯特,而且别人说用药不能换水,然后就坚持不换水,最后水质坏的一塌糊涂,鱼儿全军覆没。

养鱼是讲究耐心的,治疗鱼病就更是如此,很多鱼不是病死的,而是治死的,所以在治疗鱼病上,一定要耐心也要细心,多观察多对比,多跟鱼友交流取经,可能别人一个不经意的建议,就能成全你的一缸鱼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鱼分享:养鱼老三样?新手离不了!
锦鲤疾病治疗常用6要素 (锦鲤入门)
孔雀鱼常见病预防及治疗
深度解析“老三样”(转载)
知道它能治很多鱼病,老三样治病救鱼
正确理解“老三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