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人树系列:何为“文人盆景”

盆景

方寸之间,心之所安


文人树系列:何为“文人盆景”

编辑:川云箭

都说盆景要具有诗情画意,要达到形神兼备,其实文人树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在中国古代的绘画,尤其是文人画中,树木大多都是主干瘦劲,枝叶疏朗,鲜有矮壮丰满的树形。

绘画不同于盆景,画粗壮的树和画细瘦的树并不存在成本不同的问题,画粗画细都一样,但为什么画家很少画粗树呢?其实这完全是中国文人的审美取向所致,因为瘦中更见风骨,瘦中更见精神,瘦劲简洁的树形更能抒发作者的情怀。

文人盆景起源于中国,可追溯到唐代,要弄懂什么叫文人树,必须先从文人画谈起。

▲清·石涛《临松亭图》

文人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强调气韵和笔情墨趣。在题材方面,由于大量失意文人对现实社会不满,纷纷将目光转向自然,借物言志。文人画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王维、文同、苏轼、清初四僧、吴门画派等。

▲ 宋·马远《松月图》

盆景艺术的文人树这一概念是由文人画派生而来的,也就是说文人树必须要有“文人画”的特性。由文人、文人画的清高、孤傲,我们可以得知文人树的主要特征应是:高傲、枯瘦、残缺。健硕、直昂、丰腴的独杆盆景,只能叫独杆树或者叫高杆树,这种“健康”的树欠缺一种“病态”的内涵和意境。文人树必须要有一种意境,宣泄一种情绪,吐露一种幽愤。

因此在中国古代的文人画中,树木大多都是主干瘦劲,枝叶疏朗,鲜有矮壮丰满的树形。这是中国文人的审美取向所致,瘦中更见风骨与精神。

最具艺术价值的文人树是饱含“悲剧”意境的“病”树。这个结论可从文人画中得来:文人画到了清代达到了鼎盛,涌现了许多顶极画家,最突出的是“四僧”,而“四僧”中又以八大山人、石涛最为突出,他们身为明末遗民,在书画中寄寓国破家亡之痛,笔法恣肆、放纵、简括、凝练,造形夸张,意境冷寂。他们的画中树都是枯朽残破的。


有人认为文人树必须是独杆,两根以上的都不能叫文人树了。其实,文人树最主要的艺术特征应该是看它是否能以树言志,是否饱含文人画的审美特征,如果它满足了高傲、枯瘦、残缺的文人画要求,多一两根树也应无妨。文人树就是文人画的立体体现,它必须传达一种情绪,树造一种意境。好的文人树盆景,往往富含一种悲剧情节,是把美的东西“撕毁”了给人看。

文人树的特征

随物赋形,随形赋意。是不经意偶然得之天趣,是一念无有、一丝不沾的顿悟,是脱略形式、透过形式来表达、流露文人思想境界的“变化生发无定式”。


即文人味。是文人品性、情趣、神韵的“士气”,是疏淡、超脱、空寂而深邃的精神内涵。

简洁,简练。几托疏枝,稀落数叶;多一枝为多,少一枝为少。是一种极简的淋漓表现,无干皆可简,甚至可简化到“零”,简洁到几乎抽象。

平素,雅致。朴实无华,清洁高雅。美而不落俗套,不矫饰。

生拙,古拙,野趣。不呈才,不使气,贵在敛约。可以是不完整或有缺陷的形体。

素淡,闲寂。不囿于物,平淡天真,疏淡脱俗。

大胆留白,少着枝叶,空间多。给观赏者留有更多的审美联想。其空白是“否定之肯定”之空白,计白当黑,实际上是为了“多”,为了“够”,为了“满足”。

飘逸,潇洒,与众不同。

清瘦。干细,枝少,片轻。“冗繁削尽留清瘦,一枝一叶总关情”。

耸高,清高,孤高,枯高。此类型一般枝条分布在树干较高部位。

个人认为,文人树最主要的艺术特征应该是看它是否能以树言志,是否饱含文人画的审美特征,如果它满足了高傲、枯瘦、残缺的文人画要求,多一两根树大概也无妨。

以“标准化”的形态模式匡定“文人树”,这“清规戒律”的本身就与“文人画家”或“文人”不拘法格的叛逆意识相悖。

何况,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其年龄、经历、修养、文化、性格、气质不同,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不一,由此存在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I哈I哈表现为丰富的艺术形式,才存在着不同艺术家笔下不同的自然景色和形式意象,不然何以同样的画材在诸文人的笔下或同一个画家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互不相同的意象,作个试验,盆景亦然。

作为表征形态,无需定位,任其自流吧,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是金子,定位就意味着排他,即是表征,便是抽象,其非单干、双干、丛林可以以数量分;也非云片、方拐、风吹式可以以形态划分,更非水旱盆景、树桩盆景等相对可以从材料组合等综合因素区别,且科学研究尚都存在“边缘”,况乎艺术,其相互间的交融渗透以及“另类艺术”的提出即是交叉性质和模糊概念。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人们的意识形态审美趣味、观念理想不可能一成不变,所以我们在崇尚古典精神,在对文人精神抱有操守的同时,要以达观的心态,以博大的人文胸怀,善待生活的每一天。同时,结合盆景材料特质、技艺手段、造型法则,创造性地追求表现一种清逸、素雅、澄静的新文人田园牧歌景式和坦然直面豁达超脱品格的韵律与格调,兴许,“文人树”或“文人盆景”的走向亦能渐入佳境吧!


文人树盆景制作教程:

1、

2、

3、

4、

5、

6、

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人树盆景,风骨神韵妙不可言!
文人树杂谈
文人树盆景,文人雅士的“追”爱
文人树盆景之美学
我对“文人树盆景”的初步认识
(推荐)课件探析“文人树”盆景艺术及其对当代中国盆景创作的影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